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21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6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立交建设工程环岛A、B、C、D、线高架桥及地面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一、编制说明

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招标图编制此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某立交位于某市松北区的西北,现状为环岛连接2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入城段及中环路,为五路交叉。

某立交共三层,地面为环岛。

桥梁结构主要由A、B、C、D四条定向匝道构成。

 

第二章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一、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31-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编号为JGJ18—200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18-97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

2004

《埋地塑料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3/847-2004

《检查井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HDPT2004-001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和污水管道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G/T3091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742.2-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某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路桥重点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哈建发〔2008〕18号

2、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及规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第三章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一、路基工程

1、路基工程的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a.工程复测:

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设计文件和现场的路线中心控制点,做认真细致的复测。

其内容包括:

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测量标志及控制点的保护工作。

b.清除障碍及现场清理: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位置和规范要求对道路路基范围内的植物、垃圾等进行现场清理。

路基范围内有通讯、电力设施等建筑物,提前上报业主,并协助有关部门拆迁或改造。

c.取土坑取样试验:

开工前对挖方、借土场和料场用作填料的土按土工试验规程进行各项试验,将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办理相应的使用许可证。

2、路床施工

a.土方施工(路床开挖)

路基开挖前,首先对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地下设施进行调查、摸底。

并会同产权单位对其施工范围内的各种管线隐蔽设施在图纸上进行标注,按设计图纸标注位置,与产权单位联系,弄清个体情况,路基开挖首先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先挖探坑,确定地下设施的具体位置,然后采用履带式挖掘机分层开挖,开挖深度接近设计标高时,经常测量开挖深度,防止超挖,并留有虚高,采用平地机刮平,路槽土方开挖后,用18-21t光轮压路机对路槽进行碾压,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用灌砂法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在路槽土方开挖过程中,应设置边沟、排水沟进行排水,以防雨水浸泡路槽,要求沟底纵坡直顺,断面大小一致。

路槽的质量要求:

土路床的质量要求不得有翻浆、弹软、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用18-21t光轮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路床的碾压宽度大于路面结构宽度,土壤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路床土层内不得含有树根、杂草、垃圾等有机物质。

避免上下工序间隔时间较长,出现路槽“泡汤”现象。

运输弃土宜采用大吨位的自卸翻斗车,运输车辆以满足挖方进度要求为准。

对运料车,每天都要认真检查,排除故障,并准备好覆盖苫布顶盖,以便运输时进行覆盖,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弃土在装车时不亦过满产生洒落,运输过程中尽量缓行,防止残土散落和扬尘,运至指定土场倾倒,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b.路基填土

1)填土用土要求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生活垃圾土、淤泥和冻土块或盐渍土。

路基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

2)填筑施工的要求

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

其分层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

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

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

二、石灰土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准备底基层

路基完毕后,按规范要求对路基进行验收,表面清理干净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测量放线。

(2)测量

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隔10m设一桩,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

按虚方挂线,再用水准仪复测一遍,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石灰土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及桩号。

2、备料

石灰:

哈市采购

土料:

用挖掘机在业主指定的土场取土装入自卸汽车运到拌和场。

材料用量:

根据比例石灰:

粘土(6:

94),计算石灰、土料用量。

3、拌制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拌和时,拌和时间控制在90秒以上,并应根据混合料的实际含水量及时调整向拌合室中添加的水量,拌和要均匀,色泽一致。

试验人员随时抽样检查混合料的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含水量,使其控制在略高于最佳含水量2%以内,以便于碾压施工。

4、运输

已拌和的混合料采用12t自卸汽车运输到摊铺现场。

如运距远、气温高,则车上的混合料应加以覆盖,以防水分过多蒸发。

5、摊铺、整形和碾压

采用自动找推土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在碾压过程中人工进行找平控制平整度。

(1)摊铺及整形

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于路槽内。

其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以压实系数。

压实系数为1.2~1.4。

摊铺前底基层要适当洒水,保持潮湿。

采用推土机摊铺,测量技术员用经纬仪在路段上放2条纵线,每根钢钎应按实测厚度乘以松铺系数,钢钎要求每10米1根,并且钢钎要牢靠、稳定、准确。

摊铺过后设专人小修,清除离析及翻浆材料,换填合格材料,并且精心找补。

摊铺前后各设一名测量技术员,前面负责测量放样,后面负责摊铺完成后标高,并随时检测挂线的标高。

摊铺完成后,用推土机稳压,推土机稳压2-3遍。

稳压完成后,采用平地机刮平,刮平时采用宁刮勿补的原则。

(2)碾压

整形后,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立即用振动压路机在全宽内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重叠1/2轮宽,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6—8遍,边缘需多压2—3遍。

但混合料自加水拌和到碾压结束用时不可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5.5h。

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加拌水泥的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养生

石灰土下基层施工后进行洒水,而后覆盖塑料薄膜养生。

养生期不少于7天。

在养生期内任何车辆禁止通行。

养生方法与下基层相同。

7、石灰土的质量控制

灰土集中拌和完经有关人员按质量标准检查合格后,方可运入施工现场,依松散系数进行摊铺整型,整型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整型后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方可进行碾压,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发生,应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标准。

在碾压结束之前终平时,应使用纵向顺适,路拱符合要求。

同时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路外,对局部低洼之处,不进行找补、留待下道工序处理。

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湿度,不能过湿或忽干忽湿,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三、二灰碎石、三灰碎石施工

1、二灰碎石、三灰碎石必须使用拌和机拌和,拌和前所用材料必须满足要求,拌和后要尽快将拌和料运入现场,使其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用摊铺机摊铺,拌和机与摊铺机、摊铺机与压路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协调,减少停机待料情况,各工序要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要根据生产能力合理划分作业段长度。

碾压设备要求: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重型压路机必须使用(18T以上)。

二灰碎石、三灰碎石碾压完成并经过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进行养生,不应延误,可采用洒水养生法,第二天开始养生。

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其表面潮湿,且封闭交通,养生期7-15天。

质量检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工程质量生命线,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检。

根据规范要求,对路床、路基、路面各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及承载力等进行现场测试。

路面各结构层压实均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混合料的拌和

混合料购买专业的生产厂家的商品混合料,配料计量满足施工配合比的误差要求。

拌和质量控制:

拌和前检测集料含水量,并作为拌和用水量的调整依据。

混合料拌和前检查各种材料的运送线路,开启拌和机,按上料比例上料。

考虑施工的离散性,拌和时的水泥用量应比试验室所确定的水泥剂量提高0.5%,混合料含水量对其成型质量影响较大,在拌和中应严加控制。

在炎热的夏季施工,应考虑拌和、运输、摊铺过程的水分散失,应适当加大含水量,其增加量应由拌和出料时的含水和碾压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比较,蒸发损失多少,就补充多少,一般情况下,夏季9点前和下午5点后,补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1%~1.5%;。

在雨季施工期间由于集料含水量增大,拌和时应实测集料含水量,调整拌和用水量,每天开始拌和前几盘料应抽样做筛分试验,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拌和时严防水泥下料口堵塞不流动或流动不足,造成缺少水泥现象,应勤检查,观看拌和料是否均匀,色泽一致,否则应废弃。

3、混合料运输

运输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的自卸翻斗车,运输车辆以满足摊铺要求为准。

对运料车,每天都要认真检查,排除故障,并准备好覆盖苫布,以便需要时进行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