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638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纸业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纸业有限公司

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

2、建设单位:

某纸业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

XX

4、项目类型:

新建

5、项目建设地点:

某工业园区

6、建设内容

为解决某纸业有限公司纸业年产33万吨纸品生产供电、蒸汽等用能需要,有效利用某县及周边地区秸秆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某纸业有限公司计划实施“某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该项目占地200000㎡(约300亩),规划建设各类生产辅助用房74920㎡,其中:

主厂房42000㎡、屋外配电装置600㎡、除尘器支架800㎡、引风机室、空压机室320㎡、点火油泵房及油罐区2000㎡、化验楼及水处理中心4000㎡、燃料贮存及输送设施20000㎡、综合办公楼3200㎡、食堂、浴室等服务用房1200㎡、侯班室、传达室、等辅助用房800㎡,配置4×12MW发电机组、75t/h蒸汽锅炉3台、秸秆收储、输送设备等主要生产及辅助设备,配套道路、绿化,给排水和供电等辅助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

7、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某纸业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皖北平原—某县工业园区内。

这里紧靠京九铁路,水陆交通便捷,物产丰富。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9日,总投资为约1亿元人民币,公司性质为纯自然人投资的私营企业。

公司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六部一办,即生产部、技术部、销售部、采供部、财务部、企管部、综合办。

公司占地面积为150亩,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拥有3800型及4000大型造纸生产线两条,为适应国内包装行业的发展需要,从2009年9月1日起,公司正式生产高品质的高强瓦楞纸,多缸高速,整条生产线设备起点高,长网成形,大辊经压榨装置,浙大双元DCS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引进日本三菱变频技术、国内最先进的蒸汽热泵封闭循环系统,高速上引复卷机。

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人,生产员工260人,建立了一系列全面质量环境体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1.2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02.28);

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GB50049-94);

3、《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07年本;

4、《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DL5000-2000);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1803号);

6、《**市统计年鉴》2009;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和要求;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委托书、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其他基础材料。

1.3可研编制原则

1、执行相关编制依据,使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

2、节约降耗原则:

要利用先进技术和措施,优化技术组合,减低、燃料、水、电等的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综合能耗。

3、环保安全原则:

项目建设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三废治理、消防、安全、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

1.4可研工作范围

本报告对某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及与之配套的辅助工程等进行研究。

包括设备、土建、技术设计、供电、供排水、环保消防、概算、经济分析各专业的工作。

1.5研究结论

1、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52863.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467.19万元,流动资金4396.64万元。

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拟招商引资38000万元,其余部分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2、产业政策符合情况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

三十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3.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家园、秸秆发电等)。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将形成年发电31680万KWh、蒸汽68万吨、秸秆焚烧灰渣4万吨的生产能力;预计项目达产年总收入可达36000.00万元。

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2.81%,净现值为55819.10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8.21%,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75.24%,盈亏平衡点为29.02%,投资回收期5.80年。

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秸秆6亿多吨,其中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约4亿吨,全国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为3亿吨。

如加以有效利用,可为农民增收近1000亿元,开发潜力将十分巨大。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的出台,中国秸秆发电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为承载着更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各方的关注。

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直到新近的《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和《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这一系列有关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出,不仅使生物质发电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这些从实际中来、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引导着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混沌走向有序。

为推动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批复了河北晋州、山东单县和江苏如东3个秸秆发电示范项目,拉开了中国秸秆发电建设的序幕。

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施了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从而使生物质发电,特别是秸秆发电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在建农作物秸秆发电项目34个,分布在山东、吉林、江苏、河南、黑龙江、辽宁和新疆等省(区),总装机容量约120万千瓦;山东单县、江苏宿迁和河北威县三座发电站已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

2008年前后几年间,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纷纷投资参与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建设运营。

截至2007年底,国家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220万千瓦。

全国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超过15个,在建项目30多个。

可以看出,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正在渐入佳境。

中国秸秆发电迈出实质性步伐。

大力发展秸秆发电,不仅可以减少由于在田间地头大量焚烧、废弃所造成的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估算,建设一个2.5万千瓦的秸秆发电厂,每年需要消耗秸秆20万吨,按每吨秸秆收购价200元计算,可为当地农民增加约4000万元收入,惠及的农户数量将近5万户,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2010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中,将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执行的上网电价,全国统一调高为每千瓦时(度)0.75元(含税)。

上网定价,这个困扰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1803号文)下发。

影响生物质发电厂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重复建设、争夺燃料等问题,也从政策上有了明确指引。

东风已至,随着产业政策日臻完善,作为中国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发电产业,终于告别了群雄混战、重复建设,正迈向有序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2.1.2行业发展现状

1、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

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潜在的贡献价值。

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

秸秆气化发电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利用这些产生的气体再进行发电。

但秸秆气化发电工艺过程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应用,主要用于较小规模的发电项目。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21世纪初期实现规模化应用唯一现实的途径。

