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5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2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docx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开拓拱形巷道

山西古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

保存:

编号:

XYMY-JJ-ZYGC-号

 

掘进作业规程

施工地点:

回风大巷

施工队组:

施工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20年月日

批准日期:

2020年月日

开工日期:

2020年月日

会审意见

 

年月日

总工程师批示:

会审人员

生产技术部

地测科

生产安全部

通防科

生产调度部

机电设备部

防治水副总

机电副总

机电副矿长

通风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矿长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主要形成采区系统,满足采区回风任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回风大巷设计长度为510m,服务年限:

20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

1、预计2020年4月24日开工;

2、预计2020年10月24日竣工;

3、工期6个月。

第二节编写依据

1、依据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察院2017年5月编制的《山西古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建矿地质报告》;

2、依据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察院编制的《山西古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报告》;

3、依据《矿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依据临汾市煤炭安全监测中心的《201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5、依据临汾市煤炭安全监测中心2019年《煤尘爆炸性检测报告》、《煤自燃倾向性检测报告》;

6、依据《山西古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支护设计》;

7、依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及评分办法》、《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编制《回风大巷作业规程》以指导掘进施工。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一、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回风大巷位于二采区西部,为开拓巷道,地面相对位置为两山脊夹杂一山谷地形,山体为植被覆盖,无大面积集水区、沟谷水及其它水体,无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地表标高为+1105m~+1125m,井下标高+855m~+910m。

覆山层厚度215m~250m,平均覆山层厚度232.50m。

依据2、3号煤层采动后产生的裂隙带为30.95~46.61m,小于最小覆山层厚度215m。

因此,地表水对回风大巷巷道影响不大。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回风大巷北部为设计的南胶带大巷未施工;南部为煤岩实体;西部为煤岩实体;东部为南回风大巷。

回风大巷是沿2号煤层位置掘进的,回风大巷下方为3号煤层实体,层间距平均9.16m,详见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巷道情况见表。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巷道情况见表

巷道性质

开拓巷道

工程名称

回风大巷

地表标高(m)

+1105m~+1125m

井下标高(m)

+855m~+910m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

回风大巷北部为布置的南胶带大巷;南部为煤岩实体;西部为煤岩实体;东部为南回风大巷,回风大巷沿2号煤层位置掘进的,回风大巷下方为3号煤层实体,层间距平均9.16m。

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地面相对位置为两山脊夹杂一山谷地形。

山体为植被覆盖,无大面积集水区、沟谷水及其它水体,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邻近采掘情况对

巷道的影响

经调查,回风大巷四周都不存在采空区,其下方为3号煤层实体,也不存在采空区。

三、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经调查,回风大巷四周都不存在采空区,其下方为3号煤层实体,也不存在采空区,在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原则,以及长探短掘的施工方法,预防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回风大巷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与煤层倾角一般6°~8°,地质构造简单。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K8砂岩8.05m左右,下距3号煤层9.16m。

2号煤层厚度0.63~1.08m,平均厚度0.82m,结构简单,偶含1层0.1~0.2m夹矸。

煤层硬度为1~3。

2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中细砂岩,岩性深灰色,含植物化石碎片,胶结较好,夹薄层泥岩,较坚硬,局部坚硬。

粉砂岩抗压强度36.70~51.40MPa、抗拉强度1.34~1.98MPa。

据调查,顶板为中等稳定,较好管理,隔水性能好。

2号煤层底板为泥岩、粉砂岩。

岩性深灰色,块状,含植物化石碎片,夹薄层泥岩,较坚硬。

泥岩抗压强度36.70~51.40MPa、抗拉强度1.34~1.98MPa。

遇水易泥化,在一定条件下(顶面来压)易发生底鼓现象,但隔水性能好,属不稳定底板。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顶板

粉砂岩

中细砂岩

2.65~13.53

8.09

深灰色,含植物化石碎片,胶结较好;夹薄层泥岩,较坚硬,局部坚硬。

底板

泥岩、粉砂岩

6.04~12.40

9.16

为深灰色,块状,含植物化石碎片,夹薄层泥岩,较坚硬。

二、煤层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回风大巷2号煤层根据临汾市煤炭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的〈2019年矿井瓦斯等级和CO2涌出量鉴定批复表>全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9.68m³/min,CO2绝对涌出量为2.19m³/min,为瓦斯矿井。

