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docx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
千里煤海彰显矿山骄子不屈的脊梁——记羊场湾二矿劳动模范李伏龙(通讯员:
董宁梁雪峰)在宁夏灵武中部毛乌素沙漠边缘,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羊场湾二矿。
昔日破败不堪的小井如今一跃成为宁东能源基地的“特区矿井”,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它见证了两代建井人的呕心沥血,他们用双手建造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彰显了矿山骄子们不屈的脊梁。
在这无数个钢筋铁骨般的硬汉子当中,李伏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1965年,李伏龙出生于宁夏灵武一个农民家庭。
1982年在灵新煤矿参加工作,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94年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春岁月的良好起步,不仅铸就了他过硬的政治素质,也培养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他具备了迎难而上、敢打硬仗、善破难题的出色才能!
1995年,李伏龙就被灵新煤矿任命为跟班队长,1996年被调往原建井工程处担任采煤一队队长。
出任一个采煤队队长,应该说是组织上的信任,个人能力得到充分肯定的重要体现,作为他本人应该高兴。
但李伏龙却无法让自己高兴起来,进入他脑海最多的是“责任”与“压力”。
因为所面临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20世纪90年代末,建井工程处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生产不能正常投入,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职工生活不能正常改善,群众情绪很大,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万般无奈之下,单位领导通过集资、贷款等形式在沙漠腹地建成了羊场湾二矿,从此告别了只建井不产煤的历史。
在这种“无米下锅”的形势下出任采煤队队长,对谁来说,都有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感觉。
李伏龙上任时感到责任重、压力大,应该说也在常理之中。
但如何能将压力变为动力?
李伏龙与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达到了思想上的一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团结带领全队广大职工,重振建井工程处昔日雄风!
为了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出低谷,1999年,针对当时的实际,他首先抓全队的制度建设工作。
坚持一切工作制度先行,从行为管理到责任落实上,从队长到职工,层层逐级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考核办法,实现了由“人管”向“制度管”的转变。
第二是抓劳动工资管理工作。
他推行小班核算,实行定岗定员管理,职工在什么岗、负什么责、拿什么钱,易岗易薪,建立了责权利的统一体。
实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打破工资级别界限,以岗记分,记分记奖,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从而激活了广大生产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仅20xx年全队人工工效由计划的4.3吨/工,上升到5.2吨/工,每班循环进度在1.1米以上,全队正规循环率达98,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以强劲势头向前发展。
面对全矿窖煤量少、沫煤滞销、块煤紧销的现状,他主动寻求技术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从分析采面煤层层理结构、煤质硬度工作入手,现场跟班,到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结合理论知识,探求提高块煤率的新途径。
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爆破参数,他曾连续三天和副队长、技术员到炮组跟班,观察和分析爆破效果,最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修定了新的爆破参数,亲自在井下盯炮组人员打眼装药,使采面爆破效果明显提高。
块煤率逐步上升,由计划的30,上升到37,为全矿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材料的管理使用上,他强调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按计划领料,并对材料的报领、使用全方位监控,杜绝了各种跑冒漏现象。
大力开展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和合理化建议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材料成本,为促进全队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力后劲。
全队广大职工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带领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过三个春秋的努力拼搏,使建井工程处不仅走出了困境,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从20xx年开始,全矿生产经营形势呈现出良好转机;20xx年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原煤产量实现35万吨,比20xx年增产5.2万吨。
煤炭销售实现33万吨,职工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年人均收入达到17000余元,突破历史以来最好成绩,比上年增加3000元,增长13。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明代将领于谦所作的《咏煤炭》一诗,道出了煤的无私奉献精神,其实,每一个工作在千里煤海之间的人,都具有这种捧阳光献世间,艰苦拼搏而无悔的无私奉献风范。
1999年至20xx年,李伏龙同志先后被集团公司、原灵州集团公司、矿授予“安全先进个人”、“安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原灵州集团公司、羊场湾二矿“劳动模范”称号。
20xx年被宁煤集团公司授予“安全生产标兵”。
今年三月份,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再次授予他“安全生产标兵”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李伏龙个人气质和管理手段的自如挥洒。
