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38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学年高一考试化学试题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11月份考试

高一化学

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下列氢氧化物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氢氧化镁B.氢氧化亚铁

C.氢氧化铁D.氢氧化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物有碱性,则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具有还原性,答案为B。

【详解】A.氢氧化镁有碱性,但无还原性,A错误;

B.氢氧化亚铁有碱性,有还原性,B正确;

C.氢氧化铁有碱性,但无还原性,C错误;

D.氢氧化铝有碱性,但无还原性,D错误;答案为B。

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再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

粗盐提纯时浑浊的液体要过滤后再倒入蒸发皿,不能直接把浑浊液体倒入蒸发皿中蒸发,选项A不正确;开始加热后即用玻璃棒搅拌,析出晶体后仍要用玻璃棒继续搅拌,直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搅拌,选项B不正确;蒸发皿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固体蒸干,选项C不正确,选项D正确。

3.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最好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呈红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先滴加氯水,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即使原溶液不含Fe3+,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3+,故A错误;B.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含有Fe2+,故B正确;C.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显红褐色,灰绿色是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混合物颜色,能检验亚铁离子存在,但无法证明不存在少量的Fe3+,故C错误;D.只滴加KSCN溶液,根据溶液是否显红色,能检验出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无法验证Fe2+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

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4.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

===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

>Z2>B2>A3+

D.X2+是X

的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根据上述3个方程,氧化剂有X

、B2、Z2,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还原剂有:

Z-、A2+、B-;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①X

>Z2,②B2>A3+,③Z2>B2,由此可得,氧化性:

X

>Z2>B2>A3+;

【详解】A.Z2+2A2+===2A3++2Z-,由方程可知氧化性:

Z2>A3+,与已知相符,可发生反应,A正确;

B.Z2在①为氧化产物,③反应中为氧化剂,B错误;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

>Z2>B2>A3+,C正确;

D.X

为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为还原产物,X2+是还原产物,D正确;答案为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5.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B.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C.所含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1

D.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n(SO2):

n(SO3)=1:

1,通过观察分子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硫原子,则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

1;一个S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一个SO3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

3。

【详解】A.一个S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一个SO3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

3,A错误;

B.通过观察分子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硫原子,则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

1,B正确;

C.m=n×M,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则质量之比也为2:

3,C错误;

D.m=n×M,m(SO2)=n(SO2)×64g/mol,m(SO3)=n(SO3)×80g/mol,质量之比为4:

5,D错误;答案为B

6.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

①钠比水轻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在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浮、熔、游、嘶、红,浮: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

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游:

说明产生气体,红:

说明产生碱,故选项D正确。

考点:

考查钠与水的反应、钠的性质等知识。

7.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刚玉——Al2O3B.干冰——CO2

C.小苏打——NaHCO3D.烧碱——Na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烧碱、火碱为NaOH,纯碱为Na2CO3。

【详解】D.烧碱、火碱为NaOH,纯碱为Na2CO3,D错误,答案为D

8.3.6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1,则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

A.3.3gB.6.3gC.8.4gD.13.2g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n=m/M计算碳物质的量,结合碳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与碳物质的量相同,根据摩尔质量概念计算。

【详解】3.6g碳物质的量为3.6g÷12g/mol=0.3mol,反应后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3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则混合气体质量为32g/mol×0.3mol=9.6g。

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3-x)mol,则28x+44(0.3-x)=9.6,解得x=0.225,因此一氧化碳质量为0.225mol×28g/mol=6.3g;答案选B。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O3-===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3-===3Fe3++2H2O+NO↑

【答案】D

【解析】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钙;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二氧化硫被次氯酸钙氧化为硫酸盐;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

解答:

解:

A、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O3-+HClO,故A错误;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硫酸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SO42-+Cl-+2H+如果溶液不是很稀,需要用CaSO4沉淀代替SO42-,同时前面加Ca2+,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Ca2++4OH-+Mg2++2HCO3-=Mg(OH)2↓+2CaCO3↓+2H2O,故C错误;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

