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62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9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馏石油

B.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

C.验证化学能转变电能

D.制取乙酸乙酯

A.AB.BC.CD.D

2.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H3B.NOC.SO2D.O2

3.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溴苯(溴):

加入KI溶液,振荡,分液

B.乙烷(乙烯):

通过盛有KMnO4溶液的洗气瓶

C.硝基苯(浓HNO3):

将其倒入足量NaOH溶液中,振荡、静置,分液

D.乙烯(SO2):

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4.某物质的分子组成为CxHyOz,取该物质m 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产物全部通入过量的Na2O2中,若Na2O2固体的质量也增加mg,则该物质分子组成中必须满足()

A.x=y=zB.x=yC.y=zD.x=z

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干燥氯气

B.检验碳酸钾中的钾离子

C.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实验室制氨气

6.电讯器材元件材料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剩余固体中n(Mn):

n(O)=1:

2

B.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n3O4

C.c点发生的反应为2MnO2△2MnO+O2↑

D.d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n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B.1mol/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2.8g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A

9.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C12

CH3Cl+HClB.CH2=CH2+C12

C.

+Br2

+HBrD.CH4+2O2

CO2+2H2O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的甲苯,可先加足量的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6种

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

D.以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依次为:

取代—消去—加成

1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乙烯通入溴水中

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②v正(Y)=2v逆(X)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NaOHB.HClC.MgOD.Ne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g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B.22.4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NA个氢原子的质量为2gD.1molNaCl中含0.5NA个Na+和0.5NA个Cl﹣

15.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肯定无关的是()

A.元素的原子序数B.原子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D2和T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C.35Cl和37Cl互称为同位素

D.C2H4与C4H8互称为同系物

17.下列反应或事实不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热稳定性:

CH4>SiH4B.SiO2+2C

Si+2CO↑

C.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D.碳与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且碳原子序数小于硅

18.在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的苹果和一些青香蕉,将袋口密封,两天后青香蕉成熟了。

导致青香蕉成熟的物质是成熟苹果释放出的

A.C2H4B.CH3COOHC.C6H6D.CH3CH2OH

19.(6分)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蔗糖,这种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D.饱和碳酸钠溶液

20.(6分)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淀粉遇单质碘变蓝。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O3->I2

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

C.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I2,消耗4molNaHSO3

D.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200mL0.5mol/L的Na2CO3溶液里含____molNa2CO3,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克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学习小组依据SO2具有还原性,推测SO2能被Cl2氧化生成SO2Cl2。

查阅资料:

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

(1)化合物SO2Cl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备氯气时为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应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和_______的洗气瓶。

(3)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O2Cl2。

①B中冷凝水从__________(填“m”或“n”)口进入。

②C中的药品是______。

目的一是:

_______________,目的二是:

_______________。

③向A所得液体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

经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除OH-外)只有SO42-、Cl-,写出SO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

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

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

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_______。

(3)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A、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为放热反应;:

①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

②根据下表数据,计算生成1molNH3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化学键

H-H

N≡N

N-H

断开1mol键所吸收的能量

436kJ

946kJ

391kJ

③一定温度下,将3molH2和1molN2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达到平衡,测得c(NH3)=0.4mol/L,则O至5min时

(N2)=______,反应开始与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甲甲SO42-向________极移动(填“A”或“B”);

②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③若装置丙中的电极为质量相等的铁棒和铜棒,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两电极质量差为6g。

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A、温度计的位置不合理、冷凝管的通水方向不合理;B、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C、Zn比Cu活泼,与硫酸形成原电池;D、导管浸在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发生倒吸.

详解:

A、实验室中分馏石油时,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管应该采用逆向通水,图示装置不合理,故A错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则高锰酸钾不能用于除杂,故B错误;C、Zn比Cu活泼,与硫酸形成原电池,发生Zn与硫酸的电池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C正确;D、导管浸在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发生倒吸,导管应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以上,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

B、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C

【解析】

【详解】

A.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溴苯,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加NaOH溶液、分液除杂,故A错误;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除杂,故B错误;

C.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杂,故C正确;

D.二者均与溴水反应,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洗气除杂,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与Na2O2反应

,对生成物变式:

,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和H2的质量,则有机物应可拆写成(CO)mHn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CxHyOz中x=z,故选D。

5.A

【解析】

A、属于洗气装置,导气管应长进短出,A错误;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B正确;C、向平底烧瓶中加少量水后,氨气溶解后使瓶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就进入气球使其膨胀,C正确;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备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正确,答案选A。

6.C

【解析】A、设Mn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质量为115g,a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g×75.65%=87g,减少的质量为115g-87g=28g,可知MnCO3失去的组成为CO,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2,剩余固体中n(Mn):

n(O)=1:

2,选项A正确;B、b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g×66.38%=76.337g,因m(Mn)=55g,则m(O)2=76.337g-55g=21.337g,则n(Mn)∶n(O)=

=3∶4,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3O4,选项B正确;D、d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g×61.74%=71g,据锰元素守恒知m(Mn)=55g,则m(O)1=71g-55g=16g,则n(Mn)∶n(O)=

=1∶1,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C、因c点介于b、d之间,故c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n3O4与MnO的混合物。

发生的反应为2Mn3O4△6MnO+O2↑,选项C不正确。

答案选C。

7.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正确;

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其它能量的变化,例如电能、光能等,C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8.A

【解析】

【详解】

A项、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

B项、缺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

D项、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

9.B

【解析】

【详解】

A.CH4+C12

CH3Cl+HCl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错误;

B.CH2=CH2+C12

属于加成反应,选项B正确;

C.