井下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7m³/min;2号煤层吸氧量为0.64cm3/g,自燃倾向性为Ⅱ级,属于自燃煤层,发火期为85天,但无自燃发火历史。

 

煤层赋存特征见表

项目

指标

煤层厚度(平均)/m

0.82

煤层倾角(平均)/°

6°~8°

煤层硬度f

1~3

煤层顶板硬度f

8~9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不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不发育

自然发火期(天)

85

瓦斯绝对涌出量(m³/min)

0.47

煤尘爆炸性

地温

20℃

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该回风大巷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与煤层倾角一般6°~8°,地质构造简单。

二、断层、褶曲、裂隙、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褶曲:

该回风大巷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煤层倾角为6°~8°,根据临近工作面揭露情况分析,推断该回风大巷掘进期间可能不会揭露褶曲构造。

断层:

根据相邻巷道揭露断层的情况,推断该回风大巷掘进期间不会揭露较大的断层构造,但不排除会出现较小的断层构造,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陷落柱:

在回风大巷周围未发现陷落柱赋存情况。

节理:

根据相邻工作面揭露情况2号煤层顶、底板为粉砂岩或中细砂岩,坚硬,裂隙较发育,局部顶板相对破碎。

按面裂隙率分类属裂隙性。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回风大巷是沿2号煤层位置掘进的,K8、K9细砂岩裂隙含水层位于2号煤层顶板以上,依据ZK301钻孔抽水试验,K8、K9细砂岩裂隙含水层,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21L/s·m,水质类型HCO3-Ca·K+Na型,水位标高1037.52m,为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但2号煤层开采后垮落带高度为7.15~11.55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30.95~42.15m。

3号煤层开采后垮落带高度为10.06~15.77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30.95~46.61m。

2号、3号煤层开采后,可直接沟通K8、K9细砂岩裂隙含水层,使K8、K9细砂岩裂隙含水层直接向矿井产生掘进巷道充水影响。

通过以往掘进巷道揭露观测,工作面局部点有少量的滴淋水现象,局部2号煤层顶板K8细砂岩裂隙含水层见有渗水、细流现象,对此,应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防治措施,尤其加强了掘进巷道揭露断层时的地质、水文观测。

回风大巷涌水来源主要为顶部K8、K9细砂岩裂隙水,由于该含水层富水性弱,难于形成水害威胁。

预计地表水对回风大巷正常掘进影响不大,只是在雨季时由于地表水的积聚下渗,使2号煤层上部的含水层充水性有所增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回风大巷超前钻探探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回风大巷区域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从本矿地质资料分析,该回风大巷范围内无钻孔,可能有小断层、陷落柱、褶曲等构造均无渗水现象,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在掘进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落差小于2m的断层,所以在掘进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回风大巷开门点位于回风大巷与集中回风巷交叉口,施工方位角270°,沿煤层破顶破底施工(破底1.1m,煤层位于巷道拱部以下,其余为破顶),工程量510m,掘进方式为综掘。

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矿压监测

一、观测对象:

回风大巷。

二、观测目的:

通过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顶板锚杆锚固范围内及锚索锚固范围内离层值变化趋势,进而得到顶板离层情况提供连续的直观信息显示,掌握巷道顶板离层及围岩移近量情况,能及早发现顶板失稳的征兆,对顶板的变化情况预报并处理,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三、顶板离层仪安装观测

巷道每隔50m、巷道交叉口和地质构造处巷道中间布置顶板离层仪(施工6m深钻孔,安设时深基点6.0m,浅基点3.0m,由技术部负责安装顶板离层仪),用顶板离层仪检测顶板离层,每隔7天观测一次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示情况,根据位移变化情况,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

离层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

离层量(mm)

处理意见

正常

0-50

正常观测

警告

50-100

当离层量大于50mm时,由技术部下发通知单进行加强支护。

严重

100-150

危险

150-200

离层仪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一)离层仪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1、钻孔:

采用B22中空六方接长式钻杆、φ28mm钻头用锚杆机在巷道正中处顶板打垂直钻孔,深度6m;

2、深部基点:

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3、浅部基点:

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3.0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4、孔口套管:

安装孔口套管。

5、对准刻度:

将A刻度(浅部基点刻度)坠与孔口套管下边缘对齐,将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将B刻度(深部基点刻度)坠与A刻度坠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

6、初读数:

记录初读数。

(二)安装标准和注意事项

1、同一条巷道内只能安装同一种型号即BLY型号的顶板离层指示仪。

2、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尽量使深、浅部初始读数为零,正负误差不大于5mm;

3、离层指示仪孔必须及时安装在巷道的中部,并保证垂直顶板打设,以保证离层指示仪安装后测绳自然下垂,深、浅测筒不得被锚网拌柱,影响测绳自然下垂,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4、掘进工作面距最近一个顶板离层仪60m时及时打设1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10m。

5、前后相邻顶板离层仪间距不得大于50m前后误差不得超过200mm。

6、顶板离层指示仪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7、推入锚固器时,安装杆不能回拉,否则锚固器双爪会从安装杆上端的槽中脱出。

8、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三)观测频度及管理

1、顶板离层指示仪在距掘进工作面30m或安装5天内(两个条件以最后达到的为准)观测离层值,每班观测一次;50m以外或7天后(两个条件以最后达到的为准),除非离层仍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一般可停止测读具体数据,改为观测两个刻度坠的颜色,频度为每天观测1次,变形稳定后(指顶板两部相对移近速度小于5mm/d为变形稳定)每周观测一次。

2、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观察,其它人员也应随时注意观察,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现象,确保安全。

离层指示仪以深基点、浅基点刻度红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刻度0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一较稳定的状态;则刻度在100mm处已进入危险的状态。

3、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进行编号、挂牌管理,标准如下:

(1)离层指示仪管理牌板要吊挂平整,距行人侧底板1.5m,保证沿巷道方向成一直线。

(2)离层指示仪管理牌板面要严格按照要求正确填写。

(3)离层指示仪管理牌板要清洁、无浮尘、无污垢、无破损,便于读数。

4、生产技术部必须建立离层指示仪观测台账,台账数据如实填写。

5、技术员日常监测中,发现离层仪、压力枕读数变量较大,离层量超过20mm时,要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要进行变化分析,并采取措施。

四、锚杆、锚索测力计监测:

在巷道开口及交叉口处,煤巷每隔100m布置一组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2个部位(顶板2,锚杆、锚索各1个。

),安装完成后记录锚杆测力计初始值。

技术员每周观测1次并将每次读数填入记录本,实行读数、台账对口制度,发现数值变化异常及时汇报技术部矿压观测小组,共同分析异常原因并将结果汇报至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制定整改措施。

五、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严格按矿压观测制度执行。

锚杆拉拔试验值、巷道底鼓量、两帮移进量等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把观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设计:

1、回风大巷断面:

半圆拱形,墙体高1700mm,拱高2500mm,毛宽:

5000mm,毛高:

4200mm,毛断面:

18.32㎡,净宽:

4800mm,净高:

4100mm,净断面17.21㎡。

2、临时水仓及水仓硐室设计:

在巷道低洼处布置临时水仓和水仓硐室,

(1)水仓硐室规格:

长2.0m,宽1.5m,高1.8m。

(2)临时水仓规格:

长2.0m,宽1.5m,深1.0m。

3、临时水沟设计:

巷道掘进过程中在巷道右帮施工一条水沟,水沟规格:

深200mm,宽300mm,钻场附近人工挖临时水窝,安装排水泵,排放钻探过程中的积水。

二、确定巷道支护形式

根据地层综合柱状图分析,2号煤顶板为粉砂岩,厚度为8.09m,属较稳定岩层,适合锚网支护。

为了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悬吊于老顶坚硬岩层中,用锚索做补强支护,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

