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77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docx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

  六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

  词语是构成言语、文章的基本材料,正确地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1)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成语的运用是必考点,虚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分三节来学习。

  正确使用实词

  一、了解一般实词的特点。

(见复习用书)

  二、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看复习用书,并补充一例讲解:

  (20XX年春季高考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

  A、限定抨击生僻B、限制批评生僻

  C、限制批评冷僻D、限定抨击冷僻

  解析:

“限定”是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而“限制”或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等动词性短语,或专指一种规定的范围,从语境上看“八股文”既涉及范围,也涉及数量的规定,所以应用“限定”。

“抨击”是指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结合语境,新文化运动对八股文的批评形式更应用“抨击”,而“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较为泛泛。

“冷僻”和“生僻”都指“不常见的”,前者偏重于“名称、典故、书籍”等,后者更重于词语、文字,结合语境,“八股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字词了。

应选D。

  (20XX年全国高考第3题)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考查。

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点。

辨析近义词可以从词义、色彩、功能三方面着手。

仔细分辨其词义在大小、轻重、褒贬、表达的侧重点等差异;分辨其在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照应、搭配上的差异。

  三、介绍“正确使用实词”考点落实的技巧。

  1、要重视积累,强化训练。

  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辨析:

  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如:

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

  书籍——书河流——河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②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如:

成果——后果节俭——吝啬

  维护——庇护聪明——狡猾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

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

如:

果断——决断——武断。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如:

陵墓——坟富态——胖

  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默诵——嘟囔头部——脑袋

  ③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

  处罚——批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研究——探讨蔑视——轻视

  制止——阻止绝望——失望

  ④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⑤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阻碍(名词)排除一切阻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深刻(形容词)他分析得很深刻。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入(动词)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深入(形容词)必须深入批判反动理论。

  3、根据语境,仔细辨别。

  强化语境意识。

比如:

“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

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做到“三审视”:

  

(1)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如:

20XX年高考第3题。

①句中“庄重”与“郑重”比较:

“郑重”有“严肃认真”之意,一般搭配为“郑重声明”“郑重其事”。

“庄重”指“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有“严肃端正”之意。

“郑重”在句中一般作状语,而“庄重”在句中常作谓语,从①句语境看,“郑重”是恰当的,符合描写发言人的态度。

  ②句中“演示”与“演练”的比较:

“演示”词义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演练”是指训练演习、操练,比如可以说“运动员正在演练各种技巧动作”。

从句意看,第②句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对开通保安报警系统的一次演习,一次操练,“演练”是恰当的。

  ③句“引导”与“导致”的比较:

“引导”一种词义为“带领,使后面的人跟随”,如“主人引导我们参观了几个主要车间”;一种词义为“启发诱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如“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这个词一般不于贬义的语句中。

“导致”有“引起”之意。

一般用于指引起不好的事,造成不良的结果,如“矛盾导致决裂”。

该句中,事情的结局是对本国历史错误地认识,偏离事实,是不良的后果,因此选用“导致”一词是恰当的。

  四、引导学生熟记“易混词辨析”

  五、强化训练

  

(一)课堂巩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领导干部应该廉洁奉公,决不职权,谋取私利。

  ⑵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润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一般。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民主。

  A、滥用消失权力B、乱用消逝权力

  C、乱用消失权利D、滥用消逝权利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主要原因是生产电池的主要材料天然二氧化锰下降。

  ⑵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勤于和思索。

  ⑶我喊他来,他说:

我今天要写一篇文章,来不了。

  ⑷他感到有点,微微涨红了脸。

  A、品味考察推托难过B、品位考察推托难堪

  C、品味考查推脱难过D、品位考查推脱难堪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他们请一些儿科专家担任“电脑医生”,在互联网上就儿童保健问题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⑵父亲多才多艺,在研究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⑶如果阅读古典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能力,糊糊涂涂做了古代作品的俘虏。

  A、提供刮目鉴别B、进行侧目鉴赏

  C、进行侧目鉴别D、提供刮目鉴赏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要大胆和积极培养成千上万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

  ⑵他很果树栽培知识。

  ⑶我们对待屡教不改的人和犯错误的同志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

  A、起用熟习偶然B、启用熟悉偶然

  C、起用熟习偶尔D、启用熟悉偶尔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1999年8月,在长江大堤上,人民解放军与滔滔洪水苦战乐20个昼夜,终于了洪灾。

  ⑵那些不法商人,以各种卑劣手段制假贩假,以    暴利。

  ⑶威苏威火山     ,熔岩掩埋了庞贝小城。

  A、治服牟取暴发B、制服牟取爆发

  C、制服谋取暴发D、治服谋取爆发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叶剑英同志曾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

  ⑵从4月11日起,国际联络小组的代表开始对前南地区的新一轮

  ⑶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间有相互的义务。

  ⑷经过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个厂近日已为国家一级企业。

  A、策划斡旋抚养进升B、策划调停扶养进升

  C、策应斡旋抚养晋升D、策应调停抚养晋升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20XX年3月29日,三湘女巨贪蒋艳萍一机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死刑,已于昨日。

