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100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docx

华工工程地质学考试知识点汇总分解

绪论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活动包括:

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

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简单说是帮助工程选址,进行场地评价。

(2)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称之为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条件在工程建设之前都有必须探明的:

1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对建筑场地的选择,特别是对线性建筑如铁路、公路、运河渠道等的线路方案选择意义最为重大。

2岩土类型及性质:

岩土类型及性质的优劣对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大型建筑物一般要建在性质优良的岩土上

3地质构造:

与岩体的形成和地壳的运动和变迁有关。

4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工程地质条件优劣的重要因素。

公路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排水。

5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建筑物有影响的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

例如地震的破坏性很大:

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的发生也给工程和环境造成无穷的灾害。

在这些不良地质现象面前,只考虑工程本身的坚固性是不行的必须充分注意其周围有哪些物理地质现象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冰川,荒漠化,河流侵蚀,黄土(湿陷性),喀斯特(溶岩)。

6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是指供建筑用的土料和石料。

例如在山区用砂石料可能比较便宜,但在平原地区就要立足于加固原位的土体。

(3)各类工程问题:

1工民建:

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问题

2道路工程:

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问题。

平原区软基处理问题。

3地下工程:

洞室围岩稳定、承压水的危害问题

二矿物

(1)美国化学家克拉克根据大陆地壳中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创举,将它命名为克拉克值。

含量前四的是氧(45.2%)、硅(27.2%)、铝(8%)、铁(5.8%)。

(2)整个地球的物质(按重量计算)各元素的丰度:

铁34.6%;氧29.5%;硅15.2%;镁12.7%;镍2.4%;硫1.9%钙和铝2.2%,其它所有元素共占1.5%

(3)大气圈、水圈和生物体中的所有元素的质量和地球的总质量相比,不及千分之一。

(4)矿物:

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但也有液态的矿物,如汞(水银))。

岩石:

矿物的集合体称为岩石,岩石是混合物。

(5)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绝大部分矿物是晶体。

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无序。

晶体矿物——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

矿物的各种特征不仅与它的化学成分相关更受到它晶体构造的控制。

(6)矿物分类:

1自然元素矿物:

如金,金刚石、石墨、铜、银等

2卤化物矿物:

如食盐、钾盐、萤石(CaF2)等

3硫化物矿物:

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4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赤铁矿、磁铁矿、石英等

5含氧酸盐矿物:

最重要的是下面三种:

硫酸盐矿物:

有石膏(Ca)、芒硝(Na)、重晶石(Ba)

碳酸盐矿物:

如方解石、孔雀石、白云石

硅酸盐矿物:

约占已知矿物种数的1/4

(7)矿物物理性质包括:

晶体形态,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它一些物理性质。

1晶体形态

同种矿物的许多个单体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称矿物集合体。

绝大多数矿物都是以多个单体聚合在一起产出。

根据集合体中矿物颗粒大小可分为两类:

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矿物颗粒界限的显晶集合体和只能在显微镜下辨认出矿物单体的隐晶集合体。

显晶集合体又分为:

粒状集合体:

块状集合体:

板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

柱状、针状集合体:

2光学性质I颜色

自色:

矿物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颜色

他色:

指矿物因含外来带色的杂质,气液泡的包裹体等所

引起的颜色

假色:

由物理光学效应引起的颜色

II条痕

矿物的条痕实际上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从瓷板上划出的线条颜色来确定。

矿物颜色与条痕不一定一致。

III光泽

光泽,就是光线照射到矿物表面上反射光的能力。

由强到弱可以把光泽分为四级:

(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3)金刚光泽(4)玻璃光泽

IV透明度

矿物透过光线的程度。

可分为三级: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矿物的透明程度常与矿物的光泽有关,一般玻璃光泽、油脂光泽、金刚光泽的矿物都是透明至半透明的矿物;金属光泽和半金属光泽的矿物都是不透明矿物。

3力学性质I硬度

矿物的硬度用“刻划能力”来衡量,取决于原子和离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的强度。

“摩氏硬度计”为相对硬度。

野外缺少摩氏标准矿物时,可用其它简便工具进行测试:

指甲的硬度约为2-2.5

铜钥匙的硬度约为3

玻璃的硬度约为5-5.5

小钢刀的硬度约为6

II解理

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叫做解理。

这种破裂面就称为解理面。

解理面一般非常平滑而有光泽。

分为一组解理,二组解理,三组解理,多组解理。

矿物晶体沿不同结晶方向发生解理的能力不同,可将解理分为五级:

极完全解理:

完全解理:

中等解理:

不完全解理:

极不完全解理。

断口:

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贝壳状、锯齿状、参差状、土状

岩石:

矿物的组合。

三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伟晶岩

(1)岩浆岩,由炙热岩浆在地球不同层圈冷凝结晶或固结形成的岩石,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又称火成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总质量的95%。

