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66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重点段落品析。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长了(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找出小男孩说的话。

(2)在文中的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做的好事是:

【答案】

(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居高临下________①住;②住所;③处于;④安着,怀着。

    

纹丝不动________①蚕丝;②细线;③细微,极小;④情感。

  

漫山遍野________①水过满,出来了;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得以下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的,请写出来________。

    

①那一天,天还没亮,我军埋伏起来准备拔掉敌人的“391”高地。

②到了中午,敌人突然开炮,邱步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③黄昏时候,战友们在邱少云的英雄行为鼓舞下,夺取战斗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①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________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________

③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________

【答案】

(1)③;③

;③

(2)①和②

(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

(4)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居高临下: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

站在,处于。

纹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丝:

细微,极小。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漫:

满,遍,到处都是。

(2)考查详写略写,文章材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如①和②),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如③)。

(3)考查呼应句,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分析:

①从“看见地堡和火力点、听得见敌人讲话”中体会到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从“担心、年轻的战士、突然、跳起来、叫起来”中体会到“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心像刀绞、泪水模糊”中体会到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故答案为:

(1)③、③、③;

(2)①和②;(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4)①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点评】

(1)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略写的判断及运用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根据词语体会句意,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读文段,做习题。

   ①毛茸革的小松树已经返青了,远远望去,绿油油的。

逗留在这些小松树间,多么惬意呀!

这儿的一切都焕发着光彩:

越橘的叶子闪着亮光,柔软的青苔泛着绿光,石楠的枝条上长满了叶芽,犹如一片片绿色的鳞片,树枝上去年保留的浅紫色小花还没有凋谢呢!

   ②沼泽的周边,有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蜂斗叶。

它的叶子呈暗绿色,叶子的边沿微微向上卷起,露出粉白色的背面。

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瞧,粉色的小花多漂亮啊,简直像个小铃铛,和越橘花也很像呢!

在初春时节能找到花,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你采上一束花,再带回家,大家肯定会说这是从温室中摘下来的,谁能说这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呢?

(选自《森林报》)

(1)读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想想“惬意”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   )(填序号)

A. 满意,称心。

                               

B. 并不满意,也不称心。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相关内容连线。

越橘的叶子________             泛着绿光

柔软的青苔________             闪着亮光

石楠的枝条________             还没有凋谢

浅紫色小花________             长满了叶芽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粉色的小花比作________,表现了粉色的小花________。

(4)“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这句话表明(   )。

A. 人们很讨厌树叶                           B. 蜂斗叶的花更有趣,更吸引人

【答案】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再结合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就能确定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筛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

“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

“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

”白求恩说:

“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②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沉思:

________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画线的句子①在文中的作用是(   )。

(多选)

A. 表现了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

B. 说明战斗很激烈,白求恩大夫和战友们处在危险之中

C. 说明在恶劣的环境下,白求恩大夫仍然精神高度集中地做手术,他心里只想着救护病人,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

(4)白求恩大夫和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表现了什么?

(   )(单选)

A. 师卫生部长认为白求恩大夫是尊贵的客人,应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B. 白求恩大夫十分劳累不愿意转移。

C. 白求恩大夫具有与战士们共同进退的坚定信念和高贵品质。

【答案】

(1)深思。

(2)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3)A,B,C

(4)C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深思。

(2)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3)ABC

(4)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提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我看来,蒲公英的花还可以比作________。

(2)边读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3)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4)你还观察过身边哪些事物的变化?

请试着写一例。

(例如:

睡莲早晚的不同状态,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状态。

【答案】

(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 

【解析】【分析】

(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 侵)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 搂)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稍 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红的_____白的_____黄的_____紫的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浸 侵)________在    千万________(缕 搂)    树________(稍 梢)

(2)在横线上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___红的________白的________黄的________紫的___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________字用得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A.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B.小兴安岭的雾少而稀,有一种朦胧的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

________

________

这两个比喻句分别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5)这一段先后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小兴安岭的夏天?

(   )

A. 树木和树叶、阳光、雾、草地上的花

B. 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

C. 树木和枝叶、雾、草地上的花、阳光

(6)朗读这段文字时要用________的语调。

(   )

A. 缓慢低沉                                  

B. 欢快有力                                  

C. 深情舒缓

【答案】

(1)浸;缕;梢

(2),;、;、;、;,;。

(3)浸;A

(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

(5)B

(6)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是对炼“字”的考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一个“浸”字表现出了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4)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通过分析“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把金光比作利剑;“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中把也花比作大花坛。

(5)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中所描写景物的理解。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作者描写了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这些景物。

(6)本段中描写的景色优美,可见作者十分喜欢,心情自然也是愉快的,所以朗读时要欢快有力。

故答案为:

(1)浸、缕、梢

(2), 、 、 、 , 。

(3)浸、A

(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

(5)B;

(6)B

【点评】

(1)对于形近字的辨析,同学要多归纳整理。

(2)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3)平时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用每个词的用法,体会不同词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根据比喻句的特点去找比喻句。

(5)寻找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十分简单,但也要仔细阅读文章,养成遇到就画出的习惯。

(6)朗读中所要注意的语调一定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来判断。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哦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

(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__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___哦___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___

(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②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_______

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

(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_______。

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

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

(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

(4)乘,坐;A

(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运用。

故答案为:

(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

(4)乘,坐;A

(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鼹鼠的月亮河(节选)

   图书中心的前面是中心广场。

广场一直是最拥挤的地方。

书城的居民大部分都喜欢读书,除了少数不爱读书的,比如猫。

凡是爱读书的就一定会到这里看书。

   可是,今天大家都没有在看书,而是围成了一个圈,伸着长脖子在看。

米加想了想,也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

   呵,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穿彩色条纹衣服的人,大家正对着他扔鲜花。

   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些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

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