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950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docx

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正文

第一章饲养部管理SOP

第一节TMR日粮制作与评估标准

一、日粮准备工作

1、各类干草应散开,挑出腐烂及其它杂物,尤其是铁丝,有条件牛场可对饲草进行预轧;

2、应将捆干草的绳子放在收集袋中,防止混入日粮;

3、去除腐烂、变质的青贮,应保持青贮窖面垂直平整,每天应至少刮取厚度为50公分,尽量减少二次发酵;

4、每周应对青贮进行干物质检测两次。

二、TMR日粮制作

1、卧式TMR日粮制作应装TMR车载重量的80%,每立方米容重约280公斤,立式TMR日粮制作应装载95%。

2、日粮制作依据:

(1)新配方使用之前,应由畜牧技术员将配方输入到TMR日粮车表中;

(2)日常饲喂量的调整不应改变配方比例,而应调整肉牛存栏头数;在每班次工作之前,畜牧技术员根据上一天采食的剩料情况,将调整后的牛头数输入TMR车表中,通过调整牛头数,调整日粮的投喂量;

(3)畜牧技术员应将每日计划各种饲料饲喂量汇总表交至牛群主管,牛群主管应将畜牧技术员所交汇总表与铲车司机记录饲喂量进行核对,对畜牧技术员设计的投喂量和铲车司机实际投喂量进行考核;

3、一般原料的添加顺序为:

干草→玉米青贮→精料→含水量50%以上的副料→水,最后一种原料添加后搅拌5分钟,即可投喂;

4、各种原料的添加应尽量准确,精料控制2%误差,粗料控制5%误差,青贮应控制5%误差,铲车司机应记录每次添加的饲料数量,每班次结束后,将饲喂记录交给牛群主管;牛群主管根据投喂情况,对铲车司机进行考核。

三、TMR日粮制作评估内容

1、TMR日粮干物质含量应在52—55%,每天应对牛群进行随机检测,并做好记录;

2、干物质过高或过低可调控水量,同时应关注其他原料水分含量;

3、TMR日粮的颗粒度与均匀度应符合宾州筛的检测结果,每天应对牛群随机检测一群,每周6次,并做好记录.

四、TMR日粮的采样与测量

1、样品采集:

(1)TMR车刚投完日粮后,随机在日粮的前、中、后段分别采集9个样品,每个样品500克左右;

(2)样品袋和标签应注明采样位置、舍区号码、装车序号、混合时间和司机姓名;

2、样品准备:

(1)分别取前、中、后各两份,两两混合后进行TMR分析,检测日粮前、中、后的颗粒度及均匀度(即前、中、后滨州筛数据差异的大小);

(2)其余样品混合后,取出200克,进行干物质测量;

3、检测结果分析:

如日粮的颗粒度及均匀度不符合宾州筛检测标准,应重点分析:

(1)TMR制作量是否过多或过少;

(2)TMR的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

(3)TMR日粮的添加顺序;

(4)长干草质量及是否需要预轧;

(5)刀片是否磨损严重,需要更换;

(6)TMR装料时没有处于水平位置;

(7)水不是均匀的洒在日粮上;

五、滨州筛的使用标准

1、准备宾州筛和饲料样品

(1)宾州筛分为三层或四层筛子两种;

(2)取样品500克左右,进行称重并记录;

2、宾州筛的使用方法:

(1)将筛子叠落在一起,大孔筛在最上边,无孔托盘在最下面;

(2)将饲料样品倒入顶层筛子;

(3)摇动筛子:

a。

每秒钟摇动一次,每次的摇动路径约17厘米;

b.操作宾州筛时要保证筛子只是水平移动,防止垂直方向上颠簸;

c。

在一个方向上水平移动宾州筛五次,之后旋转90度,再摇动五次,重复此过程,共旋转7次,即每个方向摇动两次,共计40下;

(3)结果测定和记录

a.将宾州筛各层饲料小心倒在容器中,进行称量;

b。

根据称量的结果除以开始测量的数据,为每层所占百分比;

c.在相关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相关信息;

 

TMR日粮的分级测定比例标准:

种类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泌乳牛

8-10

30—50

30-50

15—20

干牛只

40-50

18-20

25—28

4-9

后备牛

50-55

15-20

20-25

4-7

第二节牛只舒适度管理

一、牛只舒适度管理基本原则

1、保证牛只躺卧在松软、干净、干燥的地方。

2、控制关键牛群的饲养密度,保证肉牛有足够的采食、休息空间,提高肉牛干物质采食量。

3、做好预防冷、热应激工作,能够增加肉牛干物质采食量、减少疾病发生。

4、舒适度维护时不应影响肉牛的采食和休息及牛只的安全;