人民的好公仆(民政局长先进事迹材料)
贾利同志自20xx年调逊克县民政局任局长以来,带领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忠实地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动了民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群众的好评。
在贾利同志的带领下,民政局干部职工先后4人评为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10人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在全局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短短的4年间,逊克县民政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我县连续两届被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贾利同志三次荣获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
市级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一、勤政廉洁、公正无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1、加强民政工作制度建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贾利任局长后,首先对民政系统进行整顿,用制度规范行为,先后制定了《逊克县民政局八不准》、《逊克县民政系统行为规范》、《逊克县民政系统工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全系统职工行为,使全体职工在制度下工作。
其次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向社会发放意见征求信,设立了举报箱,开办局长信访接待日。
他说:
“一个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样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并保持廉洁清正。
”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掌握民情,局里设立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薄,对来信、来电、来访人员逐一登记,对反馈的信息都作出妥善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以满意答复。
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局里的工作人员,认真接待每一个来访人员,要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语。
2、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始终坚持如一,研究各项民政业务,布置一天日常工作,确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在全系统内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使民政系统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
所有来过民政局的人都这样说道:
“到了民政局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机关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今,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
身正为范,不令而行,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无论是公出开会,还是下乡检查,每一个票据都向财务人员交待清楚,从不多占一分钱。
本系统内和下属单位的大型维修项目,从不介绍工程队,坚持集体招标,审核资质,把关验收项目,没拿过一分回扣,做到了公正无私。
3、落实优抚政策,促进国防建设。
逊克县每年都有大批退伍军人需要安置,都想有一个好单位,找局长的一个接一个,托关系的,说情的,送礼的,拿钱的,都被他一一回绝。
他说:
“安置退伍军人是国家政策,是我们的职责,按章安置谁也没有特权。
”在他的协调下,20xx年至20xx年的退伍军人全部得到安置,安置率达100,受到退伍军人及家属的好评,促进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防建设。
20xx年,在国家和省几次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调标中,逊克县抚恤定补标准落实达100,重点优抚对象群众优待面100,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实行省市两级双重政策补助保障,城镇义务兵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部达标落实无一拖欠。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弱势群体生活得到保障。
随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贾利又开始着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次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经验,制定了《逊克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冒着严寒酷暑,进行低保排查,清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杜绝了优亲厚属现象,使真正生活贫困人纳入低保,完善了一户一档,低保实行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在逊克县实现了“人人无饥饿”目标。
为了让真正贫困的人得到低保,为了让低保金丝毫不差地发到低保户手中,他有布置,也有检查。
平时下乡,随时抽查低保户,已成为他的习惯,20xx年8月,他把民政局的干部分成两组,下到低保户的家中,逐户进行查对。
他不通知当地干部,按照低保档案上的地址,直接入户了解情况,同时核对基层上报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
当他们来到育才社区时,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难行,贫困户家的周围没有像样的路,他们顶着雨,踏着稀泥,一户一户地查对,他们从早到晚,从一户到另一户,不停脚地一连跑了几天,当调查完最后一户,无一差错时,贾利局长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身先士卒,扶贫济困,尽心竭力,为民谋利呕心沥血
1、认真解决遗留和上访问题,处处体现党的政策和对群众的关怀。
