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479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隆化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题上一律零分。

第Ⅰ卷阅读题(68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构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D.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生流弊。

2.对选文中“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板反应”是指一件事发生时你立即联想到一些头脑中已有的套语滥调。

B.就作者说,“套板反应”是创作动机的仇敌。

C.“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D.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习惯的力量十分深广,沿着习惯去做,就可以轻松地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

B.韩愈说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他自己多次失败后得出的教训。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出现“套板反应”,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D.报纸杂志和尺牍宣言中的文章,都是“套板反应”的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D.夫晋,何厌之有厌:

满足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元散曲,完成8-9题。

(11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8.这首散曲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试着找出两种举例说明。

(5分)

9.这首散曲描写了哪些景物,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___________,远了,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5)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只鸟

芦芙荭

(1)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

盲眼老人是遛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珠般转动着。

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地悦耳。

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

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非常不安。

(2)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侍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兴趣。

但自从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3)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他就千方百计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4)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

每天早晨他都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

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

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鸟食,送到老头家去。

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看着看着就走了神。

好在盲眼老头看不见这一切。

(5)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

他对盲眼老头说,他想买下那只鸟。

他的话说得很诚恳。

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

“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6)“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7)“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

”盲眼老头说。

盲眼老头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8)“我只要你这只!

”他口气坚决地说。

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

(9)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

一次次失望,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

他就病了。

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病的。

儿孙们又是要他吃药,又是要他住院。

他理也懒得理。

(10)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

而且知道病因就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上。

老头虽然不舍得这只鸟儿,还是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11)“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12)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人,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病当下轻了许多。

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13)“老弟,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名贵的鸟。

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

我买回它时,仅花了十多元钱。

不过,这多年……”

(14)“老兄,你别说了。

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15)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

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

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

“鸟儿呢?

阿捷呢?

(16)他说:

“我把鸟放了。

”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

(17)“什么?

你把鸟放了?

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

”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18)“是的,老兄。

我把鸟放了。

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

犯法的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我都觉得自己判得问心无愧。

这一生,惟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

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新改判,那个年青人就病死在牢狱里了。

我现在已退下来了。

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可自从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安宁了。

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

”他说着潸然泪下。

盲眼老头听了这话,那双凹下去的眼睛竟然也流出泪水。

但盲眼老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19)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

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自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

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

他看了照片一眼,又看了照片一眼。

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然那么相像,好像就是同一个人。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部分细腻描写鸟的漂亮,揭示了“他”强烈地想占有这只鸟的主要原因。

B.盲眼老头为人宽厚善良,得知“他”因鸟而病,便忍痛割爱,把鸟送给了“他”。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写得一波三折,跌宕生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D.“阿捷”尽管没有出场,但他的命运却是构成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核心要素。

E.小说内涵丰富,它揭露了社会腐败现象给普通百姓造成的难以挽回的极大伤痛。

(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作者在前文设置了多处伏笔,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简要分析。

(6分)

 

(3).本文以“一只鸟”为题,请简要概括“一只鸟”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4).小说中的“他”通过放鸟的行为表示自己对“阿捷”的忏悔,你对此有何评价?

请联系实际或读过的其他作品,谈谈“忏悔”的现实意义。

不少于200字。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2—16每小题3分)

12.下列各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重创(chuāng)遒劲(qiú)颓圮(qǐ)令人发指(fà)

B.百舸(gě)漫溯(shù)氾南(fán)未雨绸缪(móu)

C.彳亍(chù)团箕(jī)长篙(gāo)自怨自艾(ài)

D.火钵(bō)篱墙(lí)忤视(wǔ)言简意赅(gāi)

1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B.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C.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用惯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为解决手头经济窘迫的困境,三名小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临近的小商店“光顾”了一遍,而每次的作案目标除现金外便是香烟,对其他物品却秋毫无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

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爱它们的“清”和“远”。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区迎接太阳和大海。

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

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晃动。

A.

④⑤③①B.②④①③⑤

C.③①⑤④②D.③⑤①②④

16、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

(6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

17、六、作文(60分)

我们一生都在关自己身后的门。

当我们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

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我们才可以重新开始。

请以“关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必须写记叙文。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AE

(2).①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非常不安——为后面交代“他”错判阿捷的情节做铺垫。

②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看着看着就走了神。

——暗示这只鸟引发了“他”的痛苦回忆。

③“我只要你这只!

”他口气坚决地说。

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

——暗示这只鸟对双方都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意义。

(答对1点给2分,其中分析1分;答对2点给满分。

举其他例子分析,意思对即可)

(3).①作为题目,引起阅读兴趣。

(1分)

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所有情节、人物都与“一只鸟”密切相关。

(1分)

③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

“一只鸟”寄托着盲眼老人对儿子的思念,把鸟送给“他”又表现出“盲眼老人”忍痛割爱、善良无私的品德。

(1分)鸟的名字叫“阿捷”,这触动了“他”灵魂的忏悔。

(1分)

(4).略

12、D(A.颓圮pǐB.漫溯sù未雨绸缪móuC.自怨自艾yì)

13D

14A

15.D(解析:

注意前一句含有先后顺序的两个条件,“我爱”“也爱”告诉我们要先说“小池”,后说“溪流”。

再注意按第二小句的“清”“远”顺序排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