秸秆已经被认为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规模的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推广秸秆发电,将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量大,覆盖面广,燃料来源充足。

(2)秸秆含硫量很低。

秸秆的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百分之一。

且低温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所以除尘后的烟气不进行脱硫,烟气可直接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丹麦等国家的运行试验表明秸秆锅炉经除尘后的烟气不加其他净化措施完全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所以秸秆发电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各类作物秸秆发热量略有区别(各种秸秆的热值见下表1-1所示),但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Kg,相当于标准煤的50%。

其中麦秸秆、玉米秸秆的发热量在农作物秸秆中为最小,低位发热量也有14.4MJ/kg,相当0.492kg标准煤。

使用秸秆发电,可降低煤炭消耗。

表1-1各种秸秆常规谷草比和折标煤系数

(4)秸秆通常含有3%-5%的灰分,这种灰以锅炉飞灰和灰渣/炉底灰的形式被收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

(5)作为燃料,煤炭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矿井开采,管理难度大。

农作物秸秆与其相比,则危险性小,易管理,且属于废弃物利用。

2、秸秆发电在欧洲,尤其是北欧的一些国家已有近20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爆发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一直依赖进口的丹麦,在大力推广节能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到2006年,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占丹麦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分别于1992年和l997年出台后,为了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丹麦进一步加大了生物质能和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力度。

丹麦BWE公司是亨誉世界的发电厂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在热电、生物发电厂锅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的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一直到21世纪初期,在这一领域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保持者。

在这家欧洲著名能源研发企业的技术支撑下,l988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到2008年,丹麦已建立了130家秸秆发电厂,还有一部分烧木屑或垃圾的发电厂也能兼烧秸秆。

BWE公司的秸秆发电技术已走向世界,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瑞典、芬兰、西班牙等国由BWE公司提供技术设备建成了秸秆发电厂,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美国的“能源农场”,印度的“绿色能源工厂”等,它们都将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

其中位于英国坎贝斯的生物质能发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秸秆发电厂,装机容量3.8万千瓦,总投资约5亿丹麦克朗。

3、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则是满足能源增长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大了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开发力度和产业化发展。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分为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

其中,在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上,2008年,生物质直燃发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发展改革委总计核准了39个项目,合计装机容量为l28.4万千瓦,投资预计为10O.3亿元,截止到2008年底,已投产l5.4.d千瓦。

生物质气化以及垃圾填埋气发电,2008年投产3万千瓦,在建的有9万千瓦。

在生物质气化及发电项目上,我国已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小型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等为原料生产燃气,热值为4~1O兆焦/立方米。

目前,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

小型气化工艺需研究燃气净化、标准化系统以及与气化装置配套的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

兆瓦级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推广应用20多套。

“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建设了4兆瓦规模生物质气化发电的示范工程。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发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新技术”,将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建设20套农业固体废弃物谷壳、稻草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总投资为4000多万元,年总发电量为7500万千瓦,年处理农业固体废弃物约107万吨。

目前,广东、河南、浙江、甘肃等多个省市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不但可以替代7500万吨煤,而且减少大量的污染排放,此外,出售秸秆这一项还可以给农民带来200~3OO亿元的收入。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改善环境的需要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

当今的能源工业主要是矿物燃料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一方面,矿物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资源却在日益耗尽: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约1,270亿吨(1991)、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约1.4万亿吨(1986),按目前技术水平和开采量计算,石油可开采40年,煤炭可开采200年,天然气可开采60年;另一方面,矿物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导致全球气温变暖、损害臭氧层、破坏生态圈碳平衡、释放有害物质、引起酸雨等自然灾害。

在我国,近三十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

从198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0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2.2%,石油20.7%,天然气3.1%,水电4.0%;到199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1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7.1%、石油23.4%,天然气2.8%和水电6.7%。

同时,矿物能源的消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CO,SO2,CO2和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据估计,我国由矿物燃料消费所每年排放的总量可达22.7亿吨,相当于6.2亿吨碳排量,是全球GHG总排量的11.8%左右。

我国在新世纪将面临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资源保障、环境又好的替代能源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

每年夏收、秋收时候,都有许多农民焚烧秸秆。

据介绍,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而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近年来,地方政府年年禁烧,届时当作农村“中心工作”,也算雷厉风行。

禁烧效果的确有一些,但由于没有有效的利用方式,是以秸秆焚烧现象“年年禁,年年烧”。

2.2.2开发新能源的需要

生物质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1700亿吨,其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l%。

这些未加以利用的生物质,为完成自然界的碳循环,其绝大部分由自然腐解将能量和碳素释放,回到自然界中。

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消费化石燃料,过快、过早地消耗了这些有限的资源,释放大量的多余能量和碳素,打破了自然界的能量和碳平衡,更加剧了上述环境和全球气候恶化。

