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19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docx

六年级上册思品课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一、填空。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身边。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

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2.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

东西,要及时(归还)。

4.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5.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6.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7.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8.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

可。

9、(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

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10.(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

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1.(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

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

关系。

12.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

13.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14.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

15.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

们的正常生活。

 16.(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17.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

任。

18.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19.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

20.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21.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

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学

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4.(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

制力)和(权威性)

5.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6.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7.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8.(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行政法)约束

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

正常生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11、(法律援助)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公

民提供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二、简答。

1、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

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说说刑法、民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

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3、简要说说法律的作用。

答:

(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了我们行为的方向。

(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3)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

1.(  宪法)是囯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2.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 )、法律( 权威  )、法律( 地位 )。

3.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 )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囯家设立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2014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6.2015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7.2016年主题(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讲宪法。

8.2017年主题学习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9.2018年主题:

尊崇宪法、( 学习宪法 )、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1l.(国家宪法日)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1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13.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 民主选举产生)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4.在法律体系中,( 宪法  )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15.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 宪法 )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16.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7.《中华人民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8.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这句话是伟大的( 毛泽东)说的。

19.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 基本权利 ),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0.一所学校有学校的章程,一个班级有班级的( 班规)。

21.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 宪法 )。

22.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 宪法知识)。

23.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 根本依据 )。

2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25.在我国,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6.设立国家完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国家宪法旦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27.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

(1)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间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3)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8.法宣誓有什么意义(作用)?

答:

宪法宜誓,誓词虽然简短,但意义非凡,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必将极大増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

 

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4、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经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中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5.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一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

6.国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

第1一6位是(地址)码,第7一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一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检)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X)代替。

7.《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

16-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10)年身份证;26-4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为(20)年;(46)岁以上的,身份证长期有效。

8.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

9、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

10.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求,依法有权查验居民的(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11.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

12.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

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1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4.(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