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83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docx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上期末化学

2015-2016学年北京市延庆县九年级(上)期末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白磷自燃C.冰雪融化D.食物变质

 

2.空气中的下列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3.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B.氧C.铝D.铁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B.

矿泉水C.

白醋D.

注射液

 

6.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7.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2个氧分子:

2OB.一氧化碳:

Co

C.3个钠离子:

3Na+D.氧化钠:

NaO

 

8.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

A.焚烧秸杆B.植树造林C.燃放鞭炮D.工厂排放烟尘

 

9.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  )

A.

可回收物B.

有害垃圾C.

厨余垃圾D.

其他垃圾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CuOB.CuNO3C.AlCl3D.Mg(OH)2

 

11.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CO2,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12.下列操作中,能鉴别氧气和氢气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水灭火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CO2扑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4.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B.3C.4D.7

 

1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取用固体粉末

C.

称量固体D.

熄灭酒精灯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3C.+4D.+6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B.Fe2O3+3CO=2Fe+3CO2

C.H2O2

H2↑+O2↑D.NaHCO3+HCl=NaCl+H2O+CO2↑

 

19.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20.已知:

2KClO3

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1)医疗急救常用到纯氧,其原因是      .

(2)《初一开放性科学实践手册》中有一个实验:

将泡腾片(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柠檬酸等)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你认为产生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

(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可是目前并没有被广泛和大量使用的原因是      .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很重要.

(1)长期堆放的干草易引起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干草”是      .

(2)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其目的是      .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其中液态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和      .

 

23.氧气有很多用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      .

 

24.下面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摆放的4种矿石标本,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含两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小明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赤铁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铁元素或含氧元素的产品,他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3)小明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0%,计算式为      .

 

25.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此实验说明水由      元素组成.

 

2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1)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子啊﹣195.8℃<T<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2)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T<      ℃.

 

27.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28.氧元素和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本质原因:

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      .

 

2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5℃.它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城市大气中的NO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

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NOx来自机动车排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NO的“利与弊”:

“利”是      ,“弊”是      (各答1条即可,下同).

(2)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

      .

(4)减少NO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30.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二氧化硫(SO2)+碳酸钙+氧气→硫酸钙(CaSO4)+二氧化碳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2)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      .

 

31.工业上利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已知:

①CaC2+2H2O═Ca(OH)2+C2H2↑

②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

(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2.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碳、钙4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      .

(2)乙也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甲所含元素相同,请写出一种鉴别甲和乙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C.丁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33.按下列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填序号)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5)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35.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      .

(2)B中铁与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试管水面上升,其原因是      .

(3)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6.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检验装置气密性:

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

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3)获得稳定气流:

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防止爆炸:

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

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      

      .

 

37.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生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

取直径0.20mm、含碳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实验2:

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3:

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实验4:

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

现象是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

固体中含有铁

实验5:

取2.8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g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

为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

 

38.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化学方法探究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将11.4g钢样品和30.0g稀盐酸(足量)放入质量为130.0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71.4

171.3

171.0

171.0

(1)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某钢厂欲冶炼1120t这种钢材,炼铁的原理是将钢材与一氧化碳反应:

Fe2O3+3CO

2Fe+3CO2,问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解: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

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理解分子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B、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

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白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注射液中含有葡萄糖、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6.【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

“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2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钠离子可表示为:

3Na+,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Na2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8.【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去分析解答;

B、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

C、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D、从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故A错误;

B、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

 

9.【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

A、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

B、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B错误;

C、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C错误;

D、用于回收A、B、C之外的其它垃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

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

A、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Cu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硝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

Cu(NO3)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显﹣1价,其化学式为:

AlCl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

Mg(OH)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和氧气,可知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解答】解:

加CO2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原因为: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故选C.

【点评】知识的学习应与生活结合,对一些常见的生活常识应牢记.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并联系实际加以应用.

 

12.【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等进行分析,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解答】解:

A、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气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A法不能鉴别;

B、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用此方法鉴别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故B可以鉴别;

C、氧气和氢气都是无气味的气体,所以闻气味不能区分,故C法不能鉴别;

D、倒入澄清石灰水,两种种气体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区分,故D法不能鉴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

C、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判断.

D、根据火药能燃烧爆炸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