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557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x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

 

通知

建标C1997]2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7年10月8日

 

 

 

 

总则

 

1.0.1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3.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1.0.3.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1.0.3.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1.0.3.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1.0.3.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1.0.3.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1.0.3.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2.0.7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2.0.8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2.0.9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2.0.10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2.0.11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0.12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2.0.13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2.0.14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人游览休息的绿地。

  2.0.15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道路绿化规划

3.1道路绿地率指标

   3.1.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3.1.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1.2.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1.2.3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3.1.2.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2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3.2.1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3.2.1.2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3.2.1.3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3.2.1.4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3.2.1.5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3.2.2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3.2.2.2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3.2.2.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3.2.2.4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3.3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3.3.1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3.3.2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3.3.3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3.3.4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3.3.5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3.3.6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道路绿带设计

4.1分车绿带设计

  4.1.1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4.1.2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4.1.3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4.1.4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4.2行道树绿带设计

  4.2.1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

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4.2.2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

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4.2.3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

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4.2.4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4.3路侧绿带设计

   4.3.1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4.3.2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4.3.3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4.3.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5.1交通岛绿地设计

   5.1.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5.1.2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5.1.3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

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

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5.1.4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5.2广场绿化设计

   5.2.1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5.2.2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5.2.3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5.2.4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5.3停车场绿化设计

   5.3.1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5.3.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

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6.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6.1.1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

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6.1.2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6.1.

2的规定。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6.1.2) 

电压(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3.5

 

4.5

 

6.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6.2.1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表6.2.1的规定;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表6.2.1) 

管线名称

 

距乔木中心距离(m)

 

距灌木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0

 

1.0

 

给水管道

 

1.5

 

/

 

雨水管道

 

1.5

 

/

 

污水管道

 

1.5

 

/

 

燃气管道

 

1.2

 

1.2

 

热力管道

 

1.5

 

1.5

 

排水盲沟

 

1.0

 

/

 

6.2.2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表6.2.1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表6.2.2的规定。

 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表6.2.2)

管线名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

 

距离(m)

 

距灌木根颈中心

 

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1.0

 

雨水管道

 

1.5

 

1.0

 

污水管道

 

1.5

 

1.0

 

 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3.1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表6.3.1)

 设施名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m)

 

至灌木中心距离(m)

 

低于2m的围墙

 

1.0

 

/

 

挡土墙

 

1.0

 

/

 

路灯杆柱

 

2.0

 

/

 

电力、电信杆柱

 

1.5

 

/

 

消防龙头

 

1.5

 

2.0

 

测量水准点

 

2.0

 

2.0

 

园林建筑极其小品种类繁多,它们的功能简明,体量小巧,富于神韵,立意有章,精巧多彩,有高度的传统艺术性,是讲究适得其所的精致小品。

园林小品变化多姿,但总有基本格调,万变不离起宗总有一个规律可遵循,这个“宗”就是“亭”。

亭常作为风景构图的主体,对它重点进行建筑空间艺术造型和结构构造设计及施工特点的解析,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则对其他园林小品设计就能触类旁通。

因此在本章节重点介绍亭廊,并简述花架,园墙,洞门,室外家具等。

最后重点介绍园林花色楼梯,它在园林建筑中最富有表现力,既有交通使用功能,又起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的烘托作用,在园林中要创造空间景观,除了要求设计者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和大胆的结构构思,来打破习惯的界面关系。

在本章后面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具有结构艺术特色并有一定难度的锯齿形景梯,剪式悬挂景梯及螺旋景梯的设计计算,以供开拓设计思路与选用。

  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和造型活跃在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游乐场,街头绿地,居住小区游园,公园和花园之中。

但在造园上它不起主导作用,仅是点缀与陪衬,即所谓“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插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借景”。

力争人工中见自然,给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

一、亭(亭筑)

  亭作为园林建筑中的最基本的建筑单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之中的休憩,停歇,纳凉,避雨,极目眺望之需。

其体量小巧这也称之为园林建筑小品。

  在造型上,要结合具体地形,自然景观和传统设计并以其特有的娇美轻巧,玲珑剔透形象与周围的建筑,绿化,水景等结合而构成园林一景。

亭的构造大致可分为亭顶,亭身,亭基三部分。

体量宁小勿大,形制也较细巧,以竹,木,石,砖瓦等地方性传统材料均可修建。

现在更多的是用钢筋混凝土或兼以轻钢,铝合金,玻璃钢,镜面玻璃,充气塑料等新亦如此材料组建而成。

  亭四面多开放,空间流动,内外交融,榭廊亦如此。

解析了亭也就能举一反三于其它楼阁殿堂。

亭榭等体量不大,但在园林造景中作用不小,是室内的室外;而在庭院中则是室外的室内。

选择要有分寸,大小要得体,即要有恰到好处的比例与尺度,只顾重某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

