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733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docx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综述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年)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对江西和全国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通知》(赣府发〔2004〕34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发〔2006〕5号)印发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红色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并引领全国。

实践证明,红色旅游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1〕10号),推动全省红色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夯实建设旅游强省的基础,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17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牌优势明显。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全省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有14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79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拥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等为代表的著名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近年来,江西红色旅游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品牌进一步打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西已经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的排头兵、模范兵,推动了全国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2.“红、绿、古”交相辉映,发展前景广阔。

江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

全省有4处世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湿地公园,45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

“红、绿、古”是江西旅游的鲜明特征,构成了江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省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又大多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对发展红色旅游十分有利,前景广阔。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基础较好。

近年来,江西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等一批红色纪念场馆。

改善了全国红色旅游第一批经典景区内旅游公路、游步道,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条件,丰富了相关景区景点的内涵,提升了相关景区景点的旅游接待水平,为全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市场潜力大。

江西地处沿海腹地,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闽东南三角区,是唯一能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区直接辐射的省份,客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极大地提高了江西的通达能力。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260公里,“四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已基本建成,实现了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100%的乡镇和91.4%的建制村通班车。

交通条件的改善,又进一步提升了江西承东启西、联南络北的区位优势。

5.上下形成共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中国红歌会,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门成立了省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重点红色旅游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与此同时,随着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基础扎实。

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来源已由过去的单位组织为主,逐渐转变为单位组织和游客自主出游并重;老区群众通过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商品,提供餐饮、住宿等多样化旅游服务,已经把参与红色旅游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政府导向性投入和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红色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发展机遇

1.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成为我国新兴旅游热点地区之一。

全省旅游年接待总人数由2005年的5095.1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2.05亿人次,年均增长22.50%,其中:

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由2005年的1760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150万人次,年均增长23.45%;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32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0亿元,年均增长23.12%,其中:

红色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0亿元,年均增长28.43%。

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商品产销、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文娱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2.消费市场更加活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众消费将成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流,而旅游作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众性消费已成大势,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赣发〔2009〕10号)等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08〕246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1〕10号)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的支持力度,我省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总体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12〕1654号)的项目个数、总投资及中央安排的补助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面临的挑战

1.红色旅游内涵挖掘不深。

受红色资源影响,各地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一些干部群众对新形势下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认识仍然不足,对红色旅游内涵的挖掘仍然不深。

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纪念场馆陈列设施落后,展陈内容雷同,主题特色不够集中、突出,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方式单调,缺乏现代声光电技术和观众参与项目,难以有效引发观众兴趣。

红色旅游产品(包括景区、线路)与“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些景点开展了一些参与性活动,但多数还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缺乏对革命文化、军事文化、战争文化等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

受研究力量、现有资料和历史时间的推移等原因的影响,对井冈山、苏区等精神内涵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整理还不够。

2.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难度较大。

由于我省红色资源极其丰富,保护任务繁重,保护经费的投入与现实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受资金不足影响,一些革命旧址,多为土木结构,年久失修,破损较为严重,保护难度较大;部分红色文物由于缺乏收购经费,至今仍散落在民间,难于有效保护和管理。

3.红色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从开发方式来看,江西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比较粗放,吸引和感染游客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客源市场来看,江西红色旅游主要的客源为国内游客,国际市场还需加快开拓,红色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和经济功能需进一步强化。

从产业延伸来看,江西红色旅游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围绕旅游经济各要素形成的专业性企业还不多,部分地区旅游产业链条还不完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总要求。

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继续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最大限度发挥其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发展红色旅游要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同时,要与富民工程相结合,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带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坚持发展事业与壮大产业相结合。

科学区分红色旅游事业与旅游产业的性质,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注重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红色旅游产业体系。

3.坚持有效保护与有序开发相结合。

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推进发展红色旅游与有效保护革命文物相结合,与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有效保护、有序开发、科学利用、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与城乡建设、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遗产保护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等工作的衔接,注重与绿色、古色旅游的融合,注重与跨行政区域的红色旅游景区的联合,重点打造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强、吸引力大、影响广泛、群众满意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保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现有历史遗存以保护修缮和改善基础设施为主;新建设施要严格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朴素实用,力戒奢华,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

要立足自身实际,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鼓励在体制机制、制度措施、规范管理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与后劲。

6.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打破部门分割,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走开放式发展之路。

强化政府在红色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

经营性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经营,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增强发展能力,完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44个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红色旅游宣传展示和研究能力明显增强,配套服务更加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综合效益更加突出。

