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docx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
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
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为青少年的成长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抓好以下三点:
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按照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动的主体。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使他们懂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更要使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这些基本行为规范。
“知”、“情”、“意”、“行”是德育过程的有机构成要素,不可偏废。
但在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停留在认知层面,注重受教育者掌握了多少德育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功能与作用,未能把“知行合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上下功夫。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创新教育方式。
荣辱观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
以往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大弊病是“空”,即说的都是大道理,却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德育的素材和契机。
应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三下乡”、“18岁成人仪式”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在生动的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坚持实践第一。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知荣明耻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落实到为校园添光彩、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之中,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从而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在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上,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社会形势、就业方面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随着先进文化成果的引进,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大量引入,冲击着我国传统美德和荣辱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八荣八耻”的论述则是对这些教育的巨大推动。
我们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在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中树立这样的观念,把“八荣八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满足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光荣使命。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概括,汲取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也是社会主义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精确提炼和生动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内容上看,这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规范中若干重要方面的突出和强调,构成了旗帜鲜明、是非有界的荣耻之别,既涵盖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精神文明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与民族精神的本质概括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始终把爱国与否看作是对人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
在爱国主义传统的熏陶下,“爱国为荣、害国为耻”长期以来成为镌刻在中华民族成员思想深处的精神印记,也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爱国主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繁荣和富强而尽自己神圣的爱国义务。
在爱国问题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紧密相连,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辟概括
服务人民是中国传统社会民本思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国革命传统的实践宗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行为规范。
在当代中国,以服务人民为荣,就是要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倡导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热爱人民、关心人民,为人民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也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把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坚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坚持以服务、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判别一切思想和实践是荣是辱的标准。
由此来看,树立和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标准的荣辱观,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始终与践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责任相一致的。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反映的是对待科学问题的荣辱观要求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获得精神解放的重要武器。
崇尚科学包括讲科学、学科学、尊重科学和捍卫科学,把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生活和精神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要在学习科学、掌握科学和运用科学中求得发展进步、追求精神解放、消除愚昧无知。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逐步摆脱落后和愚昧无知、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
当前,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树立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现代社会的文明气象。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精神和根本要求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基本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
在社会主义,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
树立和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要求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发挥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它是对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褒奖和弘扬,不仅有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引导和教育人们养成热爱和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摈弃厌恶和轻视劳动的剥削阶级思想,而且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劳动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思想的揭示,也是对人道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
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原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该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讲究邻里团结,注重和衷共济,相互之间应该多关爱和帮助,融洽而友好,团结而祥和。
“以团结互助为荣”要求人们要懂得关心、帮助、尊重和爱护他人,以他人利益为先,以集体利益为重,消除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观念和行为。
树立和坚持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现实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约束和规范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的个体行为会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美好的社会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职业道德主体内容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发挥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中,诚实守信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责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为规范,也是人享誉于群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支柱,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人们固守诚实守信的良好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鄙除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重利轻德、趋利薄德的不良道德和社会风气。
树立和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建设重任,也是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支撑的观念保障,对于构筑现代诚信、弘扬社会正气至关重要。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社会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
法纪观念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有效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以遵纪守法为荣就是要倡导人们树立守法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培育法律精神,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中,需要树立起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起协调统一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是通过加强道德自律来补充和保障法纪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也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从而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和光大
艰苦奋斗的要旨在于奋斗,其价值也在奋斗中体现。
历史上,中华民族在缔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培育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又培育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知难而上的现代革命和建设精神。
在当前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吃苦耐劳精神渐显缺位,不思进取、畏惧艰辛甚至奢靡颓废之风日渐增长。
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戒除骄奢淫逸之风,秉承不畏艰辛的本色,传续奋进不辍之气。
这既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的道德维护和道德塑造。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把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弘扬与对现实问题的战略思考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系统而又深刻地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新总结和新要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统一和巩固社会主义中国人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明、进步、繁荣的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们党优良作风的提炼和升华,是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拓展与深化,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对于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推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对于高等教育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精神实质,使荣辱观教育占领课堂教育主阵地,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继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指示,对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各项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师生的人生准则,对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促进校园文明的新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从不同方面划分了道德黑白的界限。
特别是“八耻”的提出,旗帜鲜明,警示于人,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当今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道德观念模糊、是非观念不清的现象。
社会主义高校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学生中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为社会做出示范,起到引领进步潮流、辐射先进文化的作用。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奋发向上的,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倾向。
针对现状,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认识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把帮助教师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德育为首”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广大教师应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对学生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关心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做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求纳入到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之中。
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考核班主任和教师的重要指标。
2以“两课”教育为依托,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首先,我们要走出两个误区:
一是把理论教学目的化。
二是片面追求体系的完整性。
笔者认为,不能脱离实际搞纯粹的理论教学。
所谓实际,就是学生的思想实际。
其次,我们要贯彻“三位一体化”原则。
所谓“三位一体化”就是要融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问题为一体,改变三者分立的局面。
三者中,学生思想问题是关键。
学生思想问题只有在与教学和科研互动中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笔者认为,我们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而从学生思想问题出发从事科研活动,再用科研促教学,在教学中用科研成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再次,学生思想问题的发现是关键,要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是通过学生作业;二是通过与学生本人交谈;三是通过调查问卷;四是通过学生干部。
笔者认为还应对学生思想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分出主次,为教学服务。
3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在知行统一、主动践行上下功夫、见实效
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以“讲正气、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荣辱观普及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一系列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
切实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力度,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
4师生共建先进校园文化,在营造先进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
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客体。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
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
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和谐与温暖,从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身就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应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纳入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