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33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ocx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指标内涵的解释

 

评估指标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量化的部分主要分布在7项二级指标(2.1、3.1、3.3、4.2.、4.3、6.1、6.3)中,占46.7%,其它基本为定性指标。

一、《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

1、办学指导思想

一级指标:

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产学研结合。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主要观测点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在1.1的说明中指出:

“学校定位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学校定位:

要根据国民经济或行业经济或区域经济的需要或诸如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需要。

自身条件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

是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发展目标:

是指学校在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内、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位置、专业结构及规模、条件等方面的目标。

●层次:

是指高职高专生。

●类型:

是指高技能型及技能型。

●办学形式:

是指全日制。

●服务面向:

有二层含义,一是服务于区域、行业或全国,二是服务岗位属于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工程型(设计、开发),还是第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工作。

在1。

1的说明中指出:

“办学思路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

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

主要在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阐明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有关思想、观念、思路、方法、途径等都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

发展规划要体现上述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等思路上。

专业建设规划是重要方面。

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这一观测点要从二方面体现,一是学校是否组织全校教职员工不断学习、讨论、研究高职高专的教育思想观念;二是是否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办学。

也包括当前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养、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行双证书制度等认识。

执行得如何。

关于教学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教学经费比重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非教学部门为教学部门服务的程度;

学校有哪些体现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如何;

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得如何。

因此大家在整理有材料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2产学研结合

这一观测点体现在:

干部、教师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产学合作的有关组织和协议对合作内容的描述;

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培训等服务状况与成果;

企业干部、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过程、学生就业等状况。

学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是很容易分出层次来的。

因此办学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在上述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主要观测点上,它应体现在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方方面面。

譬如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实践条件、专业设置与改革、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等都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级指标:

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结构;质量与建设。

2.1结构主要观测点是:

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学生与教师比例。

生师比的规定是为了限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要太高,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参与其他教学、培训提高和研究活动。

(1)对学生数和教师数的计算,说明中有规定。

2.1的说明中:

①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生师比的合格标准见《高职(专科)基本办学条件指标》(18:

1)。

优秀标准见16:

1。

●专任教师:

是具有教师资格,从事理论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

指任课的校、处领导及非教师编制的教学行政人员。

但系、部正副主任属专任教师

●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

此处的兼职教师我们应理解为非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与指标2.1.3中的兼职教师含义不同。

它由返聘教师、外校或社会聘来教师、兼职教师组成。

●返聘教师:

按性质可分为专任教师(将之作为一个专任教师用,即参加专业及学院的一切教学活动)或兼任教师计算。

●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按每学期实际教学时数折算为理论课120学时,或实践课8周的比例算。

②申报材料中,计算生师比规范如下:

生师比=学生总数/(专任教师数+折算后的兼任教师数),简化为X:

1。

其中:

学生数应列出各类全日制(含初中5年制)的学生数

教师数应列出专任教师数、(双肩挑教师学时数、返聘教师学时数、外聘教师学时数、兼职教师学时数,兼任教师合计学时数),折算后的兼任教师数。

③生师比计算时间。

按不含评估学期的上二个学期的平均值计算。

专任教师结构

⑴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的计算:

包括有毕业证书或有学位证书者。

合格标准及良好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但优秀标准不包括“在读研究生”。

⑵对高级讲师的认定问题:

优秀标准中高级讲师不计入高级职称。

合格标准及良好标准中,原中等专业学校批准改建高职6年内,高级讲师可计入高级职称。

⑶双师素质教师:

说明中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现在教育部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放权给学校了,为了增加信度,学校在证明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时,应注意做到几点:

如对条件之②应有企业鉴定或评语。

学校认定双师素质时,对于条件②至④应制定学校的有关认定条例,并经学校有关学术组织审定。

⑷附注:

除符合本《评估方案》对专任教师的规定外,尚应达到教发[2000]41号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兼职教师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干部、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而是专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以上教师结构主要从学校提供的下列主要信息进行观测。

(1)青年教师按专业(含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分类的学历学位结构统计表

(2)学校专任教师按专业(含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分类的职称结构统计表

(3)全校分专业的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名单(标明是否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须标明专业实践经历、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工作量、参与企业科研培训状况)

要注意的是:

专家在观察教师结构不仅要看学校整体结构,还要看在各专业中的分布。

做专业剖析时要具体分析其结构。

2.2质量与建设主要观测点:

质量;建设与发展。

教师质量包括:

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学生满意率等;

师德师风,责任心,为人师表,从严治教状况;

参与教改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成果;

参与科研的状况。

可观察教师科技工作的参与率,科技经费,纵横向课题数,获奖水平与数量,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教材采纳,学生参与等。

做专业剖析要单独分析其教师结构、质量、建设。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级指标:

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教学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经费。

这一指标要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利用状况。

3.1教学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是:

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体育运动设施。

教学行政用房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指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和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指校行政用房及系、教研室办公用房。

学生人数按全日制各类学生自然人数计算。

在评估中,对风雨操场、教室、图书馆面积按表列面积乘以0.9即认为达到合格标准。

此外,应符合教发[2000]41号文要求,即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也包括实习工厂、农场、林场(生产性不计入),若计入上述场地面积,也必须按相应类别院校的面积指标进行对比。

在3.1的优秀标准中指出“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指的是“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包括13项建筑面积,除“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已列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已含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中)外,尚有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教工住宅、教工宿舍。

可参考(建标[1992]245号)《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本次评估暂按“高职(专科)监测办学条件指标规定。

计算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时,应分别列出生均教室;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生均图书馆;生均风雨操场的面积,以便分类观察。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原值。

对教学设备利用率不作定量分析。

这一问题较复杂,如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校,其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可能较低。

有的学校为适应现代技术要求,购置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率不高。

此外,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工作量大且不易核实。

教学设备利用率是否高,由专家组进行定性分析。

多媒体技术: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新信息的新技术。

图书馆馆藏册数指总册数。

其计算见《工作指南》中“十”后“附4

(2)”:

图书馆馆藏不仅看册数,还要看新旧图书的比例、各专业图书的分布、每年购置图书的数量等。

专家在剖析专业时,除了对他们的教师结构、质量、建设进行分析。

还要补充考察他们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了解仪器设备及利用状况。

观察与二个专业有关的图书状况。

体育运动设施指运动场地、体育设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状况。

这一观测点的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并不对应,只有达到C级才能考虑A级。

以下均如此。

3.2实践教学条件主要观测点是:

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

校内实训条件要对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还要观察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状况。

3.2优秀的标准中“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中,对“多数”如何理解,就是>50%。

有些项目是无法用明确的百分数来表示的,因为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如,有些专业的实训仪器设备非常复杂、精密或昂贵,仿真又难实施,利用率还很低,即使对外开放也很不经济,校外实训基地又能满足教学要求,就不一定在校内解决。

如何评价由专家分析确定。

因此,“多数”起码是一半以上。

后面要求的“大多数”一般>70%。

绝大多数表示要2/3以上。

校外实训基地要对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及效果)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还要观察校企协议在满足实训要求方面的描述。

以上两项,专家们还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仪器设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学生上手率及管理状况。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反映学校具备职业技能培训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资格。

3.3教学经费主要观测点是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

经费保证情况是反映学校举办者拨付经费的数量和及时程度;是否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如改革试点专业的专项经费);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

学校举办者不能足额拨付者,要观察学校能否自筹补充,但即使足额补全也要降低赋分。

计算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时,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馆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育仪器维修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等。

“近三年”或后面的“近二、三年”的时限,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在剖析二个专业时,要补充考察他们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了解仪器设备及利用状况。

观察与二个专业有关的图书状况。

若是试点专业,要了解专项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级指标:

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

重点是观察学校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设置、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效果。

4.1专业主要观测点: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专业设置尤其是新专业的设置及改革试点专业要有社会调研和论证,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

提倡订单式培养。

教学计划要体现:

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程度:

前面谈到的是学校大定位,这里指的是专业人才定位。

对培养目标的提法要规范。

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程度,包括双证书获取;

人才培养模式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整体优化,有特色。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观察有无校级、省级、教育部级试点专业及改革建设进展状况与成果。

4.2课程主要观测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观测点应体现在:

针对培养目标、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尤其是岗位能力、技能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

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状况;

有否创新特色并有成效;

教学文件是否齐全。

教材建设主要观察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水平较高的获奖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近三年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以及对自编有特色、较高水平教材的重视程度及成效。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观察在因材施教(尤其是当前学生入学成绩相差悬殊)、实施启发式、讨论式、仿真式等教学方法手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方法、措施。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包括自行设计软件或外购)等。

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4.3职业能力训练主要观测点:

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应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毕业实践等。

社会实践如支农、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

军训、支农等可列入实践教学体系。

但考虑到各文件对实践的有关规定(如不少于总学时40%的规定等)是指专业实践,故这次评估对军训、支农(农学类专业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计入实践学时。

指导人员也不计入兼职教师。

4.3的优秀标准中“实践训练体系”中指出:

“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

“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是指不仅有必需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必需的实践能力。

有些职业技能的培训应由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

职业能力考核

与培养目标匹配。

在4.3的优秀标准中“职业能力考核”指出:

“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这一条是要求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层次相适应,即考取高级技能证书或其他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

