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689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docx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

一大主题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两条主线

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三个角度

近现代中外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

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

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

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三、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1.16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

2.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

3.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

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背景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

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研究领域

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

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方法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

影响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近现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考点1 牛顿科技成果与中国传统科技成果的比较

考点2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2014·全国卷Ⅰ,T40

2013·全国卷Ⅰ,T28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近现代物理学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等方面

(2)从命题角度看,一是对牛顿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等内容的识记或辨析;二是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从命题特点看,多用展示或评价科技成果等方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推理的能力

近现代科学技术

(2)进化论

近五年未考查

要关注进化论思想在近代

中国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考点1 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考点2 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

2015·全国卷Ⅰ,T41

2012·新课标全国卷,T40

(4)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1 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考点2 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理论的共同之处

2013·全国卷Ⅱ,T40

2011·新课标全国卷,T35

(5)现代信息技术

近五年未考查

要关注信息技术对经济

社会的推动作用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近五年未考查

要关注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文学成就关注较少,对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的考查有所提升,弥补了高考中美术、音乐科目的缺失

(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艺术作品的鉴赏、艺术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等方面切入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为材料型选择题,注重考查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考点 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

2016·全国卷丙,T34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考点 黑人爵士乐在冷战中的作用

2016·全国卷甲,T35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 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

2014·全国卷Ⅱ,T34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五年未考查

2018年高考对此部分不会重点考查,最多命制一道选择题。

可能的考查方向有:

新中国教育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其与经济、政治等的关系;对“双百”方针的理解等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近五年未考查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1 外语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

考点2 政权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2015·全国卷Ⅱ,T31

2013·全国卷Ⅱ,T31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

在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缚中。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

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论的共同之处”进行思考,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主要理论贡献角度进行归纳。

3.(2016·高考全国卷丙,T34)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

选D。

第一幅作品属于古典主义,第二幅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第三幅作品属于印象主义,第四幅作品属于现代主义。

这四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D项正确。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1.(2015·高考全国卷Ⅱ,T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转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

2.(2013·高考全国卷Ⅱ,T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

选A。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

主观题(第40题)

1.(2013·高考全国卷Ⅱ,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

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

开步走!

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爱因斯坦热

原因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概括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纳

材料信息

“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

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

①理论的证实

②相对论的地位

③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所学知识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相对稳定

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其影响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科学

相对论的提出,有利的社会环境,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评析

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

态度;评析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分层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纳

材料一

第一层

梁启超、蔡元培拟邀请或邀请爱因斯坦到中国来讲学

邀请——积极欢迎

中国知识界欢迎西方科学

第二层

报刊报道和出版译著使相对论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报道、出版——引进、传播

相对论被引进、传播、宣传

材料二

第一层

以科学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

质疑科学万能论

质疑西方“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文明

第二层

用“以道德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去超拔西方

肯定东方道德文明

肯定东方“以道德精神为核心”的文明

所学知识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

积极影响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科学的消极影响

一战教训

答案:

(2)态度:

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态度:

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

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

【变式训练】

1.(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

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

同时以少数

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繁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

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

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

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共同因素,中国“与后金交战不利”,西方“十字军东征”战争的推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火炮技术,都有文明间的交流;明朝政府“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可见政府的重视;技术进步也离不开材料一、二中科学家的贡献。

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体现清政府维护满族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体现了天朝上国心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2)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影响,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归纳。

答案:

(1)因素:

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

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维护满族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2)影响:

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总之,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

主观题(第41题)

2.(2015·高考全国卷Ⅰ,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思维建模】

审设问

知识角度: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问角度: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设问限定:

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读材料

关键信息: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关联教材:

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列思路

“是什么”,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形成观点;或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比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世界贸易体系、世界市场等的影响

“为什么”,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

如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

“怎么样”,站在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升华主题,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满分示例】

示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变式训练】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

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而不断地稳步发展。

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

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

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

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观点。

(要求:

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第一步,根据材料内容提取论点;第二步,寻找史实进行观点的证明。

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史实有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及联系的加强等。

答案:

略。

(要求: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专题过关检测(十五)

(时间:

45分钟,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

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

这反映出(  )

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

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

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解析:

选A。

从题干中“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信息可知,牛顿采用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故A项正确;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D项错误;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2.(2017·广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华裔科学家周钦文的团队曾用超精准原子钟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发现:

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两者差异为每79年快900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表明(  )

A.相对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B.相对论的科学性得到实验验证

C.科学实验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

D.相对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析:

选B。

题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