二、清粪管理标准

目标:

粪便清理应及时,保证牛只生活环境干净、干燥;

1、牛舍每天应清粪1—2次;

2、舍内清粪前将水泥挡墙上的粪便和弄湿的地方,清理干净;

3、清粪时应注意牛舍拦门应关闭正确,防止牛串群;

4、机动车清粪、拉粪要保证人、牛安全,确保安全生产;车速不能过快,噪音不能过大;

5、运动场应保证清粪;尤其冬季运动场牛粪易冻成粪陀,牛只趴卧不舒服,甚至会崴伤牛腿,因此应及时清理平整运动场的粪便,防止在运动场形成像小山一样的馒头包,并适度铺设一定面积的褥草,使牛只能够躺卧休息.

6、冬季应及时清除运动场积雪,以防止其融化后结冰,影响牛只的运动与休息;

7、运动场内不能有其他杂物,运动场内的石块应清除干净;

8、雨雪天气运动场泥泞时,禁止牛只处在运动场上。

三、饮水槽管理标准

1、各级巡舍人员应关注水槽是否漏水或溢水,应及时通知修理人员处理;

2、水槽应每周至少刷洗一次;

3、使用刷子洗掉附着水槽上的牛粪和污物,之后将水槽中的污水清出,观察水槽是否正常上水;

4、冬季牛舍内的水槽容易上冻,可对水槽的管道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水槽下填充珍珠盐、苯板等。

并保证巡舍人员可以随时利用喷灯烤开冰冻的水槽,保证牛只饮水的需要。

如水槽冻成冰面应破冰并捞出冰块,然后再让牛只饮用.

四、关键牛群饲养密度管理

1、怀孕后期牛只的存栏密度90%;

2、围产牛的存栏密度80%;

3、新产牛的存栏密度80%

五、特殊区域舒适度管理要求

(一)产房舒适度的维护

1、产房必须做到每日添加垫草,对被污染的垫草、胎衣等要立即清理。

2、产房必须时刻保证分娩状态下垫草干净、干燥、松软.

(二)病牛区舒适度的管理

病牛区良好舒适度的维护直接决定治愈成功率。

干燥、松软是最基本的要求。

1、病牛必须独立分群饲养.

2、病牛舍必须做到每日清理粪污2-3次,每次清理时必须将卧床上的粪污同时清理干净。

保障病牛舍干净、卫生。

3、病牛舍卧床必须做到每日添加垫料。

第三节:

牛群管理SOP流程表

一、生理阶段划分及分群、转群标准

1、肉牛不同生理阶段的划分:

目的:

熟悉肉牛各生理阶段划分

1.1犊牛:

指出生0-6月龄的小牛,又分为:

新生犊牛、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

(1)新生犊牛:

出生后24小时以内的犊牛;

(2)哺乳犊牛:

指1日龄-60日龄的犊牛,犊牛一般哺乳60天;

(3)断奶犊牛:

指出生后2—6月龄的犊牛;

1。

2育成牛:

指7月龄-产犊时的肉牛,又可分为:

小育成牛、大育成牛和青年牛;

(1)小育成牛:

指7月龄-12月龄的肉牛;

(2)大育成牛:

指13月龄-17月龄的肉牛;

(3)青年牛:

指18月龄—产犊的肉牛,此期肉牛为妊娠状态;

1。

3成母牛:

指分娩以后的母牛,又分为:

(1)新产牛:

产犊至产后30天的母牛;

(2)干奶牛只:

指产前60天-产前22天的母牛;

(3)围产牛:

产前21天—产犊的母牛;

二、各生理阶段饲养管理标准

1、犊牛的饲养与管理

犊牛饲养期间的目标:

(1)日增重大于800克;

初生重大于30公斤,60日龄断奶体重大于初生重2倍,6月龄体重大于190公斤,体高大于104厘米;

(2)出生死:

头胎牛小于5%:

经产牛小于3%;

(3)哺乳期死亡率小于3%;断奶犊牛死亡率小于2%;

(4)哺乳期间药物治疗费用小于25元/头

1。

1新生犊牛的护理

(1)犊牛下生后,马上与母牛分离;

(2)清除黏液:

犊牛产出后,用干净的毛巾将犊牛鼻孔、口腔中的黏液擦净,确保新生犊牛呼吸;若出现假死情况,应倒提起犊牛,拍打胸部和喉部,使喉部黏液从鼻孔排出,并立即将黏液擦干,以免吸入气管;

(3)常规处理:

将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碘酒浸泡,生后2天检查脐带是否感染;

(4)用毛巾将犊牛全身黏液擦干,去掉软蹄;

(5)进行犊牛称重、编号、打耳号;

(6)将犊牛母亲号、分娩日期、公母、初生重、接产人、是否助产等信息填写到《产房生产记录表》中;

(7)将犊牛移至犊牛岛中,在犊牛岛标写出生日期;

(8)哺喂初乳:

要求时间、数量、质量

①出生后0。

5—1小时内第一次哺喂初乳,首次灌服犊牛体重10%含70-100mg以上IgG的初乳,6小时候内,再饲喂2升含70-100mg以上IgG的初乳;

②初乳贮存要求:

应存在在2升干净的容器中;保存在冰箱冷冻中;应标识采集日期、母牛编号、测量质量;

③犊牛出生后2-3天血清蛋白含量大于5.5克/100毫升;

④灌服初乳的方法:

用手指按压牙龈,沿着舌头插入管道,引起犊牛的吞咽反应,将管子插入管道。

如果插入的位置正确,能感觉到饲喂器存在被扩充的食道里,食道位于脖子的左侧;如果感到饲喂管的末端有气流,就是插到气管里,应缓慢且温和的将管子移出,然后重新插入;

⑤饲喂器使用完后,应清洗干净;

1。

2。

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1.2。

1哺乳量:

哺乳期为60天,哺乳量410公斤。

犊牛日龄(天)

日喂奶量(千克)

阶段奶量(千克)

0-15天

6

90

16—50天

8

280

51—60天

4

40

合计

410

1.2。

2喂乳次数:

每日3次,每次饲喂量相等,哺乳要做到定时、定温、定量、定人、定质。

(1)定时:

根据牛场安排的时间分为早、中、晚进行哺乳;

(2)定温:

哺乳奶温应控制在38℃~39℃。

奶温过低是造成犊牛下痢的重要原因;奶温过高,易因过渡刺激而发生口胃肠炎等或犊牛拒食.

(3)定量:

每天哺乳的奶量应按3次平均饲喂;可在奶桶的内壁画上刻度线,精确每次喂奶量。

(4)定人:

饲喂哺乳犊牛的饲养员应固定;

(5)定质:

巴氏消毒温度63℃,30分钟;72℃,15秒;

(6)应以犊牛自己吮吸母牛乳为首选

1.2。

3开食料的饲喂

犊牛出生3天后,即可训练采食精料.在犊牛岛前安置采食桶,内放少量精料,让犊牛自由采食。

饲料应少添勤喂,保证新鲜,如果饲料桶中料潮湿或不想再喂犊牛,可以倒出喂给断奶犊牛;如果开食料中有粪便,应将其倒掉;

1.2.4水的供给

犊牛出生3天后,应供给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自由饮水可以促进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量,断奶过渡期应给牛饮水.但在寒冷的条件下,每天应在喂奶后1小时供给温水。

水桶应每天清洗,使用水桶中剩水清洗后倒掉,再加入充足的水;

1.2。

5当犊牛连续3天采食开食料1公斤以上即可断奶(原则上二个月).

1.2.6哺乳期犊牛的管理

(1)卫生

犊牛的培育,是一项比较细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与犊牛的生长发育、发病和死亡关系极大。

对犊牛的环境、牛体以及用具卫生等,均有比较严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犊牛的健康成长;

a喂奶用具(奶壶和奶桶),每次用后要严格进行清洗消毒。

其程序为冷水冲洗→碱性洗涤剂擦洗→温水漂洗干净→倒放控干;

b开食料要少添勤喂,保证饲料新鲜、卫生,禁止出现发霉、变质情况;

c哺乳犊牛在单独的犊牛岛内饲养,应保持犊牛岛清洁、干燥、空气流通。

应每班次清除犊牛粪便及污染的垫草,铺换干燥、清洁的垫草;垫草的压实厚度应大于5公分;清理出的垫草不应堆在犊牛饲养区,应马上清离;

d夏季每天消毒一次,冬季每周消毒一次;犊牛转出犊牛岛时应彻底清除垫草,并严格消毒,空置10天左右。

(2)健康观察

平时对犊牛进行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的犊牛,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犊牛成活率。

