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976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

本文分析了单元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以及单元教学割裂、碎片化的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整体分析并整合利用单元语篇、设计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活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整合性输出

前言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可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高洪德,2018)。

可见,基于主题意义的教材单元教学是整合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基于主题意义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角度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仅以单个课时或课型实施教学。

单元中各个课时之间的教学目标缺乏整体规划,学习活动(特别是课时内以及各课时之间的语篇内容学习活动和相应的输出活动、评价活动等)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过渡,导致课时教学、学习过程割裂,学生不能在单元学习中基于主题意义实现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综合进阶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团队为解决单元教学割裂、学习碎片化的问题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吕世虎等,2016)。

笔者团队探索了如何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以三个方面的整体性促成素养的融合发展:

1.基于主题意义对单元多模态语篇进行整体分析与利用;2.设计体现多维度素养融合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3.设计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

围绕课程内容六要素对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贯穿单元、基于主题意义且能发展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主线,设计指向核心素养、体现学生学习进阶过程的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和相应的评价活动,以整合性输出活动作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落脚点,使学生在多轮基于主题意义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中,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辩证表达的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中,整体性蕴含着关联性,关联性是整体性的保障。

本团队侧重从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关联性分析:

1.单元不同文本的主题内容、语言表达特征、文本表达视角及体裁等方面的关联;2.文本主题与学生认知水平、语言水平以及现实和未来生活发展需求的关联;3.单元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以及学习活动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学习活动。

基于主题意义整体分析、整合利用单元语篇

要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整体分析单元文本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明确整合利用单元语篇的策略。

一些教师在分析单元文本时存在一个问题:

重视解读单个文本的What(主题和内容),How(语篇的特征、写作特点等)以及Why(写作意图和价值取向),忽视对单元中多个文本之间关联性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价值分析,只能按照课时和课型进行割裂的教学。

1.综合多个依据,合理确定单元主题

教师需要具有单元主题意义整体解读的视角和策略。

教师应深入分析《课标》中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及其主题群的主题语境内容,结合学情分析确定单元主题意义解读的角度,同时研读教材建议以及单元内的多个文本内容、文本中的主题词汇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具体分析每个语篇主题意义的指向和内在关联,避免从个人经验、兴趣等来确定单一语篇的主题意义,随意对教材语篇进行调整和增补,偏离单元主题意义的正确方向。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中Unit5“Rhythm”Lesson3“ExperimentinFolk”主题阅读语篇内容介绍了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的经历以及他在民族音乐上的创新。

一位教师对这个文本的主题解读是介绍名人(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并补充了一篇国外报刊对孔祥东进行报道的文本,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了孔祥东描述小时候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讨论成功的要素,导致偏离了单元主题。

2.分析多模态语篇的关联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价值

为了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以及单元语篇整合利用的策略,教师在整体分析单元语篇之间的关联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1)总体上探讨了什么主题?

(2)反映了主题的一个方面,还是不同方面?

在体裁、视角等方面有何异同?

(3)是否较全面地体现出主题意义?

是否需要不同体裁、不同视角的语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探究主题意义?

(4)哪几个语篇关联性更强?

如何进行整合利用?

(5)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特征、语篇结构等有哪些异同?

(6)如何整合语篇中的主题语境和语言、文化知识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教师不仅要注重分析每个语篇的内在关联,分析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语篇微观组织结构,还应分析宏观组织结构,即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解读单元语篇内容对学生认知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的整体价值,确定主题单元和学生生活、发展需求的关联点以及对接点。

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落脚点,介绍及评价主题内容,分析和主题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主题内容探讨等。

[案例1]依据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

笔者团队针对北师大版《英语》必修3中Unit8“Adventure”的内容,对高一学生开展了学情调研,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险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没有清晰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知中的探险是指各种刺激且有一定危险的运动,这和教材单元中Lesson2“ExtremeSports”的内容相吻合;很多学生对MarcoPolo的认识不全面,认为他是一个trader或者traveller,而教材中Lesson3的文本有利于学生从文化探险的视角认识、评价MarcoPolo,提升其对文化探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Lesson4“JourneytotheAntarctic”涉及的探险未知领域的意义以及所需要的准备缺乏认识。

