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527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docx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

矿山开采可行性报告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

矿山开发可行性报告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总工办

二○一三年六月五日

 

公司董事长:

公司总经理:

公司主管经理:

公司总工程师:

 

3.7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30

 

第一章企业基本情况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9年7月,法定代表人王志强,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鲁山县北环路东段,注册资金1682万元。

公司现有资产2419.6万元,主要从事矿产品开发、加工与销售。

公司拥有一个采矿权和三个探矿权,矿区总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在矿区下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2013年底,共累计查明铅锌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矿石中伴生有银、钼等多种金属成分,矿区地质环境好,矿山开采条件优越。

近来,国内外经济形式逐步好转,铅锌金属需求量逐渐增大,国际市场铅锌价格不断上涨。

目前公司采选能力为300吨/日,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规模化效益,公司利用原预留场地,正在扩建选矿能力为1000吨/日的大型化选矿厂,所以,必须对矿山开采规模进一步扩大,深部资源投入勘查,经过初步估算,需投资配套资金1.5亿元。

第二章地质资源

2.1矿区位置与交通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所持的一个采矿权和三个探矿权均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乡境内,距赵村乡政府15km,距鲁山县城65km,距郑石高速出口25km,距太澳高速出口35km,311国道通过赵村乡,村村通道路可以直接到矿区所在山坡脚下,交通较为方便。

2.1.1地形地貌:

该区位于外方山山系腹地,属中山区,山峦重迭,地形陡峻,切割强烈,植被发育。

海拔最高标高+1000m、最低标高+430m。

区内最大高差达570m,一般相对高差200—300m。

2.1.2水系:

矿区南部山沟溪流为沙河支流,向东南汇入沙河,山沟溪流常年流水,最大水流量为8.921m3/s,最小水流量为1.270m3/s,旱季干枯。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为500m,属淮河流域沙河水系。

2.1.3气象:

气候类型属大陆高山型气候,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2.1℃。

降雨量集中分布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897.8mm。

降雪期一般在11月—次年4月,冰冻期为12月至来年2月,有霜期为60—120天。

2.1.4经济:

区内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土豆、小麦、红薯及土特产香菇、木耳等。

近年来随着矿业开发的旺盛形势,附近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不断兴起,振兴了当地经济。

目前,国家10KV高压线路已通过矿区,给矿山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区内及附近,劳动力充足,为矿山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沙河支流从矿区南部经过,矿区一带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给矿山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2地质工作评述

该区的地质工作,解放后曾有多家地勘单位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多以小比例尺为主。

鲁山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采矿历史悠久。

现将不同时间开展的地质工作简述如下:

1、1956—1958年,秦岭区测队在本区开展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有鲁山幅区域地质报告。

2、1961年,903队在汝阳南部地区进一步开展了1:

5万航磁测量,包括本区。

3、1971~1978年,豫地质三队断续在本区至南召地区开展了Pb、Zn、Fe、Cu、萤石等矿产的地质普查评价工作。

4、1982~1985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在本区开展了1:

5万区调工作,出版了相应区域地质报告和地质图。

5、2005年3月~8月,河南省天地人地质矿产开发有限公司,对该区进行地质详查工作,编制了《河南省鲁山县马庄铅锌矿详查报告》,提交(332)+(333)+(334)?

资源储量矿石量66895.1吨,铅金属量1533.9吨,锌金属量1736.1吨,伴生银金属量(334)?

542.5千克。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备案,评审备案证明号为豫国土资储备(小)字[2005]262号。

6、2009年4月,河南鸿原矿业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河南省鲁山县凯风路桥有限公司马庄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111b)+(122b)+(333)铅锌矿资源储量62018吨,铅金属量1320.81吨,锌金属量1564.17吨,伴生银金属量(334)?

502.97千克。

该报告于2009年5月通过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的评审,2009年8月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备案证明文号为豫国土资储备(小)字[2009]26号。

7、2012年7月至12月,由河南鸿原矿业咨询有限公司勘探共查明铅锌矿(111b)+(122b)+(333)类资源储量32.29万吨、铅金属量11657吨,锌金属量1786吨,银金属量7361千克。

保有(122b)+(333)类矿石量31.63万吨、铅金属量11145吨,锌金属量1124吨,银金属量7361千克。

8、2011年8月---2013年8月,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对本区的杨叶沟-汝阳县矿段普查,提交的勘查报告查明铅锌资源储量达960万吨。

2.3地质概况

2.3.1区域地质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带分界处,华熊台隆伏牛山隆断区,车村—鲁山大断裂北侧,下汤—拐河韧性剪切带上。

