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55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ocx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2010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摘 要

世博会作为一个规模提升巨大的国际性盛会,对举办城市乃至整个举办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是上海旅游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大机遇,也是加速长三角旅游业融合的“催化剂”。

它有利于上海国际知名度和形象,扩大上海旅游的客源规模,完善上海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丰富旅游资源,增加上海旅游业新的就业机会等。

2010世博会对上海旅游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有挑战。

例如世博会期间高客流量对游客参观游览带来的不便,以及世博期间产生的生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世博会后上海旅游业即将面临的问题等。

本文将从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从而为应对世博会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机遇,挑战,对策

目 录

前 言1

第1章世博会概况及对旅游业的影响2

1.1世博会的概况2

1.2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2

第2章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4

2.1上海世博旅游的现状4

2.22010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4

第3章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消极影响7

3.1世博期间高客流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7

3.2世博会产生的生态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7

3.2.1世博会产生的资源问题7

3.2.2世博园区内的热岛效应的旅游的影响8

3.3世博期间市民巨大的承受力对旅游的影响8

3.4世博会过后上海旅游业面临的问题8

3.4.1世博会后旅游就业过剩8

3.4.2能否充分利用好世博会留下来的宝贵资源9

第4章应对世博会的建议对策10

4.1分流的对策10

4.2加强保护世博园的生态环境10

4.2.1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素质10

4.2.2使用节能低碳材料,落实低碳世博11

4.2.3加大绿化,缓解“热岛效应”11

4.3加强市民东道主意识12

4.4发展“后世博”的旅游12

4.4.1推动“后世博”的旅游就业转型12

4.4.2世博园的后续利用12

结  论14

参考文献15

前 言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

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三十八届。

世界博览会的深远影响力,加上会展经济为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推动力,使得每届世博会的主办权非常受人关注。

199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决定正式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申办世博会的主体是中国政府,上海市为承办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共184天。

将努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参展。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地区经济、社会将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在第三产业中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哪些方面将产生影响,上海如何利用世博契机,结合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来发展上海的旅游业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方面研究都很多,但集中在规划建设设计交通物流开发运行和对上海会展业发展影响方面。

关于对旅游影响的研究也有一些,但较少。

本文就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提出相关的对策。

第1章世博会概况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1.1世博会的概况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承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览会。

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各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因此,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100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各国都积极争办世界博览会,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主办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寻求更大发展;二是可以扩大国际交往,提高主办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三是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拓展本国的创造途径;四是带动、促进主办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可以借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商业机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类:

一种是注册类(又称综合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种为认可类(又称专业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包括生态、陆路交通、狩猎、娱乐、原子能、森林、数据处理、粮食、花卉等多方面主题。

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可举办一次认可类世博会。

1999年我国主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属于认可类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属于注册类世博会。

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围绕主题进行,一般有国际馆、国家馆、主题馆、综合馆及国家馆日活动,各参展国文艺表演、主题游行等形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增加了“城市最佳实践区”。

参展国可根据本国文化背景、对主题的理解及各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对展馆进行规划、设计及建造;主题馆和综合馆一般由主办国负责建造。

同时,由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和游行表演,在展览会各区域巡回演出。

1.2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

世博会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国际性盛会,对举办城市乃至整个举办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就世博会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而言,世博会给城市留下的地标性建筑,诸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塔、美国西雅图的太空针塔、日本大阪的太阳之塔等等。

除此之外,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旅游业的发展。

世博经济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旅游业,尤其是在促进旅游就业方面。

一方面,世博会通过带动旅游投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旅游就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世博会也将通过旅游者的集聚带动消费,进而促进就业。

世博会在促进人流和消费流激增的同时,将引致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相关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相应促进就业特别是旅游就业的大幅度增加。

有关资料表明,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创造了45.78万个就业机会,占该年日本全部就业人数的0.8%;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曾为加拿大及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提供了6.31万个就业岗位;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则为德国带来了10万人的就业效应。

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就业机会,有专家研究后认为,根据上海市政府3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然后放大5倍,即150亿美元的引致投资效果计算,估计届时至少可以产生10万个以上的新增工作岗位。

显而易见,世博会带来的就业增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就业人口的扩大。

同时,根据国际上举办过世博会国家的经验,由世博会带来的巨大的就业人口,在世博会后存在着一个继续消化的问题;就旅游业而言,在世博会后也会因游客减少而产生旅游就业过剩。

 