江西成为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国内外红色旅游首选地和中国红色旅游强省,继续引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

2.品牌创建目标。

到2017年,红色旅游成为我省形象窗口和“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井冈山、瑞金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南昌、井冈山、瑞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萍乡、上饶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其他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重点景区建设成为省内著名、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3.经济效益目标。

到201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9亿人次,预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0%左右;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00亿元,预计占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的40%左右。

4.社会效益目标。

江西红色旅游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的重要途径,成为我省形象窗口和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到2017年带动直接就业70万人,间接就业300万人;参与红色旅游的群众人均年增收800元以上。

三、总体布局

全省红色旅游按照“一个核心、二个示范区、五大片区、六条精品线路”和红色、绿色、古色、蓝色旅游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总体布局。

(一)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即南昌市,是江西红色旅游的主要集散地。

空间范围主要包括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新建县,共2区1县。

以南昌八一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重点完善和提升新建县小平小道景区,构建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建县小平小道为代表,以八一广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方志敏烈士墓为重要内容的南昌红色旅游区,将红色旅游融入革命历史文化名城和南昌花园城市中,进一步提升英雄之城形象。

(二)两个示范区

1.井冈山红色旅游示范区。

突出中国革命摇篮的主题和革命胜地与秀丽风光相结合的特色,重点加强井冈山革命遗址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革命精神展示区的作用,进一步弘扬和提升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将井冈山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的首选地、中国信念的精神高地、中外驰名的特色生态山城、中国一流的旅游胜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国际知名的山地休闲与养生度假地”。

一是在革命斗争精神传承方面将井冈山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积极发挥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培训机构在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和党性教育方面的作用,让井冈山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党性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地。

通过广大游客参与“吃一顿红军套餐、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走一段红军小路、祭扫一次红军烈士墓、唱一首红色歌曲、看一场红色经典歌舞”的旅游活动,将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将井冈山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充分利用井冈山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合发展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发挥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舞台艺术精品的作用,加强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群的保护和红色文化内涵的提升,在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融合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市场主体相结合,培育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加快推进井冈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在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三是在富民工程方面将井冈山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进一步推动老区群众参与提供红色旅游餐饮、住宿等多样化旅游服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红色旅游富民工程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四是在景区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将井冈山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按照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景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2.瑞金红色旅游示范区。

突出共和国摇篮的主题和红色故都与客家风情相结合的特色,重点加强瑞金市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群、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革命精神展示区的作用,进一步弘扬和提升伟大的苏区精神。

一是在苏区精神传承方面将瑞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加强苏区精神和中央苏区历史的宣传推介,扩大苏区精神的影响力。

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在瑞金设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建立完善以瑞金沙洲坝、叶坪、云石山、大柏地革命旧址群为龙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群,成为全国各级各地党员干部、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课堂和示范地。

二是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将瑞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实施瑞金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强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等保护和修缮,提升革命旧居旧址遗迹的展览展示水平,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成为全国的示范。

三是在旅游扶贫方面将瑞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加快建设瑞金红色旅游扶贫示范区,形成以红色旅游开发为载体,以多层面旅游扶贫参与主体、多元化旅游扶贫协作部门、多渠道旅游扶贫手段为特色的旅游扶贫模式,在红色旅游扶贫方面上成为全国的示范。

四是在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融合方面将瑞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推进瑞金共和国摇篮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瑞金罗汉岩风景名胜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加大对粜米巷历史文化街区、九堡密溪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在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融合方面成为全国的示范区。

(三)五大片区

1.赣中南红色旅游区。

主要包括吉安市青原区、井冈山市、吉水县、永丰县、泰和县、永新县,共1区1市4县。

以井冈山革命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重点抓好井冈山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串联其它旅游景点,构建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代表,以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井冈山革命旧址群、三湾改编旧址、泰和革命烈士纪念馆、泰和马家洲集中营为重要内容的赣中红色旅游区,将红色旅游融入井冈山绿色生态和吉安庐陵文化中,推进“红蓝绿古”四色旅游协调发展。

2.赣南红色旅游区。

主要包括赣州市章贡区、瑞金市、信丰县、大余县、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会昌县、石城县、寻乌县,抚州市资溪县、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乐安县、宜黄县,共1区1市14县。

