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81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矿石分析.docx

第五章矿石分析

第五章矿石分析

§5.1铁矿石分析§5.2铜矿石分析

§5.1铁矿石分析

一、铁在自然界的存在

1.铁在地壳中分布

地壳中丰度:

约5%,位于Al、O、Si之后,居第四位,是重要的造矿和造岩元素。

存在形式:

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硅酸盐

铁既是亲氧元素又是亲硫元素,共生元素:

过渡元素和铂族,还有Mg、Al、S、As、F、Cl、P和Na等。

2.铁矿物和铁矿石

(1)工业矿物

磁铁矿,Fe3O4或FeO.Fe2O3,含铁72%

赤铁矿和镜铁矿Fe2O3,含铁70%、氧30%

假象赤铁矿Fe2O3

褐铁矿Fe2O3.2/3H2O,含铁66.2%、氧28.5%、水5.3%

钛铁矿FeTiO3,含FeO47.34%,TiO252.66%。

菱铁矿FeCO3,含FeO62.1%。

CO237.9%

钒钛磁铁矿

是一种富含多种有益伴生元素并可综合利用的重要铁矿石

有用组分为:

Fe、Ti、V、Co、Ni、Cu、Cr、Pt族、Se、Te、Nb、Ta、RE、Zr、U等

TFe10~40%(43.18%);TiO2几%~几十%(13.78%);V几%(V2O50.43%);Cu、Ni0.01%~0.1%;Co0.01%

(2)铁矿石品位和有害组分

富矿:

含铁>35~50%(炼钢、炼铁);贫矿:

含铁<25~35%

钒钛磁铁矿:

高品位TFe≥45%;中品位TFe=30~44.99%;低品位TFe=20~20.99%;最低品位TFe≥20%

有害组分S、As、Pb、Zn等。

优质铁矿石S<0.25%,P<0.1~0.2%。

二、铁的分析化学性质

1.氧化还原性质

Fe3+比Fe2+稳定,在极强的氧化剂下,呈现不稳定的正六价FeO42-

2.酸碱性

铁的氧化物皆可溶于酸,生成相应的盐铁盐、亚铁盐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

3.络合性:

配体CN-、F-、SCN-、Cl-、EDTA、钛铁试剂、铜铁试剂、邻菲啰啉等。

用于分离和掩蔽的:

铜试剂、三乙醇胺、柠檬酸盐、酒石酸盐等

三、铁矿石分析

(一)一般铁矿石分析

单项分析:

TFe、SiO2、S、P等(其中SiO2、S、P等属于有害杂质),Fe2+及可溶铁---工业评价。

组合分析项目还需:

Al2O3、MgO、CaO、MnO及As、K2O、Na2O.

全分析项目还需:

TiO2、V2O5、Cr2O3、Cu、Pb、Zn、Co、Ni、Sn、Ge、Ga、Mn、U、Pt族元素、吸附水、化合水、灼烧减量及CO2等。

1.试样的分解

酸溶法:

HCl,H3PO4,S-P混酸(1:

1或1:

2),H2SO4-HF

熔融法:

Na2O2、NaOH,KOH、Na2CO3

酸溶碱处理:

酸溶后过滤,将残渣洗涤并与滤纸一并灰化,然后用碱熔融(常用NaOH或Na2O2)

半熔烧结:

测定铁矿石中S

燃烧法:

测定S

2.常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一般分析项目同硅酸盐分析

S:

BaSO4重量法或碘量法;As:

砷钼篮光度法

(二)钒钛磁铁矿石分析

特点:

V、Ti含量较高,相互干扰;Ti易水解,易形成磷酸盐沉淀,不利于测定。

尤其注意V、Ti的问题。

单项分析:

TFe、TiO2、V2O5、S、P、As等元素。

当Cu、Co、Ni等较高且有回收价值时,还应包括在内。

组合分析除上之外,还有:

SiO2、CaO、MgO、Al2O3、Mn、Cr2O3、W、Mo、水分、灼烧减量等。

全分析增加Nb、Ta、Zr及稀土等。

1.分解酸溶法:

HF-H2SO4,HF-HCl-HNO3,系统分析;

HCl-NaF:

测定Fe2+;H3PO4-H2SO4:

TFe、Ti、V。

熔融法:

NaOH-Na2O2,系统分析;Na2CO3单项分析

酸溶碱处理:

H2SO4-Na2CO3

2.主要元素的测定方法

Ti-Fe连测滴定法(氧化还原法和络合法);V---氧化还原滴定法、光度法(钽试剂萃取光度法和磷钨钒酸光度法)

§5.2铜矿石分析

一、铜在自然界的存在

1.铜在地壳中分布

地壳中丰度0.01%,丰度表中居21位。

造矿元素和亲硫元素,与Se、Te、Ge、Ga、Le、Au、Os等元素共生

存在形态:

自然Cu,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等,硅

酸盐很少。

富铜矿的工业品位为Cu≥1%。

当伴生有用组分且冶炼时有用组分又可回收时,其工业品位的要求有所降低。

由于铜矿石中伴生元素较多,除上述共生元素外,还有Pb、Zn、Co、Ni、Sb等,其中大多数是有用元素,所以,应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以便开采利用。

三、铜的分析化学性质

1.氧化还原性质

(1)单质铜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放置在潮湿空气中,吸潮被氧化形成一层铜绿

2Cu+O2+H2O+CO2=Cu(OH)2·CuCO3

故配制标准溶液时需用HNO3(1+10)洗去,再用氧化性酸溶解。

(2)二价铜具有氧化性,当有强还原剂存在,可将Cu2+还原成Cu+和Cu。

碘量法测定铜:

4I-+2Cu2+=2CuI↓+2I2I2+2S2O32-=2I-+S4O62-

Cu2+又可被S2O32-还原成Cu2S↓(深棕色),可用于Cu的沉淀分离:

2Cu2++2S2O32-+2H2O=Cu2S↓+S↓+4H++2SO42-

2.络合性质

(1)Cu+常形成配位数2、4的络合物2Cu++10CN-=2[Cu(CN)4]3-+2CN-

(2)Cu2+常形成配位数2、4、6的络合物

2Cu2++Fe(CN)64-=Cu2[Fe(CN)6]↓Cu2++4NH3=Cu(NH3)42+

四、铜矿石分析

1.分析项目

铜常和亲硫元素Pb、Zn、Fe、Sn、Ni、Sb、Bi、As伴生,此外,还和稀有分散元素,尤其是Se、Te。

简项分析:

Cu

组合分析:

Pb、Zn、Co、Sb、Au、Ag、As、S、Mo、W、Ga、、Bi、In、Cd、Se、Te、Le、Ge、Tl等。

全分析:

还有Si、Fe、Al、Ti、Mn、P、Ca、Mg、C、Ni等。

单独称样测定:

有色金属、稀散金属及S、C(Pb、Zn)

系统分析:

Fe、Al、Ti、Mn、P、Ca、Mg、等。

2.试样的分解

单取样测定时的分解方法:

酸溶、熔融

酸溶分解法:

HNO3,王水,主要用于硫化铜矿石,其次氧化铜矿石注意的问题:

为避免大量单体硫析出包裹试样,阻止试样继续溶解,可在500~550℃灼烧后再分解。

或先加入HCl分解数分钟除去H2S,再加HNO3(经王水分解不完全,可加入HF)

分解氧化矿,加入1~2gNH4F或KF,蒸至近干,加入H2SO4蒸至冒SO3白烟,使试样完全分解(全分析中将酸不溶残渣用HF处理或用Na2CO3熔融处理)。

系统分析中的分解方法:

熔融分解法

3.常测项目及其测定方法

铜的测定---碘量法

(1)基本原理

试样经酸分解,用NH3·H2O-NH4Cl分离Fe,As,Bi等干扰元素后,在pH=3.5~4.0的微酸性溶液中,Cu2+与KI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CuI沉淀,析出与铜等量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从而求得试样中Cu的含量。

(2)测定条件

介质和酸度:

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进行(pH3.5~5.0),滴定反应迅速。

介质HCl、H2SO4或HAc

滴定体积:

25~30mL,体积过大,则Cu2+和I-浓度降低,反应速度降低,终点不稳(回篮)。

滴定速度和温度:

在室温下进行(温度太高,I2挥发,降低指示剂灵敏度);适当快些,不要剧烈摇动溶液(一经析出I2,立即滴定,勤滴慢摇,防止I2的挥发。

最好用碘量瓶)。

KI的用量:

0.1~0.5g试样需固体KI2g左右,需50%KI溶液3mL即可

硫氰酸盐(KSCN)的作用及加入时间:

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加入硫氰酸盐,可使CuI↓→CuSC↓

指示剂

常用淀粉做指示剂,淀粉+I2→蓝色络合物,终点是蓝色消失。

蓝色络合物灵敏度很高。

即使在I2=10-5mol/L的溶液中亦能看出,而且淀粉遇I2变蓝必须有I-存在,且I-的浓度越高显色的灵敏度也越高。

欲使I2在2.0×10-5mol/L时出现蓝色,I-的浓度需大于4×10-5mol/L,所以应加入过量KI,保证溶液中有足够I-离子存在,以保证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3)干扰及消除

与I-反应的物质:

Fe3+、Bi3+、Ag+、Hg2+、Co2+、Ni2++I-→碘化物↓(有色)或络离子,干扰终点,消耗KI;

与I2反应的物质:

As(Ⅲ)、Sb(Ⅲ)(AsO33-、SbO33-)+I2→I-,使结果偏低。

Fe3+的影响

下述反应的进行,使分析结果偏高:

Fe3+的消除:

Ⅰ氨分离法---小体积沉淀法

注意的问题

此分离法(用NH4Cl)分离Fe、Cu时,由于铵盐的存在减轻了胶状Fe(OH)3↓沉淀对Cu2+的吸附,采用小体积沉淀分离法也能减轻吸附,分离效果较好。

但铁量高时应二次分离。

过剩的NH3需加热煮沸除去,否则,与HAc生成的NH4Ac(NH3+HAc=NH4Ac)阻止Cu2+与I-的作用,使结果偏低。

且大量的铵盐存在导致Cu2+的活性降低,使反应变慢,引起终点返回。

此法亦可用于Cu-Zn连测:

Zn2+与Cu2+均形成[Zn(NH3)4]2+、[Cu(NH3)4]2+进入溶液,在测定Cu2+后的溶液稀释后,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有下述反应:

上述反应只有当Zn2+参与时才能进行,当Zn2+被完全沉淀后,反应即停止。

用Na2S2O3滴定析出的与锌量相当的I2量,可求得Zn的含量。

Ⅱ氟化物络合掩蔽法

在酸性(pH2~4)溶液中加入NH4HF2,用F-掩蔽Fe3+(生成稳定的[FeF6]3-络离子),然后在溶液中用碘量法测定Cu2+。

严格控制滴定酸度;

Ca2+、Mg2+亦形成CaF2↓、MgF2↓,此沉淀吸附Cu2+而使结果偏低(尤以MgF2严重吸附)。

在热溶液中加入NaF以增加沉淀溶解度,并加入SCN-使成Cu(SCN)↓,减少吸附。

当Mg量高时,缩短放置时间(加入NaF后立即加入KI,一分钟后滴定),减小MgF2沉淀的吸附,可允许60mgCa和100mgMg。

pH=2~3时,1gNH4HF2可掩蔽200mgFe(Ⅲ);当pH=3.5~4,,则可掩蔽300mgFe(Ⅲ)。

Mo(Ⅵ)>40mg时,产生钼蓝,影响终点观察:

V(Ⅴ)氧化I-,严重干扰测定。

Ⅲ六偏磷酸钠络合掩蔽法

pH=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与Fe3+生成稳定络合物,借而掩蔽Fe3+。

且还与Ca、Mg生成稳定络合物,可掩蔽30mgFe、60mgCa和30mgMg,用于Ca、Mg较高Fe低,含Cu0.5%以上的试样中Cu的测定。

As和Sb的影响及消除在测定酸度下,有如下反应:

使分析结果下降。

而AsO43-、SbO43-在测定酸度下不与KI作用。

消除

使AsO33-、SbO33-→AsO43-、SbO43-,饱和溴水处理硝酸试液,煮沸驱除过量溴,试液再用氨水碱化,加热煮沸驱除过量氨,最后用HAc酸化溶液。

注意:

上述反应可知,只有在较低的酸度下,才以AsO43-、SbO43-,故常采用HAc介质(pH3.5~5.0)。

溶解时加入尿素,目的是除去氮氧化物。

因分解试样时残余的NO2-+I-→I2,使结果增大,加入尿素:

NO2-+CO(NH)2+2H+=CO2↑+2N2↑+3H2O

故分解样品时,加入溴水和尿素,可排除AsO33-、SbO33-、NO2-干扰。

当试样As高Fe低,可在试液中加入10%MgCl21~2mL,使之生成Mg(NH4)AsO3↓或Mg(NH4)SbO3↓分离除去。

Pb2+、Bi(Ⅲ)、Ag+、Hg2+、Co2+、Ni2+等离子的影响和消除

Pb2+、Bi(Ⅲ)的碘络合物是黄色;Co2+、Ni2+的碘络合物是玫瑰红、绿色。

它们均干扰终点。

而无色络合物会消耗KI,所以,可提前加入淀粉指示剂。

注意的问题

正确掌握滴定酸度(pH3.5~4),故浓缩滤液过程中必须蒸至析出盐类,否则结果不稳。

溶样时加入饱和溴水和氨水:

NH4Cl是为了消除Sb、As的干扰并分离大量Fe3+,而硫氰酸盐则在接近终点时加入,以避免硫氰酸盐被I2氧化。

除Fe3+外,其他氧化剂(Mo(Ⅵ)、Se(Ⅵ)等)均干扰铜的碘量法测定。

大量的Ni2+、Co2+本身有色影响终点观察,大量的Pb2+、Bi(Ⅲ)生成黄色碘化物沉淀

第六章金属材料分析

§6.1概述(钢铁基础知识)§6.2钢铁分析§6.3有色金属分析

§6.1概述

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其化学成分中大多数元素是铁,还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一、钢的生产过程

焦炭还原铁矿石,铁矿石被焦炭还原生成粗制铁成生铁。

石灰石CaCO3除SiO2

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高温煅烧、冶炼,则铁矿石被焦炭还原,生成粗制的铁,称生铁。

反应历程较复杂,可用下式代表:

铁矿石主要含有硅酸盐状态存在的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的氧化铁,经冶炼大部分杂质转化成炉渣,分离除去,有少量杂质C、Mn、Si、S、P等残存在生铁中。

如果将生铁的其他辅助材料配合,进一步冶炼,则杂质被进一步氧化除去,同时控制含碳量降至一定限度,硅猛等元素含量很低,硫磷等杂质降至0.05%以下,则成为铁及碳的合金碳素钢

二、钢铁材料的分类p193

1.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特种钢:

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4%(0.2%~1.7%)若适当提高钢中Si或Mn含量,或加入一定量的Ni,Cr,W,Mo,V,Ti等金属,成为特种钢(铁合金或合金钢)。

加Ni、Cr、W、Ti等又分别称为Ni钢、Cr钢、W钢、Ti钢。

加Ni增强钢的强度及韧性,多用于承受冲击或强大压力的制件,含Ni36%铸钢受热时几乎不膨胀可制精密仪器

加Cr耐热耐腐蚀性较强,多用于制造滚珠轴承或工具,含Cr12.5~18%的铬钢或含铬0.6~1.75%、Ni1.25%的镍铬钢,又称不锈钢,可制高压锅。

加W有极强的耐热性,受热至白热化仍不软化常制运转的机件或刀具。

高速切削钢:

含W15–18%、V1–3%、Cr2–5%合金钢

含Mo、V、Ti等合金钢和钨钢性能相似。

各种合金钢具有独特的性能而用于特殊用途。

含有一定量V、Ti,而C又是以球状存在的,称“球墨铸铁”。

具有和某些合金钢类似的特殊性能,可代替合金钢使用。

2.生铁的分类含碳量>2%(>1.7%)的铁碳合金

炼钢生铁:

含硅低而含硫高铸造生铁:

含硅高而含硫低

3.铁合金的分类指含有炼钢时所需的各种合金元素的特种生铁。

按所含元素分为:

硅铁、锰铁、铬铁、钼铁………。

4.铸铁的分类铸铁也是含碳量>2%的铁碳合金

分为普通铸铁和合金铸铁。

按品质分类:

普通钢(甲、乙、特类):

含S≤0.055%,P≤0.045%(特殊0.050%)

优质钢:

结构钢中S≤0.040%

高级优质钢:

合金结构钢中P≤0.035%S≤0.030%

碳素工具钢P≤0.030%S≤0.020%

按冶炼方法分类:

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

三、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有了钢号,人们对所确定的某一种钢就有了共同的概念,对生产、使用、设计、供销工作以及科学技术的交流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通常钢号的表示方法是在钢分类的基础上制作而出来的

我国标准“钢铁产品品牌表示方法”(GB221—79)中的总则有如下两条规定:

GB221—79总则:

(1)产品牌号的命名,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与平均含碳量有关)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见周期表;仅混和稀土元素用“Xt”表示。

(2)采用汉语拼音表示产品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时,一般以代表产品名称的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当和另一产品所取字母重复时,改取第二个或第三个字母,或同时选取两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普通钢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甲类钢、乙类钢、特类钢、沸腾钢A3、AY4F、AJ5、B2F、BY3、BJ4F;A3:

3号甲类钢;AY4F:

甲类4号氧气转炉沸腾钢B2F:

乙类2号沸腾钢;BJ4F:

乙类4号碱性空气转炉沸腾钢

合金钢表示方法

1.含碳量的表示方法

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弹簧钢去牌头用两位数字表示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30CrMnSi、38CrMnAlA、16MnV、16Mn

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等.一般用一位数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若平均含碳量<0.1%时,用“0”表示;若<0.03%时,用“00”表示,

2Cr13,1Cr23Ni18,00Cr18Ni10

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高C轴承钢等,一般不标出含碳量数字;若平均含碳量<1%可用一位数字表示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2.合金元素含量表示方法

若含量<1.50%,仅标明元素不标明含量

含量1.50%~2.49%,2.50%~3.49%……17.5~18.49%……22.50%~23.49%,在元素符号后相应的写成2、3……23……

合金钢中的Mo、V、Ti、B等元素,如系有意加入的,虽含量低但仍应标出,如:

20MnVB,平均含C量0.2%,Mn1.20%~1.60%,V0.07~0.12%,

B0.001%~0.004%

高CCr轴承钢,其Cr含量用千分之几计,并在牌号头部加“G”,如平均含量为0.9%的轴承钢,牌号为“GCr9”

低Cr(<1%)合金工具钢,Cr含量也用千分之几计,但在含量数据前加“0”,如平均含Cr量为0.6%合金工具钢表示为“Cr06”

3.高级优秀合金结构钢,弹簧钢等,在牌号尾部加“A”

4.专门用途的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在牌号头(或尾)加代表钢用途的符号,如:

铆螺用30CrMnSi钢,其牌号表示为ML30CrMnSi

钢号表示方法练习题

普通碳素钢:

A3,AY4F,AJ5、BY3,BJ4F,CY4F,CJ5

合金钢:

15MnV,30CrMnSi,38CrMoAlA,00Cr18Ni10,4CrW2Si,4Cr10Si2Mo,1Cr23Ni18

四、各元素在钢中的形态和作用

(一)碳

碳是钢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钢铁的性能。

当C含量在一定范围,C↑,硬度强度↑,塑性韧性↓,C↓,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碳是区别铁与钢,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

存在形式:

对存在状态的影响:

灰口生铁,石墨C多,软而韧;白口生铁,化合物C多,硬而脆

碳素钢据C含量分三类,低、中、高碳素钢

为使其完全分解,须采取适当措施:

在加热情况下,试样+HCl(或H2SO4)部分完全溶解,然后小心加入HNO3破坏碳化物。

含有稳定碳化物,先用H2SO4蒸发至开始冒硫酸烟(或蒸发硫磷酸至有硫酸烟),然后再滴加浓HNO3

如含有极稳定碳化物,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可将钢样用热HCl、HNO3硝酸处理后,再用高HClO4处理,在高HClO4蒸发的温度(约200℃)下加热,这时全部碳化物即溶解。

(二)硅

1.来源由原料矿石引入或脱氧及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

2.形态主要以硅化物:

FeSi、MnSi、FeMnSi存在。

在高C钢中,一部分以SiC存在,也有时形成固

熔体或硅酸盐。

3.性能

增强钢的硬度、弹性及强度,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耐酸性

促使C以游离态石墨状态,使钢高于流动性,易于铸造

炼钢过程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

大多数硅化物溶于酸,单质Si能溶于强碱溶液中,溶于氢氟酸

类型

一般生铁或碳素钢Si含量<1%

电器用硅钢Si含量可达4%

特殊用途的硅铁、硅钢等合金,Si含量高达12–95%如:

含Si12–14%的铁合金称硅铁含Si12%,Mn20%的铁合金称硅镜铁,主要用于炼钢脱氧剂

(三)锰

1.来源:

少量由原料矿石中引入,主要是在冶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硫脱氧剂有意加入。

2.形态:

钢铁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如S含量较低,过量的锰可能组成MnC、MnSi、FeMnSi等,成固熔体状态存在

3.性能:

增强钢的硬度,减弱延展性。

4.类型

生铁Mn0.5%~6%;锰钢中Mn>0.8%;碳素钢Mn0.3~0.8%;高锰钢高达13%-14%。

含锰0.8%~14%为各种型号的高锰钢,具有良好的弹性及耐腐蚀性。

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转轴、铁路道岔等。

含Mn12%-20%的铁合金为镜铁;含Mn60%-80%的铁合金为锰铁上两种主要用于炼钢做脱硫剂

(四)硫p194

1.来源主要由焦炭或原料矿石引入钢铁2.形态主要以MnS或FeS状态存在

若:

3.性能使钢产生“热脆性”—有害成分原因:

为什么产生热脆性?

FeS的熔点较低,最后凝固,夹杂于钢铁的晶格之间。

当加热压制钢铁时,FeS熔融,钢铁的晶粒失去连接作用而脆裂,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规定S≤0.05%

(五)磷p194

1.来源由原料中引入,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2.形态以Fe2P或Fe3P状态存在3.性能Fe3P是一种很硬而脆性大的物质,当磷含量高时易形成Fe3P,以至钢铁难于加工,并使钢铁产生“冷脆性”

当P>0.1%便会发生上述危害性,是一种有害元素

有利:

P↑→流动性↑→易铸造并可避免在轧钢时轧辊与压件粘合,在特殊情况下常有意加入一定量P达此目的。

P和Cu联合作用提高钢的抗腐蚀性

P和Mn、S联合作用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4.类型:

生铁P<0.3%,一般碳素钢<0.06%,优质钢<0.03%特殊用途:

轧辊钢高达0.4–0.5%

炼钢或铸钢用的磷铁15–20%之间

绝大部分能溶于酸:

各元素在钢中的形态和作用表

(六)铬

1.来源矿石、为了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

2.形态碳化物(Fe,Cr)3C,Cr3C2,Cr7C3,Cr23C8等,氮化物CrN,Cr2N,硫化物CrS、FeS·Cr2S3,氧化物CrxOy(Fe,Mn)O、Cr2O3

3.性能增强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增强钢的弹性,抗磁性、耐蚀性和耐热性。

普通钢Cr<0.3%,铬钢Cr0.5~2%

4.溶样特性

在热的HCl和热的浓H2SO4中迅速溶样Cr+2HCl=CrCl2+H2↑

2Cr+6H2SO4=Cr2(SO4)3+3SO2+6H2O

与浓HNO3作用被钝化,不能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