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77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推荐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如何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如何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授课教师,我在这里讲述几个方面问题,来帮助大家学好这一课程。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大学中文系的重要地位

1、大学本科中文系课程设置

A、公共课:

这是面向所有非本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

在国内高校目前主要有外语、政治、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

中文系学生只学外语和政治。

B、专业课:

这是所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或选修的中文专业课程,也就是中文系的传统课程。

C、技能课:

这是所有师范类院校都要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师范素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这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写字、口语、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等等。

此外,咱校中文系还开设了民族学、满语、承德地方史等课程,体现了咱校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

2、中文专业课课程体系

中文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又可区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类课程。

语言类课程包括: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

文学类课程包括: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

选修课是根据教师本人的兴趣、专长和研究方向在中文学科范围内开设的供学生选择攻读的专门课程。

3、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必修课

对中文系学生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最容易入门、最基础的课程。

与其他中文专业课程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容易理解和接受,是最少门槛的学科。

与古典文学相比,它没有文言文这语言工具上的门槛;与外国文学相比,它没有历史背景、民族差别上的门槛;与文学概论相比,它没有理论抽象、哲学思辨上的门槛。

我们这个学科所面对的,主要是上世纪中国作家使用现代白话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表达的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现代人的文学想象和思想情感。

现当代作家作品对于今天的我们,并没有语言表达、文化背景上的隔阂,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所以,中文系大一新生最先学习中文专业课程,都是现当代文学。

学好现当代文学,也就为学好其他中文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同时又与其他文学学科乃至文史哲人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相通相融的关系。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概述

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间概念和现代性质

首先,“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时间概念,就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运动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这一段时间之内的中国文学历程。

其次,作为一个学科,所谓“现当代文学”,就是“用现代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这一学科专注于中国文学“现代化”

的进程,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在学界又被称之为“中国新文学”,以区别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的文学。

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现当代文学在中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又分为两个相关的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我们将在第一学年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分两个学期,每周两节课。

所用的教材,就是钱理群等人所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我们将在第二学年,也就是大二的时候学习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分期如下:

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8-1937.6)

第三个十年(1937.7-1949.9)

中国当代文学(1949-)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文学(1966-1976)

新时期文学(1977-1989)

九十年代文学(1990-1999)

3、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内容及知识系统

文学事件,包括文学思潮、运动和论争。

比如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论之争,等等。

再比如当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等等。

文学流派,以及社团。

比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比如京派、海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朦胧诗、新写实小说;等等。

作家:

鲁郭茅巴老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张天翼;王蒙、莫言、余华、苏童、贾平凹;等等。

作品:

重要作家的代表作;重要思潮、流派的代表作。

四大文体:

小说、诗歌、散文、剧本。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性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高校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学科,不仅有着在知识内容上的广博,更有着在学理哲思上的深刻,有着现代化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

特别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现当代文学界所确立的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立人”的主题,为众多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和教学工作者所自觉地发扬和践行。

这种学科特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

文学想象。

我们所面对的首先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是现代作家用语言文字所构造的亦真亦幻、多彩多姿、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要通过作家的笔端深入其境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给予一种同情的理解,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享受,增益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鲁迅笔下的未庄,巴金笔下的高公馆,老舍笔下的北平大杂院,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都是我们要深临其境的艺术世界。

2、史:

历史感知。

我们所面对的,却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作家,一篇篇单独的作品,而是一部新

文学在上个世纪发生发展的历史。

只有清晰的历史观念和时间线索,才能将现当代的文学事件、流派、作家、作品贯穿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知识系统。

特别要强调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同当时的社会政治的历史深刻地纠缠在一起。

古人云,“知人论世”,如果不了解创造出作品的作家其人,如果不了解作家创作所在的社会背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他们所构造的艺术世界,几乎没有可能。

在这里,文学体验离不开历史认知;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通过文学这一扇窗口,更好地认知上世纪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

比如,不理解二三十年代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就无法理解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不了解近现代上海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也无法理解三十年代的海派文学。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文革时期的官方文艺和地下文学,来了解我们并不熟悉的文革年代。

3、哲:

哲理思辨。

对于众多现当代作家所构造的艺术世界,我们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要不仅能入乎其中进行审美体验,还要能够出乎其外给予恰如其分的阐释和评价;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会发生那些狂飙突进的文学革命事件?

