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86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

双峰一中2018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知和行都产生于心均是王阳明的个人主张,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只是朱熹的个人主张,并不是王阳明和朱熹的共同主张,所以,他们的共识只能是B。

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会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就是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正确;A不是深远影响;C是该思想产生背景;D不符合事实。

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

“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

”由此可见,亚里十多德主张

A.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城邦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

D.根据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农民不需要参加政治管理,因为他认为农民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治素养,因此潜台词是主张精英治国,B项正确;农民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农民仍然是最好的公民,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排除C;D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

所以选B

4.伏尔泰认为: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这主要表明他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D.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

【答案】C

【解析】“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体现了信仰自由,是理性的宗教信仰的表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否定教会的统治权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无神论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A

....

6.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属于田园风格类,在风格上唐代王维诗风与其极为相近,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和语文文学知识即可找到正确答案;陈子昂的诗风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与陶渊明的田园悠闲截然不同;岑参的诗属于军旅派,豪放悲壮的风格,李白豪迈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7.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

”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A.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C.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

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

【答案】A

【解析】神秘的黑匣子”指教会的说教.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使自然科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挑战,彻底否定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A正确,BCD与之不符。

8.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

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珍妮机的问世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交通工具的革新

【答案】C

【解析】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9.“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由“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可以排除A,因为林则徐是主张“师夷长技”而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由“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难以摆脱封建羁绊”可以推断出B符合题意,因为康有为为了维新变法,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故选B;C中的孙中山借助于西方的民权思想来推动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而D中的陈独秀则完全否定封建思想文化,故CD不符合题意。

10.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孙中山的思想;②是洋务派的观点;③是魏源的观点;④是严复的观点;顺序排列为③②④①,故答案选B。

1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时间范围是1978年到1995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故①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②正确;1960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③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④正确。

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

故选C。

12.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A.籼型杂交水稻

B.原子弹试爆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袁隆平,他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对解决世界人口的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B、C、D与“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无关,排除。

13.“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吧?

”以上诗句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下面文学作品中,流派与其相同的是

A.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C.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流派,B属于现实主义流派,C属于现代主义流派,D属于魔幻现实主义,只有A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故选A。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14.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封建就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属于分封制内涵,A正确;B属于宗法关系;C是维系分封制;D不符合材料内涵。

15.《荀子·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答案】B

16.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为皇家服务的,“国”“家”同治的特点,故B项正确;而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D是指郡县制。

故选B。

1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议于群臣”可知该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

18.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体现了古人的制度创新。

该制度是

A.秦朝郡县制

B.汉朝郡国并行制

C.唐朝三省制

D.元朝行省制

【答案】D

【解析】行省是中央中书省派往地方管理机构,属于流动的中书省,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

1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所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

宋朝的枢密院掌军权,所以B错;明朝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C错;清朝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排除D。

20.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权力增大,所以说明皇权加强而不是衰弱,故B项正确,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故C项排除;虽然“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但并不是说明权力就失控,故D项排除。

21.合肥一六八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时空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A项说法错误,选A。

唐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宰相的权力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故B项说法正确。

“内阁”的出现应在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产生。

故C项说法正确。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故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2.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同点是

A.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B.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C.打击了旧氏族贵族势力

D.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所以二者均打击了旧氏族贵族势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属于伯利克里改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3.公元前6世纪,雅典“有资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时按照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由其财产多寡决定他参与政权管理的机会,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答案选A。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意义则是“彻底”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B;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处于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排除C;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排除D。

24.《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C.将古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D.仍然是习惯法

【答案】B

【解析】“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说明罗马法主要是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B正确;法律是维护贵族利益,A错误;C是《查士丁尼》发电机;D仍然习惯法错误。

25.《十二铜表法》规定:

“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

上述规定

A.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各族人民

B.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

C.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到解决家庭财产纠纷之类的内容,故排除B;题干中的内容规定的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且明显体现了追求平等的目标,故C错误,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

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

……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

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

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

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答案】

(1)特点:

《四库全书》:

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

《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背景:

《四库全书》:

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

《百科全书》: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

(2)《四库全书》:

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百科全书》:

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总结,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可以概括出《四库全书》的特点:

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的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根据材料二“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百科全书》的特点:

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可知《四库全书》的影响:

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根据材料二“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可知《百科全书》的影响:

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

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9月完成拟定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十四条)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两部分,它采取的是对君主权力作具体规定、对议会权力作明确限制的做法。

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等。

皇帝拥有颁行法律、设官制禄、黜陟百官、总揽司法、召集和解散议院、统帅军队、宣战媾和、赏罚、恩赦和发布命令等大权。

约法指出: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约法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它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

”约法规定:

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同时拥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在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有咨询复议权时,规定有三分之二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参议院在认为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依法行使弹劾权。

宪法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中央与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的权力。

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

三权分立原则使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进一步发展。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虽然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通过宪法的形式规定人民权利的宪法。

但就其本质来看,“皇族内阁”和皇帝大权独揽等规定仍充满着封建专制的色彩,它在本质上不具有现代宪法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主权、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等内容,制定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等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发展了《钦定宪法大纲》的宪政思想和民主内容,推动共和政体形成,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更具历史进步性。

示例二:

美国1787年宪法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进步意义。

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并且后者借鉴了前者三权分立的立法思想。

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规定总统制的同时又施行责任内阁制,因人设法,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具有历史局限性。

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总体对宪法负责,更能体现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更具进步意义。

示例三:

宪法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中国近代的《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时代环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钦定宪法大纲》受制于专制传统和维护满清统治,借鉴日本宪法的相关内容,规定了皇族内阁、君权神圣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斗争,民主思想尚未深入人心等因素的影响,因人设法,人治思想浓厚。

同时也借鉴了美国和法国宪法经验,开创了三权分立、总统制、责任内阁制等制度。

美国1787年宪法受制于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即时代局限性。

同时1787年宪法受到北美大陆早期民主自治、法律至上等观念,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宪法至上的理念。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内容“《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17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