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00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2.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A.1957年B.1958年C.1966年D.1964年

3.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

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_________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A.初等教育B.义务教育C.平民教育D.普及教育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8.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

9.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11.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A.教学目的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D.教学大纲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_________教学的原则。

A.循序渐进B.启发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_________较高。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5.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16.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7.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_________中。

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18.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

20.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是关键。

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的是捷克教育家_________,他所著的《_____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_________素质、_________素质、_________素质、_________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23.心理成熟以________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形成为标志。

2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2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

26.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的关系。

27.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_______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法,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29.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___、批评惩罚和_________等方式。

30.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3.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34.编排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l0分,共20分]

36.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37.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A【解析】l957年,在生产资料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3.D【解析】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4.D【解析】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5.D【解析】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

6.B【解析】见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7.C【解析】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8.C【解析】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在课程类型上属于隐性课程。

9.C【解析】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重点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

10.C【解析】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计划。

11.D【解析】学科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2.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教学的原则。

13:

A【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14.B【解析】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15.D【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16.B【解析】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和疏导原则的定义,可知其反映的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17.B【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18.D【解析】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9.C【解析】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20.B【解析】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见学习精要中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2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2.道德科学文化教育理论教育能力23.独立思考自我意识个性24.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5.自我评价26.民主平等27.实际活动28.品德评价强化29.表扬奖励操行评定30.心理社会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

(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培养的人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32.【答案要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33.【答案要点】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34.【答案要点】

(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4)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四、论述题

35.【答案要点】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

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

36.【答案要点】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2)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教育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5)教育能力素养。

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

37.【答案要点】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1)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2)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注意力正在发展。

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

,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

(3)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

②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

③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

(4)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

(5)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但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很多,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其想象内容,发展想象力,更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