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749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3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教案

九墩滩九年制学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5年3月3日主备人:

李国瑞二次备课人:

审核人:

单元(章、模块)名称、课题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

教材

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上学期学生们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正方

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在此基础上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图形的拼法,以便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各种图形。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训练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准备

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难点: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法:

演示法

学法:

学生自己拼图,掌握各种图形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平面图形七巧板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授课: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课时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授课班级

一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3月3日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平面图形七巧板

个性化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立体图形。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

体与面的区别。

2.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

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

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

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二课时总第

(2)课时

课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

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

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

(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

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厘米。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2)在生活中找1厘米。

(3)用手比。

2.认识几厘米。

3.用厘米量。

(1)让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2)统一测量的方法。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三、巩固练习1.明确练习任务: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

引出米尺。

板书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课题

认识线段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画线段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

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

师: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3.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五课时总第(5)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

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什么是线段?

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

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

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六课时总第(6)课时

课题

练习课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完成练习一、二、三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教师说明本节课要求。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新华字典》的厚度为()。

A、11厘米B、4厘米C、4米D、11米

2.2米=()厘米A、2B、20C、200D、100

3.1米70厘米长可能是()的高度。

A、铅笔B、爸爸C、楼房D、小草

4.小红今年10岁,她妈妈今年40岁,猜一猜小红哥哥合适的岁数是()岁。

A、9B、38C、15D、42

5.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本来应该减去36,去减了63,这样最后结果比正确结果小()。

A、10B、27C、99D、37

6.比9米多3米的线段的长是()。

A、6米B、11米C、12米

7.一个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是2()A、米B、厘米

(二)、填空题。

1.80米-40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34厘米+6厘米=()厘米100米-50米=()米64米-60米=()米45米+50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跳绳长5()。

(2)数学书封面的宽大约是15()。

(3)王老的身高1()58()。

(4)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5)旗杆的高是12()。

(6)游泳池的长60()。

(7)筷子的长大约是25()。

(8)楼房的高是15()。

(三).在○里填上“>”、“<”或“=”。

30米○30厘米100厘米○1米57米○70米4米○40厘米

1米50厘米○60厘米20厘米○1米-80厘米53厘米+27厘米○70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课桌。

3.练习一第6题。

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

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10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七课时总第(7)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练习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完成测试卷四、五、六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教师说明本节课要求。

二、练习

四、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X”)

(1)一座大楼高20厘米。

()

(2)我的身高是140米。

()

(3)我妈妈的床约长2米。

()

(4)我的书桌长80厘米。

()

五、画线段。

(1)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长的线段。

六、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画了两条线段,第一条长18厘米,第二条长9厘米。

第二条比第一条短多少厘米。

2.一条跑道需要重新整修,已经修了40米,还剩50米,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3.一条绳子剪去15米,还剩6米。

(1)这条绳子原来有多长?

(2)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4.一条长48厘米的铁丝,第一次剪去8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第二次又剪去20厘米,最后剩下多少厘米?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单元(章、模块)名称、课题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混合计算。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说明混合计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混合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训练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准备

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法:

讲解法

学法:

学生自主练习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授课: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

课题

加法(不进位加法)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2.完成P12做一做,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预计学生的方法里包括摆小棒、口算和笔算)。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师引导学生注意竖式的应用,尝试独立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

课题

加法(进位加法)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4页主题图。

问: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反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进行讲解。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

再列竖式计算。

3.根据摆学具的过程把竖式的过程写出来。

4.小结。

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

板书课题:

进位加法。

5.完成练习二第3题。

  

6.总结算法。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7.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做一做。

2.完成P15第4题   

3.完成P15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三课时总第(10)课时

课题

加法(练习课)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

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2.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

指名汇报。

3.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八课时总第(11)课时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课

(一)

授课班级

一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3月17日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

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九课时总第(12)课时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课

(二)

授课班级

一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3月18日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课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签阅

第十课时总第(13)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一)

授课班级

一年级

授课人

李国瑞

授课时间

3月19日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