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64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长岛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长岛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精神、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实施“科技兴岛”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综合实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科技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1、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加强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和健全了以县为枢纽,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科技网络。

组织全县科技人员,以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开发为主战场,全力投入海岛经济建设。

加大科技示范带动工作,通过示范户、示范区、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海洋开发和保护体系。

目前,全县拥有科技服务机构62个,专业科技人员2500多人。

成立了捕捞养殖、食品加工、海洋药物三个专业研究所,建立了19个民营科研机构。

建立健全了乡(镇)、村科委、科协、科技领导小组和水产技术推广站。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科技局的职能管理为统领,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三级科技网络为保障,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群众参与为动力的新机制,促进了“科技兴岛”战略的步步深入,科技进步在海岛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居了主导地位。

2、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兴岛”是我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我们在加快“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立足点牢牢地放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以人为本”意识,狠抓“渔科教”结合工作,制定了“科教兴岛”的人才发展战略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加强民营科技机构的发展,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力度。

强化人才培训,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大教育、大水产、大科技的交接点,列入长期的发展规划,统筹制定科技教育和实施方案,统筹设立科技、教育发展基金,统筹水产、科技、教育三方面的师资力量,培训基地和教学设施,形成“渔科教”结合的新机制,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立了同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联合开发研制,同时聘请了省内著名的专家和学者作为长岛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顾问。

3、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们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

财政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向科技倾斜,科研计划的经费,采取县财政、项目主管部门、承担单位三位一体的投入办法。

县、乡均按当年财政支出的1.3%以上提取科技三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

科技项目的经费,实行统一使用,分类管理,凡经济效益好,具备偿还能力的项目,实行部分或全部有偿使用。

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研究、探索性的应用研究项目适当增加无偿拨款资助,经费有偿使用的部分,项目结束后要按期上交,结转下年度滚动使用。

2009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150万元。

“十一五”期间,全县科技人员承担国家、省、市、县下达的科技计划79项,其中攻关计划36项,技术推广计划32项,科技兴海计划7项,星火计划3项,社会综合发展和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计划各1项,计划完成率达90%。

有1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有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检测、保护、海水生态养殖业技术开发、刺参育保苗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的完成,对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在全县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

科技进步促进了全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技实力百强县,国家级社会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科技兴海”海水增养殖示范基地,海水健康养殖逐步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标志着“科技兴岛”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己经成为海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科技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全社会研发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2009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足1.4%,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相协调。

多数企业没有科研开发机构和经费,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相对缺乏。

全县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攻关带头人,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对不足,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人才不正常外流的现象,用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开放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不足,鼓励人才多出、快出、出好成果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型成果产出相对较少。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

(一)世界科技发展态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不仅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以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到来之际,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传播和交流,知识与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共享性将推动全球科技经济合作向全方位、纵深化方向发展。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际竞争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抢占高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制高点,而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落后的国家,将会日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丧失本国发展的主动权。

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批新兴技术的出现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已成为人们的实际行动。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吸纳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快速发展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为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创造了契机。

面对当前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因此,我国在科学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打造“中国北方生态化国际旅游岛”,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保证作用;坚持“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原则,立足基础,着眼未来,重点突破,创新奋进,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把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首位,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立足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高效转换。

——坚持加强创新,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坚持跨越发展,通过科技发展的新跨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3、奋斗目标

我县科学技术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建设长岛县科技创新园区,重点打造长岛县海洋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和海洋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到“十二五”末,长岛县达到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标准的3家,有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海洋渔业技术,开展海水增养殖、生物资源保障、远洋渔业等技术成果集成与转化,重点加强优良品种培育、病害快速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渔业资源评估及可持续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

扩大环境友好型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技术的应用规模;推动海洋水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关键技术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和现场综合加工技术开发。

工业方面,重点进行水产品深加工、旅游特色产品开发、风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技术研究,加速推进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化。

在狠抓新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应用及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全面推进科技兴海、兴工、兴社会的进程,努力使长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进步在全县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

科技投入。

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活动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

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耗水降到90立方米以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科技人才队伍。

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到3000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900人以上,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2%,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达到4.5%,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人口素质要求。

四、重点任务

(一)经济发展

长岛县渔业资源,在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现代精品海洋渔业,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珍品原种保护基地,全国重要的海珍品良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渔业在山东省蓝色经济区中的地位。

同时,减少渔业生产污染,建立海洋生态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海域立体化养殖,推进海珍品繁育与原种保护基地建设,完成集体经营向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1.海洋牧场建设和渔业资源保护技术开发