═3Fe3++2H2O+N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从电荷守恒、量不同产物不同、还原性物质遇氧化性物质发生的反应等角度判断反应是否符合实际.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

H++OH-=H2O

B.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Ca2++CO32-=CaCO3↓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Al(OH)3+3H+=Al3++3H2O

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氨水是弱碱,用化学式表示,A错误;B、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不反应,B错误;C、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钾和水,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

B.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C.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

D.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Hg常温下为液体,A错误;

B.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金属具有延展性,故B正确;

C.多数的金属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金属钠质软且密度比水小,C错误;

D.多数的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少数金属如Hg不具有较高的熔沸点,D错误;

12.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溶液的导电性由大变小又逐渐增大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详解】A.盐酸中滴加食盐溶液,使溶液中的带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A错误;

B.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离子浓度减小,钠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几乎不变,B错误;

C.石灰乳中滴加盐酸,石灰乳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使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带电离子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为D

【点睛】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题目要求导电性由大到小又逐渐增大,说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为黑色

B.铜制品长期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变为绿色

C.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变为蓝色

D.氯化亚铁溶于水后加入硫氰化钾变为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现象为红色的铜变为黑色;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长期放置,表面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即铜绿;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蒸气生成蓝色的结晶硫酸铜(CuSO4·5H2O);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不变红色。

【详解】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现象为红色的铜变为黑色,A正确;

B.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长期放置,表面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即铜绿,B正确;

C.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蒸气生成蓝色的结晶硫酸铜(CuSO4·5H2O),C正确;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不变红色,D错误;答案为D。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

Mg2+、K+、SO42-、NO3-

B.无色溶液中:

Na+、A13+、NO3-、MnO4-

C.FeCl3溶液中:

Na+、NH4+、SCN-、SO42-

D.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

NH4+、Na+、NO3-、HCO3-

【答案】A

【解析】

A、酸性溶液中:

Mg2+、K+、SO42-、NO3-,无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物质生成,故A正确;B、MnO4-是紫色溶液,故B错误;C、Fe3++3SCN―=Fe(SCN)3,故C错误;D、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HCO3―不能共存,也可能是碱性,HCO3―、NH4+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

15.把金属钠加入到下列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

B.

、Cu2+、Cl-

C.K+、

、Cl-D.

、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水,则题目要求下列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也可以大量共存。

【详解】A.

与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可大量共存,A错误;

B.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可大量共存,B错误;

C.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

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D错误;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为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除了给定的离子外需要考虑外加的条件。

注意,溶液中的

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16.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

分解方程式为4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B.5dC.2.5dD.2d

【答案】B

【解析】

【分析】

ρ1:

ρ2=M1:

M2,M1:

M2=2d,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4d,M=m/n,反应中都为气体,且质量不变,物质的量由4变为5,则M(A)为混合气体的5/4倍,即5d。

【详解】ρ1:

ρ2=M1:

M2,M1:

M2=2d,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4d,M=m/n,反应中都为气体,且质量不变,物质的量由4变为5,则M(A)为混合气体的5/4倍,即5d。

答案为B

【点睛】本题用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对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先求解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再利用方程,反因为和生成物均为气体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增加,可进行求解。

17.在实验室中,对下列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实验室中含硫酸的废液可以直接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D.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项,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B项,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项,硫酸是强酸,具有腐蚀性,含硫酸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中会造成水体污染;D项,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

A项,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溶液擦洗,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A项错误;B项,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项正确;C项,硫酸是强酸,具有腐蚀性,含硫酸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专门的容器中,C项错误;D项,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D项错误;答案选B。

18.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①金属钠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紫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④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①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故①正确;②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②错误;③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③错误;④钠与氧气反应生成发出黄色火焰,故④正确;⑤钠在加热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故⑤正确;即只有①④⑤正确,答案为D。

19.下列关于金属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金属都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导电性