区域出露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除奥陶、志留、泥盆、三叠、侏罗系缺失外,其它均有分布。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

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2.3.2矿床特征

矿区铅锌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熊长城系耳群马家河组中断裂构造带中,围岩遭受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等热液蚀变,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

工业类型属于脉状充填铅矿床。

2.3.3地层

1、中元古界熊长城系耳群马家河组(Pt2m):

矿区大部分地区出露为马家河组地层,为一套以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岩石组合。

主要为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安山岩、杏仁状紫灰紫英安岩、紫红色英安质凝灰角砾岩夹英安质凝灰岩、紫红色凝灰质泥板岩、钙硅质泥板岩。

上述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部分长石蚀变为绢云母、玻璃质脱玻变为褐铁矿和绿泥石。

岩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产状:

地层走向230~250°,倾向140~160°,倾角25°~35°。

2、第四系(Q):

主要沿山谷地带分布,为一些冲积、洪积、坡积物及现代河床砂砾石堆积。

2.3.4构造

1、褶皱:

矿区没有明显褶曲,只有许多小揉皱,地层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30~250°,倾向140~160°,倾角25°~35°。

2、断裂:

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一般破碎带宽10~65m,带内挤压透镜体和挤压片理发育,断裂带内岩石破碎,主要由碎裂安山岩、角砾岩、碎裂岩组成,局部为糜棱岩。

普遍具硅化、绿泥石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呈带条状分布。

断裂性质经历了压-张-压多次活动过程。

2.3.5矿体特征

矿体顶、矿体围岩为玄武安山岩和碎裂安山岩,矿石与围岩界线清楚。

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以原生硫化物为主,矿石类型有石英—铅矿—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和石英—铅银矿型矿石两种,内部无夹石,连续性好,一般矿体厚大地方,矿石品位较高。

2.3.6矿石质量

一、矿石物质成分

1、矿石矿物:

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次为闪锌矿和辉银矿,少量毒砂、铅矾、磁黄铁矿、

黄铜矿及氧化矿石白铅矿褐铁矿,硬锰矿等。

2、脉石矿物:

主要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钾长石、斜长石为主,次为绢云母、黑云母、

透辉石、透闪石等。

付矿物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等。

3、主要矿物特征如下:

(1)主要金属矿物:

黄铁矿:

浅黄色、浅铜黄色,自形一半自形晶粒状或不规则碎屑状,晶面有条纹,硬度大,性脆,条痕呈绿色,强金属光泽,可分为两期。

早期形成的黄铁矿粒度大(3—12mm),自形晶,在矿石中均匀分布,无定向性。

后期形成的黄铁矿常呈细脉状或条带状分布,以半自形晶为主,常穿插早期的黄铁矿,粒度较小(0.01—3mm),矿石中黄铁矿含量5.5—8.6%。

方铅矿:

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多呈立方体自形晶,粒度0.2—4mm,解理发育,多呈浸染状或块状,分布于破碎带中强硅化、绢云母化处,与黄铁矿及闪锌矿共生,是主要的矿石矿物,矿石中含量约1.6~16.66%。

闪锌矿:

褐黑色,呈不规则棱角状,可见八面体晶型,粒度0.1—1mm,强油脂光泽和金属光泽,硬度小,性脆,与黄铁矿及方铅矿共生,本矿区闪锌矿含量较低,达不到工业指标辉银矿:

铅灰色,细小粒状,与方铅铅伴生,除P1-2外所有矿体内的辉银矿达到伴生工业指标。

(2)主要脉石矿物:

石英:

灰白色,烟灰色,它形粒状结构,呈细脉状、网脉状及团块状。

多为次生的蚀变石英,分为早、中、晚三期。

可见有晚期的石英切穿较早石英的现象。

中期的石英脉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在矿石中的含量为35—45%。

钾长石:

肉红色,板状或不规则粒状,粒径约1—3mm,含量2—4%。

辉石:

深灰色,柱状或不规则粒状,粒径约1—3mm,含量10-15%。

绢云母:

呈纤维鳞片状,沿层面定向分布,多具丝绢光泽。

在其产出层面内含有炭质、石英等其它矿物。

矿石中含量为5—8%。

二、矿石的化学成分

1、铅锌矿:

根据对矿石的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铅含量0.61—23.42%,平均2.00%,锌含量0.60—5.12%,平均2.58%。

矿区铅加锌平均品位4.58%,矿石中伴生组分比较多,经组合分析均达不到综合回收指标。

2、铅银矿:

矿石中有用组分含量:

铅含量0.61—23.42%,平均3.65%,银含量Ag1.33-198.48g/t,平均29.29g/t,伴有组分也较多,经组合分析均达不到综合回收指标。

三、矿石结构:

主要有以下两种:

1、交代结构:

较早形成的金属矿物被较晚形成的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交代溶蚀而形成港湾状或骸晶。

2、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

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银矿呈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辉钼矿中常见放射状和片状集合体。

四、矿石构造: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细脉或网脉状构造:

金属硫化物呈细脉或网脉状充填于矿石中。

2、浸染状构造:

铅锌矿、辉银矿等金属矿物呈星点状,分布于矿石中,根据金属矿物含量多少,可分为稀疏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构造。

3、角砾状构造:

早期形成的铅锌矿石被构造破碎成角砾,后又被后期成矿物质等胶结。

4、块状构造:

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局部富集、紧密连生形成致密块状矿石,比较少见。

2.3.7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的自然类型因其组成、结构、构造不同而复杂多变。

一、按矿石矿物组成不同可分为:

(一)铅矿石:

以方铅矿为主,少量闪锌矿,是本区主要矿石。

(二)锌矿石:

以闪锌矿居多,方铅矿较少,本区很少见。

(三)铅锌矿石:

方铅矿、闪锌矿互为宾主,且常以方铅矿为主,也较为少见。

(四)铅银矿石:

以方铅矿为主,辉银矿次之,且以方铅矿为主。

是本区现在主要矿石类型。

二、按矿石结构、构造不同可分为:

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或网脉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

2.3.8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矿石中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的含量多少,其它金属矿物及脉石成分特征结合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的类型可分为:

1、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型矿石。

2、绢母-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型矿石。

3、绢云母—黄铁矿—方铅矿—辉银矿型矿石。

4、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辉银矿型矿石。

5、长石、石英-黄铁矿—方铅矿—辉银矿型矿石。

2.3.9围岩蚀变及矿床类型

一、围岩蚀变生成顺序

本矿区铅矿体赋存在断裂构造带中。

铅锌矿化蚀变仅限于其赋存的构造破碎带及上下盘附近的围岩中,围岩蚀变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各种金属矿化,按其生成顺序,可分为三期:

1.成矿期前:

指含矿热液尚未进入构造带之前,围岩遭受热液变质所发生的蚀变现象。

主要表现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蚀变矿物分布范围相对较大。

该期蚀变对地层中铅、锌等成

矿元素的迁移、活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成矿期:

分布范围受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等,同时伴随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

硅化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3.成矿期后:

主要表现为后期弱铅锌矿化和碳酸岩脉的生成,是矿化晚期发生的低温热液蚀变。

二、围岩蚀变类型

现将主要蚀变类型、强度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简述如下:

1、硅化:

本区铅锌矿、银矿化均见较强烈的硅化作用,有两种形式:

一是石英脉。

矿区较强的硅化形成石英脉和其旁侧的细小石英网脉。

二是矿体围岩中形成游离的石英颗粒增多,有时为不规则的石英团块。

强烈的硅化,使岩石颜色变浅。

硅化强处矿化较强,说明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2、钾化,围岩中长石有钾长石化,不论斑晶或基质中的斜长石部分钾化形成钾长石。

3、绢云母化:

铅银矿体上下盘的围岩中形成许多片状绢云母,常与硅化一起,在富矿段中可见黄铁绢英岩或云英岩。

4、碳酸盐化,安山岩中碳酸盐化,部分呈糖粒状,在铅锌矿化和钼矿化带围岩中都常见。

矿体及其附近常见大小不等的方解石小脉或网脉。

2.3.10矿床类型

一、矿床成因类型:

从方铅矿、辉银矿和闪锌矿等一些中低温矿物为主的矿物组合等特征以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矿化分析,本矿床的成因类型均为岩浆岩期后中一低温热液矿床。

二、矿床工业类型:

铅矿床赋存于断裂带中,矿、岩界线明显,线型热液蚀变,故其工业类型为脉状充填铅矿床。

2.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区的矿石选矿试验未单独进行。

但该矿区矿石均由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250t/d铅锌选矿厂加工生产,采用一般浮选法选矿工艺。

碎矿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粗碎、中碎采用鄂式破碎机;细碎采用圆锥破碎机;最终碎矿产品粒度为-12mm。

磨矿为一段闭路磨矿工艺,采用球磨机与螺旋分级机形成闭路,磨矿细度为-200目75%。

选别采用优先浮选原则流程,优先选铅,然后选锌。

铅锌浮选均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选别流程,浮选浓度为35%。

选矿药剂为:

碳酸钠、硫酸锌、丁胺黑药、丁基黄药、2#油、硫酸铜、石灰。

选厂生产工艺指标为见表:

选矿工艺指标表

产品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名称

%

Pb

Zn

Au(g/t)

Ag(g/t)

Pb

Zn

Au

Ag

原矿

100

5.3

5.1

1.4

130

100

100

100

100

铅精矿

8.4

56.2

-

15

1218

89.1

-

90.0

78.7

锌精矿

9.4

-

48.7

-

-

-

89.8

-

-

尾矿

82.2

0.70

0.64

0.17

34

10.9

10.2

10.0

21.3

从上表中可看出:

矿石的入选品位铅5.3%,锌5.1%,银可作伴生有益矿物综合回收,经粗碎—中碎—球磨至200目,选择优先浮选流程,铅锌浮选作业分别采用一粗一细一扫,铅粗选药剂用量(g/t):

石灰2000,ZnSo41200,硫氮9号30,丁铵黑药40,2号油20,选矿结果获得了合格的铅、锌精粉。

铅精矿产率8.4%,含铅56.2%,铅回收率89%。

锌精矿产率9.4%,含锌48.7%,锌回收率89.8%,矿石中所含银可在铅、锌精矿中回收利用,回收率78.7%,该矿区矿石为易选矿。

2.5资源储量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所有的马庄铅锌矿山,矿区面积1.6049km2。

2012年7月至12月,由河南鸿原矿业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勘探工作,并通过钻孔编录、采样、化验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区范围内地质特征,工程控制范围内矿体的赋存规律、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质量特征。

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铅矿体,估算铅锌矿资源储量(111b)+(122b)+(333)矿石量32.29万吨,铅金属量11657吨,锌金属量1786吨,银金属量7361千克。

这几年开采动用储量(111b)2.57万吨,铅金属量512吨,锌金属量662吨,矿山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9.72万吨,铅金属量11145吨,锌金属量1124吨,银金属量7361千克。

河南省健珑矿业有限公司所持的鲁山县杨叶沟-汝阳县铅矿勘查证,勘查区总面积达为18.86平方公里,2011年8月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历经3年现场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范围内地质特征,工程控制范围内矿体的赋存规律、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质量特征。

根据矿体分布形态、产状从东向西分为三个矿区:

黄家庄矿区,上寺矿区,汝阳矿区,截止2013年底,累计探明铅锌资源储量960多万吨,并且成矿条件优越,矿化范围没有封闭,200米以下还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已提出中深部勘查计划。

本区矿石除含铅、锌外,还伴生有丰富的银、钼等多种金属成分,矿区地质环境好,矿山开采条件优越。

目前公司正在矿权的办证及变更中。

第三章主要建设方案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对铅锌矿生产规模的要求结合选厂实际生产规模,设计矿山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

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3.1.1设计利用储量的确定

按照有关规定,设计中应对(122b)类和(333)类的资源量分别取1.0和0.6的可信度系数,则本次设计利用的储量为:

600万吨。

设计利用储量=保有资源量×可信度系数

3.1.2可采储量与开采损失量

可采矿石量=设计利用储量×回采率

本次设计利用的储量为600万吨。

按照该矿已往的生产经验,开采过程中综合回采率为94%,贫化率为6%,则可采储量为564万吨;

采矿损失矿石量=设计利用储量-可采储量

=600-564=36(万吨)

3.2开采方案

3.2.1建设规模

根据公司选厂的生产规模要求,设计矿山铅锌矿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3.2.2产品方案

本企业自己有铅锌选矿厂,因此该矿的最终产品为原矿自售给本企业选矿厂。

3.2.3矿山服务年限

根据以上设计的可采矿量和确定的开采规模,矿山开采的服务年限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T={Q(1-K)}÷{q(1-r)}

={600×(1-6%)}÷{30×(1-6%)}

≈20(年)。

式中:

T—服务年限(年);

Q—设计利用储量(吨),Q=600万吨;

q—建设规模(吨/年),q=30万吨/年;

K—综合开采损失率(%),K=6%;

r—综合开采贫化率(%),r=6%。

即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为20年。

3.2.4矿山工作制度

矿山为地采矿山,根据其开拓方案和参照类似矿山的工作制度,确定本矿山的工作制度为:

年工作300天,每天3班,每班工作8小时。

3.3矿床开采

矿区内地形复杂,地表切割深度大,所圈定的矿体,倾角大,厚度薄,因此不适宜进行露天开采。

另外,本矿山在以往的探矿生产过程中对未采矿段已形成有较为完整的地下开拓工程,因此本方案确定该矿山仍采用地下开采。

3.4各矿体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

3.4.1各矿山原有开拓工程情况

该矿区已形成一定的探、采井巷工程,为地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为平硐-溜井开拓,采矿方法是浅孔留矿法。

