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docx
《县级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级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
2018年县级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
**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
**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编制)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
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报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重大项目的通知》,特制订《**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时期(18年—18年)人才的引进、开发、利用,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等劳动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一、“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了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崭新局面,为建设小康**提供体制和人才智力支持;二是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四是职业培训取得较大进展;五是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趋完善;六是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时期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进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针;三是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有力保障;五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县劳动和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着眼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入手,将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使人才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扩大就业与改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分类适才适用的原则,着力做好人事人才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做好劳动社会保障工作。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加大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人才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使我县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有较大改善,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基本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制约。
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
1、人才总量逐年增长,结构、分布日趋合理。
到“十二五”末,全县人才总量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将达到一定数量,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5%左右;全县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均有所增长。
产业间、地区间、城乡间,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党政人才文化程度全部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各层次党政人才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专业结构基本适应岗位要求,懂经济、法律、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干部比例有明显提高。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达到一定数量。
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带头致富的能力和科技示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2、就业持续增长。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重点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探索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每年新增转移就业3000人。
3、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形成面向市场、运行有序、管理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力度,基本建立起规模较大、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劳动者队伍。
到“十二五”期末,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比例达到90%;参加者中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人员占新生劳动力的8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和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得到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到“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75%、95%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42万、2万、0.8万、0.6万、0.5万,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及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逐步增长。
5、劳动关系基本保持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
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集体合同制度继续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健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比较规范,职工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6、劳动保障法制比较健全。
加快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依法行政的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通过强化普法工作,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四)主要任务
1、实施人才战略,千方百计针改变我县人才资源薄弱、落后的状况。
(1)增加总量。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使人才队伍总量稳中有增。
特别是要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造就一大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改革力度,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创造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和生活条件,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防止人才流失。
(2)提高质量。
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要重视开发人才的智力素质和能动力量,使之成为促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条件。
“十一五”时期,要切实开展和抓好人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3)优化结构。
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职位公开招考公务员和聘用紧缺型人才,优化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加大竞争上岗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从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分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育、卫生、科研生产第一线。
要加大二次人才开发力度,为离退休技术人才继续服务提供发展平台和便利条件。
要尽可能地创新机制和条件,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
(4)完善机制。
要通过建立健全完备的选人、用人、留人、育人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促进整个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并改进考试录用制度,完善选调制度,注重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及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
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
完善党政机关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干部退出和淘汰机制。
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建设。
三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
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造就一大批企业家。
围绕全县几大产业建设,鼓励一大批有志事业发展的能人创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同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培育一批职业经理人,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创新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
要综合运用企业内部培养、市场公开招聘和外部引进等手段,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后备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与公有制经济实行同等政策,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整体素质,鼓励并支持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功立业,鼓励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后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采取切实措施,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注意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队伍。
继续加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定期组织推荐选拔,适时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为农村人才推广新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条件。
建立和完善专家联系制度。
二是继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落实用人单位聘任权。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
构建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制度体系。
注意发挥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来抓,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师的需求,安排好教师的培养、培训、选拔和引进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4)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交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对人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
三是提高高技能人才配置和保障水平。
引导高技能人才按需合理流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人才交流和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服务,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5)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建设。
要以实用知识、应用技术为主,大力培养农村急需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类实用人才。
要有计划地从农业大专院校选择一批有志于对农业发展作贡献的毕业生,充实农业领域,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
全面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者,发给“绿色证书”,使他们成为农村中广大农民群众公认、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农业技术等级证书。
3、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