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20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docx

科学五上教案全集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1.1太阳和影子

含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4.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5.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材

分析

重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具

教师准备:

尺子、简易太阳走势图、东南西北方位图、各种影子的图片等。

学生准备:

白纸、铅笔、记录本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

(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视觉)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感觉)温暖、热……

3。

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利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

那是在什么时候?

(早晨、傍晚、中午……)

(二)观察影子

1.谈话:

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竿影是什么样子?

2.让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也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人一组,在操场上找一找还有哪些影子,也把它们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

回到教室后,在等待的时间里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影子会动吗?

怎么动?

朝哪个方向动?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组装起来即可。

制作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使用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位保持一致。

日影仪摆放好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接下去便是去户外实测,让各小组站回原来的脚印中,看影子是否还会落回原来的轮廓中,观察以前记下的影子是否还在一条线上。

此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影子已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课时

(五)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西→东;长→短→长。

太阳运动的规律:

东→西;低→高→低。

附:

板书设计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1.2太阳钟

含1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太阳的影子变化规律设计一个时钟。

2.能用手掌测定时间。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教材

分析

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难点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具

课件.标杆.指南针和做太阳钟的相关材料。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如果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你如何知道时间?

2谈话:

对。

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是这样来掌握时间的。

3.讲述:

由于太阳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记时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师通过询问,引出学生对古人计算时间的疑问。

再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进入到太阳钟的认识和学习中。

(二)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1.提问: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记时工具?

2.播放课件。

(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3.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4.小结:

内容略。

【通过让学生注定观察,发现不同日晷的共同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

(三)制作太阳钟

1.谈话:

同学们有兴趣做一个吗?

2.讲述;制作方法略。

3.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

4.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通过介绍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引起学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动手制作。

(四)玩手掌日晷

1.谈话:

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日晷。

2.讲解;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大拇指夹住一枝笔,让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南方,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时间。

3.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玩手掌日晷,并与钟表作对比。

【通过玩手掌日晷的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科学原理,提高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谈话: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四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1.3昼夜交替

含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对昼夜交替作出自己的解释。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学习模拟实验的能力。

3.能认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教材

分析

重点

能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

难点

会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具

小球、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一)引入

述: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

(二)探究过程

1.作出我们的解释。

(1)问: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我们可以怎样解释呢?

(2)阅读课本或活动手册,我们发现有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3)问:

“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

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2.实验证明。

讲述:

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每组都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仪,用手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2)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

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

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3)在“地球”上贴小纸人,你怎样转才能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整理、小结。

(1)述:

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后,都要写出它是否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问题,并把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合理的留下来,把不合理的删除掉。

(2)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4.小结。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1.4看月亮

含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材

分析

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具

 学生准备:

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一、导入新课 

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

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

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含2课时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材

分析

重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难点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具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

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

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

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展示:

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

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五、作业:

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2.1光的行进

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材

分析

重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具

小孔成像装置和自制教具。

 

一、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

这些画面漂亮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

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

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

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

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

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

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

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

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二、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

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

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

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明了什么?

10.讨论:

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三、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四、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

1.谈话:

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P16)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2.2-1照镜子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愿意合作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

1、能通过研究镜子大仙各种有趣的反射现象;

2、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3、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2、知道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生活中的反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材

分析

重点

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

难点

画图解释光的反射路线。

教具

教师:

反光物体的图片、镜子、表面光滑的物体

学生:

小镜子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深入研究。

(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直接进入主题。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1、谈话:

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

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一和二

2、游戏一:

(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交流自己的发现

3、提问:

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4、游戏二:

(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游戏三:

(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

6、在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解释其中有道理吗

学生在经小组讨论后尝试解释实验中现象的道理。

【用游戏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是简单有效地探究方式。

【教师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对探究事物正确的认识。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

1、教师出示万花筒,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4、小组活动:

用语言或图画解释万花筒的原理。

【制作万花筒,让学生对光的反射更加理解。

 

四、板书设计:

照镜子

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哪些物质可以反光镜子具有很好的反光性能

2.认识平面镜的特点

镜子成像镜子产生相反的像镜子与物体的角度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2.2-2照镜子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愿意合作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

3.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探究:

1.能对生活中的各种反射现象有认知;

2.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2.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3.知道不同的镜面会产生不用的反射效果。

教材

分析

重点

认识反光镜的用途

难点

制作潜望镜

教具

硬纸盒、小镜子、小刀、汤勺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你能想个办法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吗?

想好可以试一试。

2、你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了吗?

【可以提供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脑后的头发在后面的镜子第一次成像,又在前面的镜子第二次成像。

二、联系生活,讨论用途

1、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你找到了哪些?

向大家介绍一下。

(汤匙的两面、汽车的后视镜、河水面、比较光亮的金属面等。

【通过讲反射的用途,让学生增强科学应用意识。

2、你们照一照,和刚才用的镜子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弯曲的面很好玩,照出得像是变形的,像哈哈镜)

师:

弯曲的凹面镜和凸面镜,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呢?

(马路上的后视镜,摩托车、汽车使用的后视镜,因为在这种镜子里比平面的镜子看到的东西多)

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

镜子的用途很广呢,你瞧!

(出示一个简易潜望镜)让一位学生上来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课后大家也可以做一个。

【介绍潜望镜,提起学生探究潜望镜的兴趣,为制作环节做好铺垫。

3、如果把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把好,把小玩具放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

在改变角度会怎样?

多试几次吧。

你有什么发现?

(夹角越小,看到的东西越多。

三、玩凹面镜和凸面镜

1、教师讲述:

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

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

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

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

【通过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让学生思考镜子在潜望镜中发挥的作用能不能替换。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4、谈话: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

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系到生活中去,体验光反射的用处。

感悟科学发现在生活中带来的无限乐趣。

四、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

1、提问:

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

五、课后活动,小组竞赛

小组根据材料和说明,合作制作潜望镜,进行观察,想想潜望镜为什么从下面能看到上面的物体,下节课向大家讲解。

可以把小组的想法画出来。

比比那个小组合作的好。

【制作潜望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潜望镜中的光反射原理有更全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照镜子

1.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观察成像特点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潜望镜,发现新视野

制作方法解释镜面的多次反射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2.3研究透镜

需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区别。

2、了解凹透镜、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3、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望远镜的发明史,能提出更多有关对透镜感兴趣的问题。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具

活动一: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1、学生把吸管放进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提问:

水中的吸管看起来怎样了?

在什么地方弯了?

为什么?

3、学生尝试解释。

4、教师讲解:

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水和空气),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二: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1、教师向学生提供近视眼镜的镜片和放大镜,质疑:

观察这些镜片有什么不同?

2、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睛看,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

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

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这两种镜片?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教师质疑:

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两种镜片的特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向学生提供实验记录表,谈话:

今天,我们就根据实验表上的内容对这两种镜片展开研究。

(教师重点向学生讲解有关成像特点的研究)

学生分组展开研究,记录研究结果。

实验1:

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

尝试用透镜再纸屏上成像。

实验3:

尝试用透镜聚光。

提醒学生:

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免灼伤眼睛。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小结。

活动三:

凹透镜和凸透镜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谈话: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会现什么情况?

学生预测。

2、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材料,讲解实验的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望远镜,汇报自己制作感受。

4、教师向学生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史。

教师谈话:

望远镜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互相说说你所知道的望远镜。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

 

二次备课

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5.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