第2章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2.1上海世博旅游的现状

6月18日2010年中国上海国际新闻中心透露从5月1日开园以来,上海世博参观者人数累计已达1570万人次。

世博旅游的人数将持续上升,目前世博旅游的现状是:

一是世博游客组团数逐步攀高。

据统计,自5月15日起,日均入园的团队游客数基本稳定在12—18万人次,最多时达到18.52万人次,占入园游客总数的35.3%。

二是绝大部分团队游客选择上午入园。

据统计,上午11:

00前是团队游客陆地入园比较集中的时间,1日至31日共有177.23万人次选择该时段入园,占陆地入园团队总数的86.4%。

其中,8:

30至10:

00入园的为97.85万人次,占47.7%;10:

00至11:

00入园的79.38万人次,占38.7%。

三是学生组团特别是大学生组团潜力依然较大。

统计显示,团队游客中,普通团为282.56万人次,占到92.2%;中小学生团为21.38万人次,占到7.0%;大学生团为2.01万人次,占到0.7%。

预计随着高考结束和暑期到来,世博园将迎来学生客流高峰,学生组团特别是大学生组团潜力较大。

据统计,由上海市旅行社组团的团队游客数达184.86万人次,占到团队游客总数的60.3%;由外省市旅行社组团的游客数达121.47万人次饿,占到39.7%,主要集中在江浙两省。

四是长三角地区成为世博主要外地客源市场,其中江苏游客最为集中。

据统计,预售期(2009年3月27日至2010年4月30日)共实现团队票协议销售915万张,销往外地307万张,其中江苏57万张,浙江31万张,其它省市212万张,境外7万张。

2.22010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是上海旅游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大机遇,也是加速长三角旅游业融合的“催化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知名度和形象的提升

历届世博会都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2010世博会有利于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整体形象的提升,使上海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型大都市。

世博会作为高度密集型的会展活动,将聚集世界各国政界、商界、文化传媒界等各方人士,使许多不了解上海,较少接触上海的朋友借世博会机会能亲临上海,从而增强对上海,对中国的了解。

世博会起着世界名片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将云集在举办地,使之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

同时,举办世博会事件本身证明上海是个一流的国际型大都市。

提高上海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2)客源规模的扩大

世博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历史之最。

在这7000万人次中,将有30%-35%的人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继续游览观光,也就是说可以为长三角其它地区提供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

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旅行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3)上海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服务系统的升级

上海市政府的主导性投资以及与世博会相关的社会投资效应,将极大地提高上海旅游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作为国际盛事的世博会的举办,促使旅游企业不断完善自身各项服务设施,提高人才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服务系统全面升级。

之前上海世博局已经将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全面纳入了世博会的规划范畴之内。

大幅度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到今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增加到了15条线路、400公里,每天客运能力将提升到500万人次。

此外,上海的高速公路网届时可达到650公里;加大力度改造危棚区,代之以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建造世博会概念楼房,丰富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保护上海旧区的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同时,在世博会规划场地中对城市的空间设计、居住模式进行实验性探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高科技、环保型产业。

可见,2010的上海将是一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的国际化大都市。

(4)旅游资源的丰富  

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促进举办地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

为迎接1900年法国世博会而修建的艾菲尔铁塔已经成为法国永久的标志,每年登塔的游客达600万人,堪列法国旅游景观之首。

另外随着艾菲尔铁塔的建造,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很大的开发。

2010年世博会会址选在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5.28km2,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以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世博会将做足“绿”文章,将在黄浦江边上建大型滨江绿洲,形成两条绿带,中间还有楔型绿带延伸到世博会园区内。

而中国馆、主题馆、会议中心等建筑群将成为上海未来标志性建筑,并和原先沿江的旅游资源连成一片,形成沿江旅游带,由此带动浦东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5)旅游业新的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旅游产业的带动,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也会随着增加。

预计世博会将为上海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达10万个,提高上海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准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期间,原有的旅游饭店、餐饮、交通、景点、旅行社为了作好世博会的接待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从业人员;在新增的旅游基础设施中,更加缺少旅游人才,这必然会为上海旅游业创造巨大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提高上海市民生活水平。

世博会对上海的整体环境的改造,最终受益的是上海市民,他们的生活质量将大幅提高。

 

第3章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3.1世博期间高客流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自1851年以来历次世博会中规模最大参展国家和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在为期6个月的世博会期间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规划园区内日均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高峰时期日接待游客流量将达到80万人次。

