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868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docx

江苏专版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

  高考模拟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附加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才可以一文不取。

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的恶果。

A.防治 节操 口是心非

B.防止节操阳奉阴违

C.防止情操口是心非

D.防治情操阳奉阴违

答案 B

解析 防治:

预防和治疗(疾病等);预防和治理(灾害等)。

防止:

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

节操:

气节操守。

情操:

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

口是心非: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阳奉阴违: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答案 C

解析 C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干戈”原为作战工具,这里代指战争。

A项“人似秋鸿”“事如春梦”。

B项“风飘絮”喻“山河”,“雨打萍”喻“身世”。

D项“雨如烟”是比喻。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前途就会一片光明。

B.“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迈向“十三五”的南京,带着愚公移山的志气,踏上新征程,要实现新的跨越。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一次约会,他们对彼此就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就像全身的毛孔被刺激了一样。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吴逸梵同学获得一等奖,这和她平日里喜欢读书、重视积累的习惯分不开,和她做生活的有心人的习惯分不开。

答案 C

解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后来用“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这和选项中两人第一次约会就“怦然心动”的情境不符。

4.对下面的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联系。

C.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D.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答案 D

解析 D项说法绝对,夸大了没有“身世感”的后果。

5.下列交际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辱示长笺,词旨过重。

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

B.礼券一张,是结婚的贺仪,尚乞哂纳。

C.奉上粗品两种,算是补祝弥月的菲敬。

D.到了楼梯口,钟老客气地要他曲留,他却坚持着把客人送到大门。

答案 D

解析 A项“知照”意为知晓,正确。

B项“哂纳”意为笑纳,用于赠送礼品,请人收下,谦辞。

C项“菲敬”意为菲薄的礼物,谦辞。

D项“曲留”意为委屈留下,不合语境,应为“留步”。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

父瑜之,魏鸿胪卿。

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

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

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

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

文襄为中书监,移

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

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

“崔中书是我你母。

”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

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

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

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

“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

”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

“一日不朝,其闲容刀。

”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

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

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

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

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

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

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

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

营昭阳殿,敕令监造。

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

为博戏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

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

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

加特进、监国史。

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    屏:

隐藏

B.追为将作大匠追:

补封

C.坐遣人渡淮互市坐:

因犯……罪

D.被责免官被:

遭到

答案 A

解析 屏:

使……退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B.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

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

C.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D.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答案 A

解析 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并非赵郡公琛的意见,而是神武安排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4分)

译文:

(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4分)

译文:

答案 

(1)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众人怨恨。

(2)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的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

9.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

(4分)

答:

答案 ①文襄想在魏帝身边安插心腹,因而提拔他。

②季舒有音乐才华,故总管内伎。

③季舒具有文学才华,帮文襄修饰奏章,深得信任。

④礼待宾客,声誉日重。

参考译文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

父亲崔瑜之,魏朝鸿胪卿。

季舒幼年丧父,聪明机敏,广泛地阅读经书史书,擅长写文章,有惊世之才。

十七岁时,担任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并向神武帝举荐他。

神武帝亲自精简六部侍郎闲职,让季舒补职,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

文襄辅佐政事时,(季舒)调任大将军中兵参军一职,(文襄)很宠爱亲近他。

(文襄)认为在魏帝身边,应该安插(自己)亲信之人,所以提拔季舒为中书侍郎。

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

文襄每次向魏帝上书,有进谏奏请时,有的因文辞繁冗,季舒都为他润笔并疏通文意,直至使文章能够表达劝谏意味才停止。

孝静帝到盟主国进贡时,经常与季舒讨论,说:

“崔中书是你我生养父母(恩人)。

”季舒调任黄门侍郎,兼管主衣都统。

虽身在魏朝,但心却归属于盟主国,(有人)进谏机密事时,都能参与其中并了解信息。

正因为这个缘故,宾客都聚集在一起,季舒诚挚地礼待他们,因此收获了很多声誉,地位超过了崔暹。

崔暹曾在朝堂上让别人退避下跪说:

“我如果获得仆射一职,都是叔父您的恩德啊。

”他是如此权重一时。

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众人怨恨。

等到文襄遇难后,文宣即将到晋阳赴职,黄门侍郎阳休之劝季舒陪从一起前去迎接,季舒说:

“一天不举办聚会,其空闲时心如同刀割。

”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于是没有请求同行,想要放纵作乐。

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的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

天保初年,文宣帝了解到季舒无罪,便追封他将作大匠一职,又升迁侍中。

不久便兼任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很受恩待。

乾明初年,杨愔按文宣帝的遗令,罢免了季舒仆射一职。

正逢母丧便解除所有职位,复用后,授职光禄勋,兼任中兵尚书。

出任为齐州刺史,因犯派人南渡与他国进行通商贸易的罪,加之贿赂官

员一事,(受到这两件事的牵连)被御史揭发罪状,恰逢被赦免而未加追究。

武成在藩镇任上时,曾患病,文宣下令季舒帮助治病,季舒竭尽了心力。

大宁初年,追还季舒回朝,招之于宫中慰勉,多次升迁担任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

营建昭阳殿时,皇上下令季舒监造。

因办事方式不符合标准被胡长仁私下检举,于是季舒外调兖州刺史。

因在吏部赌博一事,遭到责罚并罢免了职位,加上到广宁王家里(贿赂),决定鞭打数十下。

等到武成帝死后,朝廷不准季舒参与吊唁哭丧官员的行列中。

很长时间,才拜封他为胶州刺史,升迁至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阳二郡。

外加左光禄大夫一职,等待文林馆(同意担任职位)的诏命,监撰《御览》。

特加准进入文林馆监修国史。

季舒生平喜爱图书文籍,晚年更是精细勤奋,他推举人才,奖赏勉励青年人写文章,当时人都一致称赞他,远近的人都赞美他。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0~11题。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0.《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答:

答案 

(1)交代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

(2)视觉嗅觉结合,寓情于景。

11.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5分)

答:

答案 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4),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

(6)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7),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8)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 

(2)弃掷逦迤 (3)夕揽洲之宿莽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大弦嘈嘈如急雨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萧关逢候骑 (8)忧谗畏讥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

“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

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

硬——耍皮影的技巧好。

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

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

”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

”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

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

“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

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

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

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

“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

“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

“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

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

”李十三说,“咋哩?

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

“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

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

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

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

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

问:

“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

咱的戏演得好嘛!

你的戏编得好嘛!

”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

”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

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

“话说完了没?

我把面擀好了。

切不切下不下?

“下。

”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

我来时吃过了。

”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

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

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

“哥呀!

我来迟了。

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

“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

”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有删改)

1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

(4分)

答:

答案 结构上: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李十三让妻子擀面,为下文写田舍娃发现空瓮埋下伏笔。

内容上:

表现了李十三生活的艰辛,夫人对田舍娃送粮的感激,李十三的淳朴热情。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中间语段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照应标题等。

该语段侧重描写了夫人的心理,其中的“踏实”“还清”最能反映李十三的生存状况及田舍娃的为人,所以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概括即可。

14.如何理解“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的含意?

(6分)

答:

答案 ①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②表明田舍娃表演的精彩,③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④隐含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

田舍娃与李十三谈到今年场子火的原因,有一句“戏好嘛!

咱的戏演得好嘛!

你的戏编得好嘛!

”,而此句是村民的口头创作,其中的“黄桂英”实指田舍娃表演的一系列形象,因而此句不仅表明了村民们

对田舍娃表演的认可,也表明了李十三创作的成功。

据此分析,分点概括即可。

15.小说中的田舍娃有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

(4分)

答:

答案 ①演技精湛,②善良厚道,③心思细腻,④重情重义。

解析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作答此题,关键要抓住有关田舍娃的情节及其言行,如他一听说李十三光景不好就送麦来;当他看到李十三

家的瓷瓮空时,不禁跪在他们夫妇面前;他和李十三谈论有关今年演出的情况;等等。

据此,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16.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

(6分)

答:

答案 ①田舍娃送麦,李十三借面招待:

做人要有情有义;②田舍娃戏演得活脱,李十三戏写得成功:

做事要做到极致;③乡下人不管收成如何,也要看戏:

人要有精神生活;④李十三生活艰辛仍坚持剧本写作:

人在困境中也要有追求;⑤李十三作品广受欢迎却生活困顿:

要关心尊重传统艺人。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解答时,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等角度考虑。

人物从不同的身份来考虑,可分成两类:

一是以李十三、田舍娃为代表的艺人;二是以村民为代表的基层民众。

围绕这两类人,小说中涉及的情节有:

李十三虽贫困,依然坚持创作;李十三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田舍娃表演技艺高超,赢得村民的喜爱;艺人之间的倾心交流;村民痴迷于皮影;等等。

据此,进行分点作答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多样性:

文化讨论的起点

单世联

人类和世界的文明化,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更多是一种和平的交流而不是冲突的交流。

因此,在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讨论中,不应把尊重和维护多样性当作讨论的结束,而应当视之为文化讨论的起点。

一种文化首先应发现并张扬自己的优点和特殊价值。

一种文化只有在有了比较和鉴别,能够发现并辨识自己的美时,其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因此也养成了妄自尊大、坐井观天的文化观。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在遭遇西方的挑战时一败再败,不得已而形成一种“文化失败”的观念,以致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揭发和自我批判。

有学者认为,只有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发和批判,中国文化的“美”才真正呈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不但没有割断儒家,而且还是儒家新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来说,“五四”批判也是积极的、必要的,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意识也才是清醒的,才可能真正发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真价值。

在文明社会中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对其他文化的承认。

贺麟在1947年说:

“我们从一开始,认识西洋文化的方法就错了。

……直到最近十年来,才渐渐地有一种觉悟,觉得西洋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而在物质文明的背后,有很深的精神文明的基础。

”综合地看,西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值得中国欣赏学习之处,这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

只有全面认识西方文化,认真反省中国文化,才能对西方之“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没有自觉的交流和交融,对其他文化的承认也可能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若因此而以为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欣赏来消除文化冲突,显然是不清醒的。

就一种文化而言,可以发现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就不同文化而言,可以发现人类精神创造的共同法则。

“共性”或普遍性不是存在于各个文化之外、之上的另一种文化,而是体现、蕴含在各个文化之中的为全人类所实践并能共同接受的文化价值、意义、形式和风格。

只有在着眼于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的同时,又能坚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才能进入处理文化多样性的最高境界——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倾听、模仿、学习,自觉地取长补短,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识。

(选自《上海采风月刊》,有删改)

17.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答:

答案 首先提出观点:

应该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维护作为文化讨论的起点。

其次从对自我文化和对其他文化两个方面论述文化交流应该具有的认识和态度。

最后得出结论:

不同文化之间应该自觉交流,互相模仿和学习,形成文化的共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

(6分)

答:

答案 ①对

文化的自我批判不会影响其存在的特殊价值。

②对文化的自我批判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

③缺少自我批判和审视,文化可能会陷入妄自尊大或“文化失败”的困境。

19.结合全文,你认为在文化多样性时代,不同文化间交流应有什么样认识和态度?

(6分)

答:

答案 (示例)①在认识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文化间交流。

②对自我文化和其他文化持有清醒的认识和认同。

③既坚持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又坚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识。

(或“不抱残守缺,不完全照搬,在相互欣赏彼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间交流,互相交融并建立文化共识”)④文化互赏、交流,最终形成融合是一个漫长甚至是没有尽头的过程。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写作提示

 

(1)审题

本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

材料的情感倾向明显,表达了当下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深度思考。

结合材料中“日色”“车,马,邮件”的意义指向,“慢”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

①生活节奏不快;②生活态度淡然;③生命哲学静美。

与“慢”对照的,是第二个分句中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①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②急功近利、直奔结果的“效率主义”(为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

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

(2)立意

材料含有肯定“慢”生活之意,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对“慢”与“快”作出自己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立意可以采用单一角度和综合角度。

单一角度可以着眼于“慢”或“快”的某一方面,或肯定,或否定,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综合角度可以将“慢”与“快”结合起来,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反思过去与现在两者的变化。

如脱离“慢”与“快”的内涵,而以“如何慢下来”或“如何快起来”等为中心作文,则视为偏离题意。

(3)文体选择

议论文写作重在“思”,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思想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路的有序性的结合,做到观点新颖、思路明晰、分析深入、说服力强。

记叙文写作重在“感”,既要着眼选材与立意的“神似”程度,也要着眼剪裁布局、语言表达等,尤其要关注叙述与描写的角度,做到构思精巧、形象典型、描写生动、内外结合。

第Ⅱ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

而复云:

“由山谷以入。

”则恐不然。

吾舅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