(2)按照岩浆冷却固结成岩的环境,分为:

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就冷凝形成的岩石,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

(3)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根据岩石SiO2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四大类:

超基性岩:

SiO2<45%,富含FeO和MgO。

颜色深,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

代表性岩石:

橄榄岩、玄武岩、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

基性岩:

SiO2=45~52%,CaO、Al2O3、FeO、MgO含量较高,尤其是前二者,呈深灰色或灰黑色,颜色一般较深,比重较大。

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

代表岩石:

辉长岩、辉绿岩。

中性岩:

SiO2=52~65%,FeO、MgO、CaO较基性岩明显减少;Na2O和K2O明显增加;Al2O315%左右,颜色较浅,全晶质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代表岩石:

闪长岩。

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

酸性岩:

SiO2>65%,(K2O+Na2O)含量较高,约为7~8%。

MgO、FeO、CaO含量低。

大量出现石英(>20%),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也多,约占60%左右。

暗色矿物一般小于10%。

主要为黑云母及角闪石。

颜色浅,比重小。

多具中粗粒粒状结构;也常见斑状、似斑状结构。

(4)1.硅铝矿物:

SiO2和Al2O3含量较高,不含铁镁。

如石英、长石类及似长石类。

这些矿物颜色均较浅,所以又叫浅色矿物。

2.铁镁矿物:

FeO与MgO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

如橄榄石、辉石类、角闪石类和黑云母类。

这些矿物颜色一般较深,所以又叫暗色矿物。

(5)岩浆岩的产状:

深成岩:

岩基,岩株

浅成岩:

岩盆,岩盘,岩床,岩墙,岩脉

喷出岩:

熔岩流:

熔岩沿斜坡流动形成。

熔岩被:

熔岩流规模较大时,称熔岩被。

火山锥:

由熔岩及火山碎屑物组成,形似锥状。

(6)岩石的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形状特征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I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按结晶物质与非结晶物质的含量比例,分为:

全晶质——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是深成侵入岩结构特征。

花岗岩

半晶质——由结晶和非结晶矿物组成,是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结构特征。

流纹岩

玻璃质(非晶质)——岩石几乎全部由玻璃质组成,是喷出岩结构特征。

黑曜岩

II矿物的颗粒大小

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和可辨别程度,分为:

显晶质结构:

肉眼可辨,花岗岩:

又分为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1mm)

隐晶质结构:

显微镜可辨,浅成岩和喷出岩,颗粒直径小于0.2mm

非晶质结构:

不结晶,火山熔岩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等粒结构:

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全部为显晶质,粒状,大小近似相等。

(2)不等粒结构:

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结晶颗粒大小不等,相差悬殊。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斑晶先结晶,所以晶形较好,粒径较大);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7)岩石的构造:

岩石中不同的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充填特征。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有:

1.块状构造(最常见)2.流纹状构造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

脉岩类是一种浅成侵入岩,因其呈岩脉、岩墙产出并常具有特殊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因而将它们单独归为一类。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I外力地质作用

(1)地球的外圈: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外力地质作用的定义:

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表所进行的各种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作用范围:

地表结果:

减小地表起伏、夷平高差。

(3)外力地质作用类型:

1、风化作用:

暴露在地表的大部分岩石,由于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富含氧、二氧化碳和水环境中,整块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

2、剥蚀作用:

岩石在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动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作用过程。

包括岩石转变为疏松状态的风化过程和把风化破碎物移去的搬运过程。

剥蚀作用的结果:

是消除凸地。

按外营力的性质可分为水蚀、冰蚀、浪蚀、风蚀、潜蚀等。

3、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决定于风化产物性质。

碎屑物质、粘土物质以机械方式搬运;溶解物质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化学方式搬运。

搬运介质:

水、风和冰川。

4、沉积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和重力作用,颗粒就会发生沉积。

沉积因素:

颗粒形状、比重、含沙量,沉积作用分为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5、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压实(固)作用-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

其中胶结类型分为三类:

基底式胶结:

被胶结颗粒彼此相距较远,互不接触而“漂浮”在胶结物背景中。

孔隙式胶结:

沉积物为颗粒支撑,胶结物分布在粒间孔内。

接触式胶结(新月型胶结),沉积物也为颗粒支撑,但胶结物只分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附近,粒间孔内部仍是未被充填的孔隙。

II沉积岩:

砾岩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1)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压密固结、脱水、胶结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表,有75%的岩石是沉积岩,但整个岩石圈,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以浅色矿物为主。

(2)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160多种,但最常见的不过一、二十种,其中包括:

1.碎屑矿物:

石英、长石、白云母等原生矿物。

又分为

砾状结构:

