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答题.docx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简答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本〕2012年6月简答题复习材料
一、重点掌握的简答题
(一)画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p58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
〔3〕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到达最大;
〔4〕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5〕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图: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MU=dTU/dQ
〔二〕简述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
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
作用如下:
1、在税收方面,累进制的自动稳定机制可以很好的减缓经济波动;
2、在转移支付方面,能够影响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从而有利于减轻总需求的波动。
3、在农产品支持价格方面,政府按支持价格制度给予补贴,防止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
总之,在经济扩张时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助于缓和经济衰退。
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因此这种政策工具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税收会增加,转移支付会减少,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发展;反之亦然。
但是,自动稳定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Ed=△Q/Q÷△P/P
3、需求价格弹性的图形如下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1〕商品的需求程度;需求程度小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需求程度大的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多,需求弹性大,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少,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广,弹性越大,用途越窄,弹性越小。
〔4〕使用时间。
商品的使用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商品的使用时间越短,弹性越小
〔四〕画图说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
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如下图:
〔图见教材P98-4-14〕
〔五〕画图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2〕等产量曲线有三个特征:
①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因为要保持产量不变,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两种要素是互相替代的。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②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叫做等产量曲线群。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③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否则与等产量曲线的定义相矛盾。
〔3〕等产量曲线如图:
〔六〕等成本线的特征
等成本线是一条说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O
当成本和要素价格一定时,有一条相应的等成本曲线,如果成本或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变化,会引起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1)两种要素价格同比例变动,会引起成本线平行移动。
(2)
一种要素价格变动时,等成本线会发生旋转。
图1图2
〔七〕简述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
赫认为:
两国要发生贸易需具备的条件---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程度有差异;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认为:
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
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异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
他们都认为:
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进口稀缺的产品。
人们称这一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
它与相对优势理论的重要差异是,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以一般的均衡理论为基础,把相对优势换成比较优势。
〔八〕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应小于需求或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
1〕供应小于需求,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应等于需求,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应大于需求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存在亏损,但仍生产;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必须停产。
总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九〕简述总供应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应曲线是说明在劳动市场到达均衡时,总供应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供应曲线如下列图所示:
①未充分就业的总供应曲线——ab线,平行于横坐标,说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应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应。
②短期总供应曲线——bc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说明总供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
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应曲线”或“正常的总供应曲线”。
③长期总供应曲线——cd线,垂直于横轴,说明价格变动,总供应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应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
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应曲线”。
〔十〕劳动供应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
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应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
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应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
〔十一〕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叫外部性或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1)税收和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2)企业合并。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
合并后的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MR=MC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明确产权。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
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
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
〔十二〕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
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
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同时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瓶颈部门的存在降低甚至限制了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这必然会影响经济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从而限制了投资乘数作用,限制了对闲置资源的利用。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
〔十三〕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应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应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应”。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主要由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宏观消费政策中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
我国过去曾发生过多次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以下是一般掌握的解答题〕
一、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如图中D0曲线上点a到点b的移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如图中D0到D1、、、D2的移动。
〔二〕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②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说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PxQx+PyQy=M。
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③消费者均衡:
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到达最大。
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最正确组合。
〔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到达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到达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