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85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

2.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3.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4.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D)

A.孔子B.昆体良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A)。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9.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B)

A.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B.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10.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12.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14.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

15.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6.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C)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

18.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9.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

2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D)特点。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辩证统一D.教学相长

21.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D)。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

2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荣誉权

2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B)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2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25.小平同志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C)。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26.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

2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28.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29.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B)

A.康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

30.在教师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叫(A)

A.班会活动B.少先队活动C.主题活动D.课外教育活动

31.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D)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32.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B)

A.学习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

33.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B)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34.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C)

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和和谐阶段D.以上都不是

35.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C)

A.提出共同目标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组织和团结集体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36.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普通教育学》B.《给教师的建议》C.《大教学论》D.《爱弥儿》

37.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C)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

3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40.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小组合作学习

41.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D)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以诚待人D.坚持严格要求

42.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43.(B)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锻炼法

44.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45.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47.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C)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48.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B)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49.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50.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B)

A.道德发展的形式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1.(A)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教具D.有关的参考书

52.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53.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C)

A.赖斯B.泰勒C.桑代克D.杜威

5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5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C)能力为标志。

A.创造B.学习C.生殖D.思考

56.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C)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培养目标

57.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A、58.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

59.(D)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A.观念文化B.课程文化C.物质文化D.践行文化

60.“人类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符号”,属于文化的哪种形态(A)

A.观念形态B.物质形态C.活动形态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61.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A)

A.初等教育B.普通教育C.技工教育D.职业教育

6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B.促进社会民主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63.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C)为主。

A.“四书”.“五经”B.读.写.算.音乐教育C.军事教育D.教会教育

64.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65.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66.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7.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隐形课程D.综合课程

68.“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6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D)

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

7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7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72.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73.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C)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74.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

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

75.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D)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

76.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

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

77.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B)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78.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C)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79.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C)

A.1901年B.1904年C.1905年D.1911年

80.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

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

81.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

A.发挥求异思维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C.鼓励想象D.改善知识结构

8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

83.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

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

84.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85.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

86.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

8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C)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89.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C)

A.活动课程B.校本课程C.综合实践课程D.选修课程

90.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A)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文件D.课程标准

91.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92.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C)

A.科目B.知识C.跑道D.讲授

93.课程目标的依据是(D)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94.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

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

9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9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97.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98.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质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100.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D)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10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

这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D)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和论D.发生认识论

102.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

103.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

104.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0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C),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6.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

事实.技能和(C)。

A.知识B.能力C.态度D.素质

107.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A)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C.为抚养子女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10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B)

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

109.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D)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二、多选题

110.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A.B.C.D)

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情境C.设计评价手段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111.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布置作业

112.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主要从哪几个

113.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C.D.B)

A.便于管理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14.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新授课B.复习课C.练习课D.实验课E.测验课

115.教学策略包括()

A.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B.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C.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

D.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E.教学效果的检查过程

116.考查的基本方式有(A.C)

A.口头提问B.期中学期测验C.检查书面作业

D.阶段学绩测验E.期末学绩测验

117.以下哪些是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A.B.C)

A.班规B.值日生制度C.考勤制度D.学生守则E.日常行为规范

118.学年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

A.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B.本学年教学的要求

C.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D.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

E.各个课题需要的直观教具

119.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A.B.C)

A.特殊的师生互动B.特殊的时空安排

C.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D.特殊的教学内容

12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

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B.C.D.E)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21.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E)

A.讲授法B.讨论法C.实验法D.练习法E.谈话法

122.下面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C.D.E)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D.二者可以相互转化E.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123.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B.C.D.E)

A.认识的直接性B.认识的间接性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交往性E.有指导的认识

124.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A.B.C.E)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125.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12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B.C.D.E)

A.讲授课B.演示课C.练习课D.实验课E.复习课

127.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A.B.C.D)

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规律

E.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性规律

128.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B.C.A)

A.自动功能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C.半自治性

D.基层性

129.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D.对犯错学生予以惩罚

130.班主任的素质主要包括(A.B.C.D.E)

A.思想品德素质B.知识能力素质C.个性心理品质

D.身体素质E.教育机智

131.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B.C.D)

A.长期B.近期C.中期D.远期

132.班主任学期计划一般包括(A.B.C.D)

A.基本情况B.班级工作的内容

C.班级工作的要求和措施D.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133.班级管理包括(A.B.C)三个基本环节。

A.制定计划B.组织实施C.评价总结D.科学规范

134.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A.B.C.D)

A.全面批改B.重点批改C.轮流批改D.当面批改和指导学生互相批改

135.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A.B.C.D.E)

A.由美国班杜拉创立B.吸收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C.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D.理论拼凑痕迹明显E.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

136.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A.B.C)

A.论点式B.线索式C.图解式D.陈述式

137.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B.C)的原则。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E.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13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A.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