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47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西游记与水浒传

达标检测卷A卷长春版

一、基础训练营。

(41分)

1.写出同音字。

(8分)

【mí】  ()宫 ()语

()鹿 ()猴

【páo】 ()哮 ()制

棉() ()根问底

2.读拼音,写词语。

(6分)

yǐnbìbǎngyangxiōngtáng

lūnqǐjuānkèbèngliè

3.补充成语,并用加点词造句。

(5分)

()造()设  无可()()

()言()语  喜不自()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8分)

(1)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 )酒家怎么劝武松,武松(  )不听。

(3)(  )石猴为众猴找了一个安身之所,(  )众猴都拜他为王。

(4)在我眼里,孙悟空(  )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强者,(  )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勇者。

5.按要求写句子。

(8分)

(1)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个好的安身之处。

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提起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劝说他人讲诚信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

(14分)

1.写出下面绰号对应的人物。

(4分)

花和尚() 智多星()

及时雨()  黑旋风()

2.将下面的人物分类。

(6分)

贾宝玉 林冲  张飞  唐僧

沙和尚 赵云  林黛玉 武松

诸葛亮 孙悟空 王熙凤 时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走进名著”读书报告。

(4分)

我的阅读书目:

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直通车。

(8分)

1.回顾课文,正确判断。

(3分)

(1)《武松打虎》选自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

(2)武松酒后上冈是因为他吹牛说大话不好收回,打死老虎更是纯属偶然。

()

(3)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的一只石猴,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山洞而被拜为王。

这是只活泼可爱、机灵勇敢、敢作敢为的猴子。

()

2.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_____,朝游峰洞之中。

(2)_________________,水帘洞洞天。

(3)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_________________。

(4)万事俱备,_________________。

(5)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检测台。

(13分)

桃园三结义(节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

他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玄德回视其人: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其人曰:

“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玄德曰:

“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飞曰:

“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

“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玄德看其人: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其人曰:

“吾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

“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

“如此甚好。

(有改动)

1.写出带点词的意思。

(3分)

(1)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  )

(2)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  )

(3)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  )

2.用“____”画出张飞的外貌,用“  ”画出关羽的外貌。

(4分)

3.古人不光有名,还有字,写出刘备、关羽、张飞各自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因为意气相投,志向相同,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他们的共同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我知道关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一句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分)

五、习作百花园。

(30分)

取经回来后的师徒四人,想合伙开一家旅游公司,回想起西天取经途中的风景,他们将会把旅游点设在哪里呢?

他们又将进行怎样的分工?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第8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迷 谜 麋 猕咆 炮 袍 刨

2.隐蔽 榜样 胸膛 抡起 镌刻 迸裂

3.天 地 奈 何自 自 胜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大家喜不自胜,奔走相告。

4.

(1)尽管 却

(2)无论 都

(3)因为 所以(4)不但 而且

5.

(1)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斗不过他。

(2)这真是一个好的安身之处呀!

(3)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二、1.鲁智深 吴用宋江 李逵

2.

(1)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2)林冲、武松、时迁

(3)张飞、赵云、诸葛亮

(4)唐僧、沙和尚、孙悟空

3.《西游记》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

火眼金睛(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三、1.

(1)

(2)

(3)√

2.

(1)夜宿石崖之下

(2)花果山福地

(3)兽中王

(4)只欠东风

(5)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1.

(1)很

(2)于是

(3)为什么

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3.玄德 云长 翼德

4.拯救天下苍生,破贼安民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五、例文略。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拓展资料-新

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

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

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

“且何谓为比也?

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

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

“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

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

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

……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

“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

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

“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

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⑴ 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 楚辞体:

  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 乐府:

  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 歌行体:

  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⑵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⑷ 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 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⑵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⑷ 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 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⑹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⑴ 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⑵ 抒情诗:

  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

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⑴ 格律诗: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⑵ 自由诗:

  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⑶ 散文诗: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

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

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

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

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

“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

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

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

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

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

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