20xx年,贾利出任民政局局长,上任伊始,有一天他的门被人踢开了,来人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把门锁拧坏了,脸盆掀翻,出言不逊,乱吼一气。
他耐心听着他发牢骚,原来是双目失明,一等伤残民兵孔某,因医药费多次上访,贾局长经调查并与有关部门协调,一连去了四五趟孔家,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老孔握着贾局长的手,流着眼泪说:
“我多年的事你一次就给我解决了,你真是党的好干部。
”
在一次走访调查时,他碰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外来人员弃下三个孩子离家出走,孩子没人管,房子四处漏风,也要倒塌,三个孩
子靠邻居施舍为生,经常吃不上饭,挨饿受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经过贾局长的工作,为他们解决了住房,并为孩子们送去了米面和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保证孩子上学,他又和有关部门联系,特事特办,把他们送到学校。
还破例为他们办理低保手续,受到了群众的赞誉。
贾利同志常说:
“民政为民,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不管谁管”。
这些年来经贾利局长帮助过的贫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数不胜数。
他的行为体现了党的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是“三个代表”思想忠实的践行者。
但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有不理解的,有的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他都以礼相待,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改变依赖懒惰观念,了解民政济困不养懒的宗旨。
2、身先士卒,把灾民放在心中。
逊克县地处山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每次灾害发生后,贾利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xx年4月27日,逊克县宝山乡发生了特大山火,火灾吞噬了200余户人家的财产。
火灾就是命令,贾局长组织全局人员,制定了救灾工作方案,带领工作组,在火灾还没有熄灭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核查灾情,亲自为灾民支帐篷,组织接收捐赠物资,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地为灾民调集救灾物资,安顿灾民的生活,没有地方住就住在车里,冷了出去走走,饿了吃口凉饼,一连十多天没有脱衣服,从灾区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到省里协调灾后生产资金,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为安置宝山灾民先后前往宝山30余次,并对宝山火灾处理不理解的群众耐心进行了劝解,解决了灾区的大事小情。
宝山火灾共接收社会捐赠物资衣物2万余件,小麦100余吨,接收捐赠人民币108万元,争取省市上级拨付资金150万元。
3、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一名党员高尚的品质。
由于经常奔波于灾区,忙于工作,无瑕顾及家中,爱人在医院上班也比较劳累,无人照顾孩子学习,爱人经常埋怨他,家对于贾利同志就成了旅店、食堂,他只有劝慰爱人和孩子“谁让我是民政局长呢,亏了咱一家幸福百姓家”。
20xx年10月,逊克县山区发生了特大山火,各机关单位全部待命上山扑火,无情的山火吞噬着国家财产,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此刻不幸也降临到了贾利家中,多病的父亲、二叔也面临病危,年轻的妹妹也是癌症晚期,亲人们需要他的照顾和安慰,可他毅然选择了工作,偷偷地离开了病房,含泪赶到单位组织人员上山扑火,并亲自值班,父亲临终前喊着他的名字,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二叔和妹妹也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他还是坚持工作,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在家中他是老大,对父亲来说没有尽孝,对妹妹来说,没有尽到哥哥责任,对家人他欠的太多太多,留给他的是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没有尽职的遗憾。
几年来,贾利同志没有公休、节假日,越是年节他越忙碌,慰问五保户、革命烈士家属、驻军官兵,到了春节年三十,别人都回家过年了,他却还在单位上班为群众操劳着。
贾利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舍已为民的民政干部。
贾利民志在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中,重点解决了“三难”问题,首先为松树沟乡革命复员军人齐殿树翻建新房,为16户老复员军人维修了住房。
其次为老复员军人解决医疗费4万余元,80人次;解决粮款3万余元。
并针对建国前老复员军人吴庆山、杨清江、张贺全,争取资金解决了寿材等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
三、积极筹措资金,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
每年全区都发行福利彩票,他都带病和同志们工作在一线,亲自卖彩票,和同志一同工作,争取多卖一份,为社会多募集一点资金,并风趣的说:
“我们多卖一点,福利院的老人生活也就会更好。
”在他带领下,圆满的完成了福利彩票发行的各项任务。
要办好社会福利工作,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一次次呈上去的申请被搁在了一边,为了钱他四处奔走到处求人,动用亲属、朋友、爱人的关系网,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为灾民争取资金,他没有放弃,带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病的药物,跑省城一呆就是十几天,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资金一次次地拨下来了,解决了灾民实际问题,但他却累病了。
逊克县是一个土葬的县份,由于多年一直使用东山墓地,目前已经不能再容纳新的坟墓,逊克县城周边开始出现私埋乱葬坟墓现象,贾利同志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社会调研,走访附近农村,选择了一处荒山,经申请、规划、设计,开辟了逊克县南山墓地,又按穆斯林习俗,划出了少数民族墓地,这样即规范了管理又解决了丧主的实际困难,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在他心中装着的总是民政服务对象,社会弱势群体。