C.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延展性

D.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但差异较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选项错,一是金属都为银白色不对,如金为金黄色;二是常温下都为固体不对,如汞常温下为液体;B选项错,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有些金属延展性很差,如锑、铋、锰等,受到敲打时易碎成小块;C、D选项都正确。

【详解】A.常温下,金属单质除Hg外,均为固体,金属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A错误;

B.金属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B正确;

C.大多数的金属都有延展性,C正确;

D.有的金属有较高的熔点,如钨;有的金属有较低的熔点,如Hg,D正确;答案为A

20.下列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浑浊的石灰水过滤可使其变澄清

B.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可用磁铁进行分离

C.氯化钠混有少量单质碘可用加热法除去

D.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浑浊的石灰水有不溶的氢氧化钙和溶于水的氢氧化钙两种溶质,过滤滤去不溶物可到到溶液;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不可以;碘易升华,氯化钠熔沸点较高;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提纯后,仍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

【详解】A.浑浊的石灰水有不溶的氢氧化钙和溶于水的氢氧化钙两种溶质,过滤滤去不溶物可到到溶液,A正确;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不可以,B正确;

C.碘易升华,氯化钠熔沸点较高,C正确;

D.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提纯后,仍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D错误;答案为D。

【点睛】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先溶解后过滤除去溶液中的固体,还有Mg2+、SO42-、Ca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蒸发结晶只能出去水,可溶性杂质无法除去。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先用双手捂紧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后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里倒入浓硫酸,再小心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制备气体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就收集不到气体,故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放药品;

B.检查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去捂容器外壁,若先用手捂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早逸出,导致看不到导管口处冒气泡,顺序错误;

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排走空气,防止加热时防止爆炸;

D.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

【详解】A.制备气体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就收集不到气体,故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放药品,故A错误;

B.检查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去捂容器外壁,若先用手捂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早逸出,导致看不到导管口处冒气泡,顺序错误,故B错误;

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排走空气,防止加热时防止爆炸,故C正确;

D.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故D错误

【点睛】C项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最后停止加热后,仍要持续通氢气一段时间;D项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

2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铝固体不溶于水,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B.氧化铝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C.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是冶炼铝的原料

D.铝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可防止铝被腐蚀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到点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氧化铝的液态形式能导电为电解质;C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液态)来制取铝;D金属铝很活泼,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和铝接触,不再腐蚀。

【详解】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到点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氧化铝的液态形式能导电为电解质,A错误;

B.氧化铝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B正确;

C.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液态)来制取铝,C正确;

D.金属铝很活泼,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和铝接触,不再腐蚀,D正确。

答案为A

23.不锈钢通常不与酸、碱、盐反应,是因为加入了(  )

A.Ni和CrB.Ni和Au

C.Cr和AuD.Cr和Pt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不锈钢中添加的元素主要是Ni和Cr。

Cr是防氧化元素,使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内部的Fe与外界物质接触;Ni是防腐蚀元素,使不锈钢在多种酸、碱、盐溶液中也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详解】不锈钢中添加的元素主要是Ni和Cr。

Cr是防氧化元素,使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内部的Fe与外界物质接触;Ni是防腐蚀元素,使不锈钢在多种酸、碱、盐溶液中也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答案为A。

24.氧化钙常用做食品干燥剂,其俗称为(  )

A.熟石灰B.苛性钠C.生石灰D.石灰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钙俗称为生石灰。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详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B错误;

C.氧化钙俗称为生石灰C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D错误;答案为C。

25.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操作①:

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

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操作③:

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

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答案】B

【解析】

A项,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A正确;B项,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B正确;C项,水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操作不正确,C错误;D项,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从实验能否成功角度考虑的,D正确。

26.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

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D.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能是酒精或四氯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步骤①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通入Cl2,发生2I-+Cl2=2Cl-+I2,然后利用I2易溶于有机溶剂,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

【详解】根据流程,步骤①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