我们该怎样评判那些纷纷扰扰的文学论争?

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

我们该怎样品评一个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可以总结,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吸取?

当我们开始问为什么,开始思考以上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进入了文学史的一个更深、更高的层面,即理论思辨或学理哲思层面。

这是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成熟学科的题中必有之义。

这里我们不能对刚刚入学的新生要求太多,但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弄清楚本学科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的含义,尤其是某些不太好理解的文学理论术语的含义。

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弗洛伊德主义、蒙太奇、三一律,等等。

再有一个要求,就是对教材中的内容及老师的讲解,分清楚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

对于前者,要准确把握;但对于后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能针对某种文学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四、如何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1、课上:

看教材、听讲义、记笔记。

2、课下:

阅读、观影、写心得。

阅读范围:

A、文学作品;B、作家传记;C、研究论文及理论著作

3、考试考查:

期末闭卷考试加平时过程性考查。

其中,过程性考查主要包括阅读作品以及写读书心得。

最后,向大家推荐几本本专业的好书。

1、骆玉明《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3、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

4、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

篇二:

现当代文学重点总结

“五四“时期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基本特征:

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从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1917,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新文学复古派斗争序幕:

1918钱学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扩大文学革命影响。

抨击新文学的主要复古派:

20年代初的“学衡派”和20年代中期的“甲寅派”。

早期新文学小说家大致划分:

“新青年”作家群和“新潮”作家群。

1918《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鲁迅:

最初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狂人日记》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

《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结集。

最早出版的个人新诗集《野草》散文诗。

《故事新编》鲁迅,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但实质上是以历史讽喻现实,是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小说。

最早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里的《伤逝》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鲁迅杂文:

现代杂文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

他的杂文创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贤、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

郭沫若:

球形发展的天才,他同时在多种文学领域驰骋才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气质特点:

“青春型”浪漫主义诗人。

闻一多在诗歌上的文艺主张:

节制的美、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叶绍钧的创作取材特点:

以现代中国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教育小说”《包身工》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

茅盾《子夜》标志现代长篇小说成熟,人物:

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冯云卿、林佩瑶。

巴金:

初期《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初步显示巴金小说善于描写家庭题材以及作品充满激情的特点。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创作达到成熟和高峰境地。

后期优秀作品《寒夜》。

曹禺:

《雷雨》周朴园、侍萍、蘩漪、周萍。

《日出》陈白露、潘月亭、顾八奶奶。

《原野》仇虎、花金子、焦母。

《北京人》。

沈从文小说以写湘西而出名《边城》翠翠(爱与美的完美结合)、老船夫、傩送、天保。

赵树理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民族化大众化风格。

影响:

赵树理的作品在艺术形象、文体话语、风貌描摹等方面熔艺术性与大众性与一炉,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创造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小说,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山药蛋派。

《围城》主要人物:

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韩学愈、李梅亭。

冯至的诗歌创作:

《昨日之歌》《十四行集》

九叶诗派:

穆旦、袁可嘉、郑敏。

《我》《我向自己说》

七月派:

胡风为核心人物,在上海创办《七月》周刊。

诗集《为祖国而歌》

《王贵与李香香》:

长征叙事诗中的爱情诗,是现代长篇叙事诗中的一个高峰,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大突破。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王安忆《长恨歌》精致细腻的旧上海风情画。

陈忠实《白鹿原》渭河平原的雄奇史诗。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关汉卿》现代剧运与戏曲改革的先驱者。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

张爱玲《传奇》《金锁记》(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流言》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

基本文学主张:

1强调“为人生而艺术”2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主要机关刊物:

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后更名为《文学周报》)他是创作主张继承并发扬了《新青年》的文学“为人生”的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把倡导时期的新文学推向前进的第一个团体。

这是新文学产生以来最早成立的重要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在中国首倡现实主义美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代表作家除了茅盾之外主要有冰心、叶绍钧、朱自清、许地山、王统照等,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尽管他们对同一问题探索的角度可能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露和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发起成立于日本。

他在成立初期就鲜明的举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旗帜,提倡主观抒情的创作手法,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尤其注重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创造社高扬的浪漫主义美学主张极其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和意义。

创造社不仅活跃在20年代,而且驰骋于30年代、40年代甚至是解放后的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为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造社作家中比较著名的初期有(开头+穆木天),中后期有王独清、倪贻德、叶灵凤、朱静我、冯乃超、李初梨等,主要刊物: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创造日》和《洪水》等。

新月社:

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北京,徐志摩是发起人。

早期的新月社不是所谓纯文学性的,而是一个带有文化倾向的社交团体,其出入的知名人士有胡适、陈源、丁西林、凌叔华、林徽因等。

1926年4月《晨报·诗镌》创刊后至1933年6月《新月》终刊的一段时间,是新月社在诗歌创作和探索上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

新月诗人打出了反对“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的旗帜,虽然新月派的诗歌创作同样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后期创作中也仍然有着浓重的感伤情调。

针对自由体新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闻一多、徐志摩等人提出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主张。

他们强调,文学的力量不在于放纵,而在集中和节制;他们要求诗歌在形式上有适度的表现,要求澄清文学艺术“类型的混乱”;追求诗歌的格律,希望诗人带着镣铐跳舞。

新月社的理论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月派对格律的倡导,不仅是为了提高新诗的艺术性,增强新诗的格律和结构,而且是要倡导一种与惠特曼的影响不大相同的“诗情诗意以及诗人们的人生态度”。

语丝社:

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

它没有发起人,是同人团体,代表作家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等。

《语丝》上的文字,大多以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

它针砭时弊,登载大量杂感,也发表过不少散文和其他作品,对于散文文体

的倡导,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而有“语丝派”之称。

语丝社文体注重社会批评,为后来“左联时期”战斗性小品文的发展开了风气。

语丝社同人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创作风格,也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排旧出新、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语丝社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创作。

新格律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新格律诗派因此逐步形成,由于新格律诗派源自于新月社,所以也称为新月派。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格律诗派"的新诗人。

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

新格律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

新格律诗讲究三美: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象征诗派: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

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

(他们或直接吸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作)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创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是象征主义诗派的首要特点。

象征诗派的艺术特点:

1是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

2是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

3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4是用象征性的意象来凸现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

代表诗人及诗集:

1925年,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的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并以鲜明的特色引起了文坛的注视。

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致力于象征派诗歌创作的,还有后期创造社的三位年轻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在象征诗派的诗人中,除李金发之外,穆木天的《旅心》、王独清的《圣母像前》、冯乃超的《红纱灯》等诗集,也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品特点:

穆木天的《旅心》为了增加诗的朦胧性与暗示性,做了废除诗的标点的试验,并常采用叠字、叠句式回环复沓的办法来强化诗的律动;冯乃超的《红纱灯》加强了诗的色彩感,王独清的《圣母像前》有更多的异域情调与病态感情的渲染,虽没有李金发那样艰涩,格局都太小,感情世界也过于狭窄;象征派诗歌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新感觉派小说:

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1929年9月,施蛰存与刘呐鸥、戴望舒、徐霞村等集结在一起,创办《新文艺》月刊,继续张扬新感觉派的大旗、宣告了这个流派的诞生。

施蛰存是这个流派成绩最为显著、影响最大的作家。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

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

但是他们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这个流派主张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基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征。

他们往往借助于听觉、视觉,乃至幻觉的外化描写,创造出带有主观色彩的艺术世界。

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他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连续性和时序性,而以人