世博会时中外游客云集上海,不仅在世博园区内,另外市区内、周边景点内,都会比平时多很多人。

大量的游客、嘈杂的环境会给人们的出行、购物、购票、参观游览、休闲等旅游活动带来很多不便,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质量。

处理的不好,将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

由于游客过多,参观主题馆的游客都必须排很长的队,等待很长的时间才有机会参观,这样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等待上,而实际参观的时间很仓促,而且很多情况下,大多游客有些喜欢的主题馆都不得不放弃,因为游客量大,自己的时间也有限,加上连续排队参观往往带来的疲惫劳累,许多游客几天下来最后是受不了这种疲惫返回,不免也有所遗憾。

3.2世博会产生的生态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

3.2.1世博会产生的资源问题

游客给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由于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由于游客的喊叫喧哗、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娱乐设施所带来的噪声污染,游客水上活动对水体的污染等。

资源也会过度消耗。

过多的游客涌入旅游景区,过度地利用和使用当地的资源,会带来当地资源的过度消耗,甚至引起当地的资源危机。

如加快地下地表水、矿物燃料、食物资源的耗竭等。

游客在生态旅游景区内随意丢弃垃圾,会破坏景区的视觉效果。

上海世博会主要使用两大类材料,一类用在场馆建筑中还有一类是消费性的材料,如一次性杯子啊、托盘啊、路标啊等等。

这些材料的用量将会是很庞大的,如果不能完全降解的话,那么造成的浪费和污染也将是巨大的。

3.2.2世博园区内的热岛效应的旅游的影响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人为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围乡村的温度,象一个炎热的“岛屿”悬于大气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

热量平衡是城市热岛形成的能量基础,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增加了人为热,从而影响城市热量平衡。

城市的热岛峰点多出现在人口密集的高能耗地区。

世博会园区建在市中心,有大量场馆建成也会有大量人群聚积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城市地区,会产生局部范围的热岛效应,对游客的正常游览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3世博期间市民巨大的承受力对旅游的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旅游接待工作离不开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持。

但是当上海市民真切地面对世博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物价上涨、交通阻塞、商店里到处都是拥挤的外地旅游者等,上海市民是否还能保持文明礼貌和热情友好的态度,这是旅游对市民承受力的挑战。

如果部分上海人对外地游客做出不友好的举动,那么,这不仅影响到上海在国内外的声誉,更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同时也给上海旅游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4世博会过后上海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3.4.1世博会后旅游就业过剩

据预测,2010年世博会给上海旅游业带来的新的直接就业机会将达到7.4万个左右。

然而,上海世博会后旅游直接就业岗位将减少5.2万个左右。

有人可能认为,仅仅5.2万人旅游就业过剩总量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但是,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如果我们考虑到由于世博会后旅游就业过剩导致的间接冲击,那么,其影响或许是巨大的。

据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1个人,将给相关行业间接地创造4个就业机会。

以此比例推算,世博会后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就业过剩总数将可能达26万人。

尤其是在世博会后,随着来沪游客的突然减少,将会出现饭店设备设施和旅游服务人员大量过剩,上海旅游饭店业将再一次面临严峻的局面。

这对整个旅游行业都是一次冲击。

3.4.2能否充分利用好世博会留下来的宝贵资源

世博会之后许多场馆设施将永久保留,给上海旅游业提供许多新的旅游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新的都市旅游产品,招揽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沪旅游,这是上海旅游业在世博会之后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上海应该充分做好世博园的后续利用。

有效的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可以促进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1888年西班牙巴塞罗纳世界博览会之凯旋门,现已是巴塞罗那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1889年第四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依然选址战神广场并延伸到陆军士官学校.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象征。

这两届世博会都是场馆后续利用之保留标志性建筑的典型,从而使旅游业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世博会之后世博园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加上每年对遗留场馆的保护以及维修等也会花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第4章

应对世博会的建议对策

针对世博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面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缓解这些状况,以下是根据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带来的挑战,相应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4.1分流的对策

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的流量,平均每天会有好几十万人进场,因此在为游客服务方面,要尽量考虑得周到细致些,包括最高入园人数的限制、游客的分流、排队等候的措施等等,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事先就靠规章制度把它规范好。

如果规范得好整个世博会的秩序会比较好,即使发生纠纷,也容易得到比较好的化解。

世博会组织者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电台等各种渠道发布人流信息,在周边地区设置检票口,分流人群,最大程度减少参观者的等候时间。

