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01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docx

高三地理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

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比较专题

一、十五座主要山脉的比较:

山脉名称

走向

位置

地理界线

主要特点

天山

东西

新疆中部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疆与北疆的界线

全长约2500KM,我国境内长约1500KM,宽250——300KM,海拔3000——5000M,最高峰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

根据构造和地貌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三部分

阴山

东西

大部分在内蒙古中部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长约1200KM,海拔1500——2000M属古老块状山,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微微倾斜,南坡以1000多米的高差直河套平原

昆仑山

东西

西起帕米尔高原,经新藏间入青海中部,东至川西北

塔里木盆地与藏北高原、暖温带与高寒气候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长约2500KM,是我国最长的山脉,山势高耸,平均海拔5000——6000M。

习惯以86°E为界分为东、西昆仑山,东昆仑山又以95°E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秦岭

东西

甘青边境至河南中部

我国自然、人文地理上的一条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为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西部海拔4000——5000M,东部仅1000——2000M,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

南岭

东西

湘、赣、粤、桂之间

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

也称五岭,是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花岗岩山体的总称,海拔1000——2000M因久经侵蚀山体破多隘口

大兴安岭

东北——西南

内蒙古东北部

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又称西兴安岭,长1200KM,宽200——300KM,海拔1100——1400M,为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西坡缓东坡陡

太行山

东北——西南

晋、冀边境

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长400多KM,海拔1000M以上,山体西缓东陡。

最高峰小五台山,海拔2870M

巫山

东北——西南

渝、鄂边境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北与大巴山脉相连,海拔1000——1500M,最高峰海拔2740M,因长江水切穿山体而形成长江三峡

雪峰山

东北——西南

湖南西部

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沅江与资江的分水岭

长300KM,山势北缓南陡,平均海拔1000M,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M

长白山

东北——西南

东北东部、松花江以南             

松花江与乌苏里江、鸭绿江的分水岭

是古老褶皱山经火山活动与河流切割而成,海拔多在500——1000M,中段较高,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M

武夷山

东北——西南

闽、赣边境

赣江与闽江分水岭

长500KM,山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00M左右,主峰黄冈山,海拔2158M

台湾山脉

东北——西南

台湾岛中、东部

台湾东部与西部河流的分水岭

由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组成,为年轻褶皱山,主峰玉山,海拔3997M,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喜马拉雅山

近东西

我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

东亚与南亚次大陆界线

长2400KM,宽200——350KM,平均海拔6000M以上,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略呈向南凸出的弧形。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最高峰

横断山脉

南北

川、滇西部与西藏东部

亚热带与高原气候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山势由北向南渐低,海拔2000——6000M,山高谷深,岭谷相间

祁连山脉

西北——东南

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北部

暖温带与高原气候区、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由一系列平行断块山地和谷地组成长1200KM,宽250——400KM。

山势西高东低,海拔4000——5000M,最高疏勒南山团结峰,海拔6350M

二、三大平原比较:

平原名称

范围

组成

主要 温度带

主要  干湿地区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西、北、东面分别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南临渤海

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中温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及其支流、嫩江、乌苏里江、辽河

面积约37KM2,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松辽分水岭横贯中部,海拔200——500M

华北平原

北起燕山、南至淮河。

西界太行山脉,东临渤海、黄海

海河平原、黄淮平原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黄河、淮河、海河

面积约30万KM2,地势开阔完整,海拔多在50M以下,地面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至海滨,北接黄淮平原,南邻东南丘陵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长江三角洲

亚热带

湿润地区

长江及其支流

面积约30万KM2,东西狭长,地势最低平,湖泊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三、四大高原的比较

高原名称

范围

组成

主要温度带

主要干湿地区

主要特点                   

青藏 高  原

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盆地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

高原气候区

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面积约230万KM2,海拔4000——5000M,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高原上有世界上最大高原湖泊区,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海拔多在6000——7000M,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东起大兴安岭,西到甘、新边境和祁连山麓,南到长城,北至国界。

包括内蒙古大部、甘、宁、冀部分地区

中部:

阴山山脉;南部:

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呼伦贝尔、乌珠穆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高原;西部:

阿拉善高原

中温带

干旱、半干旱地区

面积约100万KM2,海拔1000M左右,地表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黄土高原

东起太行山麓,西到祁连山东端,南到秦岭,北至长城。

包括山西全部,陕、甘、宁部分地区

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

暖温带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面积约40万KM2,海拔800——2000M黄土广布,平均厚度50——80M,最厚处可达180——2000M左右。

地表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坪等地形

云贵高原

东起雪峰山,西至哀牢山,南到国界,北邻四川盆地。

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分

云南高原、贵州高原

亚热带

湿润地区

面积约50万KM2,海拔1000——2000M,地势西高东低。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

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山间多小型构造盆地(坝子)

四、四大盆地比较:

盆地名称

位    置

主要温度带

主要干湿地区

主   要    特      点

塔里木盆地

新疆南部

暖温带

干旱地区

面积约53万KM2,四周山地海拔4000——6000M,地形封闭,内部比较平坦,盆地中部海拔800——1300M,西高东低,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戈壁滩带、冲积洪积扇平原带、沙漠和盐湖带。

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准噶尔盆地

新疆北部

中温带

干旱地区

面积约38万KM2,呈不等边三角形,是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斜,大部分地区海拔300——700M。

西北边缘山地多缺口,降水较塔里木盆地稍多。

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戈壁砾石带、绿洲带、草原沙漠盐湖带。

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属固定、半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青海西北部

高原气候区

干旱地区

面积约为20万KM2,底部平均海拔3000M左右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内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川、渝境内

亚热带

湿润地区

面积约为20万KM2,四周被山岭高原所环绕,盆地底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400——800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紫色土广布,西部为成都平原

五、三大丘陵比较:

丘陵名称

范   围

主要温度带

主要干湿地区

主    要    特     点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

暖温带

湿润地区

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部与长白山脉毗邻。

海拔一般为200——500M,少数山峰超过1000M

山东丘陵

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中东部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

东部为崂山丘陵,突出与黄海、渤海间,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西部为鲁中丘陵,有泰山、鲁山、等突出于平原之上,气势雄伟

东南丘陵

北起长江、南到南海,西起雪峰山,东到东海

亚热带

湿润地区

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分布着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低山,山地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色盆地

六、四大分区农业比较:

地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主要农产品

北方

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在7-8月,雨热同期。

 

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水源有限。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

黑土地(东北平原):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林海(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林业、人参、貂皮、鹿茸。

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苹果、葡萄、梨。

南方

地区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且分配较均匀,水源充足;冬季气温在0°C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夏季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伏旱天气又易造成干旱。

粮棉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水稻、小麦、油菜、棉花。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天然橡胶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热带、亚热带水果(南部沿海地区):

柑橘、香蕉、荔枝、菠萝、椰子。

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

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西北

地区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降水不足,干旱严重,水源有限。

重要畜牧业基地:

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绿洲农业(河西走廊、高山山麓):

小麦、水稻、棉花(长绒棉)、甜菜、瓜果(葡萄、哈密瓜等)。

青藏

地区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热量不足。

高寒牧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煌水谷地):

青棵、小麦、豌豆等。

七、工业布局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案例

发展变化

经济

因素

原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等

原料产地对工业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

市场指向型工业

家具厂、印刷厂等

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

动力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的冶炼

动力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等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

技术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

知识和技术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

交通

方便、快捷、成本低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

交通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发达国家交通区位对工业影响减弱

环境

因素

空气污染

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向垂直郊外

水泥厂、酿造厂

污染日益加剧,社会越来越重视

水源污染

污染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固体废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火电站、钢铁厂

社会

因素

国家政策

国防需要、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

个人偏好

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

工业区位不合理,但仍只能保留,原因是搬迁费用高、受到政府的影响和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

八、我国的自然地理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400MM降水量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3)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

3000M等高线

2.  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3200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3.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1) 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2) 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咯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界线:

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咯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热量界线

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鸭绿江——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水文界线

(1)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闭流区外)。

(2)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咯拉山——秦岭

(3)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6、我国人口的重要分界线:

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7、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颁布区。

8、一月0℃等温线:

这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一月此线以北越向北方气温越低,越向南,气温越高。

9、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10、太阳能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九、世界部分国家工业概况:

国家

工业特点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工业区、工业城市

日本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高仪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①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岛国多港湾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北九州

