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12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青岛版六年制.docx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青岛版六年制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1石头

1、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

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

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

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

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

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

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布料

2、布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3、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

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4、师生归纳总结:

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三)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

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四)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

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

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二年级科学3

3塑料

1.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的小标兵。

2.教学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布袋、塑料袋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出示塑料杯、塑料袋,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用塑料做成的?

(二)动手探究

1、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优缺点

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缺点。

2、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分组总结塑料的优点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3)拓展延伸

1、塑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塑料的缺点。

塑料袋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

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

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

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而且,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

另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

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

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3、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说感受。

4、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交流、讨论

5、教师总结:

用布袋购物,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二年级科学4

4、金属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金属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等金属材料和打磨金属材料用到的砂纸

2.教师准备探究金属延展性用到的小铁锤和铁砧子,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铜、铁、铝等金属制品(钥匙、勺子、钉子、锅、易拉罐等)。

2.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学生观察并回答,学生能说出这些物品是用铁、铜、铝等材料制成。

4.教师指导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都是金属。

5.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7

6.学生举例,学生能回答出很多生活中的金属制品:

门把手、暖气片、锅、勺子……

7.导人新课:

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观察金属的金属光泽。

(1)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但是它们在空气中放久了容易生锈,我们看不到它们原来的面貌。

我们要观察它们原来的样子,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观察金属表面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观察方法:

用砂纸打磨金属可以帮我们看清金属的真面目。

可以用砂纸打磨铜丝、铁丝、铝丝,然后观察它们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4)学生分组活动。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6)教师总结: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2、观察金属的延展性。

(1)教师提出问题:

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活动:

在铁砧子上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

(3)学生观察高敲击后的现象:

敲击后,铜丝,铁丝、铝丝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被碾成薄片而不破裂。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5)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6)教师总结: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金属具有延展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金属材料的方法、发现等方而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课下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辨别家中的金属制品,继续探究生活中多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二年级科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