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017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江家溇工程土方开挖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条件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塘下赵新农村建设安置房工程

2、工程地点: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104国道与迎宾路交汇处的西南侧

3、建设单位:

绍兴市越城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

浙江龙山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5、勘测单位:

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

6、监理单位:

绍兴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

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0.000相对于绝对高程+6.150m,场地整平绝对地面平均高程为+5.200m,相对标高为-0.950m,该工程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104国道与迎宾路交汇处的西南侧。

该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55617.9m2,建筑总占地面积15574m2,地上总建筑面积约66551.1m2,地下车库面积4050m2。

工程由26幢5-6F住宅楼、4幢1~6层配套公建及2幢1层公变配电房、1幢1层开关站组成,其中配套公建四及3#、8#住宅楼下部设一层地下室。

本工程基坑周边承台顶相对标高为-5.000m。

因承台间距较小、垫层厚0.15m且多数承台厚度为1.050m,故均按承台垫层底(-6.200m)计算,开挖深度为5.25m。

二、周围环境条件

1、拟建场地位于104国道与迎宾路交汇处的西南侧。

2、东侧:

基坑东边线距东侧迎宾路边(红线)最近处约3.2m。

第二章场内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内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情况如下:

-1层素填土(

):

灰黄色、灰褐色,干~稍湿,松软~稍密。

厚度较大处主要成分为建筑砖瓦碎片,局部含少量碎石、块石,成份杂;厚度较小处为耕土,富含植物根系。

土质不均匀。

-2层粉质粘土(

):

灰黄色、黄灰色,软可塑为主,局部软塑或硬可塑。

特点是土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含有铁锰质结核。

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为4~6击/30cm,土质较均匀。

②层粘质粉土(Q4al-m):

灰色,湿~很湿,稍密为主,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薄层或局部粉砂含量较高。

切面较粗糙,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

具中压缩性。

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为3~14击/30cm。

③层淤泥质粘土(Q4m):

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植质及有机质斑点。

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高。

具高压缩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基坑西侧有一河流,常年积水,勘察期间水面高程约3.70~4.00m,水深1.00~3.50m,水面宽度约5.00~40.0m。

(2)地下水

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类型。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含水层厚度0.30~2.80m,素填土中孔隙较大,渗透性好,为强透水土层;粉质粘土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渗透性较差,为弱透水土层。

第三章编制依据

1.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本工程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设计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等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YBG258-97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2007

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14、合同、基础结构图等

15、施工组织设计

16、公司标准及ISO9000体系标准和相关施工经验

第四章基坑围护施工方案

一、本地下室特点

根据本工程开挖深度、开挖范围、地层情况及周围环境条件,本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坑开挖最大开挖深度5.25m;

2、开挖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和淤泥质粘土,局部基坑坑底底落在淤泥质粘土上,对基坑整体稳定及坑底抗隆起均不利;

3、基坑西侧和南侧要同时施工其他楼层,同时要行走重型车辆;

4、基坑东侧距离道路较近。

二、设计概况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支护方案设计应本着结构安全、造价经济、施工方便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多种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及周边环境对变形要求,最终选用内支撑支护方案。

具体如下:

1、围护桩采用∅700@1000C25钻孔灌注桩,压顶梁采用900×700C25混凝土;

2、内支撑主撑采用600×700混凝土梁,附撑采用500×700混凝土梁;

3、局部采用双排桩支护。

三、施工方案

(一)水泥搅拌桩施工

1、搅拌桩施工的关键是必须保证桩施工的连续性,保证桩的垂直度;

2、采用双轴∅600的水泥搅拌桩,桩间搭接150mm,采用普通R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和量为15%,水灰比0.50~0.60;设计桩顶面标高以上部分水泥参和量为0.5%。

3、为了提高水泥土早期强度,可外掺氯化钙,掺入量为水泥掺量的2%;

4、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前,需进行水泥土强度试验,同时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桩位进行排除或排障换土处理;

5、搅拌桩按两次送浆喷搅施工,从设计桩顶面0.50m开始送浆,连续搅拌喷浆至设计深度,原地搅拌半分钟,反转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面0.50m,再次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桩深度,再反转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面0.50m,升降速度为1.0-1.2m/min;

6、施工时应做到桩桩咬合,上下均匀。

搅拌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7、水泥搅拌桩应确保养护28天,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MPa;

8、围护中水泥搅拌桩宜提前进行施工,以利于节省工期;

9、其它参照《软土地基深层搅拌桩加固技术规程》进行施工。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

1、施工时钻孔桩顶和桩底标高必须严格控制;

2、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40mm,混凝土须连续浇灌;

3、采用水下混凝土工艺,充盈系数为1.10~1.25;

4、桩体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孔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5、钢筋笼箍筋和加强筋与主筋的焊接必须牢固,并应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6、桩径容许偏差50mm,桩位容许偏差50mm;