建设长岛县海洋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型渔业。

研究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森林等技术,养护、修复、提升海洋渔业生态系统。

重视渔业生产污染的控制,对含有渔药、废弃物等的污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零污染排放。

研究健康养殖模式,改变传统的近海浮箱养殖方式,安装深水抗风浪网箱,建设深海养殖“牧场”,大力推广人工配合饲料,规范养殖用药,减少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

发挥本地岛屿众多的优势,围绕列岛建设生态养殖、生态渔业基地。

加强海珍品原种保护技术研究,根据本地海洋生态环境,引进优良的海珍品品种,增强育苗科技含量,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苗种。

控制增养殖规模,防止渔业资源品质的退化。

进一步开展海域资源调查,根据海珍品资源分布状况和海域区位特点,搞好海洋环境监测,切实保护好海珍品资源。

积极发展海珍品原种保护基地。

2加快良种繁育更新速度

引进新贝、藻、鱼新品种,开展新品种培育、扩繁和驯化养殖工作。

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大研发力度,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海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发展高科技育苗,建设海参、鲍鱼、贝类等水产品良种繁育中心,逐步改变半人工型的苗种生产方式为全人工型的苗种生产方式,培育优质苗种。

贝类。

解决贝类养殖品种老化和养殖结构不合理问题,提高贝类养殖的整体效益。

“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级良种繁育中心,搞好传统大宗养殖品种抗病抗逆品种的选育,同时引进3—5个贝类新品种,并实现1—2个品种养殖的产业化。

藻类。

进一步研究海带新品种的引进,建设藻类苗种培育基地,并实现1-3个新品种的产业化。

鱼类。

建成国家级良种繁育中心,搞好名优高效鱼种的开发,实现鱼类养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养殖效益。

在搞好黑鲪等地方名优鱼类的良种选育技术和健苗培育技术开发的同时,再引进3—5个鱼类新品种,抓好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开发,争取“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化。

名贵品种。

建成国家级刺参、鲍鱼良种繁育中心,搞好健苗培育、健康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开发,重点筛选刺参合理的高效养殖模式,搞好其病害防治技术开发。

3.海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研究

开展生态型养殖生产,大力推进海域立体化综合开发,全面实施海底森林营造工程,海底播养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海区中层挂养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等贝类,上层养殖海带等各种藻类。

上层藻类释放氧气供给中层贝类,并为底层海珍品提供饵料,中层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又可供养上层的藻类,各养殖品种的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利用,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提高海域的综合利用率,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建立起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型的“蓝色牧场”。

建设100万亩生态养殖区,进行潮下带大型藻类人工增殖技术开发,营造“海底藻场”,建设100万亩海底森林。

研究开发浅海、滩涂、池塘健康养殖模式,海水养殖防浪技术的开发,搞好超集约化养殖技术的开发。

进行大宗骨干养殖品种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海水养殖功能、系列、高效饵料和活性饵料添加剂,搞好免疫苗种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大力示范推广鱼类免疫苗种,确保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开发和推广全封闭、内循环、工厂化养殖技术,进一步搞好深海养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争取到“十二五”末,有3—5个品种的深海养殖技术取得突破。

4.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

以现有的独特海岛型生态环境和珍稀生物资源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把长岛县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具魅力的生态岛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生态屏障,确保海岛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集成转化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濒危物种保护的技术,重要原良种种质保护技术和兼捕物控制技术;推广保护区网络构建技术,实施海洋珍稀濒危物种保育工程。

开发生态综合修复工程技术与模式,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和功能恢复;推广应用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技术。

海岸带人工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技术推广应用,推进重大生态型工程、宜居型海上城市建设。

海岛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

开发推广“风能产电-海水淡化-植被绿化-岛屿生态”等科技兴岛模式;加强岛屿周边海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推进无人岛及周围海域的资源调查、勘探与评价,综合集成应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技术等。

5、海洋生态化管理技术开发应用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海洋生态化管理技术体系。

建立完善的渔业创新体系,用科技创新带动渔业的发展,实现高科技育苗、高科技养殖、高附加值海珍品深加工。

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实现本地渔业创新的飞跃。

同时,建立本地智力储备库,引进渔业科研人才,吸引海洋科研院所在本地建立研究站,鼓励企业建立科研机构。

完善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挥渔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和人才源头的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示范推广。

引导、鼓励渔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为基地建设和渔民生产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渔民自我服务型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重点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性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海域综合承载力评价和利用、海域使用监控和效能评估、生态补偿管理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遥感、信息等高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6.海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渔业产业链。

明确本地发展渔业的优劣势,加强与蓬莱等地产业联系与资源整合。

依据本地土地、水资源容量,适当发展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制药等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渔业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围绕渔业育养及深加工,加快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的发展,实现水产品集中配送、集中营销,形成水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低值鱼。

