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32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1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42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42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42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42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数学教案.docx

《42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数学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数学教案.docx

42数学教案

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四年级

周次

时间

内容安排

备注

第一周

3.2——3.6

四则运算

第二周

3.9----3.13

观察物体、加法运算定律

第三周

3.16----3.20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第四周

3.23----3.27

乘法运算定律

第五周

3.30----4.3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

第六周

4.6---4.10

小数大小的比较

第七周

4.13---4.17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八周

4.20---4.24

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第九周

4.27---5.1

整理和复习

第十周

5.4----5.8

三角形

第十一周

5.11---5.15

期中测查

第十二周

5.18---5.22

小数的加减法

第十三周

5.25---5.29

小数混合运算、图形的运动

第十四周

6.1----6.5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十五周

6.8----6.12

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六周

6.15----6.19

总复习

第十七周

6.22---6.26

调整进度

第十八周

6.29----7.3

复习

第十九周

7.6-----7.10

期末测查、汇总

总课时:

1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备课时间

2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2日

学习

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口算

练习

3

自学

探究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齐读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5

交流

展示

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0

指导

释疑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5

训练

拓展

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练习“做一做”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5

全课

总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总结

5

 

预习

作业

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预习题

设计

计算并验算:

36× 54

102× 85

预习

问题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板书

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是对上学期知识的延伸,但学生对于一级运算这部分的计算掌握不够准确,经常出错,计算这方面还要加强。

总课时:

2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备课时间

2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3日

学习

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自学

探究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 4=12

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5

交流

展示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1)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4=3

(2)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

指导

释疑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

5

训练

拓展

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0

全课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

5

 

预习

作业

内容

0的运算

预习题

设计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预习

问题点

有关0的运算

板书

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教学

反思

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总课时:

3

课题

关于0的运算

备课时间

2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4日

学习

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口算引入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快速口算

5

自学

探究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讨论

5

交流

展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总结

5

指导

释疑

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小结

5

训练

拓展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5

全课

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总结

5

 

预习

作业

内容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预习题

设计

96÷12+4×2

预习

问题点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板书

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教学

反思

0的运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

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可以做被除数,不可以做除数的概括不是很准确,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发现规律。

总课时:

4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备课时间

2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5日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

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5

自学

探究

出示例4:

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

交流

展示

96÷[(12+4)×2]

=96÷[16×2]

=96÷32

=3

总结:

5

指导

释疑

阅读“你知道吗?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0

训练

拓展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5

全课

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

5

 

预习

作业

内容

租船问题

预习题

设计

数学书上的例题

预习

问题点

板书

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教学

反思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但有部分同学计算时不够熟练,运算顺序会混淆出错,要加强这部分的练习。

总课时:

5

课题

租船问题

备课时间

2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6日

学习

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倾听

2

自学

探究

1、出示例5:

 

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出示问题) 

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3

交流

展示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15

指导

释疑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 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10

训练

拓展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P11第5题

(先假设,再调整)

5

全课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5

 

预习

作业

内容

观察物体

预习题

设计

观察物体

预习

问题点

观察

板书

设计

租船问题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 6=5(只)35× 5=175(元)

6条小船:

20× 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掌握不好,课后指导练习。

 

总课时:

6

课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备课时间

2015,3,7

上课时间

3,9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2.难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 学 内 容

学 习 路 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

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5

自学

探究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3)汇报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学生指一指)

 

(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10

交流

展示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

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

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相同吗?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操作)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10

指导

释疑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5

训练

拓展

 

(2)P13做一做。

5

全课

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5

 

预习

 作业

内容

预习题设计

自己动手实际操作

预习问题点

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加强理解

板书

设计

观察物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

反思

这节课我讲“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课时:

7

课题

观察物体

备课时间

2015,3,7

上课时间

3,10,11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2.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出示例2视图。

提问:

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

你能摆出来吗?

学生回答

5

自学

探究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10

交流

展示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

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你有什么发现?

10

指导

释疑

3、完成P14做一做

教师指导巡视

学生练习

5

训练

拓展

练习四

学生练习

5

全课

总结

总结本课的收获

5

 

预习

作业

内容

预习题

设计

预习下一单元

预习

问题点

了解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板书

设计

观察物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

反思

这节课,我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总课时:

8

课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备课时间

3.10

上课时间

3.14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用加法交换律整理算式。

教学准备

教材主题情景图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导学内容

学习路径

时间安排

复习

导入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

2、检查预习作业(揭示课题并板书

口答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3分钟

自学

探究

(一)加法交换律

1.观察教材主题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学生列式计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5.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

6.归纳总结: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7.运用:

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

全班交流解答。

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15分钟

交流

展示

检查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

3分钟

指导

释疑

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5分钟

训练

拓展

1.列举几个用加法交换律的算式。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

3.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200+400=___+___

___+60=___+40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12分钟

全课

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2分钟

 

预习

作业

内容

加法结合律

预习题

设计

1.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用字母如何表示?

3.尝试完成教科书P29“做一做”。

预习

问题点

两种运算定律有什么区别?

板书

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56+40

教学

反思

课前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算式特点,小组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对总体的概念有个把握和了解,效果比较好。

总课时:

9

课题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备课时间

3.11

上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