+Br2

+HBr属于取代反应,选项C错误;

D.CH4+2O2

CO2+2H2O属于氧化反应,选项错误;

答案选B。

10.A

【解析】己烯与甲苯的混合物,加足量的溴水后,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只有甲苯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A正确;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9种,故B错误;聚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故C错误;以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依次为:

消去—加成—取代,故D错误。

11.B

【解析】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生成硝基苯和水,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在镍作催化剂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错误;D.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掌握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含义,即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12.C

【解析】

【详解】

①根据ρ=m/V可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发生变化,不能根据密度不变判断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错误;

②v正(Y)=2v逆(X)关系式满足气体的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且体现了v正、v逆的关系,可以判断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正确;

③该反应左右两边化学计量数不等,容器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确;

④若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正反应方向),则应同时生成nmolY(逆反应方向),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此时生成2nmolY(逆反应方向),说明v(正)

符合题意的选项②③,C正确;正确选项C。

13.C

【解析】

【详解】

A.NaOH是由Na+、OH-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在OH-中H与O通过共价键结合,因此NaOH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HCl是由HCl分子构成的物质,在HCl分子内H、Cl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因此B不符合题意;

C.MgO是由Mg2+、O2-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化合物,C符合题意;

D.Ne是由Ne分子构成的物质。

1个分子中仅含有1个Ne原子,无化学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4.A

【解析】

【详解】

A.18gH2O为1mol,所含的分子数为NA,故A正确;

B.没有温度和压强,没有密度,无法计算22.4LH2O所含的分子数,故B错误;

C.NA个氢原子为1molH,其质量为1g,故C错误;

D.1molNaCl中含NA个Na+和NA个Cl-,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

A。

15.D

【解析】分析: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横行,即7个周期和18个纵行,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和1个0族,结合周期和族的含义解答。

详解: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共有7个横行。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18纵行。

因此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又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和原子的质子数也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肯定无关的是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答案选D。

16.C

【解析】A、H2、D2、T2都是氢元素组成,结构相同,属于同一物质,故A错误;B、

都是甲烷的二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属于同种物质,故B错误;C、35Cl和37Cl 的质子数都为17,中子数分别为18、20,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D、C4H8可能为环烯烃,与乙烯(C2H4)结构不相似,不一定是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的区别,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本题的易错点为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官能团数目和种类须相等。

17.B

【解析】A项,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B项,在高温下,碳和氧结合成一氧化碳气体,熵增加,属于难挥发性氧化物制易挥发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C项,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故C不符合题意;D项,碳与硅都属于第ⅣA族,碳原子序数为6,硅原子序数为14,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也可以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判断。

18.A

【解析】

乙烯具有催熟作用,成熟的苹果可以释放出乙烯,导致青香蕉成熟,答案选A。

19.B

【解析】

分析:

乙酸具有酸性,葡萄糖含有醛基,蔗糖为非还原性糖,根据官能团的性质的异同鉴别。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二者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且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A错误;

B.乙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反应,可鉴别,B正确;

C.石蕊不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C错误;

D.饱和碳酸钠不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牢固掌握。

20.C

【解析】

【详解】

A.由途径I可以知道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以知道氧化性I2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A正确;

B.根据氧化性IO3->I2,所以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故B正确;

C.途径Ⅱ根据转化关系5HSO3-

IO3-

I2

10e-可以知道,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消耗5molNaHSO3,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由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可知,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把I-氧化成生IO3-,所以得到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0.110.6克

【解析】200mL0.5mol/LNa2CO3溶液中所含Na2CO3的物质的量是n=cV=0.2L×0.5mol/L=0.1mol;碳酸钠的质量为0.1mol×106g/mol=10.6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6饱和食盐水浓硫酸n碱石灰处理尾气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A装置干扰实验SO2Cl2+2H2O=H2SO4+2HCl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2)实验室中制备氯气时,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3)①为增强冷凝效果,应从冷凝管的下口n通入冷凝水;

②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SO2Cl2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则C中的药品应是碱石灰;

③由题意可知SO2Cl2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

【详解】

(1)由题意SO2能被Cl2氧化生成SO2Cl2,则SO2Cl2分子中氧元素为-2价、氯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答案为:

+6;

(2)实验室中制备氯气时,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制得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故答案为:

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①SO2Cl2的沸点低,受热易挥发,则图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制得的SO2Cl2,为增强冷凝效果,应从冷凝管的下口n通入冷凝水,故答案为:

n;

②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SO2Cl2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则C中的药品应是碱石灰,一是吸收未反应的有毒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二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A装置中干扰实验,故答案为:

处理尾气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A装置干扰实验;

③由题意可知SO2Cl2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SO2Cl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

SO2Cl2+2H2O=H2SO4+2HCl。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注意题给信息的分析,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第二周期ⅥA族Na>Mg>Al>N>O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Mg3N2

【解析】

【分析】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应为第二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为第三周期;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为铝元素,则C为钠元素,D为镁元素,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则B为氧元素,甲为Na2O,乙为Na2O2;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A为氮元素,丙为Mg3N2。

据此解答。

【详解】

(1)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ⅥA族;

(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