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925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4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docx

第3章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207规划

第三章地球上的各大水体

第一节海洋

一、海洋概述

地球总面积有5.1亿km2,其中海洋3.61亿km2,占70.8%。

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形成浩瀚的大洋。

世界大洋分为四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

(一)研究海洋的意义

1、海洋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对气候的调节、对海岸的塑造等。

2、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具有有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是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

据估计:

海底石油总储量达3000亿吨以上,占全球的1/3,目前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50多个国家在海上进行石油钻探,40多个国家投入开采,年产油量占全世界总产油量的1/4。

3、海洋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因为海上往来便利。

4、海洋是国防建设的门户——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就从含上向我国入侵。

5、注意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

(二)海洋分布特征——总的特征是:

分布面积广,海洋之间相互沟通,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1、南北半球——赤道为界

南半球——陆地占19%,海洋占81%

北半球——陆地占39%,海洋占61%

2、东西半球——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为界

东半球——陆地占35%,海洋占65%

西半球——陆地占20%,海洋占80%

3、水陆半球

水半球(中心位于南纬38度,180度)——陆地占9.5%,海洋占90.5%

陆半球(中心位于北纬38度,0度)——陆地占47.3%,海洋占52.7%

4、结论

1)任一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北纬60-70度陆地几乎连成一片,南纬56-65度海洋几乎连成一片

3)北极为海,南极为陆

(三)海洋分类和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分为主体部位(洋和海)与附属部位(海湾与海峡)

1、洋

1)含义——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及强大的洋流系统,是海洋的中心部分,占海洋总面积的89%。

2)分类——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面积、深度等见课本表格。

总之,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3)海洋分界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线——南美合恩角沿西经67度到南极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群岛西岸——爪哇岛南岸——帝汶岛——阿拉弗拉海——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角——巴斯海峡至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沿东经147度到南极洲。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印度洋与大西洋分界线——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沿东经20度至南极洲。

2、海

1)含义——靠近大陆,深度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洋流系统手大洋控制。

2)分类

A、地中海——介于两个以上的洲(或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相邻海洋相通的水域。

如地中海、红海、加勒比海等。

B、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的水域,一部分以大陆为界,另一部分以岛屿、半岛、群岛与大洋分开。

如东海、黄海、南海等。

C、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水域,仅有狭窄的水道与相邻海洋相通。

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D、外海——虽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E、岛间海——大样中由一系列岛屿所环绕形成的水域。

如爪哇海、苏拉威斯海等。

3、海湾——指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深度和宽度向陆地逐渐减小。

其水文特征是:

潮差较大、水体较平静。

如湄洲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等。

4、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的天然通道。

其水文特点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还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

沟通两海——渤海海峡(渤海和黄海);台湾海峡(东海和南海)等。

沟通两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等。

沟通海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等。

二、海水的理化性质

(一)海水的化学成分

1、海水是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H和O。

因为海水总体积中水占96-97%。

此外,海水中还包含

溶解质——各种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等的溶解物质

溶解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

固体物质——有机无机固体、胶体颗粒等

2、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指丰度(每升海水中含有元素的毫克数)大于1mg的。

主要有12种(Cl、Na、Mg、S、Ca、K、Br、C、Sr、B、Si、F)。

微量元素——指丰度在1mg以下。

有70多种,其中P、N等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又称营养元素。

(二)海水的盐度和氯度

1、盐度——指1000克海水中,将溴、碘以氯置换后,其所含氯、溴、碘的总克数。

Cl‰

2、氯度——指1000克海水中,将溴、碘以氯置换后,把所有的碳酸盐转化为氯化物,所有的溴化物、碘化物全部转化为氯化物,所有的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其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S‰

S‰=0.030+1.805Cl‰=34.6+0.0175(E—P)

3、世界大洋表层盐度的地理分布

世界大洋表层平均盐度为35‰,但各海洋分布不同,太平洋34.9‰,大西洋35.4‰,印度洋34.8‰。

大洋表层盐度分布特征是:

1)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20度附近最大,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2)寒暖流交汇处等盐度线密集,盐度梯度大。

3)盐度极高值在红海(S‰=41‰),最低值在波罗的海(S‰=7-12‰),其中的波的尼亚湾仅为2-3‰。

4、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气象因素——降水盐度下降;蒸发盐度升高;结冰盐度增大;融冰盐度减小等。