三、支护参数设计

支护材料及支护规格要求

(1)锚杆选用Φ20mm×20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距为800mm,排距为800mm;每排14根,与巷道中心对称布置;

(2)锚索选用Φ17.8mm,长度为7300mm钢绞线,锚索间排距1600mm×2400mm。

(3)锚杆托盘:

选用规格为150mm×150mm×8mm的高强度拱形托板托盘。

(4)锚网片规格:

φ6mm(长×宽)2000mm×1000mm。

(5)锚杆锚固剂:

采用K2360型和CK235型各一卷。

(6)锚索锚固剂:

采用K2360型一卷和CK235型二卷。

(7)锚梁规格为:

锚梁采用φ12#圆钢加工制成,锚梁孔距为800mm。

(8)锚杆锚索要求与岩层层面(或巷道轮廓线)垂直布置,要求锚杆、锚索托盘紧贴岩面,锚杆外露长度为10mm~50mm,锚索外露长度为150mm~250mm,锚网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每隔200mm用铁丝绑接一道。

(9)顶锚杆的拉拔力不小于120KN,帮锚杆的拉拔力不小于100KN,锚索的拉拔力不小于180KN。

四、支护参数设计

回风大巷支护参数及支护断面图

工程量

510m

支护方式

锚网喷

巷道断面

毛断面:

5000×4200mm

净断面:

4800×4100mm

材料名称

规格

其它

每排消耗

锚杆

Φ20×2000

间排距800×800

14根

锚杆托盘

150×150×8

方形托盘

14个

锚杆螺母

M22球帽一体

14个

网片

Φ6经纬网

1m×2m

6片

顶锚梁

Φ12H锚梁

5m

2根

帮锚梁

Φ12H锚梁

3m

2根

锚索

Φ17.8×7300mm

间排距为1600mm×2400mm

2根

锚索托盘

300×300×10mm

钢板

2个

锁具

OVM17.8

单孔锁具

2个

锚固剂

K2360

15根

锚固剂

CK235

16根

回风大巷支护断面图

单位:

mm

 

 

五、支护要求

1、巷道净宽误差范围要求:

锚网(索)、锚喷巷道中线偏差为0~100mm。

2、巷道净高误差范围要求:

锚网(索)、锚喷巷道有腰线的0~100mm,无腰线的-50~200mm。

3、当巷道掘进超高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巷道高度超过400mm时每排每帮补打锚杆进行加强支护,且必须保证顶、底锚杆距离巷道顶、底距离分别不得大于间排距长度的一半。

4、当巷道掘进超宽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巷道宽度超过400mm时每排补打锚杆,且必须保证左、右端锚杆距离巷道左、右两帮距离分别不得大于200mm;巷道宽度超过800mm时还需每排补打锚索进行加强支护。

5、巷道顶板破碎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过缩小排距、增加锚索网片加强巷道支护强度。

6、当遇围岩岩性变化等特殊情况时,由矿领导组织各科室会审后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并贯彻后一并执行。

六、特殊地段支护设计

巷道遇顶板淋水、帮渗水较大的施工巷道,应在该区域进行锚杆安装抗拔力试验,来监测锚杆的锚固情况,并根据试验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施工中遇到顶板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区域,采取缩小排距、加密锚杆、锚索、对棚、点柱等强化支护措施,必要时可采用钢带补强或注浆加固围岩,此种支护形式应延至断层带范围以外10m及以上,并视具体情况确定加强支护参数,及时补充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

巷道穿层施工范围,锚索长度根据巷道顶部上覆煤岩层厚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确保锚入稳定岩层不少于1000mm。

巷道局部掉顶、片帮时,宜优先采用锚杆进行支护,并采用“掉到那里,锚到那里”的支护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巷道压力较大地段,巷道施工负责人必须经常观察顶板变化,发现顶板下沉、锚杆折断、铁托盘变形、穿透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套棚、打点柱,套棚或采取其他措施,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

七、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

1、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L顶≥L1+L2+L3

式中L顶—锚杆总长,mm;

L1—锚杆外露长

(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20mm,顶锚杆外露取30m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b),mm;