观察的内容包括:

a观察每头犊牛的被毛和眼神;

b观察犊牛的食欲以及粪便情况(消化、球虫);

c注意是否有咳嗽或气喘;

d留意犊牛的体温变化,正常犊牛体温为38。

5~39.2℃,当体温高达40.5℃以上属于异常;

e检查有无体内外寄生虫;

f每月通过体重测定和体尺测量检查犊牛生长发育情况。

(3)电动去角

在1月龄左右,利用充分加热的去角器处理角基,每个角基处理5~10秒。

1.3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

1。

3.1断奶犊牛的饲养

(1)犊牛断奶后,先在犊牛岛内过渡2周,不再喂奶,应喂水,开食料及苜蓿干草随意采食;

(2)从犊牛岛转出后,根据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分群饲养,每群20-30头。

(3)2-3月龄:

可在喂食通道一边撒上颗粒料,一边放有苜蓿干草,断奶犊牛自由采食;

(4)4-6月龄:

根据犊牛粉料的配方,制作TMR日粮饲喂;

目前配方:

犊牛颗粒料3公斤、苜蓿干草2公斤、水3公斤;

1。

3。

2断奶犊牛的管理

(1)每班次及时清除断奶犊牛区的粪污和脏的垫草,更换干燥、清洁的垫草,垫草压实厚度大于5公分,保证牛舍卫生的清洁。

(2)观察牛群,包括犊牛的食欲、粪便、疾病等异常情况,发现病犊,及时从牛群中隔离.

(3)检查饲草、饲料、水的供应情况,及时将剩料清除。

(4)根据气温的变化,掌握每日运动时间,加强运动,可增进犊牛的体质健康.

(5)每月通过体重测定和体尺测量检查犊牛生长发育情况。

2、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

(1)育成牛饲养期间目标:

①育成牛日增重:

大于800克/日;

②淘汰率:

小于5%;

③产犊月龄:

最好在23-24月龄;产犊时体重大于590公斤;

④配种月龄:

应在14-15月龄,配种时体重大于380公斤,体高大于127厘米;

⑤犊牛初生重:

应在32-35公斤;

(2)育成牛期间管理重点:

①育成牛期间应健康快速生长,每月给育成牛称一次体重并记录,并根据体况评分标准流程做体况评分,并记录;

②保持育成牛舍的卫生及舒适度;

2。

17-12月龄小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

2.1.1此期是性成熟时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急剧生长,前胃相应发达,容积扩大一倍左右,因此在饲养上需要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日粮要有一定的容积以刺激前胃的发育,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2.1。

2此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应尽早达到配种时间,平均日增重应为700—800克;

2.1。

3此期体况评分为2.7—3.0分;

2.213-17月龄小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

2。

2.1此期消化器官发育接近成母牛,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2.2.2此期母牛应为中等膘情(3-3.5分),外形清秀,肋部可隐约看到最后3根肋骨的轮廓,日增重800—900克;

2。

2。

313-14月龄参加配种,要求体重380公斤,体高为127厘米,配种时体况评分3.0分;

2。

318月龄至产前1个月

2.3.1怀孕后可将生长速度调整为日增重800-900克,头胎牛分娩前体重大于590公斤,体高大于138厘米;

2.3.2犊牛初生重应控制在32-35公斤;

2。

3.3当育成牛怀孕至分娩前3个月,由于胚胎的迅速发育以及育成牛自身的生长,如果这一阶段营养不足,将影响育成牛的体格及胚胎的发育,但营养过于丰富,将导致过肥,引起难产、产后综合症等;

2。

3。

4在产前30天,应将妊娠的青年牛移至一个清洁、干燥围产群饲养,存栏较多的牛场,可单独组群饲养围产期青年牛,以适应产后高精料日粮。

2。

3.5青年母牛产犊时,体况评分不宜超过3.5分:

3、成母牛的饲养与管理

3。

1新产牛(围产后期)饲养与管理

目标:

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产后疾病,胎衣不下小于5%;产后瘫小于5%;真胃移位小于1.5%;酮病小于2%;

3.1.1有产犊症状的牛必须立即转到产房,有产犊症状指牛只露胎膜或破羊水。

产房必须有水、有料、干净、干燥、舒适且有专人看管接产;

3。

1。

2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极大,分娩后应与犊牛马上分开,安静休息,灌服营养补液或饮温麦麸红糖水20升(麦麸2斤、红糖1斤、盐200克、温水20升,水温40℃);