基于学情分析及单元文本分析,此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有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对探险的内涵以及不同领域探险(extremesportsandtheadventuretotheunknownworld)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从文化探险的视角分析和评价MarcoPolo的旅行;二是认识到未知领域探险对自我挑战以及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理解充分的准备是成功探险的前提,不能盲目冒险。

3.基于主题意义设计学习小单元,促进核心素养融合发展

单元教学承载了完整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而有所侧重的目标任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比较完整的课程周期(梅德明、王蔷,2018)。

教师要对单元语篇进行整合利用,使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对主题意义的内涵和内容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在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语言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利用是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保障。

一般来说,高中教材一个单元的主要语篇加上Workbook中的语篇共有6—9个,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2—3个语篇进行整合,进行3—4课时的学习小单元教学。

学习小单元不是以一个课时或者语篇为结点,而是把聚焦于主题意义某一方面或者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等的几个语篇进行关联分析与整合利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例如,在上文案例1中,授课教师依据学情和文本分析,从学生认知发展的逻辑及“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评价与迁移”出发,重新整合了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学习小单元:

GettingtoKnowAdventure(TheintroductionofUnit8,Lesson2“Extremesports”);AdventureinHistory(Lesson3“MarcoPolo”,Lesson4“JourneytotheAntarctic”);AdventureandI(Lesson1“AdventureHolidays”,CommunicationWorkshop)。

学习小单元有助于突破语篇、课型及课时的界限,有利于解决教学碎片化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循环复现的主题语言和不断丰富拓展的主题信息、视角中发展深度理解并能够连贯、有逻辑地表达主题意义的能力。

多个学习小单元能够促进学生基于主题意义实现多维度素养的融合发展。

深度的主题意义探究有时需要不同视角的内容带给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其深度思考。

学生要在多语篇的学习体验过程中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形成较全面的理解,逐步达成认知上质的变化(李宝荣,2018)。

要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教师要注重就主题的特征和要素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视角,例如北师大版新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模块1Unit2“Success”主题单元中的听力独白语篇介绍了成功的5个秘诀,阅读语篇是一篇博客,一位奥运冠军介绍了自己成功之路和人生选择。

教师可以补充一个主题为“阻碍成功的5个因素”的TED演讲,将三个语篇整合为一个学习小单元,以促成学生辩证地建构成功因素的认识为目标,同时对照促成和阻碍成功的因素对自我的学习行为等进行辩证的反思与调整。

当然,教師对主题意义的解读要有度,学习小单元的语篇拓展也要适度,要考虑拓展语篇中的词汇、语法、表达结构等是否在教材语篇中有一定的复现。

偏离主题意义或者只关注思维、表达视角的语篇拓展,不利于学生基于主题意义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融合发展。

设计体现学生多维度素养融合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

认真规划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梅德明、王蔷,2018)。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教学语篇整合分析、学情分析以及对《课标》内容的分析。

静态的教学文本分析要与生动的学情分析相结合。

教师要分析学生对主题概念、主题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已有的表达基础和发展需求。

单元目标的制定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落脚点是贯穿单元的、体现六要素整合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输出活动,体现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

1.制定指向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知识和技能,拓展主题表达视角及文化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多维素养的综合发展。

单元整体目标体现学生在一定时间跨度内需要实现的综合发展目标,教师应关注学生基于所学进行迁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取和整合单元主题意义信息、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的过程中,把发展听说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贯穿始终,提升其规划单元学习、反思及评价学习效果等学习能力。

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并分解为体现关联性和递进性的课时目标,是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保障。

2.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目标以语言和思维融合发展为保障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可以看出,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学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