7、排桩施工宜采用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48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三)冠梁和支撑施工

1、冠梁和支撑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冠梁和支撑砼强度为C25;

2、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为10d,钢筋搭接长度为40d;

3、钢筋绑扎和焊接及砼施工应严格遵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四)立柱桩及立柱

1、竖向立柱上部为钢结构格构柱,下部为钻孔灌注桩;格构柱进入钻孔灌注桩内2.0m,钢结构格构柱穿过地下室底板处,应加焊止水钢板,挖土施工时应避免机械碰撞钢结构格构柱;

2、竖向立柱搁支撑处应加焊钢托架。

钻孔灌注桩施工

1、施工时钻孔桩顶和桩底标高必须严格控制;

2、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粗骨料料径不得大于40mm,混凝土须连续浇灌;

3、采用水下混凝土工艺,充盈系数为1.10~1.25;

4、桩体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孔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5、钢筋笼箍筋和加强筋与主筋的焊接必须牢固,并应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6、桩径容许偏差50mm,桩位容许偏差50mm;

7、排桩施工宜采用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48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五、冠梁和支撑施工

1、冠梁和支撑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冠梁和支撑砼强度为C25;

2、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为10d,钢筋搭接长度为40d;

3、钢筋绑扎和焊接及砼施工应严格遵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六、立柱桩及立柱

1、竖向立柱上部为钢结构格构柱,下部为钻孔灌注桩;格构柱进入钻孔灌注桩内2.0m,钢结构格构柱穿过地下室底板处,应加焊止水钢板,挖土施工时应避免机械碰撞钢结构格构柱;

2、竖向立柱搁支撑处应加焊钢托架。

八、土方开挖

1、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场地内清理,保证坑边荷载小于设计值,场地清理结束后可在坑内挖若干集水坑,用泵抽水以降低坑内水位;同时施工坑边排水沟及集水井按设计要求挖基坑外侧土体;

2、挖土应分层分段进行,每段长度以10~15m控制。

坑边开挖到底后应立即用C15素砼浇筑宽约5m的坑边垫层;

3、在坑边垫层封底后,二次开挖,间隔6~8m施工承台、设垫层及砖模;

4、挖土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挖土为辅。

底板底以下土体须用人工开挖;

5、用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挖土深度严禁超过设计标高,不得损坏工程桩及围护结构;

6、土体开挖时不得留陡坡,以免基坑内土体滑移而引起工程桩或支撑立柱桩偏位;

7、基坑内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四周5m范围内不得堆载,否则会使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

8、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五边”,即:

边挖、边凿、边铺、边浇、边砌的施工方法,保证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确保基坑稳定;

9、分区分段挖土到底后应在24小时内浇筑垫层,尤其是雨天必须做到;

10、基坑挖土方案应经监理、建设等有关单位各方认可后方能实施,并由监理单位监督执行。

九、基坑排水

1、基坑外四周0.5m处设置300×400的排水沟(沟边及沟底浇筑厚100mmC15素砼),以排除天然来水、地表水及基坑内抽取的水。

并在基坑四周每隔20~30m设置一个800×800×1000的集水井;

2、分层挖土期间采用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

十、基坑监测

1、监测频率

a、基坑开挖阶段,监测频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雨天和雨后或位移速率较大时增加监测频次;

b、基坑施工完成,变形趋于稳定,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

监测过程应持续至地下室基础完成为止;

c、雨天和雨后应加强监测,并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察。

2、监测预警指标:

a、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40mm或位移日速率连续三天大于3mm/d;

b、水位观测累计1000mm或日变化速率连续大于500mm/d;

c、支撑轴力累计值达到2400kN;

d、坡顶严重开裂变形,有破坏迹象。

十一、应急措施

为确保基坑围护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现场应备充足的编织袋、碎石或砂、木桩等应急材料,基坑开挖施工时应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围护结构变形等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有卸土条件地段,立即在基坑外卸土减载,减轻围护结构的侧压力;

2、围护结构发生较大位移,或在坡顶、墙后土体和周边道路出现裂缝和沉降等现象时,采取措施除卸土外,应在坡脚或墙前抛土石方或砂(碎石)袋反压,必要时补打土钉或木桩,然后分段铺设垫层。

十二、其他

1、基坑施工放样应结合建(结)施工图进行,若基坑定位尺寸与建筑施工图不符,应以建(结)施工图为准;

2、及时做好基坑外侧场地硬化。

第五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不解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单位联系。

(2)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地下管网及障碍物、场地供水、供电情况及运输道路条件,查清场地周围管线性质、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

(3)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场地,确定设备安放位置、材料堆场、拌料场及制作场地。

(4)根据施工图纸及设备放置场地,安装、架设施工用电设施及自来水管。

(5)主要机械设备准备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清单见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