碎屑粒径>2mm。

粗砂结构:

碎屑粒径0.5-2mm

中砂结构:

碎屑粒径0.25-0.5mm

细砂结构:

碎屑粒径0.05-0.25mm

粉砂质结构:

碎屑粒径0.005~0.05mm

2.粘土矿物:

高岭石、蒙脱石次生矿物。

小于0.005mm的颗粒。

3.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磷酸盐矿物等

(3)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它又可分为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这些结构是把沉积岩划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重要依据。

(4)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可分为:

1层理构造:

指由沉积物的颗粒形状、大小、成分、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与层的差异,是由于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环境及性质的变化而造成的,每一层为同时、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所以表现为层内的均一性,而层间由于条件变化,表现为层间差异性。

层理构造又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2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分为波痕、干裂(泥裂)、雨痕、生物痕迹。

五变质岩

常见变质岩: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

(1)变质岩:

由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或化学成分的渗入,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使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

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常保留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2)变质岩占地壳总量略逊于岩浆岩,但变质岩的家族非常庞大,其种类远多于岩浆岩和沉积岩。

(3)组成变质岩的矿物:

继承矿物(原生矿物),新矿物(变质矿物)。

这些变质矿物可以作为鉴别变质岩的标志矿物。

(4)变质岩中矿物因压力的影响,排列往往具有定向性,矿物形态具有延长性。

(5)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区别:

–变质岩往往有典型的变质矿物,

–有些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而岩浆岩则无。

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区别:

–沉积岩具层理构造,常含化石;而变质岩则无。

–沉积岩中一般不具结晶粒状结构;而变质岩大部分是重结晶的岩石,只是结晶程度不同。

(6)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

在变质过程中,由于变质程度较浅,重结晶作用不完全,仍保留一些原岩的结构、变质岩的原岩是砂岩或泥岩等沉积岩,则可能会出现变余砂状结构或变余泥状结构;变质岩的原岩是岩浆岩,则可能会有变余斑状结构等构造特征。

变余结构对于判别原岩的性质类型有重要意义。

–碎裂结构:

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其中的矿物颗粒破碎,又被粘结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颗粒外形形成不规则的带棱角的碎屑,碎屑边缘常呈锯齿状,并常有裂隙及扭曲变形等现象。

•它是动力变质岩常有的一种结构,主要发生在构造破碎带。

•山区公路建设中,碎裂结构岩体边坡常常需要采用锚索加固的方法。

–变晶结构:

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等方式形成的变晶矿物所组成的结构。

变晶结构与沉积岩中的结晶结构都主要由矿物晶粒组成,十分相似,但存在以下区别:

–变晶结构是在固态下重结晶和重组合的产物,各种矿物几乎同时结晶。

–具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的(极少数为隐晶质),没有玻璃质。

–岩石中柱状、针状、片状和放射状矿物较发育,且常呈定向分布。

分类依据:

变晶矿物粒度绝对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3mm。

–中粒变晶结构: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3~1mm。

–细粒变晶结构: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1mm。

分类依据:

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

岩石中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如大理岩、石英岩。

–不等粒变晶结构:

主要变晶矿物颗粒大小不等但呈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

矿物颗粒直径大小相差悬殊,在较细粒的变质基质中,有较大的变晶矿物。

如片岩、片麻岩。

(7)变质岩的构造:

1片理构造:

岩石中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特征性的构造。

•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是从构造上区别于其他岩石的一个显著标志。

按照矿物的组合和重结晶程度又可分为:

–板状构造:

在变质过程中,泥岩或页岩等柔性岩石受应力作用达到一定限度后,常出现一组互相平行的破裂面,也称劈理构造。

•由于岩石基本未重结晶,故肉眼不能分辨颗粒,劈理面平整光滑,并微有丝绢光泽。

•沿劈理可形成均匀薄板。

•板状构造是在低温而应力较强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

–千枚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变质重结晶程度不高,由细小片状矿物(绢云母、绿泥石)呈定向密集平行排列所成的构造。

•与片状构造相似,但晶粒微细,不易肉眼辨别矿物成分,片理面上常具丝绢光泽。

–片状构造:

显晶质变晶结构,由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作定向平行排列成片理。

•岩石重结晶较明显;片理面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波状弯曲。

–片麻状构造:

显晶质变晶结构,主要由粒状变晶矿物(长石、石英等)组成,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间呈条带状分布而成的一种构造。

•在区域变质岩的片麻岩中常见片麻状构造。

从板岩到片岩到片麻岩,变质程度,晶体大小,片理宽度增加。

2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所表现的均一构造。

部分大理岩、石英岩等具此构造。

(8)三大类岩石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但在成因上又是紧密联系的: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地壳中首先出现的岩石是由岩浆凝固而成的。

