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54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设备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设备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建筑设备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建筑设备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重点.docx

《建筑设备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备重点.docx

建筑设备重点

第1章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1、流体的粘滞性:

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叫粘滞性,此内摩擦力叫“粘滞力”

内摩擦定律:

牛顿内摩擦定律

F---内摩擦力,N;S---摩擦流层的接触面面积,m3;τ---切应力,Pa;μ---动力粘滞系数,与流体种类有关,Pa.s;---流速梯度,1/s

表征粘滞系数两种:

动力粘滞系数,运动粘滞系数

2、压力流:

(压差驱动,无自由表面)无压流:

(重力驱动,有自由表面)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是否随时间变化),工程一般恒定流

流线:

某时刻所有质点形成的曲线;迹线:

单个质点连续时间运动轨迹

均匀流:

流线平行;非均匀流:

渐变流,急变流

元流:

微小面积dω的流束;总流:

无数元流

过流断面(m2):

与元流或总流全部流线正交的横断面;流量(m3/s,kg/s):

单位时间通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或流体质量;断面平均流速(m/s)

3、雷诺数:

判断流动形态:

对于圆管有压流:

Re<2000,为层流;Re≥2000,为紊流;

对于明渠流,通常以水力半径R代替d:

Re<500时,明渠流为层流;Re>500时,明渠流为紊流

沿程阻力损失与流动及管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通用公式:

气体管道沿程压损的公式:

4、孔口:

收缩系数0.63~0.64

喷嘴:

第2章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1、给水系统的组成:

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以及泵站;

2、水源分类:

水源选择原则:

充沛、优良、安全、经济;位置要适应城镇规划,位于城镇水系上游;优先顺序:

地下水、流量未经调节的江湖、流量经过调节的河水;

不同用水要求

水源保护

3、水处理工艺流程组成

沉淀:

除去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沉淀后浑浊度不超过20mg/L

过滤:

达到饮用水浑浊度不超过5mg/L

消毒:

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菌;保证净化后的水在输送到用户之前不被再次污染

4、排水制度及特点:

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与降水混合在同一套管网系统内排除的排水系统);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用一套或一套以上的管网系统,而雨水用另一套管网系统排除的排水系统。

5、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1.污水应尽可能以最短就离并以重力流的方式排泄到污水处理厂;2.管道应尽可能平行地面的自然坡度埋设,以减少管道埋深;3.地面平坦处的小流量管道应以最短路线与干管相接;4.当埋深过大时,应考虑设中途泵站;5.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越河道、铁路及其他地下构筑物;6.为检查及清通排水管网,在管道坡度改变处、转弯处、管径改变以及支管接入等处应设置排水检查井。

6、物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法、气浮法、筛网过滤、利用蒸发法浓缩废水中的溶解性不挥发物质。

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酸碱中和、消毒处理。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的和溶解性的有机物质。

好氧氧化法、厌氧还原法。

好氧法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产污水,其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

厌氧法多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现在也开始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与低浓度有机污水。

BOD(生化需氧量)

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COD(化学需氧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

化学需氧量(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第3章管道材料、器材及卫生器具

1、管道公称直径:

接近于内径又不等于内径的一种管子规格名称,具有同一公称直径的管子外径相等;DN;

压力

2、常见材料管道基本特点(优缺点)、用途及连接方式(ppt为主,结合教材)

管道材料

1、钢管:

主要为焊接钢管

a镀锌管(白铁管)不镀锌管(黑铁管)

b普通钢管(工作压力<1.0MPa)

加厚钢管(工作压力>1.6MPa)

优点:

强度高,接头方便,长度大接头少,内表面光滑,水力条件好

缺点:

易腐蚀,造价较高

连接方法:

螺纹连接(丝扣连接),焊接,法兰连接

2、铸铁管:

铸铁管多用于给水、排水和煤气管道工程。

按材质不同可分为:

灰铸铁管、球墨铸铁管、高硅铸铁管。

耐腐蚀性能强、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等优点,适于埋地敷设。

其缺点是性脆、质量大、长度小。

3、塑料管:

重点推广应用。

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排水铸铁管;室内给水管、采暖管采用塑料管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城镇燃气管道中塑料管的使用量达到20%,市政给排水塑料管道分别可达50%和15%。

大部分塑料管均为热塑性塑料,加热软化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并可多次反复加热成型。

各类塑料管系挤压机挤压成型而得。

常用塑料管有聚氯乙烯(UPVC)管、聚丙烯(PP-R)管、聚乙烯(PE)管。

每种塑料管都有不同的使用配件。

4.铜管

铜管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经久耐用,管壁光滑,水质卫生;价格较高。

用于中高档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热水管道。

铜管的连接方法有螺纹卡套压接、焊接,相关配件厂家配套生产。

管道材料的选用:

建筑生产和消防给水管道:

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

建筑生活给水管道:

塑料给水管、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经可靠防腐的钢管

建筑埋地给排水管道:

耐腐蚀及具有耐地面荷载能力的管材,如有衬里的铸铁管,塑料给水管,经可靠防腐的钢管

建筑排水管:

建筑排水塑料管,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3、水表

旋翼式:

翼轮转轴垂直于水流方向,多为小口径;螺翼式:

平行,大流量大口径

干式:

计数机件用金属圆盘与水隔开;湿式:

机件简单,计量准确,密封性好,水中不能含杂质

4、地漏、存水弯、水封

存水弯:

卫生器具排水管上或者卫生器具内部设置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水柱,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气体进入室内的附件。

传统类型有P型、S型和U型。

水封:

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的措施。

水封的设置:

水封设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下,通常用存水弯来实施。

地漏:

内有水封,用来排放地面水的特殊排水装置,设置在经常有水喷溅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淋浴间,水泵间)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

注意:

地漏水封应当保持,否则严重污染室内空气质量。

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第4章建筑给水

1、给水系统分类:

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基本组成:

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配水龙头或生产用水设备、给水附件;

2、建筑给水系统水压确定及给水方式:

建筑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必须保证将需要的水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高、最远配水点(最不利配水点),并保证有一定的流出压力。

H—给水系统所需的供水压力,kPa;H1—引入管起点至管网最不利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力,kPa;H2—计算管路的沿程与局部压力损失之和,kPa;H3—水表的压力损失,kPa;H4—管网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压力,kPa。

3、常见两相流灭火系统特点;

泡沫灭火系统(蛋白泡沫):

主要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特体和固体性物质的火灾:

油库、煤矿、汽车、大型飞机库

CO2灭火系统:

主要用于易发生火灾的场所中的设备:

变压器、电子计算、船//机舱、货仓

喷雾灭火系统:

主要用于火灾危险性大、火灾扑灭难度大的设施:

柴油发电机房、燃油锅炉//变压器

干粉灭火系统:

主要用于可燃、易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火灾,但不适用扑灭精密仪器、精密电气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房

4、水泵的分类、基本参数、特点

离心泵:

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运转平稳;

基本参数:

流量(Q),总扬程(水流过水泵时所获得的比能增值,H),轴功率(水泵从电动机处得到的全部功率,N)

轴流泵:

靠旋轮叶轮的叶片对液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输送的泵。

有立式、卧式、斜式及贯流式数种

离心泵流量小、扬程高;轴流泵流量大、扬程低,水泵可以串联、并联

5、水泵房:

当水泵机组供水量大于200立方米/h时,泵房应有一间面积为10~15平方米的修理间和一间5平方米的库房。

水泵机组的布置原则:

管线最短、弯头最少,管路便于连接,布置力求紧凑,尽量减少泵房平面尺寸以降低建筑造价,并考虑扩建和发展,同时注意起吊设备时的方便。

水泵机组的安装:

机组与机组、机组与墙面、机组与配电箱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要设在独立基础上,并采取一定的减振措施,泵房的门窗面积不应小于泵房面积的1/6

6、高位水箱:

7、室内给水管网布置与敷设;

