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消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53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消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六章 消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六章 消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六章 消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六章 消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消化.docx

《第六章 消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消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消化.docx

第六章消化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生理学

一、题目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二、对象

2008级本科各个专业

三、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一、概述(20分钟)

二、口腔内消化(20分钟)

(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二).咀嚼与吞咽

三、胃内消化(37分钟)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四、小结(3分钟)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胃内消化的概述

共80分钟

四、授课重点

胃肠激素的作用,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五、授课难点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六、授课形式

大班理论课

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多媒体、讲授、讨论

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课程

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图片、动画),制作PPT教学课件

八、教材与参考文献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7版),人卫出版社,2008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

九、思考题

1.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胃酸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十、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2009年10月25日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概念

消化(digestion):

消化系统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

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比较低,伸展性大,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化学、温度以及机械牵张刺激很敏感;其自动节律的频率慢且不稳定。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为-50~-60mV,其产生机制主要是K+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的活动。

2.慢波或基本电节律许多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表现为缓慢的起伏波动,即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称为慢波(slowwave),也称为基本电节律(basalelectricrhythm),其波动范围为5~15mV。

慢波的频率变动在3~12次/分钟。

3.动作电位当慢波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约-40mV)时,便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每秒1至10次的动作电位,较大频率的动作电位引起较强的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腺每天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升。

消化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物和有机物,后者包括各种消化酶、粘液、抗体等。

三、消化腺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上段以及肛门外括约肌外,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举例说明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2009年10月25日

第1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一)内在神经

消化道的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管壁的壁内神经丛,这些神经丛含有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

 

(二)外来神经

胃肠道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四、消化器官功能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消化器官的功能除了受神经调节外,还受激素调节,这些激素是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统称为胃肠激素(guthormones)。

由于这些激素几乎都是肽类的,故又称之为胃肠肽(gastrointestinalpeptides)。

其中被认为是起生理性调节和循环激素作用的激素有5种,它们是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以及促胃动素。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液的混合液,为无味的粘稠液体,每天分泌量约为1~1.5L。

呈弱酸性(pH接近7.0),唾液的成分约90%是水,其余为无机物、有机物和一些气体分子。

 

(二)唾液的作用

唾液的作用有: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

②溶解食物。

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④消化作用。

⑤抗菌作用。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举例及图示

结合实验课说明相关内容

2009年10月25日

第2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二、咀嚼与吞咽

(一)咀嚼

咀嚼的作用主要是:

①磨碎、混合和湿润食物。

②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

③反射性地引起胃、姨、肝和胆囊的活动。

 

(二)吞咽

根据食物经过的部位,可以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期。

第一期:

由口腔到咽,是随意动作。

第二期:

由咽到食管上段。

第三期:

食团沿食管下移入胃,由食管蠕动完成。

第三节胃内消化

胃粘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

①贲门腺,属于粘液腺。

②泌酸腺,腺体主要有壁细胞、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它们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壁细胞还分泌内因子。

③幽门腺,含有黏液细胞和G细胞。

一、胃液及其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纯净的胃液(gastricjuice)是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

 

1.盐酸

包括游离酸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酸,二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正常人空腹时的盐酸排出量称为基础酸排出量,为0~5mmol/L。

在食物刺激的情况下,盐酸排出量明显增加,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mmol/L。

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

③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④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两种的功能相同。

胃蛋白酶原在pH小于5.0随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epsin),其最适pH为2~3。

结合临床举例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2009年10月25日

第3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3.粘液和HCO3-

胃粘膜细胞分泌两种类型的粘液,迷走神经兴奋和Ach可刺激颈粘液细胞分泌可溶性粘液。

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HCO3-也渗入到此凝胶层中,于是形成一层0.5~1mm厚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55000一种糖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复合物而使后者易于被回肠主动吸收。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

(2)促胃液素

(3)组胺

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以及上皮生长因子通过激活Gi,可抑制壁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降低胞质内的cAMP水平,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胃液分泌:

由进食动作引起,其感受器在头部。

头期胃液分泌受情绪和食欲的影响很大,其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30%,胃液的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

(2)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入胃后,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胃液素,作用于壁细胞,引起胃液的分泌。

胃期的胃液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约60%,胃液的酸度高,但是胃蛋白酶的含量比头期少。

(3)肠期胃液分泌: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继续引起胃液分泌,其分泌量只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10%。

 

在进食过程中,胃液分泌的三个时相是部分重叠的,其中头期和胃期的胃液分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肠期的胃液分泌最少。

4.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这种抑制作用是由十二指肠以及上段空肠内的盐酸、脂肪消化产物以及高渗溶液引起的。

结合临床举例等

点击个别网站,显示有关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2009年10月25日

第4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一)头区的运动

吞咽食物时。

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头区的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

胃的头区的主要功能食暂时贮存食物。

(二)尾区的运动

尾区和上段小肠可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

收缩始于胃体的中部,并向尾区推进,每隔90min发生1次,每次持续3~5min,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

