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691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docx

品味人生青橄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品味人生青橄榄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纳雍县新房中学任志成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设计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7~9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并能利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而《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是在艰苦岁月里的那一代人,于不幸的命运中感悟人生的乐趣与温情。

作者的语言质朴而深刻,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围绕“第一本书”发生的故事情节,更是向我们敞开心扉,与我们共同品味那苦难岁月里的人生第一课,告诉我们懂得欣赏生活的本色。

故事发生的年代虽然距今久远,但教师可通过合理的激情导入,有效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将会成功跨越时空障碍。

文章语言含义深刻,文质兼美,学生将在品读中加强自我语言修养的同时,与作者共同感悟人生、思考人生,寻找生活中的亮色。

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读准划横线字的读音:

红薯马鬃磨磨蹭蹭翻来覆去塾师

②理解“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等词语的含义。

③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对生活诗意般的感悟,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激情导入和学生主动的诵读、整体感知、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拓展阅读,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在探究中品味,在拓展中收获,感悟课文展现的苦难境遇和可贵的温情与乐趣,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上都能有所收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思考、感悟人生。

2、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体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山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艰辛可贵的温情与乐趣,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

3、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是那本珍贵独特的国语课本,更是蕴涵着生活艰辛和人间温情的人生第一课。

4、课时安排

2课时

5、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牛汉的文学常识,借助参考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创作本文的背景。

(2)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新词的含义。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

)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习题)

1、学生回忆牛汉的简历,完成下列练习

牛汉,原名____,又名牛汀。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协会副会长。

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是原“___诗派”的重要成员。

其诗集《___》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其作品有诗还集《___》、散文集《___》和评论集《___》等。

指名1~2位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2、给划线的字注音。

红薯马鬃磨磨蹭蹭翻来覆去塾师

指名5位学生上台分别书写,教师巡视了解其他学生的书写情况。

师生共同评价上台学生的注音,教师再结合巡视所了解的其他学生的注音作适当的提示或强调。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幽默:

 

(2)凄惨:

 

(3)奥秘:

(4)翻来覆去:

(5)温厚:

指名5位学生分别回答,师生共同纠错并补充。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多媒体展示问题)

1、播放台湾校园歌曲《童年》的轻音乐,学生在音乐中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

2、学生阅读课文3至9语段,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

60多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指名1~2位学生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寻常的来历,师生评价补充。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研讨文意。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研讨、交流、畅谈阅读体会,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提示,并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客观的评价和鼓励。

四、研读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

1、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指导学生(重点指导学习差生)有感情地阅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

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指名2~4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并推举1~2名学生在班上发言,教师评价并作总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下面的问题。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回答。

五、拓展阅读(200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试题)(多媒体展示)

词典的故事(有删改)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

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

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

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

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

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

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

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

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

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

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

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

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

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

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

“汉语成语小词典”。

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

“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

“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

“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

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

”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

她说:

“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

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

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

”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

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

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

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

“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她说:

“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

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

我解释了。

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

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

“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

”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

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

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盼望→()→()→看到希望→珍惜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

“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

“汉语成语小词典”。

  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

’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六、课外作业

《我的第一本书》一文歌颂了真挚的同学、朋友之情,那么友情是什么呢?

请写出你的理解,不少于300字。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

无论其中是幸,还是不幸,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总是会有亮色的,它就像一枚青橄榄,虽苦涩,却回味无穷。

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品人味同学、朋友之情

的快乐和梦幻”生人与狗的情趣

青橄榄

课后反思

本课因材施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是比较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把握准确,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附:

拓展阅读参考答案。

  1、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

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

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激动(或“兴奋”、“惊喜”)伤心(或“绝望”)

  3、

(1)“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

  

(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参考示例:

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好学。

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

算了吧,还是卖给吧。

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5、参考示例: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欢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