在工作中他把民政局当成自己的家,将全局干部、职工看成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同事家中有了矛盾,他就主动进行劝说、调节;因工作关系产生隔阂,他就逐个进行说服教育;谁家有个婚丧嫁娶,他都主动为其安排操办,谁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同他商量。
在单位他是个领导,但在同志们的心中他却是一位兄长。
贾利同志工作中一心想着人民,始终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不愧是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银行优秀事迹报告——攻克X银行科技难题是我不懈的追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X银行科技战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踏进X银行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因为我喜欢技术工作,网这让出身农村的我心中感到踏实。
10多年来,我和我的伙伴们,在技术领域中刻苦钻研,攻克了许多难题。
我个人有幸参与了浙江省分行,几乎所有的重大项目的开发,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使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20xx年,入党后,我更加感到,作为一名科技战线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始终走在科技工作的前面,不断解决科技发展的难题,为X银行改革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正因为如此,我始终乐此不疲。
1990年,浙江分行在全行系统,率先引进美国的A系列小型计算机,该项目投资数百万元,在当时倍受总分行的关注。
由于该机型属专用计算机,随机资料全是英文编写,又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很多计算机专业词汇,远远超出了我在大学里学习的范围。
为了学习掌握新技术,我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
后来,分行派出了包括我在内的,近十名同志远赴澳大利亚接受培训,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掌握外国专家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我无暇游览和欣赏美丽的澳洲风光,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查找和翻阅了身边可以找得到的所有科技词典。
回国以后,我继续投入新技术学习,在攻克难题的日日夜夜里,我几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
白天,在办公室和大家学习讨论,晚上,继续潜心钻研随机资料,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经过反复演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该计算机的运用方法。
这也为其他分行引进A系列小型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
1993年,我参加了总行在金华分行试点的,城市综合业务系统项目开发。
1994年参加了省、地、县三级广域网络项目建设。
1995年参加了总行资金清算系统项目开发。
经过项目实践锻炼,我个人的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深刻地体会到:
尽管自己大学毕业时,取得了计算机硕士文凭,拥有一定的书本知识,但更多的知识和操作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这些年,我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通过工作实践来摸索和积累经验,为攻克信息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
20xx年春节前夕,湖州市分行综合业务系统运行很不稳定,几乎到了瘫痪的地步,员工焦急万分,客户怨声载道,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到湖州分行的紧急求援后,我连夜火速赶到现场,经过一天一夜分析大量数据、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发现导致系统不稳定的原因是:
农历年底,业务量迅速上升,超过了主机的最大处理能力,每笔业务交易处理时间长达80多秒,而通信中间件对每笔记账交易时间设定为60秒。
因此,当系统处理繁忙、柜面交易超时,而主机处理还未完成,柜面又重发交易,造成后台交易处理恶性循环。
找准病因后,就好下药了,通过调整系统的交易时间,保证了交易的平稳运行。
20xx年10月底,云南省分行采用了我分行的综合业务系统,我被邀请参与现场支持。
系统投入运行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主机资源很空,而网点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客户在柜台外排起了长队,情况非常紧急。
当时,惠普公司和BEA中间件公司技术人员都在现场,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查找,但无法找到原因。
我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觉判断,问题很可能出在通信中间件与操作系统的核心参数不匹配上。
通过系统命令检查操作系统核心参数后,完全证实了我的判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云南省分行还为该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向我分行写了一份感谢信。
随着X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推进,数据大集中已是全行科技的首要任务。
总行DCC工程,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部署浙江分行于20xx年7月,完成上线工作。
根据总行原设计方案,要求每个营业网点都要配置一台计算机,也就是所谓的“一机一机构”。
而浙江分行综合业务系统,已于20xx年实现了“一机多机构”,网点计算机都上收到二级分行,支行已没有专职科技人员。
如果采用总行的设计方案,浙江分行的设备投资将非常大,同时还需要增加大量的网点计算机维护人员。
如果继续按浙江分行原有的方式运行,就需要总行改变软件设计。
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对我们科技人员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想到组织给我的信任和关怀,我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经过与同志们的潜心研究,在浙江省分行领导的支持下,我和同事们大胆向总行项目组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并和总行技术人员不断交流和沟通,由总行项目组实现了程序修改。