洋流因素——暖流盐度增大;寒流盐度减小。

径流因素——径流量多盐度下降。

(三)海水的温度

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约50%消耗于海面蒸发,40%被反射,50%被大气吸收,5%增加海水表层温度(通过上下层热交换和洋流扩散)。

1、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最高值14-16时,最低值4-8时,主要受太阳辐射日变化影响

2)年变化——最高值夏季,最低值冬季,见课本图。

2、表层海水温度的地理分布

全球海洋平均温度为17.4度(全球气温平均为14度),但各大洋不一样,太平洋19.1度;大西洋16.9度,印度洋17度,北冰洋-1.7~-3度。

其中年均温高于20度的海域占1/2以上,高于25度的约占1/3,所以

1)海洋是很温暖的

2)海水温度变化在-1.7~30度之间,最高温度在赤道以北(热赤道),最低值在两极

3)寒暖流交汇处等温度线密集

4)等温线在北半球不规则,而在南半球接近平行于纬线

(四)海水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中的海水质量。

ρ=1.022-1.028g/cm3

2、影响因素——与温度成反比,与盐度成正比,与压力成正比

海水最大密度温度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并低于结冰温度。

因为借并温度也随盐度增加而降低,但降低较慢。

(五)颜色和透明度

1、水色——指海水的颜色,即阳光经过海水折射、散射以后的光谱色。

1)影响因素——取决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还与海中的悬浮质、浮游生物的颜色有关。

2)颜色——一滴海水是无色的;大片海水是蔚兰色的(因为海水对波长较长的红橙黄吸收多,而对青兰紫反射多)。

如红海就是因为水中红藻大量繁殖而成。

3)测定——用水色计(一支由22个颜色不同的玻璃管组成)测量。

号码越小,水色越高,海水越兰。

2、透明度——指海水透光能力的大小。

用一直径为30厘米中间刻有黑线的白色圆盘放入水中,所能看到的最大深度就是透明度。

透明度最好的是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66.5米),最差的是黄河河口处仅0.5米。

三、海水的运动

(一)潮汐

1、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分为垂直方向的海面升降和水平方向的周期性运动。

主要要素有:

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向海岸

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

高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

低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

大潮——高低潮差最大时

小潮——高低潮差最小时

顺潮——朝向太阳和月球一面形成的潮汐

对潮——背向太阳和月球一面形成的潮汐

引潮力——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死海面发生升降。

月球引力大于太阳引力(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2、潮汐类型

半日潮——一个太阴日里海水涨落两次。

如黄海和东海大多属之

全日潮——一个太阴日里海水涨落一次。

如北部湾

混合潮——不规则潮汐。

如南海

3、涌潮——在一些喇叭型河口区,由于受到地形束狭及河底抬高的影响,常出现涌潮。

特点——潮波来势迅猛,潮端陡立,水花飞溅,潮上涌。

其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异常壮观,又称怒潮。

如我国的钱塘大潮。

(二)潮流

1、含义——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水平运动。

2、要素

涨潮流——指海水由外海向内海、海湾和沿岸流动

落潮流——指海水由内海、海湾和沿岸向外海流动

3、类型

按时间分——半日潮流、全日潮流和混合潮流

按运动形式分

回转流——受潮波和地转偏向力作用,海水流向在一日或半日内北半球顺时针回转360度。

往复流——受地形抬升隔浅限制,海水只能形成往复运动,多产生于海峡、河口和狭窄海湾处。

(三)波浪

1、定义——指海水在内外力作用下,海水质点以某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并引起波行的传播。

外力——风、地震、行船、气压差、日月引力等

内力——重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等

传播——是波形的传播,不是水质点的向前运动

2、波浪的要素

波峰——波浪的最高部分(或指静水面以上部分)

波谷——波浪的最低部分(或指静水面以下部分)

波高——波峰与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长——两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周期——水质点经两相邻波峰的时间