–自出现了大气圈和水圈以来,各种外力因素开始对地表岩石一方面进行破坏,一方面又进行建造,出现了沉积岩。

–任何岩石都不能回避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又出现了变质岩。

六地质构造

(1)地壳运动也常被成为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2)构造运动:

定义:

由内动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岩石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表现:

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缓慢而不易察觉,特殊情况下表现为快速而激烈。

构造运动是所有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3)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

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也称为“造山”运动。

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②相邻块体汇聚(挤压);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

因而引起强烈的褶皱、断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巨大的地堑、沟谷等。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成为盆地或平原。

又称为造陆运动。

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某一时期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3)岩层的空间位置(产状),可以用走向、倾向、倾角和岩层的厚度来表示。

称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①走向:

代表了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展方向。

②倾向:

代表了岩层由高向低的倾斜方向。

③倾角:

代表了岩层的陡缓程度。

(4)产状的表示形式:

走向、倾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表示。

倾角是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1文字法

倾向方位角∠倾角:

如1200∠600:

走向300or2100,倾向SE(1200),倾角600

走向、∠倾角和倾向方位:

如300∠600SE:

走向300,倾角600,倾向SE(1200)

注意:

倾向与走向始终保持90°的关系。

2符号法

走向、倾向及倾角在地质平面图上可用符号表示,符号中长线方位与走向一致,短线指向与倾向一致,长短线交点应落在测量点位置上,符号旁加注的数字为倾角。

(5)岩层不是绝对的刚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力时,可以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弯曲。

褶皱

(6)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弯曲,称为褶皱。

岩层褶皱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

1褶皱的几何要素:

核部:

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部:

核部两侧的地层

轴面:

指大致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枢纽:

同一层面上弯曲最大点的连线

2褶曲的基本类型

⑴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时代较新。

⑵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新,外侧的岩层时代较老。

3常见的几种褶皱构造

I依据褶皱轴面和两翼的产状来确定褶皱的类型:

①直立褶皱:

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又称为同斜褶皱。

②倾斜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

又称为不对称褶皱。

③倒转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方向倾斜,即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④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水平,两翼岩层产状冶金与水平,即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II依据褶皱枢纽产状来确定褶皱的类型:

水平褶皱;倾伏褶皱。

倾伏褶皱:

当褶皱的枢纽呈倾斜状态时,两翼岩层在倾伏端发生弧形合围,背斜的尖端指向倾伏方向,向斜的开口指向倾伏方向。

III依据褶皱长、宽比率来确定褶皱的类型:

1线状褶皱:

长﹕宽>10以上;②短轴褶皱:

长﹕宽3~10;

2穹隆构造:

长﹕宽<3,是一个外形较圆的隆起构造,核部为老地层,四周为新地层,由中心向四周倾斜。

④构造盆地:

长﹕宽<3,是一个外形较圆的拗陷,核部为新地层,四周为老地层,由四周向中心倾斜。

复式褶皱是由多级褶皱组成的巨大的背斜或巨大的向斜。

在野外往往不能看到褶曲的全貌,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及对称出现的关系来判断。

(6)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的岩层节理发育,岩石破碎,容易风化剥蚀,强度低,渗透性大,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高低。

2在褶皱的翼部布置工程时,应重点关注岩层的倾向及倾角的大小。

3对于隧道或道路工程线路等埋深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的翼部。

4当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近于垂直时,隧道可能穿过不同性质的岩层,穿过岩层多地质情况复杂。

断裂构造

(7)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的破裂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

分为:

1节理(裂隙):

破裂两侧岩层无明显位移,裂开的面叫做节理面。

2断层:

破裂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

节理分为:

构造解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和非构造解理(原生节理、次生节理)

断层分为: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剪节理:

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节理面产状稳定,能穿过砾石,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较平直光滑,常留有擦痕。

呈X型

2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断裂面,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一般不能穿过砾石,节理弯曲,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常呈树枝状、网络状和锯齿状等。

呈反S型

(8)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

①、岩体中的节理,在工程上除了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

②、节理发育和线路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路垫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③、路基施工中,节理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2断层:

岩体和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受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遭到破坏

断层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断层破碎带

断层的类型

I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划分。

①、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受张应力作用。

断层组合形式:

阶梯断层,地堑,地垒。

②、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受压应力作用。

冲断层:

倾角大于45°(高角度)逆掩断层:

倾角在45°~25°之间碾掩断层:

倾角小于25°叠瓦式断层:

一系列冲断层或逆掩断层

③、平移(推)断层:

断层两侧岩块,沿着断层面走向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产状较陡,常近于直立。

 

(9)断层的工程地址评价

①对大型工业民用建筑和大型桥位选址不利

②道路选线若与断层走向平行易产生边坡滑坡

③对隧道工程容易产生洞顶坍塌

④对区域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