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730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docx

中考复习人教版物理第6讲运动和力

第六讲运动和力

1.备考双基梳理:

(1)课标点击:

运动和力

新课标

旧课标

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6)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标解读

根据课程标准,本讲在知识技能方面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概念、单位和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的惯性.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具有惯性.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基础回顾:

 

 

2.核心考点精讲

(1)重难点突破:

1.物体的运动及参照物的判定

对于物体的运动及参照物的判定,一般结合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情景,主要考查两个方面:

根据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情况判断所选参照物。

(1)根据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方法技巧:

明确研究对象和所选参照物;

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运动情况判断所选参照物

方法技巧:

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某个物体相对于研究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某个物体相对于研究对象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参照物;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4)“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力的示意图及其画图方法

作力的示意图,是中考中必考的作图内容,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画力的示意图要做到“三定三标”:

定作用点、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数值和标单位.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然后再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按重力、弹力(如压力、支持力等)、外力(如拉力、推力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不要无缘无故的添加和省去一个力.

5.牛顿第一定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是一种理想化情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直接通过实验验证是不能实现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理想化方法去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物理定律。

只能说“物理定律”,不能说“实验定律”。

(2)“保持”的含义。

牛顿第一定律中“保持”的含义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物体原来静止,不受力时仍然静止;第二层意思是物体原来运动,无论是加速运动,是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不受力时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平衡力时,也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反过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可以不受力,也可以受力,但必须是平衡力;同样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受力,也可以受力,但必须是平衡力。

6.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关系。

(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惯性。

相反,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

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且这两个力彼此平衡,如果再给杯子施加一个力,其运动状态就会改变;再如,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且两个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且两个力平衡。

如果此时给汽车再施加一个力或撤去牵引力,汽车不会再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状态必然会改变。

(2)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

所以惯性的有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无论质量大小、无论位置如何、无论是否受力、无论其运动状态如何,都有惯性。

因此,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受到惯性力作用”、“物体产生惯性”、“物体产生惯性力”等说法。

(4)初中阶段所学,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任何因素无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因此,不能说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不能说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也不能说位置越高,惯性越大。

7.惯性及运用惯性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

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许多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这些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益的,我们要加以利用,例如:

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的,要予以防止.例如:

刹车时人前倾,汽车不能超速、超载.

分析惯性现象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判断物体原来的状态;②物体发生的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④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

8.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或使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各种情况,都必须施加力,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解读

实例强化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基础部分,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个小车,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以保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知道实验中的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体现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注意观察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条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为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奠定基础。

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为了实验方便,主要探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满足的条件。

应注意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要改变哪个物理量。

如在探究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时,要控制两个力,使它们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向要相反,且两个力要在同一直线上。

(2)易错点透析:

1.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有些同学很容易忘记估读。

2.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惯性作用”。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有三要素。

而惯性与外界条件(运动速度、是否受力等)无关,惯性大小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3.受力分析的要领

①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它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因为这是其它物体受到的力);②准确地判断并画出每一个力的方向,找准平衡力,注意水平方向的受力对竖直方向没有影响,反之亦然;③即不能漏力,也不能多力(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注意惯性并不是力。

4.平均速度的计算

谈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明哪段路程s(或哪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注意时间与路程的对应性。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和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等于各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讲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出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1)作用力和与反作用力

(1)作用效果可抵消(相关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3)同生同灭同变化

(3)不一定;

(4)同一种性质的力

(4)不一定

主要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命题思路探究

命题点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命题解读参照物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同学们要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解题时的标准应该根据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和选择,如果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不变,则是静止的.

典例1(2014•凉山州)2014年4月29日,全长420km的成(都)西(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沿途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坐上高速的大巴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会有“恰似青山走来迎”之感.这句话中的“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为了安全,车辆严禁超载、超速,驾乘人员必须系安全带,这主要是防止出现意外司机紧急刹车时,由于_________造成的危害.大巴车从西昌到成都只需5小时30分钟,其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km/h(取整数)。

【解析】

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

“恰似青山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车为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

已知西昌到成都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

【答案】

本题答案为:

车;惯性;76。

命题点二运动快慢的判定

命题解读这部分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采用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方法;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这也正是我们后来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原因.

典例2如图所示“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

【解析】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

(2)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即速度。

比赛开始后,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这里控制了时间因素,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后,观察比较他们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跑在前面的兔子通过的路程多,运动得快。

而乌龟最先到达终点,这里控制了路程因素,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的路程,乌龟用的时间少,因此从全路程来说,乌龟运动得快。

【答案】

本题答案为: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速度。

命题点三速度的有关计算

命题解读这部分知识重点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变型公式的运用,难点是弄清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运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今后考试命题的热点。

典例3(2010•南宁)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北京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

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

及变形式

的应用,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及变形式求解答案.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s=120-70=50km,故速度v=st=500.5=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北京所用时间t=sv=70100=0.7h;

【答案】

本题答案为: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3)从B地到北京需要0.7h.

命题点四力的作图和概念

命题解读力的作图和概念是中考试题中常考查的重点,新课标要求要通过讨论、作图、观察等学习活动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力的示意图是描述力的一种方法,它的本质是表现出力的三要素。

同学们在作图时注意一定要画准力的方向并标上箭头,而线段的起点一般都可以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处。

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画力的示意图,切忌多画力或者把要求的力画漏掉了。

典例4(2014·连云港)如图所示,物体A正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解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上.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出受到两个力,找到两个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标出符号和大小。

【答案】见图示。

命题点五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命题解读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在生活中有利有弊,会识别它们.

典例5(2014·呼和浩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百米运动员冲刺后,由于惯性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抛出去的实心球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才落回原地,是因为实心球有惯性且受到重力作用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A、百米运动员冲刺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不能立刻停下来,故该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该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即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该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抛出去的实心球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最后落回原地是由于受到重力的缘故,故该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C.

【答案】本题答案为BC

命题点六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命题解读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如何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出题形式大致有填空题和选择题。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

同物、同线、等值、反向;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

异物、同线、等值、反向;由此看来,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典例6(2014·德州)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

(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A、饮料罐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罐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正确;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手对罐的压力和罐对手的支持力才是相互作用力,故B选项错误;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选项错误;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答案】本题答案选A

命题点七物理方法与探究实验

命题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本部分知识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渗透了我们物理学中的很多重要的方法,比如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推理法、比较法等等,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方法和物理思想.

典例7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解析】本题涉及的是物理学方法中的比较法,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切实掌握好。

A、因为物体有长有短,当进行长短的比较时,就引入了“长度”的物理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进行大小的比较时,需要引入了体积的概念,而原选项中说引入了“质量”的物理量,属于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对物体的运动快慢进行比较时,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时,引入了压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本题答案选B

4.优化考题集训:

小题精练

1.(2014•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2014•烟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

 

4.(2014•河南)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5.(2014•陕西)如图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之一,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静止下滑,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通过的__________,据此可以推理得出:

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南京)2014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__________而造成的伤害.

(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7.(2014·常州)2014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如图所示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舷窗B.地球C.太阳D.“龙”号飞船

 

8.(2014·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9.(2014•绍兴)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10.(2014·哈尔滨)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