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思想的需求为线索,来对情节和事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种节奏起伏多变,情节跌宕多姿的小说世界。

《上海狐步舞》将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生活的各种图象,通过作者本人的意识流动来切割和连缀。

简要分析《雷雨》蘩漪形象:

是《雷雨》中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她首先是个受害者,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却从未得到人的自由与尊严,作者对她充满同情,因而赋予她雷雨般的反抗性格,这种掺杂着极端个人主义和时代社会意义的反抗,使蘩漪的性格和命运显示出一种双重的精神悲剧。

她对周萍的爱与恨都带有破釜沉舟的气势,既是对周萍的报复也是对命运的抗争,在困兽之斗中毁灭自己,感情与禁欲相激,化成一朵火花,当她烧到白热,立即化为乌有,在她身上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

蘩漪是燃烧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所不同的是,蘩漪的自我燃烧深含着令人同情的因素,而她的毁灭别人也更具有惊世骇俗的精神震撼力。

简要分析觉慧形象:

他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大胆反叛秩序的一面,在高家同情下人、在学校受新思潮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写文章反抗、敢于帮助觉民逃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均表现了对封建制度的叛逆精神,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

他是高家第一个能用理性指导自己生活的人,是高家第一个不肯因循的人,虽仍有幼稚之处,但他生命如同激流,遇到阻碍便冲开,是最能体现小说灵魂的人物形象。

不失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激进青年的典型。

围城的艺术成就:

1围城是细腻婉转的,显示了作家特有的幽默机智和杰出的讽刺才能,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

2围城妙语连珠,警句泉涌,琼思玉想,谐谑天成,如同一棵人生道旁的智慧树。

并且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件事物,却往往多方隐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显得格外俊逸清脱。

同时,围城还以细腻深刻、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著称,他善于捕捉人物隐蔽精微的心理变化,并且使用曲笔含蓄婉转的将其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读者。

作者在人物本质的刻画上涉笔成趣,幽默中见锋芒,讽刺而不失典雅机敏。

对人物心理的充分揭示,不但强化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还使整部作品的基调更含蓄、更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子夜》中吴荪甫形象:

在《子夜》各类资本家形象中,中心人物吴荪甫

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精明能干,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他憎恨外来的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自己又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的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并且与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

?

这一形象代表着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

他的悲剧命运,是客观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

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用幻想自欺欺人,是精神上的麻醉剂,自我欺骗,以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也是精神上的病态与人格上的畸形,一个人一旦这样就很难走向自立自强。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

1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情感的时候,常常任情感直接流泻,不着意客观描写,完全靠感情去撞击、震撼和感染读者。

2整个诗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3它为诗

歌形式的革新树立了榜样。

郁达夫小说基本风格:

1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

2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是自我的感情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4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祥子的双重悲剧:

第一重悲剧来自环境。

包括了社会的大环境与祥子周围的小环境。

1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旧社会的下层百姓生活的贫苦,祥子们遭受的欺压,无论个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整个社会带给他们的苦难,祥子也是时代的牺牲品。

三次买车三次丢车看似偶然,实则是祥子注定的命运。

2从个人周围的小环境来说,祥子作为一个无钱无势的车夫,当虎妞软硬兼施的逼婚时他要被迫的接受,当老板刘四爷羞辱并赶走他时祥子也只能认命。

祥子的阶级出身,决定了他的卑微身份,与无法翻身做主人的痛苦。

第二重悲剧来自祥子自身。

首先,生长生活在旧社会的祥子,无法接受教育,思想中存留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也有小农思想。

其次,祥子把他所受的一切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并没有想过质疑或者改变,没有意识到他与他身边的祥子们遭受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祥子,也是旧社会的下层人民自身的悲剧。

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

1灵动飞扬,洒脱妩媚。

《沙扬娜拉》2诗中有回环往复的节奏美、音韵美。

《再别康桥》

艾青诗歌的风格: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