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措施分流客流:

一是在售票上采用多种票制,使客流均匀分布;

二是在展馆的展出和大型活动的安排上,把时间错开,平衡客流;

三是在场地之内建立游乐场所和娱乐设施,供参观的人在里面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以及休息、遮阳等功能,以此来分散人流。

4.2加强保护世博园的生态环境

4.2.1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素质

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不仅需要组织者的周密计划,更需要每一位参观者的积极配合。

世博园内每天都有几十万的游客,如果每人都随便扔一张废纸或一个饮料空瓶,那垃圾的量是可想而知的,这些都是涉及到如何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的问题。

为此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例如,在世博园进行广播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世博园适当的树立一些比较个性的宣传标语,引起游客的注意;在世博园内设置足够的垃圾桶,让游客的视线范围内能够看到,最好垃圾桶设计的比较有特色,既和世博园整体环境协调,又可引起游客关注。

这样大多游客就不会随手扔垃圾了,利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素质,使大家逐渐地养成一个保护世博园内环境的良好习惯。

 

4.2.2使用节能低碳材料,落实低碳世博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积极倡导低碳发展理念,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

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城市的责任,也是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世博会平台,探索低碳发展经验,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向低碳时代的迈进。

世博会在建设一些娱乐设施方面,要使用绿色节能材料,绿色材料就是指降低资源能耗,可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材料。

这样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碳的排放,全面落实低碳措施。

同时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我们希望通过国内外参展者、参观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通过世博园区内外的联系互动,集中应用、展示、推广环保低碳技术,广泛开展低碳理念和实践的传播活动,将低碳理念贯穿世博会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积极实施世博会碳补偿措施,努力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低碳发展的典范,充分发挥世博会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向低碳发展转型。

4.2.3加大绿化,缓解“热岛效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5月至10月举行时,是上海一年里最热时节,如何为每天平均有40万—60万人次的游客降温和避免因为热岛效应而中暑也是世博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高温天气,气象局可采取空中喷雾降温等技术实行局部小气候调控和人工消雨、消雾、消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措施。

道路是吸收太阳辐射热的大户,加强道路绿化,构建绿化广场,也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

 

4.3加强市民东道主意识

世博会成功举办离不开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民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上海市的形象,更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

上海市民对待外来游客的热情周到,能够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美好印象。

对于世博会期间对上海市民造成的不便,以及上海市民所要承受的物价上涨,交通阻塞等压力。

政府要做好安抚工作,一些企事业单位可适时的给员工休假去外地旅游,缓解上海市的人流压力;政府可制定一些优惠上海市民参观世博园的政策来加强市民的东道主意识,从大局出发,更好地为世博会服务。

4.4发展“后世博”的旅游

4.4.1推动“后世博”的旅游就业转型

世博经济对旅游业所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是分布于不同行业的,除了饭店业、旅行社业和旅游景区点以外,还包括旅游房地产业、餐饮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购物业、旅游咨询业等。

这些行业对就业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世博经济所带来的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紧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在岗及潜在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其能把握未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具有应对世博会前后旅游就业形势的变化能力,从而塑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适应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灵活就业的旅游从业者队伍。

推动“后世博”的旅游就业转型。

所谓就业转型,是指将旅游就业过剩人口向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转移,例如转移到会展业等等。

4.4.2世博园的后续利用

世博会之后许多场馆设施将永久保留,给上海旅游业提供许多新的旅游资源。

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新的都市旅游产品,招揽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沪旅游,做好世博园的后续利用。

就选址而言,上海世博会更接近巴黎的世博会,巴黎的塞纳河把巴黎分为左岸和右岸,而黄浦江则把上海分为浦东和浦西。

通过对历届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总结和探讨,就后续利用问题上.上海世博园区最接近20世纪中后期后续利用的特点,即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应以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为目标。

目前规划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及大型场馆设施将予以保留;公共活动中心会后将作为一流的大型会议中心;演艺中心在会后将继续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世博园区应依托“世博效应”,结合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服务设施的需要,通过土地再次开发,真正把世博园区发展为上海未来的国际文化、外事、商务和旅游休闲的综合功能区域。

同时配套建设部分住宅,呼应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结  论

总体来说,2010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也有一些消极影响,相信只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和缓解,是可以转弊为利的。

本文仅从世博会对旅游业的角度来研究的,没能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发,问题可能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

世博会过后其对旅游业产生的持续影响,包括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现在还不是很明确,但希望通过此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