新加坡

加工贸易型(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炼油、造船、海上平台、电子、电器

①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是东南亚各国贸易集散和转口中心②实现对外开放政策③旅游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

印度

资源丰富

独立前以采矿业和纺织业为主,现在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体系

采矿、纺织、钢铁、机械电子、航空

①工业原料煤、铁丰富②重视培养科技人才

钢铁等重工业——东北部

麻纺中心——加尔各答

棉纺中心——孟买

电子中心——班加罗尔

英国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为主的国家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石油、纺织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优良港湾

工业基础好

60年代后,开发北海油田

钢铁、造船、纺织——中部区

汽车、飞机、电子——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北海沿岸阿伯丁

德国

现代工业高度发达

工业产品有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工业分布较平衡

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

丰富的煤炭资源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雄厚的科技力量

机械制造、化学、煤碳、钢铁——鲁尔区

宇航、飞机、微电子——南部慕尼黑周围地区

俄罗斯

以重工业为主

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钢铁、机械、化学、核工业、宇航工业

工业基础好

自然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钢铁、机械在乌拉尔地区

重工业、军事工业在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美国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工业有向西、向南扩散的趋势

汽车、钢铁、化学、军事、机械、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西两岸临海,海运便利,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发达的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农畜产品,本国消费量大,市场庞大,促进工业的发展

东北部:

汽车、钢铁、化学、

机械,大西洋沿岸的纽约、中部的芝加哥

南部: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休斯敦

西部:

飞机、宇航、电子

旧金山落杉

巴西

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

铁、锰矿产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区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地区

澳大利亚

工、矿业发达,出口收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采矿、冶金、机械、化工

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采矿业在东北部、西部,加工业集中在东南部,有全国重要的工业中心——悉尼、墨尔本

十、世界部分国家的农业生产概况:

国家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主要农业区

农业生产特点

日本

水稻:

平原地区

果树、茶:

丘陵地区

沿海及河流冲积平原

耕地少,现代化程度高,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

印度

水稻:

东北部和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

恒河平原

棉花:

德干高原中西部

黄麻:

恒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

耕地面积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埃及

长绒棉:

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尼罗河冲积平原及三角洲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灌溉便利,有利于长绒棉生长,长绒棉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是著名的出口商品

德国

北部平原:

小麦、黑麦、马铃薯、甜菜

南部山地、高原:

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

乳畜业区在北部沿海,种植业区在中南部

南北两地地形差异大,农业有较大差异,耕地、劳动力都不足,侧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

英国

小麦:

东南部平原

乳畜业:

西部、西北部山地

东南部平原

乳畜业和园艺业为主,农业不占重要地位,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不能自给

俄罗斯

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分布着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以北分布着亚麻

伏尔加河、顿河流域

耕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中、南部;谷物产量不稳定,需大量进口

巴西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大豆、可可、柑橘、玉米,都分布于东南部沿海

东南部沿海平原

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畜产品出口较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十一、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作物名称

分布

适宜条件

甘蔗

热带、亚热带糖料作物。

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主要分布巴西、古巴;亚洲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国、印度、东南亚;非洲、美国、澳大利亚。

我国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四川盆地、滇南谷地

喜高温多雨,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茶叶

热带、亚热带的饮料作物。

亚洲最多,印度、中国、斯里兰卡是世界三大茶叶生产国。

我国主要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浙江、福建、湖南、江西

喜高温多雨,怕涝。

应分布在气候湿润,排水好的丘陵山地。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咖啡

热带饮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和非洲。

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

喜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可可

热带饮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喜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橡胶

热带乔木。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

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滇南谷地

喜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香蕉

热带、亚热带水果。

中美洲、巴西、非洲

我国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

喜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甜菜

温带糖料作物。

主要分布北美、俄罗斯、西欧

我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棉花

温带纤维作物。

主要分布中国、北美、中亚、印度、埃及等

我国的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喜阳作物,阳光充足的地区

十二、农业地域类型比较表: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问题与解决措施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水热条件好

种植历史悠久

人多地少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干旱、半干旱气候

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

经济效益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发达的工业

先进的科技

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一体化

农业成本高

能耗大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

人少地多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劳动力

修建水利工程

种植园农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的气候

便利的交通运输

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生产、销售多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