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83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docx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满怀爱国热情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3.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D.选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6.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他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

C.“神舟5号”D.“银河-Ⅰ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

建国初期,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

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

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

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

8.“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方针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9.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10.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要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举措是(  )

A.迅速恢复高考制度B.启动“希望工程”

C.颁布《义务教育法》D.实施“863”计划

11.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12.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1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5.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艺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  )

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

17.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学术领域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9.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人民追求的自由平等

20.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

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21.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

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22.“文革”结束后,春回大地,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并走向繁荣,主要表现在(  )

①出现新题材,扩大新视野 ②表现手法多样化 

③各种体裁和题材硕果累累 ④文艺期刊大幅度增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3.人民网发表的一篇文章曾指出:

“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这里的“二为”方向是指(  )

A.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

24.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

A.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D.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材料二 马寅初表示: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先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诬蔑为“臭老九”。

这是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严重丑化。

材料三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请回答:

(1)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措施有哪些?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文革”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出现怎样的状况?

(3)除材料三提出的义务教育外,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还有哪些重要发展?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 从1953年开始,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为服务经济建设,中共中央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7年底超额完成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与《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生产力还非常落后,①正确。

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归国可以体现出②。

邓稼先在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可以排除③。

④是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意义。

①②符合题意。

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电文中“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可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4.答案 D

解析 “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因此选D。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只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走在世界最前列,故本题选D项。

A、B、C不符合“之最”的要求。

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是杂交水稻。

7.答案 C

解析 A、D两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内容;B项“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教育的破坏,故只有C项是建国之初教育发展的原因。

8.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项1957年在时间上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此人出身贫农,小学文化水平,说明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10.答案 A

解析 1977年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正确;“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986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 C

解析 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故C项正确;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题干中“进一步提出”要从科学和教育两方面来看,A项更多的是体现科学而未体现教育方面。

“三个面向”方针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D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可以排除B项。

12.答案 B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科文”。

“和平赎买”属于经济方面,“和平共处”“三个世界”都是外交方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科文这几个行业的只有B项。

13.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故选C项。

14.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

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

1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A、B两项分别是政治、外交领域,C项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16.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7.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为宗旨,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的不符。

18.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不同时期“百家争鸣”的内容,结合所学A项前半句错误,B项后半句错误,C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19.答案 C

解析 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文革”。

C项是“文革”对文艺工作的消极影响,其余选项与史实不符。

20.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沙家浜”、“红灯记”可看出当时的“样板戏”一枝独秀,“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现象。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

“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是194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符合“双百”方针,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在“文革”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在1944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把握住文艺发展集中表现在哪几个领域。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为”方向含义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4.答案 C

解析 “文革”期间,中国文艺工作遭受破坏,新时期即改革开放后的反思是对“文革”教训的反思。

 

二.非选择题

25. 

(1)战略重点:

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

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

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

20世纪50~70年代,中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脚步加快。

26. 

(1)分析:

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之花“开放”。

实质:

说明了“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害。

影响:

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联系:

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认识:

说明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解析 本题时间跨越三个阶段,利用丰富的材料考查“双百”方针的提出到经历曲折,再到世纪之交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双百”方针在建国以来的完整历程,并由此得出对党的政策方针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

27. 

(1)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措施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及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等。

(2)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

(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结合时间1951年,可知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结合教材回答主要措施。

(2)问,注意归纳材料信息。

第(3)问,要求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材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