进一步完善生产技术,开发更多小包装、即食等新品种,提高加工综合效益。

藻类。

抓好海带为主的海洋藻类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医药、保健品、耐贮方便食品等前期生产技术研究,争取3—5个产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化。

贝类。

抓好以扇贝为重点的贝类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

7.加强资源与环境领域技术研究

建设长岛县海洋新能源研究开发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风力发电资源,建设100万KW海上风电场,探索海上风力发电示范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

研究开发太阳能、潮汐发电技术、太阳能与海水养殖业与民用建筑密切结合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抓好海岛旅游技术开发。

研究不同海域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开发规划,开发海上旅游航线,加快高新技术海岛旅游项目的开发,提高我县旅游的档次,形成一个统一的长岛科技旅游品牌。

推进海水淡化技术应用。

研究开发海水淡化膜材料及膜组件,耐盐类化学腐蚀、生物污损材料技术及加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废弃浓海水制盐、元素提取和深加工技术。

研究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技术。

重点包括近海生态环境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海岛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赤潮和海上油气污染及海洋风暴潮等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8.开发海洋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开发重要海水养殖经济品种饲料。

针对我县主要海水养殖品种,开发适用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环保型高效配合饵料。

加强船舶修造及配套技术集成开发力度,研究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等船型开发、设计、建造和修理改装技术。

研究远洋捕捞及海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推广应用远洋卫星导航技术与远洋渔业信息与服务系统技术设备等。

成立长岛县海洋药物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海洋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技术、新药筛选技术和新型中药制剂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生物药物、新型中药制剂,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簇群。

引进生物技术提升食品加工产业,从食品加工工艺、下脚料处理、贮藏保鲜、品质检测和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等角度入手,在食品加工各个环节引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研究开发膜技术、生物酶制剂筛选与应用、超微粉碎等先进食品加工技术,促进海洋药物和食品加工产业由外延型膨胀模式向内涵型裂变模式转变。

9.推行水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围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平台,研究出口水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安全及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技术及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测及预警体系、安全追溯体系。

研究开发生态养殖、加工等全过程的产品质量关键检测技术、安全限量控制技术、产地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控制技术等食品安全技术,制定相关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大力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

10.发展科技服务业平台,建设共享型社会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信息服务、咨询、金融、保险、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旅游和商贸业,加快发展电子商贸、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研究制定统一订购制度和数据采集加工的规范与标准,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区域特色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搭建科技图书、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县及与外省市、国家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提高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率。

利用网络关键技术,建设实时多媒体网络科研协同环境、远程网络实验环境和网络科学计算环境。

整合集成全县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以及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研究开发科学数据库群,进一步提高与省的科学数据信息交换能力。

开展我县现有农作物、微生物、地方畜禽、林木、果树、海洋生物等资源的系统调查,重点建设农作物种子、中药材、植物离体材料、微生物、畜禽、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形成重要种质资源虚拟博物馆。

研究制定人身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生物技术、大型工程等领域的在线、快速测试技术标准。

建立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以科普场馆为基地,加强与科技普及、文化传播相关的技术研究,利用信息化提升科普事业。

(二)社会事业

1、环境与资源保护

重点抓好一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工程建设。

在生态养殖方面,抓好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海洋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采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开发,提高海水增养殖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工业方面,通过加快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企业“三废”的循环使用,推动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2、农村城市化建设

解决海岛交通运输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城乡管理等问题。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小城镇建设、社区服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3、医药卫生计划生育

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攻克疑难病的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

加强公共卫生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抵御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加强医疗保健、卫生常识的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健身防病意识。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婴儿的优生优育水平。

4、科普方面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橱窗及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文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学科学技术、做现代渔民、建文明家园”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的科技意识和生活质量。

5、其它方面

加强教育、文化、体育、公安、交通、邮电、社会安全、劳动保护等领域的科技工作。

继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认真抓好防震减灾工作,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预测预报水平。

加快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科技信息。

五、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重要措施

1、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牢固确立“科技兴岛”战略思想。

通过加大宣传、树立典型、营造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确立“科技兴岛”的战略思想。

在政策、措施方面突出科技和教育工作,从而推动全县科技加快发展、技术加快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障科技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并完善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保障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以合理的比例稳定增长。

到2015年,县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5%以上。

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一般企业不低于2%。

加强科技与金融的联系,改善科技投入结构。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一是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同企业改组、改制相结合,将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吸纳科技成果。

二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横向科技协作联合,积极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园、中试基地等科研生产联合体,继续发挥“渔科教”、“产学研”等各种科技经济联合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