  ⑵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多要抓紧抓好。

  ⑶课文被视为准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的权利,更谈不上去化解了。

  A、服法部署置疑B、伏法布置置疑

  C、服法布置质疑D、伏法部署质疑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每年高考的作文试题都牵涉到众多高校能否准确地选拔人才,同时也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着某种作用。

  ⑵由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良好道德培养及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⑶加拿大驻英大使对中国艺术家在异国土地上为自己的祖国喝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表示由衷的。

  A、指导终身敬仰B、指导终生敬佩

  C、导向终身敬佩D、导向终生敬仰

  

(二)指导学生完成复习用书上的训练题。

  六、教学随想: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方面的落实:

一是落实词义的认读,严格区别差异;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是重视积累,强化训练。

  

  正确使用虚词

  一、导入

  虚词的运用在高考中属于常考题,从1996年到20XX年虚词年年必考,1998年考查了介词、副词等的运用,1999年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2000年考查了助词“的”的运用,20XX年春季高考又综合考查了连词、介词、副词。

  二、了解虚词的分类及其特点

  (见复习用书)

  三、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在看复习用书的基础上,补充:

  (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在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

“尽管”是一个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用表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

“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

“得以”是个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用于否定式。

“进而”是个连词,用于连接分句,后面的一个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个分句行动基础上采取的进一步的行动。

D句中“进而”后面的分句“副食集体和国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行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行动。

  (2000年全国高考卷第2题)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⑴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⑵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⑶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⑷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⑴⑵B、⑵⑷C、⑶⑷D、⑴⑶

  解析:

“的”是助词,用在定语的后面,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一般修饰关系和领属关系。

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必须加‘的’字的一组”句子,应该比较容易回答的,关键是看考生有没有相应的语感。

⑴句“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作介词“为了”的宾语,“的”字可加可不加,因为上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没有用到“的”字,所以这一句不加“的”字,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这样A、D两项就可以被排除。

⑵句中“它们”作“存在”的定语,表领属关系。

“它们”指代上文的“28颗行星”,“存在”前必须加“的”字,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这样,C项中没有⑵,又可以被排除。

⑶句“你[]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字,因为下文“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的隐含主语仍是“你”,而不是“你的钱袋”,如果加了“的”字,表意反而不明确了。

⑷句中“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则必须加“的”字,因为“是”的宾语是“障碍”,“欧亚高手取胜”是主谓短语作“障碍”的定语,不加“的”字,表意就不明确了。

与1999年相比,本题的难度有所降低,考查的内容更切实用,所选材料也较有现实意义。

  (20XX年全国高考卷第5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⑴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⑵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⑶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

  从高考试题看,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副词、助词、介词和连词等。

解题时思考的角度有以下几种:

  1、是否合乎使用习惯

  如:

上面所举2000年考题的例子,用不用“的”字,就涉及到短语的习惯组合。

又如1999年涉及到“得以”,它是个助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能用于否定式。

  2、是否有细微的语义差别

  如:

1999年涉及到“再”字,它是个副词,多属于没有实现的动作,句中是已实现的动作,应该用“又”字。

  3、词义是否合乎语境

  如:

2000年春季高考涉及到“至少”,它是个副词,表示最小的限度,而句中“至少五万元以上”,就不合适。

  4、用词是否合乎语义

  如:

1999年涉及到“尽管”,它是个连词,表示让步,和后面的“但是”搭配,就是用得正确的。

  四、引导学生看“备考资料博览”

  看的时候要不厌其细微,认真思考,弄清这些虚词的作用,和一些形近、作用相近、词性相同的虚词的用法。

这里主要有“易混虚词辨析”、“副词的八种类型”“介词的九大功能”、“常用关联词语”和“关于助词的四种情况”。

  五、课堂巩固练习

  六、指导学生完成复习用书上的基础训练

  七、教学随想:

  在这一节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备考方法,即:

学习和运用虚词,需要做到四点:

一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虚词的用法,三是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积极发掘规范使用虚词的潜意识,四是在写作中提高虚词的使用能力。

  在虚词使用硬是中,不论哪种考查形式出现,做题时都应根据不同的虚词,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内容见复习用书)。

  正确使用成语

  一、导入: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至20XX年每年都有一道题。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

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至于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

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

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

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二、考点落实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积累。

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

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2、确切掌握意义。

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

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

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

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

比如:

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3、仔细辨析差异。

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

像良莠不齐、巧夺天工、凤毛麟角、耳濡目染、萍水相逢、老气横秋、脍炙人口等,使用时就必须弄清它们的范围。

像始作俑者、趋之若骛、耿耿于怀、乐不思蜀、不可理喻、无所作为、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

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例如:

“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手无寸铁”与“赤手空拳”是范围的不同。

  类似的还有,供辨析。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动声色—无动于衷,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道貌岸然—一本正经,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等等。

  4、巧扣语境选用。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

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

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三、介绍“高考成语使用”考点落实的方法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

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

虽然高考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

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例如: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是指人们都聚集在一起,致使巷子都空了。

“炙手可热”(1999年)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的,多含贬义。

“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例如: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997年全国高考题)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

“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1996年),“耸人听闻”“骇人听闻”(1998年),等等。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例如: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

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例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