进食后,胃开始明显的蠕动。

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

胃尾区的蠕动受胃平滑肌的慢波控制。

(三)胃的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场称为胃排空(gastricemptying)。

在三种食物成分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类最慢。

普通的混合食物,每餐后从胃内完全排空需4~6h。

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

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食麋中的盐酸、脂肪以及蛋白质消化产物、高渗溶液以及机械性扩张刺激可抑制胃排空。

(四)呕吐

呕吐是机体将胃以及上段小肠的内容物从口腔猛力驱出的动作,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

 

结合临床举例等

点击个别网站,显示有关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2009年10月25日

第5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生理学

一、题目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吸收

二、对象

2008级本科各个专业

三、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一、胰液的分泌(20分钟)

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20分钟)

胆汁的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

三、小肠液的分泌(30分钟)

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二)回盲瓣的功能

四、大肠内消化(10分钟)

五、吸收

共80分钟

四、授课重点

胰液的分泌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和排出,胆囊的作用

五、授课难点

胰液的分泌和作用

六、授课形式

大班理论课

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多媒体、讲授、讨论

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课程

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图片、动画),制作PPT教学课件

八、教材与参考文献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7版),人卫出版社,2008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

九、思考题

1.胆汁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2.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2009年10月28日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pancreaticjuice)是一种无色的碱性液体,pH约为8.0,每日分泌约105L,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胰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消化酶,如蛋白水解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1.蛋白水解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麋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羟基肽酶等,它们均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腺泡细胞内和被分泌。

胰蛋白酶原在肠液中的肠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可将淀粉、糖原以及大多数气体碳水化合物水解为二糖及少量三糖,但不能水解纤维素。

其最适pH为7..

3.胰脂肪酶主要的胰脂肪酶是三酰甘油水解酶。

它是以活性形式分泌的,可将中性脂肪水解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及甘油。

由于胰液中含有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酶,因而胰液是最重要的一种消化酶。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胰液分泌头期胰液的分泌量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约20%。

2.胃期胰液分泌此期的胰液分泌只占消化期胰液分泌的5%~10%

3.肠期胰液分泌此期的胰液分泌量最多,占整个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70%,碳酸氢盐合酶含量也高。

(1)促胰液素: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为405,pH降至3.0时,可引起促胰液素大量释放。

(2).缩胆囊素:

食麋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以及脂肪分解产物可刺激十二指肠及上段小肠粘膜的I细胞释放缩胆囊素。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肝细胞持续生成和分泌胆汁,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并被贮存,于消化期再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举例说明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2009年10月28日

第1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肝细胞胆汁(肝胆汁):

金黄色或桔棕色,pH值为7.8~8.6。

胆囊胆汁:

颜色变深,pH值为7.0~7.4,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成分:

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和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salt),主要是钠盐。

2.胆汁的作用

(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胆盐。

刺激迷走神经以及促胰液素均可使肝胆管分泌富含水、Na+和HCO3-的胆汁。

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胆汁流出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糖类食物作用最小。

精神因素也可影响胆汁的排放。

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腺体:

十二指肠腺(又称为波氏腺,Brunnergland)和小肠腺(Liberkuhncrypt)

(一)十二指肠的分泌

十二指肠腺分泌富含粘液和水的碱性液体。

举例及图示

结合实验课说明相关内容

2009年10月28日

第2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二)小肠腺的分泌

小肠腺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起润滑和保护小肠粘膜的作用,小肠腺中的肠上皮细胞分泌含大量水和电解质的等渗液,其分泌量约为1.8L/d,分泌液pH为7.5~8.0。

(三)小肠分泌的调节

食糜对肠粘膜局部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通过肠壁内神经丛引起局部反射,这是调节小肠分泌的主要机制。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3.蠕动

4.移行性复合运动

(二)回盲瓣的功能

回盲瓣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还可以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

(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1.内在神经丛的作用

2.外来神经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内含有许多大肠腺,可分泌大量的粘液,pH值为8.3~8.4。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1.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2.推进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

大肠有一种行进很快、向前推进距离很长的强烈蠕动,称为集团运动。

结合临床举例等

点击个别网站,显示有关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2009年10月28日

第3页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二)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1.粪便的形成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一部分水被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内细菌的发酵与腐败作用以及大肠粘液的粘结作用,形成粪便。

2.排便反射

排便是受意识控制的脊髓反射。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大肠内细菌种类繁多,包括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杆菌)和需氧菌(如产气肠杆菌)。

肠道细菌对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作用。

第六节       吸收(自学)

 

 

 

课后小结

 

肝细胞持续生成和分泌胆汁,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胆汁的成分:

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和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salt),主要是钠盐。

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小肠腺的分泌:

小肠腺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起润滑和保护小肠粘膜的作用,小肠腺中的肠上皮细胞分泌含大量水和电解质的等渗液,其分泌量约为1.8L/d,分泌液pH为7.5~8.0。

 

结合临床举例等

点击个别网站,显示有关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2009年10月28日

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