任何作品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它才是艺术,科学。

生搬硬套学流行,会失去神韵和灵性,就谈不上艺术性与科学性。

  同样是一个包,对不同的人的比例,不同的尺度场合,其艺术效果就截然不同;房屋与鸟窝,从画面上看,大小尺寸都一样,但一旦在图上添加了树木,台阶及有尺度的人,鸟等几笔后,视觉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即使同一房子,窗洞位置大小相同,仅窗扇划分不同,也使得人们对这建筑的艺术感受不同,比例和尺度也有关系了。

  本节中侧重介绍亭的做法,尺度体量设计。

有人说园林建筑小品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不错,往往一些亭廊确实修建的很艳丽,但尺度起翘做法,彩画显得轻佻庸俗,犹如爱慕虚荣的爆发户家小姐,花枝招展,俗不可耐。

这中是设计中应该忌讳的,实践也证明:

实际积累起来的做法与传统经验,比仅仅在纸上苦思冥想出来的更成熟,由于传统经验吸收了各地方各民族多彩的传统做法,就可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古典亭榭做法,真正领悟,还在于“造亭无定式”实践之中。

(一)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

1.按平面分

1)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尤以正方形平面是几何形中最严谨,规整,轴线布局明确的图形。

常见多为三,四,五,六,八角形亭。

2)长方形

  平面长阔比多接近于黄金分割1:

1.6,由于亭同殿,阁,厅堂不同,其体量小巧,常可见其全貌,比例若过于狭长就不具有美感的基本条件了。

同时平面为长方形的亭多用面阔为三间,三间四步架。

江南路亭——常用二间面阔;

水榭——进深三间四步架或六步架。

梁架布局:

亭尤以歇山亭榭与殿,阁,厅堂异曲同工,然更自由,江南多遵循古制。

山花——明代及名以前是作悬山,清代则出现了硬山山花。

4)仿生形亭

  睡莲形,扇形(优美,华丽),十字形(对称,稳定),圆形(中心明确,向心感强),梅花形。

5)多功能复合式亭

2.按立面分

3.按风格色调神韵分

4.按亭顶分

1)攒尖式

角攒易于表达向上,高峻,收集交汇的意境;

圆攒表达向上之中兼有灵活,轻巧之感;

2)歇山

易于表达强化水平趋势的环境;

3)卷棚

卷棚歇山亭顶的具体易于表现平远的气势。

4)路顶与开口顶

5)单檐与重檐的组合

5.按柱分(一般亭的体量随柱的增多而增加)

单柱——伞亭;

双柱——半亭;

三柱——角亭;

四柱——方亭,长方亭;

五柱——圆亭,梅花五瓣亭;

六柱——重檐亭,六角亭;

八柱——八角亭;

十二柱——方亭,12个月份亭,12个时辰亭;

十六柱——文亭,重檐亭。

6.按材料分

地方材料:

木,竹,石,茅草亭;

混合材料(结构):

复合亭;

轻钢亭;

钢筋混凝土亭——仿传统,仿竹,书皮,茅草塑亭;

特种材料(结构)亭——塑料树脂,玻璃钢,薄壳充气软结构,波折板,网架。

7.按功能分

休憩遮阳遮雨——传统亭,现代亭;

观赏游览——传统亭,现代亭;

纪念,文物古迹——纪念亭,碑亭;

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站亭,路亭;

骑水——廊亭,桥亭;

倚水——楼台水亭;

综合——多功能组合亭。

(二)传统亭构造与具体做法

1.亭架构架做法

1)伞法

2)大梁法

3)搭角梁法

4)扒梁法

5)抹角扒梁组合法

6)杠杆法

7)框圈法

8)井子交叉梁法

2.亭顶构造

1)出檐

2)封顶

3)挂落

3.亭子构造的地方风采

主要通过如下构造加强地方民族传统与特点的表现:

翼角与起翘。

檐下斜称撑和出挑,多见于皖式建筑。

月梁,多见于江南苏式建筑,浙江式则是在月梁处改用直梁。

穿斗构架与吊角楼,多见于川湘西南地区。

1)攒尖亭

具有上升华的趋势,能产生高峻之感。

2)圆亭

单檐圆亭都为攒尖式,重檐圆亭则不一定,圆亭易产生活泼明朗气氛。

3)重檐亭

4)正脊项(悬山和歇山)亭(榭)