3.1。

3恢复体力,促进胎衣排出,可直接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排出。

胎儿产出5-6小时胎衣应该排出,应仔细观察完整情况,如胎儿产后12小时胎衣尚未排出应有兽医处理,胎衣排除后,应马上清除,防止牛只吞食;

3.1.4产房必须要保持洁净,其垫料要勤更换,保持产房干净、松软,垫料应保证压实后5公分厚。

第四节日粮的饲喂管理与评估标准

一、饲喂管理要求

1、肉牛日粮应按照要求时间每天饲喂2次;

2、在日粮投料前,应将剩料推至牛舍的两端成堆,并将饲喂通道清扫干净,禁止新料投到旧料上;

3、TMR进入舍内投料应保持时速小于5公里/小时;

4、投料应保证准确、均匀,没有空缺,尽量每区一车料;

5、应保证牛能随时能采食到日粮,应有专人负责推料,并不断重复此项工作;投料后1小时开始推料,每40分钟推料1次;

6、推料时应清除TMR料中的杂物;

7、应保证牛群饲喂足够的料,增加采食量,防止空槽,畜牧技术员应多次巡舍,了解饲喂情况;牛群主管应掌握牛群的饲喂情况,对饲喂工作给与正确评价;

8、每个牛舍所有水槽必须具备充足的清洁的饮水,水槽不应改做其他用途;

9、任何在牛舍(包括饲喂通道)操作的车辆,禁止鸣笛、猛踩油门,车辆应行驶缓慢,防止撞伤牛只。

10、补饲盐、钙、苏打应少添勤加,保证新鲜和卫生;

11、饲喂通道应干燥、卫生,没有粪便,牛舍中间饲喂通道粪便应及时清除,以防车轮带到饲喂通道上,技术人员在舍内工作后,应保证鞋底干净,才能在饲喂通道走动;

二、饲喂管理工作的评估

牛群主管应对饲喂工作给与正确的评估:

1、剩料管理与评估

每天测量一个牛群剩料量,每周六次;

剩料量非常重要,剩料量不足,意味有的牛只干物质采食量不足;

1.1每次投喂前0.5—1小时,畜牧技术员应提前观察剩料情况;

1.2在投料前对牛舍剩料进行清理,同时将饲喂通道打扫干净,禁止新料投到旧料上;

1.3清理剩料可用铲车装至TMR车中,直接称出重量,便于计算干物质采食量及剩料率,铲车司机或记料员应做好记录,工作结束后,交给牛群主管;

2、各牛群干物质采食量的评估

每天测量一个牛群干物质采食量,每周六次;

2.1每日记录全天投喂量和剩料量,可计算出干物质采食量情况;

2.2平均每头牛干物质采食量=(总饲喂量—剩料量)×日粮干物质/牛头数;

3、牛只体况的评估(每月评估一次)

3。

1育成牛:

每月对6、12月龄、第一次配种(13—14月龄)及产前2个月进行体况评分;

3.2成母牛:

每月对干奶期、产犊时、泌乳60天、泌乳100天、干奶前进行体况评定。

3.3各生理阶段体况评分标准:

育成牛(6、12月龄)3分

育成牛(13-14月龄配种时)3分(范围(2。

75~3。

25)

青年牛产犊时3.50分(范围3.25~3。

75)

4、肉牛反刍的评估

4。

1饲喂后1~2h不采食日粮的牛只约50%在反刍;

4。

2每天反刍6~8次,每次反刍40~50min,每天反刍时间约7h;

5、营养代谢病发病率的评估

5。

1营养代谢病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产前干物质采食量低,能量负平衡及产后低血钙造成,主要与饲养管理有关;

5.2各营养代谢病发病率标准:

胎衣不下<5%;真胃移位<1。

5%;产后瘫痪<5%;酮病<2%;

6、TMR日粮营养成分检测

6.1畜牧技术员每月应将TMR日粮按照采样要求,送至场部化验室;

6.2公司巡检不定期采取TMR日粮样品,送至化验室;

6.3化验室至少每月对TMR日粮做1次营养成分分析;

7、评分标准

7.1附件一:

体况评分标准

1分:

过瘦,整个脊骨覆盖的肉很少,呈皮包骨样,沿着脊背、各椎骨清晰可辨,且显著突起,椎骨末端手感明显,形成延伸至腰部的清晰可见的衣架样;脊椎骨明显,节节可见,背线呈锯齿状;