但是,对有些专业还要有一个争取和等待的过程。

因为还要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

暂时可以考取中级技能证书,但必须争取尽早匹配。

通过率不是取证率。

有的学生取得2个以上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但只能算作1人通过,不能算作2个以上通过率。

通过率应在毕业班统计。

尚未毕业的班级还有参加考试的机会,若各年级都参加统计,其平均通过率将下降。

职业能力考核的通过率应与该省、市、自治区的最高、最低及平均通过率进行对比。

4.4素质教育主要观测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

“两课”教改及成效;

课内外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状况。

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

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文五个学科的定位状况;

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状况;

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

对于剖析专业,要对他们的社会调研、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使用、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考核的匹配程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状况等进行分析,还要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状况。

5、教学管理一级指标:

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5.1管理队伍主要观测点: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5.2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教学规章制度应该覆盖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要观察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严谨,执行是否认真、严格。

是否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在“5.2质量控制”说明中指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目标确定即监控什么教学环节,如“教学常规工作”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等。

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考试、教学督导等环节。

学校要制定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例如有的专业若进行毕业设计,则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包括选题、填写任务书、提供有关资料等)、管理(包括审批程序、指导教师聘请、过程管理、答辩、成绩评定)要制定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再如教学常规工作,各校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过程(含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信息收集、评估、反馈和调控。

如“课堂教学”,组织领导听课、督导员听课、教师听课,产生听课意见表并收集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有的环节还可能要测量),最后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反馈给教师,进行必要的奖惩和调整,等等。

(包括对兼任教师、兼职教师的管理监督)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理论课和实践课)评估、学生学习评估、管理部门保证教学正常秩序的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

评估或检查工作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有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社会需求调研是专业设置、调整、改造的依据。

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优化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依据。

新生素质调研可以提供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所有调研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色的发挥,最终保证学生的就业。

在对剖析专业要抽查部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了解学校对他们信息收集、检查、评估等情况。

要分析上列三种调查材料。

6、教学效果

一级指标:

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知识能力素质;就业与社会声誉。

学校通过自查后,应善于总结学生的教学效果。

可以从下列十一方面进行分析:

⑴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作业、考试的试卷、成绩统计进行分析;

⑵对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毕业实践题目、质量进行分析;

⑶对学生分年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相关资料和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遵纪守法、考风考纪等)进行分析;

⑷对《大学生健康标准》执行与成效(包括参加省市运动会获奖状况)进行分析;

⑸学生参加英语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水平(尚有计算机考试等);

⑹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考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服装设计等)水平;

⑺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在4.3中已谈到)水平与获取情况;

⑻企事业单位评价:

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对企业干部、技术人员的个别访谈(评语表、录音、录像)等获取资料备查;

⑼报到率、就业率及排序;

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报表排序;

⑾社会认可度:

各种表彰、奖励;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报导。

专家组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一般为计算机基础)、专业技能(暂定)测试并通过专题研讨等进行分析。

在6.1的优秀标准中提出的“科技文化作品”是指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服装设计等。

录取新生报到率的统计可以从二个方面观察,一是省内对报到率的统一解释,观察学校在省内所处位置;二是报到学生数与投档录取数(或计划招生数)的比例。

专家在剖析专业时要对上列11个方面进行评检,通过资料分析、个别访谈、座谈会、实地考察、听课、问卷调查、专业技能测试等方法进行。

7、特色或创新项目

优秀标准必须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经过实践形成的。

它是师生员工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而不是靠做文章做出来的。

特色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体现在四个层面,见指标说明。

创新是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得到应用、产生明显效果。

他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实践方式等。

一般属于人无我有。

二、一些补充说明

1、按各观测点及《主要信息》进行回顾总结(不限于观测点),搜集、提供的资料(材料要体现原始性、真实性、针对性,不允许修改原始材料,如修改考卷,突击补充原始材料等)。

分成二类,一类是用来说明赋分及评等的依据材料,分别装订成卷供专家组审阅,另一类是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列出目录备查。

对学校而言,两类材料都要准备好。

但分成一、二类主要是利于专家快速、方便、有选择地审查。

2、关于专业剖析。

专家的意见是学校不必专门为专业剖析准备另一套材料。

一是专业剖析的材料在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中都已包含,这从前面的解释可以看出。

二是不知道剖析什么专业。

故应按《评估方案》全面准备。

3、组织校内专家、干部、教师自评、赋分,提出二级指标等级建议,确定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撰写论证报告。

4、填写自评结果汇总表和自评结果一览表。

5、撰写《自评报告》需民主讨论,学校党政领导审定,自评报告内容要少而精;突出闪光点;重视对存在问题的剖析及提出整改措施。

 

注:

此为2005年5月27日由评建办举行学院有关人员评估知识培训的有关材料,现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做好人力资源,企业无忧

 

评建办

2005年5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