以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反围剿”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抓好瑞金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创建,构建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为代表,以兴国将军纪念园、兴国县烈士陵园、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旧址及纪念馆、会昌粤赣省委旧址群、寻乌调查旧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群、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石城狙击战纪念园、广昌驿前红三军团宿营地、南丰县康都会议旧址、黎川县闽赣省旧址、资溪县下张党支部旧址、宜黄县第四次反围剿纪念亭、乐安县大湖坪改编旧址等为重要内容的赣南红色旅游区,打造以红色精神为主题,客家风情为底蕴的赣南红色经典旅游圈。

3.赣西红色旅游区。

主要包括宜春市铜鼓县、上高县、万载县,萍乡市安源区、芦溪县、莲花县,新余市渝水区和九江市修水县,共2区6县。

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构建以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为代表,以罗坊会议纪念地、芦溪县卢德铭烈士陵园、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万载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上高抗日会战旧址等为重要内容的赣西红色旅游区,通过与温泉养生、高原草甸风光的结合,着力将红色融入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

4.赣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要包括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鹰潭市余江县,共1区1市6县。

以创建赣东北模范苏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围绕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构建以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碑)为代表,以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石塘镇新四军整编旧址、新四军瑶里改编及程家山旧址、红十军建军旧址、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余江县血防纪念馆等为重要内容的赣东北红色旅游区,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龙虎山、龟峰和千年瓷都景德镇、“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等,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5.赣北红色旅游区。

主要包括九江市浔阳区、共青城市、庐山,共1区1市1管理局。

突出以庐山会议、九八抗洪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以后,在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征程上所留下的奋斗足迹、所创造的丰硕成果为主题,构建以庐山会议旧址及领袖旧居群、九八抗洪精神教育基地为代表,以共青城创业史陈列馆等为重要内容的赣北红色旅游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和鄱阳湖、柘林湖等重要水域,着力打造赣北滨水环湖旅游圈。

(四)六条精品线路

科学布局线路产品,加快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体系。

建设一条中国(江西)红色旅游极品旅游线路,努力使其成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龙头产品,对全省旅游发展产生辐射力与带动力。

建设赣东南共和国摇篮之旅、赣北环鄱阳湖之旅、赣东北峰林丰碑之旅、赣中南革命摇篮之旅、赣西绿色精粹之旅等五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努力使其成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拳头产品,发挥对全省旅游发展的支撑与带动作用。

1.一条极品红色旅游线路

中国(江西)红色旅游极品旅游线:

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兴国——于都——瑞金——广昌——南丰——抚州——南昌。

2.五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

(1)赣东南共和国摇篮之旅红色经典旅游线:

赣州——兴国——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寻乌——于都——大余——信丰——赣州。

(2)赣北环鄱阳湖之旅红色经典旅游线:

南昌(东湖·西湖·新建)——共青城——九江·浔阳——庐山——景德镇(乐平·浮梁)——弋阳·龟峰——龙虎山·余江——南昌。

(3)赣东北峰林丰碑之旅红色经典旅游线:

南昌(东湖·西湖·新建)——龙虎山·余江——弋阳·龟峰——横峰葛源——铅山——上饶·信州——玉山·三清山——景德镇(乐平·浮梁)——南昌。

(4)赣中南革命摇篮之旅红色经典旅游线:

南昌(东湖·西湖·新建)——永丰——青原——泰和——井冈山——永新三湾——南昌

(5)赣西绿色精粹之旅红色经典旅游线:

南昌(东湖·西湖·新建)——新余·渝水——萍乡(安源·芦溪·莲花)——万载——上高——铜鼓——修水——南昌。

四、主要任务

(一)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体系

以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江西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并按主题内容划分为4个时期。

1.1840年至1921年时期。

重点反映江西人民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王朝压迫展开不屈不饶、艰难求索奋斗历程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主要任务是集中整理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军事时期在江西开展反封建斗争的历史资料;大力宣传义和团运动时期,江西群众捣毁法、英、美、德教堂三十九处等反抗西方列强压迫的英勇抗争精神。

2.1921年至1949年历史时期。

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推翻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

主要任务是弘扬和提升伟大的井冈山、苏区精神。

3.1949年至1978年历史时期。

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江西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主要任务是弘扬小平小道所承载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萌发地,共青城创业基地浓缩和见证的江西人民奋发图强、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以及余江血防纪念馆所承载的江西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成就。

4.1978年以来的历史时期。

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

主要任务是弘扬伟大的98抗洪精神。

(二)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

1.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

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重点,进一步充实完善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中的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重点建设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增补名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