L3—锚入岩层内深度(一般按经验,顶锚杆取400mm)。

普氏免压拱高:

b=[B/2+Htan(45°-ω帮/2)]/f顶

式中B、H—巷道掘进跨度和高度,B=5000mm,H=4200mm;

f顶—顶板岩石普氏系数,f顶取3;

ω帮—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

ω帮=arctan(f煤),f煤取2

ω帮取63.4°。

b=[5000/2+4200×tan(45°-63.4°/2)]/3=1164m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顶锚杆长L顶≥L1+b+L3=90+889+400=1654(mm)

即L顶≥1654mm,

本工作面顶锚杆规格Φ20×2000mm,所选锚杆长度满足要求。

2、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L帮≥L1+L2+L3

式中L帮—锚杆总长,mm;

L1—锚杆外露长

(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20mm,帮锚杆外露取30mm);

L2—有效长度(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mm;

L3—锚入岩层内深度(一般按经验,帮锚杆取300mm)。

煤帮破碎深度:

c=Htan(45°-ω帮/2)

式中H—巷道掘进高度,H=4200mm;

ω帮—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

ω帮=arctan(f煤),f煤取2

ω帮取63.4°

c=4200×tan(45°-63.4°/2)=993m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帮锚杆长L帮≥L1+c+L3=80+993+300=1372(mm)

即L帮≥1372mm

本工作面帮锚杆规格Φ20×2000mm,所选锚杆长度满足要求。

3、按锚杆所能悬吊的重量校核顶锚杆的排距:

每根顶锚杆悬吊岩体重量G=γL2a2,锚杆拉拔力Q应能承担G的重量。

为安全起见,再考虑安全系数k,取k=2。

即kG<Q

式中:

a——锚杆间排距(m)

L2——普氏免拱压高度(m)

γ——岩体容重26.7KN/m3

根据L2=B/2f顶

式中:

B——巷道掘进跨度,B=5m

f顶——顶板岩石普氏系数,f顶取3

计算得出:

L2=0.75

a<

,所选

本工作面规定顶锚杆的拉拔力Q≥120KN ,计算得a<1.73m。

本规程中锚杆间排距为0.8m,因此,锚杆排距参数满足计算结果。

4、悬吊理论校核锚索排距:

根据地质钻孔柱状分析,直接顶为粉沙岩。

为防止巷道顶板岩层发生大面积整体跨落,用Φ17.8mm、L=7300mm的钢绞线,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整体悬吊于坚硬岩层中,校核锚索排距,冒落方式按最严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

此时,靠巷道两帮的角锚杆和锚索一起发挥悬吊作用,在忽略岩体粘结力和内摩擦力的条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排距。

L=nF2/[BHγ-(2F1sinθ)/L1]

式中L—锚索排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5m;

H—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4.2m;

γ—岩体容重,26.7KN/m3

L1—锚杆排距,0.8m;

F1—锚杆拉拔力,120KN;

F2—锚索极限承载力,取280KN

θ—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75°;

n—锚索每排根数,取2。

L=2.0*280/[5*4.2*26.7-(2*120*sin75°)/0.8]=2.067m

通过上述计算L>2.067m,本工作面中所选锚索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形式

巷道采用锚杆、锚索、锚网、锚梁、喷浆联合支护;

二、支护工艺流程

(一)临时支护

1、临时支护形式:

后附临时支护示意图

(1)采用两组前探梁。

每根前探梁分别用两道吊环固定在巷道中心两侧锚杆上,前探梁上用木板梁维护,木板两端伸出前探梁不小于200mm,前探梁分别距两侧帮800mm±100mm。

木板尺寸:

2000×150×50mm。

(2)前探梁及吊环规格:

吊环使用专用吊环,不得由其他吊环替代;前探梁:

3寸钢管,长4000mm。

(3)吊环的固定

使用管式吊环时,用顶锚杆螺帽固定在顶锚杆上且螺母必须拧满扣;使用吊环时,直接拧在顶锚杆上。

出现顶板破碎或严重不平整时,上述前探梁起不到临时支护效果时,采用直径不小于180mm木点柱进行临时支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