5)扇面亭

易于凸出的池岸,道路,曲廊等地形的转折处。

6)半亭

是园林中极为活泼,极富有个性的小品,又常做厅屋入口,貌似垂花门状。

7)草亭

可就地取材,做法亲切自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

8)路顶亭和盔顶亭

9)路亭和桥亭

10)石亭

11)竹亭

12)砖木石(含混凝土)混合亭

(三)现代亭

1.板亭

  包括伞板亭,荷叶亭,造型简洁清新,组合灵活。

2.野菌亭

3.组合构架亭

1)竹,木组合构架亭

  自然趣味强,造价低,但易损坏,使用两年为限,可以先建竹木临时性的过度小品,成熟后再建成永久性的建筑。

2)混凝土组合构架亭

  可塑性好,节点易处理。

但构架截面尺寸设计时不易权衡。

3)轻钢—钢管组合式构架亭

  本类型施工方便,组合灵活装配性强,单双臂悬挑均可成亭,也适宜与做露天餐厅茶座活动的遮阳伞亭中使用。

4.类拱亭

1)盔拱亭

2)多铰拱式长颈鹿馆亭

  表示一对吻颈之交的长颈鹿,结构扩大了空间,有利于长颈鹿的室内活动,建筑与结构功能取得了一致。

5.波形板亭

  常可组合成韵律,表达一定的节奏感。

6.软结构亭

  用气承薄膜结构为亭顶或用彩色油布覆盖成顶。

7.仿古组合伞亭

二、廊

  廊是亭的延伸,是联系风景景点建筑的纽带,随山就势,曲折迂回,逶迤蜿蜒。

廊既能引导视角多变的导游交通路线,又可划分景区,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

(一)廊的形式

1.空廊(双开画廊)

  有柱无墙,开敞通透适用于景色层次丰富的环境,使廊的两面有景可观。

  当次廊隔水飞架,即为水廊。

2.半廊(单面空廊)

  一面开敞,一面靠墙,墙上又设有各色漏窗门洞或设有宣传橱柜。

3.复廊

  廊中间没有漏窗之墙,犹如两列半廊复合而成,两面都可通行,并易于廊的两边各属不同的景区的场合。

4.双层廊

  又称复道阁廊,有上下两层,便于联系不同高度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气势和景观层次。

5.爬山廊

  廊顺地势起伏蜿蜒曲折,犹如伏地游龙而成爬山廊。

常见的有跌落爬山廊和竖曲线爬山廊。

6.曲廊

  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

(二)廊的体量尺度。

(三)廊的立面设计

(四)廊的结构设计

1.木结构。

  有利于发扬江南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形体玲珑小巧,视线通透。

2.钢结构。

  钢的或钢与木结合构成的画廊也是很多见的,轻巧,灵活,机动性强。

3.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为平顶与小坡顶。

4.竹结构

三、花架与棚架(架筑)

  花架是园林绿地中以植物材料为顶的廊,它既具有廊的功能,有比廊更接近自然,融合于环境之中,其布局灵活多样,尽可能又所配置植物的特点来构思花架,形式有条形,圆形,转角形,多边形,弧形,复柱形等。

(一)花架的形式

1.按半部分结构受力分

1)简支式

  多用于曲折错落的地形,由两跟支柱,一跟横梁组成,显得更稳定,地形平坦处,则本身用2—3级踏步来错落,将使人更安全。

2)悬臂式

  又分双挑和单挑.为了突出构图中心,可环绕花坛水池,湖面为中心、而布置成圆环弧形的花架。

用单,双均可,忌孤立布置。

3)拱门钢架式

  在花廊,多采用此方式,揆度用半圆拱顶或门式钢架式,材料多用钢筋,轻钢或混凝土制成。

临水的花架,不但平面可设计成流畅曲线,立面也可与水波相应设计成连续的拱形或波折式,部分有顶,部分化顶为棚,效果甚佳。

4)组合单体花架

  与亭廊,建筑入口,小卖部结合具有使用功能的花架,为取得对比又统一的构图效果,常以亭,榭等建筑为实,而以花架平立面为虚,突出虚实变化中的协调。

2.按垂直支撑分

1)立柱式——独立的方柱,长方,小八角,海棠截面柱,变截面柱;

2)复柱式——平行柱,V形柱;

3)花墙式——清水花墙,天然红石板墙,水刷石或白墙。

(二)花墙的体量尺度

1.花架的高度

2.花架开间与进深

3.花架与绿化应该相互配合

(三)花架的结构与构造

1.竹,木花架

2.砖石花架

3.钢花架

4.混凝土花架

(四)花架与亭的创新

  近年来花架与亭廊等园林建筑小品,立意创新,运用“加一加,联一联,改一改,扩一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