这个方案的提出与实施,不但节约了上千万元的设备投资,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和系统维护成本,可以说是一次有价值的、成功的创新。
这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在20xx年之前,我行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由各地市行自行管理,异地业务交易成功率低,在和其他行的业务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此,浙江分行启动了综合业务系统
优化工程,我被选作项目技术带头人。
因为项目要首次实现全省数据集中处理,和多项业务新功能,系统设计和实现难度大,需要有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和先进的技术架构。
我和项目组成员经过反复论证,周密地制定实施方案,最终解决了软件开发,和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为了完成系统优化项目,我和同事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异常艰苦的攻坚战。
我们制订了一个特殊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
但是,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许多时候,我都是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难题,我会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节假日、休息天也顾不上与家人团聚。
到上线的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日每夜守候在办公室,饿了就吃点饼干、泡碗方便面,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靠一靠。
我行的城市综合业务系统,终于成功上线了。
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体力过度透支,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
医生要求我必须住院治疗二个月。
由于系统运行情况还不稳定,我若是离开,上线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不耽误工作,我提出边上班、边治疗的要求,结果遭到医生的反对。
不得已,我在医院住了二个星期,然后就找理由提前出院了。
此后,我每天上午在医院打吊针,下午赶回行里继续项目开发。
上线工作确实很苦很累,但当综合业务系统首次实现了,全省数据集中、统一核算、本外币一体化的目标,看到我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竞争实力加强的时候,所有的累和苦都化作了快乐和喜悦,我的精神也由此得到了安慰和鼓舞。
我行综合业务系统获20xx年度,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很荣幸地被浙江省分行评为项目建设特等奖。
然而,我深深地知道,成功不光凝聚着,我们项目开发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更包含着上级领导、全体同仁,乃至广大家属的支持与付出。
20xx年春节前夕,我跟家人商量,把生活在黄岩乡下的老母亲接到杭州过个年。
由于没有时间亲自回老家去接母亲,只能让68岁的老母亲一个人坐班车来杭州,我到车站去接。
把母亲接来以后,一连三天,因为我天天加夜班,没有机会陪老人出去散心。
第四天,母亲一个人下楼,想出去透透气。
由于语言不通,年迈,无法记住我的联系电话,早晨7点出去以后,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整整一个上午,年老体弱的母亲独自一个人,徘徊(paihuai)在人来车往的杭州街头。
直到十一点多钟,才有同事打电话告诉我,说:
母亲被一位好心的民警,送到了X银行的一个储蓄网点。
而当时我因为通宵加班,刚在办公室躺下休息。
我急急忙忙赶到四公里以外的储蓄所,看到年迈的母亲,一脸的疲惫和惊慌,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一阵内疚涌上我的心头。
父亲去世以后,我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年迈体弱的母亲,平时只能往老家寄一点钱,拜托乡下的妹妹照顾老人。
现在终于有时间,把母亲接到城里来过个年了,结果差一点酿成大祸。
真不知老人出了事,我将如何面对家人,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我的老家在浙江黄岩农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
我的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还有3个姐姐和2个妹妹。
为了把我们姊妹6个抚养成人,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我的父母省吃俭用、费尽了心血。
在我考上浙江大学后,为了支持我完成学业,父母亲和几个姐姐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东凑(cou)西借了好些钱。
在大学读书时,我就立誓,要在参加工作以后,好好孝敬和回报我的父母,让他们跟着儿子到城里享几天福。
1994年5月,我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
当时,我正在杭州市分行,参加城市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工作。
接到姐姐从黄岩老家打来的电话,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父亲操劳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好象听到了他老人家,在病床上声声呼唤着我的名字。
分行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当即批准我请假回家探视。
当我匆匆忙忙赶回家,被大家瞒着病情的父亲,还责备我,不该丢下公家的事往家里跑。
这一次,我只在家里呆了二天就赶回了杭州。
过了一段时间,我实在放心不下,又请了三天假回去看望父亲。
看到父亲的病情不断恶化,我的心情异常沉重。
而此时,分行项目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项目组成员,无一例外地投入到,夜以继日的工作之中。
同志们知道我家里出了事,都来安慰我,让我多休息,调节调节情绪。
但我想,大家已经为项目共同奋斗了半年多,不能因为我影响全局。
我负责项目的,重点技术环节,这个时候撤下来,就会给行里带来损失。
我咬着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同往常一样投入到项目开发工作,只是在换休的时候、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抹泪。
7月19日清晨,我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