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86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一、基本信息管理

1.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2.学时:

36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属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及必修课,定位于素质培养。

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能够反映该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指导思想明确,能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强调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的任务

该课程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互动教学及体验式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及助人自助意识,掌握维护自身及朋辈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大学生开发个体潜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

对主讲教师来说,必须通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体系,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教学风格稳健而又不失幽默风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而又注重师生互动。

对学生而言,全程听讲,认真记录,才可以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技术;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更能够体验应用心理学课程的专业魅力。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德育特色教育等联手)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了建设以人为本,育德为先,育心为重,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想。

该体系是一个以课程建设为龙头,融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主要目标,同时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和多种工作机制(如教育机制、辅导机制、互助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外援机制、保障机制等)在内的立体型工作网络。

(二)课程设计思路

2012年,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精简了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加了6个独立的实训教学内容。

具体作法是:

一是将原来的理论内容“适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改为实训课;二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和“学会休闲”的理论课内容;三是设计了“新的启航—新生适应训练”、“与自信同行—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你我他—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我的爱情我做主—恋爱能力培养”、“感恩的心—感恩与生命教育”、心理电影赏析6个主题10个学时的实训课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合理,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

(三)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四)课程内容设计

1、精练内容,突出重点:

在教学内容上,将教材10章分为3大模块12个专题,精练内容,突出重点;讲课时基本理论的讲述务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对重难点问题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力求讲深讲透。

在学时分配上,重难点问题相应分配较多学时。

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逐步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澄清认识,解除疑惑。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

第一专题,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学时)

第二模块:

适应探索模块

第二专题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2学时)

第三专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4学时)

第四专题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学时)

第五专题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4学时)

第六专题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4学时)

第七专题恋爱与大学生心理健康(4学时)

第八专题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学时)

第九专题挫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4学时)

第十专题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学时)

第三模块:

拓展延伸模块

第十一专题大学生生命教育(2学时)

第十二专题学会休闲(2学时)

总复习(2学时)

2、各模块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

第一专题,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与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的密切关系,对大学阶段常见心理问题有初步了解,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与心理健康的涵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

(1)心理的概述

(2)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2.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4.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模块:

适应探索模块

第二专题,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适应,了解适应与高质量大学生活的关系,对学生进入大学初期常见不适应情况做详尽分析,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走稳大学生活第一步。

教学重点难点:

适应的涵义;入学之初的常见不适应类型;入学不适应的调整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1.适应概述

(1)适应的概念

(2)适应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2.大学生的适应心理

(1)新环境无所适从

(2)新生活无依无靠

(3)新角色束手无策

(4)新目标迷茫不定

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基本方法

(1)生活环境的适应

(2)人际环境的适应

(3)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经济压力的适应

(5)心理落差的适应

(6)自我调节,求助咨询

(7)积极行动

实践教学内容:

新的起航—新生适应训练

第三专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大学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把握自我完善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自我的涵义;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自我完善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涵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特性

(4)自我意识的作用

2.认识自我与接受自我

(1)做一个自信的我

(2)摆脱自卑感的折磨

(3)从多个角度看人生

3.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1)悦纳自我

(2)有效控制自我

(3)不断完善自我

实践教学内容:

与自信同行—自信心培养训练

第四专题,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格,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了解大学生健全人格模式的具体内涵,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人格的内涵;把握健全人格的构成要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1)人格的内涵

(2)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模式

(1)健全人格的含义

(2)健康人格的种种模式

3.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

(1)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不足

(2)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

(3)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4.塑造健全人格

(1)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2)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

第五专题,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常识,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端正交往态度,掌握交往技巧,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人际交往的含义;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大学生常见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人际交往概述

(1)人际交往的含义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效应

(4)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

(5)人际交往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调适

(1)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3.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1)人际交往的原则

(2)人际交际艺术

实践教学内容:

人际交往你我他—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第六专题,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了解情绪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做简要分析,学习合理调节情绪,有效管理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情绪、情感的概念;大学阶段常见情绪问题;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

1.情绪、情感概述

(1)情绪、情感的概念

(2)情绪的种类

(3)情绪的表达

(4)情商的含义

2.大学生的情绪

(1)健康情绪的标准

(2)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3)情绪调节的意义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

(1)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2)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第七专题,恋爱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爱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恋爱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正确认识大学阶段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摆正“爱”与“性”的关系,培养健康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区分“爱”与“性”的关系;建立正确爱情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爱情心理概述

(2)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心理困扰

(3)恋爱的心理调适

(4)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大学生的性心理

(1)性心理及其发展

(2)大学生性心理的一般特征

(3)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表现

(4)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5)性心理健康的培养

实践教学内容:

我的恋爱我做主—恋爱能力培养

第八专题,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学习,了解学习与智力、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的关系,了解不良学习心理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进而完善学习策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的定义与特点;学习与个体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的关系;大学生常见学习困扰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1.大学学习的概述

(1)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2)学习的目的

(3)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2.学习方法

(1)学习方法及其意义

(2)常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介绍

(3)大学生应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培养

(1)怎样培养创造能力

(2)怎样培养自学能力

(3)怎样培养阅读能力

(4)怎样培养记忆能力

4.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困扰与调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