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24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docx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1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

实验探究

(1)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

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铁红            ;氧化铜             。

答案:

(1)①铁屑②稀硫酸③稀硝酸④氢氧化钠⑤氢氧化钠

(2)①Fe+2H+=Fe2++H2↑2Fe3++Fe=3Fe2+

Cu2++Fe=Cu+Fe2+2Au3++3Fe=2Au+3Fe2+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Fe2O3用作红色涂料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

2.(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答案:

(1)c(1分)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

(Ⅲ)过滤

②(Ⅰ)NH3,CO2;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3(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后讨论:

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H2那样还原CuO呢?

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还可在 (填一种试剂)中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快速制取少量氨气。

(二)实验探究

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及其产物,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图如下:

 

(1)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问题讨论

(1)有同学认为:

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

已知Cu2O是红色粉末,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2)在解决了问题

(1)后,又有同学提出:

Cu2O与CuO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

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98gCu(OH)2固体,加热到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未,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未全部变成红色粉未A。

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

据此可推得A为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一)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分)

(2)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2分)

(二)

(1)在装置A和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2分)

(2)3CuO+2NH3△3Cu+N2+3H2O(2分)

(三)

(1)取少量样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2分)

(2)Cu2O(2分)CuO比Cu2O的热稳定性差(2分)

4.(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某同学将擦亮的镁条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在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①;②有黑色固体在镁条表面及烧杯底部生成;③有少量蓝色沉淀生成。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现象①补充完整。

(2)该同学猜想黑色固体是铜或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设计如下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

(A)稀硫酸(B)稀硝酸(C)浓硫酸(D)硝酸钠溶液

步骤一:

取洗涤、晾干后的黑色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填字母),微

热使之充分反应,黑色固体未溶解。

步骤二:

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洗涤、晾干后,再加入(填字母),观察到溶液呈

现蓝色。

(3)镁片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两个主要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镁条表面产生气泡(2分)

(2)(A),(B)(2分,各1分)

(3)Mg+Cu2++2H2O=Mg2++Cu(OH)2↓+H2↑Mg+Cu2+=Mg2++Cu(各2分,共4分)

5.(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09届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1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

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

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铝与Cl—反应,铝与SO42—不反应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

(3)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4)某同学通过其它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5)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镁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铝电极

电解质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A

负极

NaOH

2Al—6e—+8OH—=2AlO2—+4H2O

6H2O+6e—=6OH—+3H2↑

B

负极

稀盐酸

2Al—6e—=2Al3+

6H++6e—=3H2↑

C

正极

浓硝酸

Mg+2e—=Mg2+

2NO3—+4H+—4e—=2NO2↑+2H2O

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__有关。

答案:

(1)D(1分)

(2)Cu(1分)

(3)H2(1分);①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H+的浓度增大,②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③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溶解。

(3分)

(4)A、B、D(3分)

(5)A(1分),电解质性质(合理解答同样给分)(1分)

6.(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09届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7分)化肥中的氮肥主要是“铵肥”和尿素。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铵肥”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

根据已有知识和“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铵肥”是_____(至少填2种不同的“某”酸)铵盐。

(2)验证和探究:

①NH4+的验证:

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     

②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初步结论:

“铵肥”是

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铵肥”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

取适量“铵肥”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

答案:

(1)碳酸、硫酸、亚硫酸、硝酸等任写两个(2分)

下面为碳酸为1分,其余每空2分

7、(2008—2009学年度启东市汇龙中学第一次月考)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

(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X溶液是,滴入的量一般为。

(2)乙同学也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够发生反应。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直至盐酸过量。

①写出测定溶液pH的方法:

②上图中哪个图像符合该同学的记录(填序号)。

(3)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填“甲同学”、“乙同学”、“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请说明理由:

Ⅱ.丙同学利用“保温瓶式量热计”(图略),测出10mL10%NaOH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盐酸溶液混合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见下表(假设两溶液密度相同)。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溶液温度上升(△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就此实验回答:

(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请在右图中绘制出溶液的温度上升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并在曲线上画出能表示两者之间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并用字母P表示。

 

Ⅲ.丁同学为测定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用pH测定仪组成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仪打印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

(1)请以此次测定的结果,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2)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答案:

、Ⅰ.

(1)酚酞,1~2滴;

(2)①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半分钟后,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即可。

②C(3)乙同学。

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说明盐酸的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盐酸和红色物质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

乙同学的实验,随着滴加盐酸,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少到7,这充分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因反应而消耗了;

Ⅱ.

(1)放热反应;

(2)曲线见下图;Ⅲ.

(1)29.2%;

(2)盐酸具有挥发性。

8、(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实验班化学模拟2)(12分)实验室用燃料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式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

现用下图所示装置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这样做的

目的是,之后关闭止水夹a。

(2)由装置B、C可分别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和质量。

(3)E装置的作用是测量的体积,并由此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

的质量,为了较准确地测量该气体的体积。

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

的过程中,应注意(填代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4)实验中测定的哪一数据可能不准确

其理由是

(5)严格地说,按上述方案只能确定氨基酸的。

若要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要测定该氨基酸的。

答案:

(1)排净装置中的N2

(2)H元素;C元素

(3)N2;N元素;ac(4)N2的体积;多余的O2在D中没有被吸收完全

(5)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

9.(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实验班化学模拟2)(10分)世界环保组织2006年度报告指出,人类已成功地使大气中氟氯烃减少,但C、N、S氧化物的排放有增无减,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加剧。

(1)大气中氟氯烃的减少带来的积极效应是。

(2)酸雨的特征是pH<5.6,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①若用NOX表示氮氧化物,请配平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NOX+O2+H2O=HNO3

②酸雨落至地面后pH在一定时间内变小然后稳定于某一数值,原因是H2SO3受空气影响造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3)回收利用SO2既能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充分利用资源。

已知:

用Fe2+、Fe3+离子作催化剂,标况下在转化器中SO2可被O2氧化成SO42-,实现SO2的回收利用。

某同学设计测定转化器的脱硫效率方案如下:

①在实验①(Ⅰ)中,为了确定SO2的体积分数,可将模拟烟气缓慢通过已知体积和浓度的溶液,并用溶液的颜色刚好褪去时所消耗的模拟烟气的体积(标况下)来计算SO2的体积分数。

②在标准状况下用实验(Ⅱ)测定转化器中的脱硫效率,若已知气流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和。

10.(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实验班化学模拟2)已知:

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方案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n(OH—)、n(Ca2+)与n(Na+)的关系:

n(Na+)=。

②设n(Na+)=xmol、n(Ca2+)=ymol,请填写下表:

碱石灰的

可能组成

NaOH、CaO

NaOH、CaO、

Ca(OH)2

NaOH、

Ca(OH)2

NaOH、

Ca(OH)2、H2O

n(Na+)、n(Ca2+)

的关系

40x+56y=4

(2)第二小组同学查得如下资料:

Ca(OH)2在250℃时不分解、NaOH在580℃时不分解。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关数据:

取市售碱石灰4.0g,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42g,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5g。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答案:

(1)①n(Na+)=n(OH—)—2n(Ca2+)(1分)

②40x+56y<4.0<40x+74y(1分);40x+74y=4.0(1分);40x+74y<4.0(1分)

(2)H2O%=10.5%(2分);Ca(OH)2%=77.1%(2分);NaOH%=12.4%(2分)

11.(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答案:

(1)c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Ⅲ)过滤②(Ⅰ)NH3,CO2;(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