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4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x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

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

A

2、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

C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答案:

C

4、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C、人才的心理素质

D、人才的身体素质

答案:

A

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

B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案:

B

7、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

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答案:

A,B,C,D

2、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括为(  )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答案:

A,B,D

3、进入大学,同学们应树立下列新的学习理念(  )

A、自主学习

B、全面学习

C、创新学习

D、终身学习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锻炼。

答案:

2、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告诫人们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答案:

3、人才素质的灵魂是德。

答案:

4、不同时代的青年虽然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

答案:

×

5、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答案:

6、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最主要看他的实际能力。

答案:

×

7、科技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答案:

8、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

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

A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信念

B、理想

C、情感

D、意志

答案:

A

3、(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信念

B、信仰

C、兴趣

D、理想

答案:

D

4、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答案:

B

5、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答案:

A

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答案:

D

7、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  )

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

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答案:

A

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D、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答案:

B

9、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

A、理想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B、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答案:

C

10、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

A、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B、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大胆想象美好未来

答案:

C

11、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

A、实践

B、学习

C、智慧

D、幻想

答案:

A

12、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  )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答案:

B

13、信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确立科学信念的基础是(  )

A、感情真挚

B、富有理想

C、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D、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答案:

C

14、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

A

15、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答案:

D

16、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答案:

A

1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答案:

C

18、马克思说: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  )

A、人的性格和特征

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

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答案:

B

19、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信念

B、意志

C、情感

D、理想

答案:

A

20、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

他的这个理想是(  )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答案:

D

21、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

这说明,理想具有(  )

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答案:

B

22、陈毅元帅曾经指出: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

”他的意思是说(  )

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

答案:

B

2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

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答案:

D

24、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

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答案:

D

25、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答案:

C

26、关于信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B、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

C、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D、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和想法

答案:

D

27、信念是(  )

A、一种知识体系

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C、是一种思想和理论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答案:

D

28、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答案:

B

29、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

D

30、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理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C、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D、理想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答案:

A,B,C

2、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C、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

D、社会理想排斥个人理想

答案:

B,C

3、.司马迁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和打垮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答案:

B,D

4、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D、离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单纯地读书学习

答案:

A,B,C

5、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动的风帆。

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舟,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飘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这说明,理想对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  )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替代人生的艰苦奋斗

答案:

B,C

6、共产主义具有以下哪几层的含义(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答案:

A,B,C,D

7、理想的基本特征是(  )

A、超前性

B、实践性

C、时代性

D、多样性

答案:

A,B,C,D

8、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D、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答案:

A,B,C

9、信念具有以下哪些基本特征(  )

A、稳定性

B、科学性

C、坚定性

D、现实可能性

答案:

A,C

10、下面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不能强求一致

B、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相同之处,可以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C、信念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信念的改变会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

A,B,D

11、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定标准是(  )

A、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B、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C、是否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A,B,C,D

12、理想的类型有(  )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职业理想

D、道德理想

答案:

A,B,C,D

13、信念强调的是(  )

A、情感的倾向性

B、熟悉的正确性

C、知识的丰富性

D、意志的坚定性

答案:

A,D

14、信念与信仰的关系(  )

A、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标准和态度

B、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果断态度

C、信仰属于信念

D、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15、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领域理想信念的有(  )

A、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B、希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C、希望在工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D、希望在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

A,C

16、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

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开心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

答案:

A,C,D

17、理想(  )

A、是一种精神现象

B、就是信念

C、具有现实可能性

D、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答案:

A,C,D

18、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与信念。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  )

A、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B、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行到来

C、理想转化为现实,是一件不需努力、能够自动完成的事情

D、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答案:

A,B

三、判断题

1、“志不强者智不达”说明了确立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

答案:

2、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答案:

3、信念比一般认识具有强得多的稳定性。

答案:

4、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是多样化的,因而不可能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答案:

×

5、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理想的发展。

答案:

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答案:

7、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答案:

8、信念的稳定性是绝对的,不会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

9、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不是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

答案:

10、理想会与现实发生矛盾,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

答案:

×

11、现实太残酷,不符合伟大理想,只能对现实全盘否定了。

答案:

×

12、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执著的信念。

答案:

13、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答案:

14、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答案:

15、理想信念对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有重要作用。

答案:

16、实现理想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的毅力和信心。

答案:

17、空想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所以也是理想中的一种。

答案:

×

18、一个人对已经确立的信念,经过长期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确认真正错误时会有可能改变。

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  )

A、依存关系

B、隶属关系

C、敌对关系

D、团结关系

答案:

A

2、(  )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爱国情感

B、爱国行为

C、爱国思想

D、爱国主义

答案:

D

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答案:

B

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答案:

D

5、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行动。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品质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品质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品质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品质

答案:

D

6、“八荣八耻”中,鲜明反映爱国主义的是(  )

A、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B、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C、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答案:

D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尚品质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

B

8、被称为国家和民族“胎记”和“精神基因”的是(  )

A、社会环境

B、风俗习惯

C、文化传统

D、自然条件

答案:

C

9、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国家和(  )

A、爱劳动

B、爱人民

C、爱科学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答案:

D

10、在当代,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

A、对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B、对未来现代化中国的热爱上

C、对古代封建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D、对近代半殖民地中国的热爱上

答案:

A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  )

A、国家

B、政党

C、国际组织

D、国家联盟

答案:

A

12、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

A、政治一体化

B、商品流动全球化

C、文化一体化

D、价值观一体化

答案:

B

1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  )

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

C、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答案:

A

14、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应该(  )

A、全盘西化

B、摈弃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C、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D

15、我国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改革创新

B、求真务实

C、自强不息

D、爱国主义

答案:

A

16、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  )

A、以趋利避害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明荣辨耻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案:

C

17、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模式是(  )

A、资源型

B、依附型

C、创新型

D、劳动力型

答案:

C

18、国家的核心利益是(  )

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团结统一

C、社会和谐

D、安居乐业

答案:

A

1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走社会主义道路

B、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祖国统一

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

B

20、钱学森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

“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

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这段话表明(  )

A、科学和科学家都是有国界的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科学和科学家都没有国界

D、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没有国界

答案:

B

21、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  )

A、爱国行为

B、爱国情感

C、爱国思想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22、“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爱祖国的(  )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A、灿烂文化

B、人民

C、大好河山

D、骨肉同胞

答案:

C

23、反映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的是(  )

A、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B、发扬民族精神

C、拥有爱国情感

D、爱自己的国家

答案:

A

24、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  )

A、人民解放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独立

D、改革开放

答案:

B

25、(  )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力量。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答案:

C

26、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当今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改革创新

B、淡泊名利

C、爱护公物

D、勤俭自强

答案:

A

27、(  )是时代精神的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经济全球化

D、与时俱进

答案:

B

28、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从总体上指明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规定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A、爱国主义的未来目标

B、爱国主义的永恒要求

C、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D、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答案:

D

2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  )

A、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现祖国统一

C、实现和谐社会

D、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答案:

A

30、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是(  )

A、独立自主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