3、波浪的类型

1)根据成因分类

A、风浪——有风的作用而产生的波浪。

其特点是波高大于波长,属于短波性质,波形不对称,迎风波度小于背风波度,严重者发生碎波。

B、气压波——指由于气压骤变或暴雨集中等因素引起的

C、潮波——由潮汐张罗而引起的海面波动

D、地震波——由地震或火山喷发而引起的波浪

2)按波形传播形式分

A、前进波——波形不断向前传播

B、驻波——指两组振幅、波长、周期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迭加形成的波浪。

一般发生在半封闭的海区和海港中,又称港湾副振动。

其特点是水质点在波腹处只做垂直运动,在波节处只做水平运动。

3)根据波长与水深的关系分

A、深水波——水深大于1/2波长(无海底摩擦力影响),水质点运动轨迹是正圆形

若投一木块到水中(实验)发现:

波峰来临时木块有向上向前运动,而波谷来临时木块向下向后运动,从前一个波峰位置到后一个波峰位置水质点刚好完成一个圆周运动,时间是波浪的周期,轨迹是一个正圆形。

B、浅水波——水深在1/25波长与1/2波长之间,水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形

C、非常浅水波——水深小于1/25波长,水质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变速运动

4、波浪的折射——当波浪传播方向与岸线斜交时,同一列波在近岸较浅的一端因受摩擦力而减低速度,离岸远而深的一端仍保持原有的运动速度,从而使波峰线发生偏转,并有与岸线平行的趋势,称为波浪的折射。

结果:

1)平直海岸——波峰线转向与等深线一致的趋势

2)弯曲海岸——岬角处波能集中发生侵蚀,港湾处波能扩散发生堆积

5、波浪的破碎和拍岸浪——当波浪传播到岸边时,由于受到摩擦力的阻挡使波长变短,波速减缓,波高增大,波顶速度大于波底,波形不对称,当波峰部分超过波谷部分时会发生倒卷或破碎。

破浪——发生在离岸有一定距离的海区

拍岸浪——发生在近岸地区,能量很大(拍岸浪可把13吨重的岩石抛20米高,对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海底泥沙的推动有重要作用)

(四)洋流

1、概念——指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流向另一个海区的大规模运动。

特点是:

大规模、较稳定、有规律

2、类型

1)根据水温分为——暖流和寒流

2)根据洋流的持久性分——定向海流和不定向海流

3)根据地理位置分——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沿岸流

4)根据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暖流沿岸多降水,温度高;寒流沿岸气温低,雾多。

3、洋流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指发生在秘鲁厄瓜多尔沿岸每隔5-6年海水温度会异常升高(或降低)进而破坏大气环流导致全球气候和海洋灾害。

因为大热惯性系统温度的小异常会造成小热惯性系统温度的大异常。

据估算:

100米海水层冷却0.1度的热量会使整个大气平均加热6度。

四、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资源——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1、定义——指与海水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2、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1)海水化学资源——海水中所含各种盐类的总重量达5亿亿吨,总体积为13.4亿km3。

若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可增厚150米。

2)海底矿产资源——最主要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据估计,大陆架油气储量约1500亿吨。

此外,海洋还有大量的锰结核、磷钙矿、含金属的泥沙沉积物等。

3)海洋动力资源——可利用的有波浪、潮汐、海流及海水温差、盐差、压力差等发电。

据推算:

全球海洋大约储有潮汐能10-27亿千瓦,波能10-53亿千瓦,海流能10-30亿千瓦,温差能10-20亿千瓦,浓度能26-35亿千瓦等。

利用海洋动力资源的特点——经济、不占土地、不受气候影响、不按环境

目前利用情况——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如浙江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发4次电)

4)海洋生物资源——地球上生物的总生产力为1540亿吨有机碳/年,海洋产出1350亿吨,其中最主要的是浮游生物和甲壳动物。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每年可产出30×108吨水产品,养活300×108人。

在陆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海洋是很好的后备资源。

5)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可为人类生存提供广阔的空间。

目前已经建立有水下军事服务的实验室、军事设施、水下油库以及人工岛等。

(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过度捕捞降低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

(2)盲目围海造田破坏了海涂的生态系统

(3)无节制的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保护

应查明海洋自净能力,限制进入海洋的污染物数量,积极开展废水净化处理。

此外:

还要适当的生产安排和合理的资源开发。

如合理利用海涂,将使近岸带生物活动基地得到保护;合理开采海滨砂矿,可使海岸保持平衡,避免侵蚀加剧;禁止对鱼类和其他水产资源的滥捕滥捞,可防止其数量锐减和灭绝等。

第二节河流

一、河流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1、河流

1)指陆地表面集水的线状洼地。

内陆河:

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流线短,水系不发达,间歇性强,淹没于沙漠或注入湖泊。

如孔雀河、塔里木河等。

外流河:

较长的流线、发达的水系,丰富的水量,汇集了各级支流注入的大量径流,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我国东部大多数河流属之。

2)河流分段——每条河流均有河口、河源、上中下游三段。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是冰川、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原则是“河源维远”

河口——河流的归宿,可以是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等

上游——坡度大、流速大,多急流瀑布,河谷形状呈“V”形,地貌以侵蚀为主,利用蓄洪发电,河槽为基岩。

中游——坡度平缓、流速减小、流量增多,河谷形状为“U”形,利用调蓄分洪,河槽为粗沙。

下游——坡度最小、流速最慢、流量最大,河谷形状为“∪”形,地貌以淤积为主,河槽为细沙。

3)河流纵横剖面要素

横断面——指与水流方向相垂直的断面(两边以河岸为界,下面以河底为界,上面是水面线),也称过水断面。

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要素。

纵断面——指沿河流中线或溪线的剖面,它表示河流纵坡与落差的沿程分布,是推算河流水能蕴藏量的主要依据。

落差——河源与河口的高程差

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

2、水系——每条河流都由许多干、支流构成一个统一的水系

1)水系及特征

干流——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

支流——长度较短、水量较下的河流,分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三级支流等。

2)水系类型

A、树枝状水系——干流与支流呈树枝状分布。

多数河流属于这种。

B、扇状水系——干流与支流呈扇形分布。

如海河水系,易涝

C、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侧相间流入干流。

如滦河

D、平行状水系——几条主流呈平行排列注入干流。

如淮河水系,易涝

E、格子状水系——干流与支流呈格子状分布。

如闽江水系

3、流域

1)定义:

水系的集水区域。

即分水岭(线)所包围的区域。

2)流域的几何特征

流域面积——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网密度——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流域长度——从河口通过横断流域的若干割线的中点而达流域最远点的连线,也称流域的轴长

流域平均宽度——指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流域形状系数——指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1、水位

1)定义——指某河水水面在某一时间的绝对高程。

基面——高程的起算点

绝对基面——采用某一平均海平面。

我国采用1956年黄海海平面作为起算点。

测站基面——采用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米作为起算点。

2)影响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

降水与蒸发;消融与冻融;侵蚀和堆积;潮汐和风等会影响感潮河段等。

3)水位的变化——取决于补给形式。

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日变化明显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内变化明显

河口地区(感潮河段)——与潮汐周期有关

4)特征水位

最高水位——研究时段的水位最高值

最低水位——研究时段内水位的最低值

平均水位——单位时间内水位的平均值

相应水位——在河流各站的水位过程线上下游占在同一次涨落潮期间位相相同的水位。

它对洪水预报、洪峰的变化预测等有重要意义。

2、流速

1)定义——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流速的分布(河道)

A、纵向(垂直分布)——在无风或风力很小时,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1/3水深处,平均流速分布在水面以下0.6水深处。

B、横向(水平分布)——畅流期:

水深最大处流速最大;封冻期:

最大流速出现在最大水深的中央。

3)流速的测量——可用浮标法或流速仪测。

3、流量

1)定义——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2)流量过程线——指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曲线。

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因为流量的测量难,而水位测量容易,对某一河道而言,河流横断面是一定的,所以流量和水位之间是有关系的(存在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根据水位值可以推算出流量值。

水位高,流量大。

4、泥沙

1)定义——指组成河床或随水流动的矿物、岩石颗粒。

对河道的演变及水情要素影响很大。

如泥沙淤积河床抬升过水断面减小水位上升泄洪不畅泛滥成灾

黄河泥沙含量高,每年带走泥沙16亿吨,有12亿吨入海,造陆地面积31.3km2/年。

2)泥沙特征值

A、含沙量——指每立方米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如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34kg/m3。

B、输沙量——指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水断面的泥沙总量。

如黄河在出口端面的输沙量12亿吨/年。

C、侵蚀模数——指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

(三)河流河川径流的计算

1、流域产流计算方法

(1)径流分割(退水流量过程线)