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生产电力,从而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护国家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达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保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主要通过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实现。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生物质一直是农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国家能源构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1979年以前农村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来自生物质能源;1998年,仍有30%的农村能源来自生物质能源。

但大多生物质能源以直接燃烧的利用方式为主,燃烧效率低于10%,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所以,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在于能源市场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70年代初,我国为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大力开发和推广户用沼气池技术、节柴炕灶和薪炭林,为农村能源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90年代,我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研究开发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气化发电、沼气发电、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燃料、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生物质裂解油、生物柴油和能源植物等现代生物质能技术。

在国家“十五”863计划中,多项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研究课题被列为重点课题,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为今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已被我国列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

根据《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至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要超过300万千瓦。

根据《##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每年建设秸秆热电厂1座;2011年~2020年,每年建设秸秆热电厂3座,至2020年,全省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

2.2.3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生物质燃料用于炊事、取暖、甚至在农田里焚烧掉,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其转换效率仅为10%~20%左右,不仅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而且燃烧生物质燃料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大气,引发火灾,由于浓烟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关闭或突发交通事故等等,带来无法估量的社会危害。

同时大量的秸秆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白白浪费。

建立生物质燃料发电厂,一方面,将生物质燃料热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开发出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另一方面,生物质燃料充分燃烧利用,可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生物质燃料发电还设有烟气净处理系统和布袋除尘器。

使经布袋除尘器处理的烟气排放低于25mg/Nm³,大大低于我国烧煤发电厂的烟灰排放水平,可有效降低污染,保持生态环境,从而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某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

某县周边50公里范围内年可利用秸秆量为80.1万吨,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少量被农民作为烧饭烧锅的燃料,如果能够作为原材料用于秸秆发电,不仅节约并充分利用好资源,而且也将为农民增加收入,对某县经济的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采取提高粮价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专门下发了促进农民增收的1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广生物质燃料发电是鼓励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民把粮棉等主产品出售后,还可把秸秆卖给生物质燃料发电厂,增加收入。

同时,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底灰、炭灰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元素,将底灰、炭灰返还到土地里,又可降低农民施肥成本。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利用及促进农民增收等角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市场分析

3.1市场形势

煤炭、石油、天然天为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能够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对优化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质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廉,资源丰富。

目前,我国生物质秸秆主要作为直接燃烧或扔弃,使用效率只能达到10%-30%左右,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负面的经济效益很大。

本项目将生物质秸秆转化为电力、工业蒸汽,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富有钙、镁、磷、钾、钠等元素,可作为复合肥料生产原料。

项目符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政策要求。

全球的资源枯竭,石油及煤炭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石油、煤炭所含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生态环境,使我们地球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在过去一直是农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大多是被直接燃烧掉,比较成型的利用模式就是沼气,通过一家一户或者一村一处建沼气池。

沼气的利用在农村推广己30余年,因其自身因素,收效甚微。

生物质发电项目从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发展,体系、政策日臻完善,是未来生物质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3.2市场需求分析

1、电力需求分析与环境压力

21世纪初期20年是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

"十五"时期的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虽然十分紧张,但电力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罕见的。

其中2006年一年就新增装机1亿千瓦,为世界电力建设史上所未有。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电力市场需求将维持十分旺盛的态势。

由此可见,我国电力建设将是任重道远。

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15年期间,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在4500-4700万千瓦,加上小机组和超期服役机组的更新改造,平均每年建设规模将达5000万千瓦以上。

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国需要发电装机容量在12亿千瓦以上,电量在5.6万亿千瓦时上;相应需要发电用煤18亿吨,天然气400亿立方米;同时电力建设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峻,预测届时火电CO2排量达46亿吨,SO2达3000万吨;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电力的这种巨大需求,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是经济发展本身规律的必然,也是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化工时期,都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

在上世纪100年里,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但消耗了世界60%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

我国现阶段也进入重化工阶段,然而却已不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条件。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其能源体系,就显得尤为及时与重要。

2、生物质发电优势

目前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美国的“能源农场”,印度的“绿色能源工厂”等,它们都将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

根据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至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要超过:

300万kW。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补贴政策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技术商业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经济、社会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的秸秆发电技术的利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3.3市场风险分析与控制

1、市场风险分析

(1)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和新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部分用户购买转向,减少了对项目产品的需求,影响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

(2)新竞争对手加入,市场趋于饱和,导致项目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减少;

(3)市场竞争加剧,出现产出品市场买方垄断,项目产出品的价格急剧下降;或者出现投入品市场卖方垄断,项目所需的投入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减少;

(4)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出现突发性变化,引起市场激烈震荡,导致项目产出品销售锐减,或者项目主要投入品供应中断等等。

2、风险控制

本项目承建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