3.4.2中段高度的确定

根据该矿山矿体的赋存特征,矿体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依据该矿山以往生产中形成的井巷工程和浅孔留矿法块段构成要素,以及原有探矿巷道和开拓工程标高(此次设计利用),确定开采中段高度为20~50米。

矿区内开拓系统的平硐、运输平巷和运输石门断面均为三心拱形,断面规格为2.2×2米2;风井、通风人行天井断面为拱形,断面规格为2×2米2。

设计井下运输平巷内铺设轨距600mm,12kg/m的轨道,采用YFC0.5(6)型矿车运输。

设计在风井和通风行人天井内的一侧安装梯子间,以便于人员安全、便捷上下。

3.4.3运输方式的确定

1、各运输平巷内的运输方式:

按照矿山的生产规模,矿体的日生产能力不大,每天的出矿量仅为100吨,并且井下运距不长。

矿山在以往生产中运用人力推车的方式进行运输,通过几年来的生产证明,人力推车的方式完全能够满足矿山的生产需要,能够达到矿山的生产规模。

因此确定该矿山在平巷内的运输方式为人力推车。

2、运输设备的选择:

由于矿山生产规模不大,在平硐和各中段运输巷道内采用人力推车的方式进行运输,矿山采用20台YFC0.5(6)型矿车进行运输。

3.矿体运输线路

矿体的运输线路:

矿体各中段采下的矿石→放矿漏斗→各中段运输平巷的矿车内→运输石门→放矿溜井→中段运输平巷→平硐→地表存矿场。

3.5各矿体通风、局部通风与防尘和安全出口

3.5.1通风、防尘

(1)通风

按照各矿体采用的开拓方案,本着以尽量减少通风设施和便于通风管理为原则,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矿山井下通风方式设计机械抽出式通风,将风机安装在风井口。

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平硐口→中段运输平巷→一侧的通风人行天井→联络道→采场→另一侧联络道→另一侧的通风人行天井→回风平巷→风井口→地表;矿体采用留矿法回采,根据确定的通风系统,通过少量的通风构筑物,形成平行双巷式通风网路。

(2)通风线路

矿体通风线路:

新鲜风流→平硐口→中段运输平巷→一侧的通风人行天井→联络道→采场→另一侧联络道→另一侧的通风人行天井→风井→地表。

井下采、掘作业面和局部通风不良的地段,增加局扇强制通风。

3.5.2矿井井下通风所需风量和风压计算

(1)井下各工作面风量计算

矿体采用留矿法回采,按井下各地点需风量计算,确定回采工作面需风量为2.0m3/s,掘进工作面需风量取1.75m3/s。

计算出矿体所需总风量为9m3/s,(详见下表)。

矿井总风量为:

=1.2×7.5

=9m3/s

式中Q——矿井总风量,m3/s;

Q1——工作面需风量和,m3/s;

k1——漏风系数,取1.2;

矿体各工作面需风量表4—3

序号

工作面名称

单个工作面

需风量(m3/s)

同时工作面数量(个)

合计需风量

(m3/s)

备注

1

掘进工作面

1.75

2

3.5

井下

漏风系数取1.2

2

回采工作面

2.0

2

4.0

4

合计

7.5

5

总计

9

(2)风量校核

按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进行风量校核:

Q1=4n

井下工作面,每人需风量按4m3/min计算

式中Q1——井下人员需风量,m3/s;

n——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凿岩爆破工4人,采矿运输工8人、安全通风1人、维修及电工1人,工程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1人、信号工2人),按18人计算。

经计算:

Q1=18×4

=72m3/min=1.2m3/s;

Q≥Q1

按排尘风速进行风量校核:

①按采场风速不小于0.5m/s计算

Q采=0.5×S采

=0.5×6

=3m3/s

Q≥Q采

式中:

Q采―回采工作面需要风量,m3/s;

S采―采场断面积,取8m2

②按掘进风速不小于0.25m/s计算

Q掘=0.25×S掘   

=0.25×4

=1m3/s

Q≥Q掘

③按行人巷最低风速计算

Q平巷=0.25×S平巷   m3/s

=0.25×4.4

=1.1m3/s

按风速校核矿井需风量:

Q2=(ΣQ采+ΣQ掘+ΣQ硐)K漏

=(3+1+1.1)×1.2

=6.2m3/s

Q≥Q2,能够满足要求。

经校核矿体所需总风量为9m3/s,能满足矿体内不同用风点的需风量。

(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