(1)布置要求

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管长尽可能短。

干管应布置在用量大的配水点附近,有利于供水安全,节省管材。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设两条引入管在建筑物不同侧接入,如在同侧接入需保证两条引入管的间距。

在建筑内应将管道布置成环形或贯通状双向供水。

横支管的布置应考虑建筑的美观及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

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易引起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

布置管道时,管道周围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安装和维修。

(2)布置形式

1)上行下给式

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公共建筑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建筑。

2)下行上给式

适用于利用室外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中分式

适用于设有中间技术层的建筑物或顶层不宜敷设水平干管的建筑。

2.给水管道敷设

(1)明装管道维修方便,造价低,但管道外露影响美观,表面易积尘、结露,一般用于卫生美观要求不高的建筑。

(2)暗装管道较隐蔽,通常管道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吊顶中或直接埋地(楼板抹灰层中),管道不影响室内美观,但施工复杂,造价高,维修不便。

适用于对卫生美观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及洁净要求高的车间、实验室等。

8、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含消防给水系统);

在高层建筑中,为了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同时为了防止下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其给水系统必须进行竖向分区。

最低点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特殊情况不应超过0.55MPa。

分区形式主要有串联式、并联式、减压分区式和无水箱式。

串联给水方式:

各区供水泵的扬程低;水泵供水管线短;管材少。

上区供水受到下区的限制;水泵设置分散运行管理不方便,且需作好隔音,隔震工作。

并联给水方式:

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能耗较小,供水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

水泵型号较多,水泵的台数多;泵房面积较大;供水管道长;水箱多占用建筑面积多。

减压分区给水方式:

设备和管道简单;水泵集中,台数少;中间水箱只起减压作用容积很小,投资省。

能量浪费,动力费用高;全部水量集中在最高处,增加了结构荷载。

9、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工程是指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污、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

经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杂用水质标准》CJ25.1-89。

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水源系统、中水处理设施、中水管道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中水管道应具有耐腐蚀性,采用塑料管、衬塑复合钢管和玻璃钢管比较适宜。

不能采用耐腐蚀性的管道和设备,应做好防腐蚀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易于清垢。

中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龙头。

中水管道、设备及受水器具应按规定着浅绿色,以免引起误用。

第五章建筑排水中水及特殊建筑给水排水

污水排放条件:

(1)水的水温不高于40℃。

因过高的水温易破坏管道的接头,造成漏水。

(2)污水应基本上呈中性,PH值在6~9之间。

(3)污水中不应含有大量固体杂质,以免在管道中沉积而阻塞管道。

(4)污水中不允许含有大量汽油或油脂等易燃物质,以免在管道中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5)污水中不能含有毒物,以免伤害管道养护人和影响污水的利用、处理和排放。

(6)对伤寒、痢疾、炭疽、肝炎等病原体,必须严格消毒灭活。

(7)对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8)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

排水系统的组成:

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立管、排出管、通气管、清通设备及某些特殊设备。

一些基本参数:

立管管径不得小于50mm。

通气管管径一般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或减少一级,但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的地区,且在没有采暖的房间内,从顶棚以下0.15~0.2m起,其管径应较立管管径大50mm,以免管中结冰霜而缩小或阻塞管道断面。

清通设备检查口设置高度一般距地面1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管道布置注意事项:

满足使用要求,维修方便;力求简短,拐弯最少,利于排水,避免堵塞。

(1)排水立管应设置在最脏、杂质最多及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处。

(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爆炸、燃烧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地方。

(3)排水管不穿越卧室、客厅,不穿行在食品或贵重物品储藏室、变电室、配电室,

不穿越烟道,不穿行在生活饮用水池、炉灶上方。

(4)排水管道不宜穿越容易引起自身损坏的地方:

如建筑沉降缝、伸缩缝、重载地段和重型设备基础下方、冰冻地段。

(5)排水塑料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

排出管:

收集排水立管的污、废水,并从水平方向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的管段。

穿越基础应预留孔洞(直径小于等于100mm时,空洞尺寸为300mm×300mm,直径大于100mm时,空洞高为(d+300)mm,宽为(d+200)mm)。

排水管道的计算:

1.排水量标准。

生活排水量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供水条件以及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

2.排水设计流量。

在决定室内排水管的管径及坡度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各管段中的排水设计流量。

以洗涤盆排水量0.33L/s为一个排水当量(1排水当量=0.33L/s)。

将其他卫生器具的排水量与0.33L/s的比作为该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

3.水力计算。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排水管的管径和敷设坡度。

为确保排水系统在良好的水利条件下工作,排水横管应满足下述三个水利要素的规定:

(1)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和最小坡度。

(2)排水横管中管道流速。

管内流速对水中杂质的输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为防止污水中的杂质沉积,管内应保持的最低流速称为“自净流速”。

生活排水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50mm,多层住宅厨房间的立管管径不小于75mm。

屋面排水系统:

分为外排水系统(有檐沟外排水方式和天沟排水方式)、内排水系统、混合排水系统。

(1)外排水系统。

屋面外排水系统有檐沟外排水方式和天沟排水方式。

沟外排水使用场合:

普通住宅、一般公共建筑、小型单跨厂房

天沟外排水适用场合: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厂房。

(2)内排水系统。

适用范围:

1)多跨工业厂房的内跨雨水排除2)立面要求高的建筑3)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特点:

高层建筑排水立管长、排水量大,立管内气压波动大。

排水系统功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管道通气系统是否合理。

苏维脱排水系统:

气水混合器、气水分离器。

苏维脱排水系统可减少立管气压波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使用,具有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第六章传热及气体射流基本知识

导热:

特点:

1.物体的固有本质,只要存在温差,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会发生的现象;

2.依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等的无规则热运动);

3.直接接触;

4.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宏观位移;

对流:

特点:

1.仅能发生在流体中;

2.流体宏观运动+流体导热(流体中各部分温度不同,必然伴随分子不规则热运动而传递的热量);

3.对流换热:

流体流过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4.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辐射:

特点:

1.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

2.动态平衡:

物体之间辐射与吸收过程存在不停地进行;

3.辐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能量形式的转换;

第七章热水及燃气供应

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分类及适应场合:

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

全循环供水方式适用:

高标准建筑,如高级宾馆、饭店、高级住宅等。

半循环供水方式适用:

供水的高层建筑中;干管循环供水方式多用于定时供应热水的建筑中。

不循环供水方式适用:

适用于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

公共浴室、洗衣房等。

常见燃气类型及特性:

燃气又称煤气,一般有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三大类。

人工煤气:

包括以煤炭为原料的煤气及以石油为原料的油制气。

其主要成份为氢、一氧化碳及甲烷(CH4)。

煤制气的热值较低,均低于20000kJ/m3,热裂化油制气热值为38000kJ/m3。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

热值比人工煤气高,一般为40000-50000kJ/m3。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多种碳氢化合物,热值最高,一般在110000-120000kJ/m3范围内。

燃气中的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不同种类的燃气由于成份不同,热值不同,燃烧所需空气量不同,因而使用不同的煤气的炉具是不同的。

第八章采暖

采暖方式:

1.集中采暖与分散采暖2.全面采暖与局部采暖3.连续采暖与间歇采暖4.值班采暖。

采暖方式的选择:

采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等或等于90天的地区,宜采用集中采暖。

2.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为60~89天或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天数大于或等于75天的地区,其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医疗机构等建筑宜采用集中采暖。

3.设置采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其位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且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上,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5℃设置值班采暖。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值班采暖所需维持的室内温度。

4.设置采暖的工业建筑,如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不宜全面采暖,应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应设置取暖室。

采暖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民用的主要房间16-24℃轻作业18-21℃中作业16-18℃重作业14-16℃过重作业12-14℃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时(50-100m2),轻工业可低至10℃,中作业的壳低至7℃,重作业可低至5℃。

辅助用房不应低于以下数值:

浴室25办公室与休息室18更衣室25食堂18盥洗室与厕所12

室内空气流速

(1)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不宜大于0.3m/s。

(2)工业建筑,当室内散热量小雨23W/m2时,不宜大于0.3m/s,当室内散热量大于或等于23W/m2时,不宜大于0.2m/s

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热水采暖系统优缺点:

优点:

(1)运行管理简单。

维修费用低;

(2)热效率高,跑、冒、滴、漏现象轻,可比蒸汽节能20%-40%(3)可采用多种调节方法,质调量调(4)供暖效果好,连续供暖,室温波动小,房间温度均匀,无噪音(5)散热设备温度低,安全,卫生条件好(6)管道设备锈蚀较轻

缺点:

(1)散热设备传热系数低,流量大

(2)消耗电能多

蒸汽采暖系统优缺点:

优点:

1)蒸汽供暖系统的初投资比热水供暖系统少。

2)蒸汽供暖系统的热惰性很小,系统的加热和冷却都很快。

3)蒸汽供暖系统中的热媒为蒸汽,比容大、密度小,当用于高层建筑时,不会象热水供暖系统一样产生很大的水静压力,底层散热器不会因承受过大的水静压力而破裂。

缺点:

1)由于蒸汽供暖系统的散热器表面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2)蒸汽供暖系统中经常会出现疏水器漏气、凝结水二次蒸发、管件损坏等跑、冒、滴、漏现象。

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性。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1.高效节能2.舒适卫生美观3.有利于阻力平衡4.使用寿命更长5.热稳定性好6.便于分户计量

缺点:

1.房间层高减小2.土建费用较高3.可维修性差4.对地板要求高5.室内设置受限6.快速加热能力不足7.地面易产生裂纹8.水泵能耗高

散热器的选择:

散热器应根据采暖系统热媒技术参数,建筑物使用要求,从热工性能、经济、机械性能、卫生、美观、使用寿命等方面综合比较而选择。

1.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

易于清扫的散热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和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热水采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型等散热器。

散热器的布置:

1)散热器一般应安装在墙的窗台下。

2)为防止冻裂散热器,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

在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应单独设置立管和支管。

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可能分配在底层,因为底层散热器加热的空气可以自动上升,补偿上部热损失。

3)散热器应该明装,布置简单。

对于美观要求高的房间可以暗装。

为防烫伤儿童,幼儿园的散热器应暗装或加防护罩。

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同邻室串连连接。

两串联散热器之间的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接口直径相同,以便水流畅通。

第九章

按推动空气流动的方式分为: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风压、热压、风压+热压。

不消耗电能,经济,管理简单;但可靠性差。

普通居住建筑、办公用房等,宜采用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依靠风机产生的风压强制室内外空气流动进行换气的通风方式。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联合通风: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全面机械通风:

全面送风、全面排风、全面送排风、置换通风。

局部机械通风:

通风范围限于个别地点或局部区域,包括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种。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特性差异:

自然风的大部分能量在低频区,机械风高频区能量还有很多。

自然通风设计原则:

厂房纵轴尽量布置为东西向,避免大面积的围护结构受西晒的影响。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进风面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90度,不宜小于45度,并应与壁面西晒问题一并考虑,同时避免厂房附近布置过多的高大辅助建筑物,以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

各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风压作用在高大建筑物周围形成的正、负压对低矮建筑物通风的影响。

热加工厂房的平面布置,宜采用敞开形式的建筑形式,开窗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而各翼的纵轴与主导风向成90~45角。

对于敞开形式的建筑物各翼的间距,一般不小于相邻两翼高度之和的1/2,最好大于15m。

同时必须符合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热车间,为增大进风面积,应尽量采用单跨厂房。

余热量较大的厂房应尽量采用单层建筑,不宜在其四周建筑毗屋;否则,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

对于多跨厂房,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避免热跨相邻。

如果车间内无高大障碍无阻挡,也不释放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且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开孔面积占外墙面积的25%以上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