退水曲线是流域蓄水量消退的过程线,不同成分的径流消退过程不一样,可取若干条流量过程线的退水部分,绘在透明纸上,沿时间轴左右移动,使退水线的尾部重合,最后画一条光滑的下包曲线,即为标准的地下水退水曲线。

洪水起涨时刻的流量由深层地下水和前次降水形成的径流组成,与本次降水无关,应分割掉。

流域的深层地下水比较稳定,可以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

如下图:

 

 

A点的流量由AF和FG两部分组成,AF是前次洪水的退水,FG是深层地下水(较稳定,可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如图中FD线),它们与本次降雨无关,应割去;虚线AE表示前期洪水的退水曲线,若无本次降水,河川径流应沿AE变化。

本次降水引起的洪水变化如图中ABC部分;但后因连续降水,C点河川径流又上涨,故C点以后仍需用退水曲线分割。

经过分割,本次降雨的洪水过程为:

由本次降水引起的径流过程为ABCDEA,其径流总量为:

•R=3.6Qt/F

式中:

R径流深(mm);Q流量(m3/s);t计算时段(h);3.6为单位转化系数。

(2)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降雨时前期含水量越大则产流量越大,土壤含水量的资料相对较少,同时含水量在流域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很大,在水文学中用前期影响雨量Pa作为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指标。

①Pa的计算

如前后两日全晴,前期雨量的计算公式如:

Pa,t+1=KPa,t

(1)

式中:

Pa,t为t日的前期影响雨量(mm),Pa,t+1为t+1日的前期影响雨量(mm),K为土壤含水量的日消退系数。

如在t日有降雨量Pt,但没有产流,则:

Pa,t+1=K(Pa,t+Pt)

(2)

如在t日有降雨量Pt,产生径流Rt,则:

Pa,t+1=K(Pa,t+Pt-Rt)(3)

上式中Rt不容易在原始资料中求得,实际计算中用前期影响雨量不超过土壤的最大含水量IM作为土壤含水量的上限,一般利用

(2)式计算逐日前期影响雨量,当Pa>IM时取Pa等于IM,Pa应分站计算,全流域的Pa应加权平均。

②土壤最大含水量IM及消退系数K

IM是指流域十分干旱情况下,降雨产流过程的最大损失量,等于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间的差值,它包括截流、填洼及渗入到土壤中不能成为径流的水量。

流域IM值可以用多次久旱不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并且全流域产流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先计算流域平均雨量P及其所产生的径流R,因为久旱所以Pa=0,所以:

IM=P-R-Em(4)

式中:

Em为雨期蒸发量。

消退系数K用气象因子确定,流域日蒸发量是该日气象条件(气温、日照、湿度、风等)和土壤蓄水量的函数。

K=1-Em/IM(5)

式中流域的日蒸发能力Em并没有实测值,可用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它的值随着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前期影响雨量从何时起算?

一般而言计算时间越长,则精度高,但计算工作量大,时间短则误差大,一般取前30天就可以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如果前期一段时间无雨,则可取Pa=0,一场大雨后,土壤饱和,可取Pa=IM。

(3)降雨径流关系图与蓄满产流

①降雨径流关系图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流域内多次暴雨的流域平均雨量P、对应的径流量R和本次暴雨开始时的流域土壤含水量Pa,即可以Pa为参数绘制降雨(P)-流域土壤含水量(Pa)-径流量(R)三变量相关图。

在相关图的绘制过程中,应反复分析、验证,使相关图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本流域的实际情况。

相关图绘制好以后,可以作为本流域径流计算的基本依据。

在湿润地区,降雨-土壤含水量-径流相关图的上段表现为一组平行的等距离直线,这一特点有利于降雨、径流关系的延长。

  应用降雨径流相关图不但可以推求一次降雨的总径流量,也可以进行不同时段的径流量计算。

降雨径流相关图适用于蓄满产流降雨径流的计算,因其是蓄满产流,所以可以表示为:

R=P-(IM-Pa)(6)

上式说明当降雨满足土层蓄水后全部降水都变为径流,所以在降雨径流相关图的上段是45°的直线。

上式同时表明在蓄满产流过程中,径流量与降雨强度没有关系,它仅影响径流的时间分布。

②总径流量的划分

在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