腰横突之下,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有深度凹陷;肋骨凸出于体表,肋骨根根可见;腰角与臀角之间凹陷,腰角及臀端轮廓毕露;尾根下部及两臀角之间凹陷呈深“V”字形的窝,使得该部位的骨骼结构极为明显凸起;

2分:

皮与骨之间稍有些肉脂,整体消瘦但不虚弱;凭视觉辨别出整个脊骨,但不凸起,用肉眼不易区分一节节椎骨;脊骨末端覆盖的肌肉多一些,但手摸仍明显凸起;触摸时能区分横突和棘突,但棱角不明显;整个脊椎骨突出,背线呈波浪形但脊骨触摸时产生清晰衣架样的印象;前脊、腰部和尻部部位的脊椎骨在视觉上不明显,但手感仍可辨别;

腰角及臀端凸起分明,肋骨隐约可见,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呈明显凹陷,但骨骼结构有些肌肉覆盖;尾根和臀角之间的部位有些下陷,呈“U”型;

2。

5分:

较清秀;脊椎骨似鸡蛋锐端,看不到单根骨头;腰横突之下,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凹陷;肋骨可见,边缘丰满,腰角及臀端可见但结实;尾根两侧下凹,但尾根上已经覆盖脂肪;

3分:

体况一般,营养中等.脊椎骨丰满,背线平直;背脊呈圆形稍隆起,一节节椎骨已不可见,用手轻轻施加压力可辨别出整个脊骨,同时,脊骨平坦,无衣架样印象;前背、腰部和尻部部位的脊椎骨呈圆形背脊状;腰横突之下略有凹陷;肋骨隐约可见,腰角及臀端呈圆形且较圆滑;臀角之间及尾根周围部位平坦或仅有微弱下陷,尾根上有脂肪沉积。

3。

5分:

脊椎骨及肋骨上可感到脂肪沉积;腰横突之下凹陷不明显;腰角及臀端丰满;尾根两侧仍有一定凹陷,尾根上脂肪沉积较明显。

4分:

从整体看有脂肪沉积,体况肥,属丰满健康体况。

用手用力按才能辨别出整个脊骨,同时脊骨呈平坦或圆形,根本无衣架样印象;用力按压也难摸到横突,脊突两侧近于平坦,肋骨不显现;

前脊部位脊椎骨呈圆形、平坦地隆起状,但腰横突之下无凹陷,腰、尻部位平坦;尻部肌肉丰满,腰角与臀端圆滑,两个腰角之间的十字部位看上去呈水平形;尾根和臀角周围部位的肌肉丰满,呈圆形,尾根两侧凹陷很小,末端上有明显脂肪沉积,仅在触诊时

才能摸到髋骨和坐骨结节。

4。

5分:

属肥胖体况。

背部“结实多肉”;腰角与臀端丰满,脂肪堆积明显;尾根两侧丰满,皮肤几乎无皱褶.

5分:

明显过肥,属过度肥胖体况;牛体的背部“隆起多肉”、体侧和股部皮下为脂肪层所覆盖;

腰角与臀端非常丰满,脂肪堆积非常明显,视觉上看不出脊椎骨、腰角和臀角部位的骨骼结构。

皮下脂肪明显凸起。

腰角、臀部不明显;腰、臀之间呈圆形;尾根两侧显著丰满,皮肤无皱褶,尾根几乎埋进脂肪组织内。

第五节饲料原料保管标准

一、精料

1、精料应存放在精料库,其他物品不能存放在精料库;

2、不合格和变质精料应做无害化处理,不应存放在精料库内。

(发生争议的原料(霉变、营养变异)不能投入生产使用,要经质量管理部、饲养部鉴定后,作出处理意见,方可按要求进行使用)

3、各种精料应分区、分类码放整齐,并有醒目标识,可在精料库地面划出各种饲料存放专属区域;

4、畜牧技术员应每天检查精料库,观察有无霉变、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挑拣、翻垛、检验,提前进行处理。

5、避免出现精料发霉变质,精料库应有防潮设施,应施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6、精料库应防火、防毒,不应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虫剂;

7、精料库应由专人负责,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平时应上锁,库门应有警示;

8、每次上料结束后,应及时将散料清扫成堆,杜绝浪费,防止混淆,精料的库损率应控制在2%以内;

9、每月定期对贮藏精料进行盘库、核算,严格出入库手续,做好出入库记录;

10、应保证精料供应,发生短缺应及时通知饲养部;

11、搞好精料库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干净。

二、干草

1、干草应尽量贮存在干草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