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29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讲解理解要点.docx

ISO讲解理解要点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ISO讲解理解要点

ISO9001讲解理解要点

1.范围

1.1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

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理解要点:

1、此处“范围”规定的是ISO9001标准适用的应用范围,此范围不应当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相混淆。

2、总则中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

一是组织需要证实其能力是否能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二是通过组织体系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强顾客满意。

这说明了2000版ISO9001标准适用范围的扩大,不仅仅可以用于内部或外部证实组织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还可以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达到顾客满意。

3、凡是提到顾客要求时,总与适用的法律法规相联系,体现了满足产品要求,包括明确的、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要求。

4、增强顾客满意,还应包括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而不仅是防止不合格。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理解要点:

1、本条款说明ISO9001标准是通用的,适合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但应当承认新标准的全部要求不是对于所有组织都必然相关,因此本条款允许使用者在符合条件时,对标准某些要求进行删减。

2、标准提出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删减。

删减应符合以下的条件:

------仅限于ISO9001标准的第七章,即产品实现的有关条款要求;

------不会由于删减,而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能力。

------不会因为删减,而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责任。

3、删减某些要求,对组织来说,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需要删减的相关活动。

如某个工程公司只有施工资质,没有设计资质,就以考虑对设计和开发条款删减;某个产品制造厂开发的产品直接投放市场,不存在由顾客提供技术或原料进行代料加工等活动,就可以考虑对顾客财产进行删减;某个质量管理咨询公司,服务提供过程不存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就可以考虑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进行删减。

4、某些外包过程,涉及到组织应承担的责任也不能删减。

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某设计是外包的,施工是外包的,监理是外包的,但公司对这些外包项目都负有责任,因此涉及到的相应条款如设计与开发等也不能删减。

5、由于组织和产品特点多种多样,对某个组织的某项活动能否删减,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作出判定,不可能有一种公式化规定。

删减条款涉及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涉及到相关活动和过程是否受控,涉及到组织和顾客双方的权益,因此使用时要认真对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

2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ISO9001:

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理解要点

1、本标准采用了ISO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2、2000版ISO9001标准使用了新的供应链,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ISO9001:

1994

分承包方供方顾客

ISO9001:

2000

供方组织顾客

以上新的供应链与1994版的对比,不难看出:

2000版ISO9001将“组织”代替了1994版的“供方”,将“供方”代替了1994版的“分承包方”。

这样更改,更好地反映了当前的使用情况。

4.质量管理体系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

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理解要点:

1、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是建立(包括形成文件)、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总体思路,也是质量管理原则中的“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2、总要求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生产规模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过程,如果与产品相关的某些过程未能识别,并予以控制,势必将影响到提供给顾客产品的符合性。

通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上述过程又可展开,如产品实现过程可包括:

产品实现的策划、识别和评审产品要求、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等过程。

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也称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还应当进一步展开,这个过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产品有密切的关系。

每个组织的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几乎都不相同,如同样是机械制造企业,有的有铸造、锻造等毛坯行产过程,有的则没有,也可能采用外包。

对过程的适当的展开,是对过程实施控制的前提。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也要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因此,准确地识别和判定所需的过程,是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时,应当针对下述问题提问并得到回答:

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些什么过程

有无影响到产品符合性的外包过程

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什么

过程的顾客是谁(说明:

顾客有内部和外部的,下一过程就是本过程的顾客。

这些顾客的要求是什么

过程的“所有者”是谁(说明:

所有者可指过程涉及的关键部门或主要责任者。

b)确定这些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

过程顺序,便于确定每个过程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本过程与哪些过程有相关关系、接口关系。

通常,流程图是识别过程顺序的较好方法。

与确定过程相关的问题是:

组织的过程的总体流程是什么

如何描述流程采用过程图或流程表

过程间的接口是什么

我们需要哪些文件,如文件程序、作业指导书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在识别和确定过程及其接口关系后,就要确定确保过程有效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准则,即对每个过程应符合的要求或过程标准。

通过对准则的确定,以达到每个过程期望的结果方法,即如何控制、如何测量的规定或程序。

确保过程有效运行所需准则和方法的问题是:

过程结果中所期望的特性和不期望的特性是什么

对过程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准则是什么

如何将准则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产品实现过程中

收集数据有哪些适用的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这是支持过程运作和监视过程的必要条件。

确保资源和信息获得的问题是:

每个过程需要哪些资源

有哪些沟通的渠道

组织如何提供关于过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

组织如何获取反馈信息

组织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组织需要保存哪些记录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过程。

这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活动,通过检查为针对过程运行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针对监视、测量和分析过程的问题是:

组织如何监视过程业绩,如过程能力、顾客满意

必要的测量有哪些

组织如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

分析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针对实施必要的措施的问题是:

我们如何改进过程

需要采取哪些纠正措施

这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了吗

措施实施有效吗

3、以上六条要求,是过程方法的体现,其中a)、b)、c)三条是策划,d)条为实施,e)条为检查,f)条为处置,形成了PDCA循环。

4、需要说明的是,本条款提及在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识别外包过程,并纳入对体系的策划中。

至于如何控制外包过程,则要按采购条款要求去实施。

文件要求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

注1:

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注2:

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b)人员的能力。

注3:

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媒体。

理解要点

1、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文件的作用是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所必须的。

2、本条款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的五项要求: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本标准中可以看到只涉及对文件控制等六项活动提出形成文件程序的要求。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的文件;

过程应形成文件,其文件化程序要足以支持组织有效的运作。

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其规模和活动类型不同,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不同,人员的能力不同,对所要求的文件多少和详略程度也不同。

因此这类文件的类型和数量,一定要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要评价这类文件是否起到了增值作用,文件多少是否适度。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从本标准中,可以查到带有要求的有21处(其中有3处)。

3、应当认识到,标准提及的五种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码的要求。

在ISO/TC176/SC2/N525R文件要求指南中还提到,尽管在标准上没有特别要求,但能够为一管理体系起到增值作用的文件,也可以为组织考虑使用。

如:

过程图、流程图或过程描述、组织结构图、规范、作业指导书、内部沟通文件、生产计划、批准的供方清单、检验和试验计划、质量计划。

4、文件结构和形式也可由每个组织来决定。

如一个小型组织可能会发现,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包含在质量手册中是适宜的,包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大型的集团则可能有总部的、区域的若干个手册和复杂的文件层次。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

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

理解要点:

1、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它可以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

2、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手册内容至少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与本标准范围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受控的范围,包括与覆盖的产品、场所和部门有关的全部过程。

这个范围与组织的质量承诺和承担责任相关。

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范围可以包括全部产品、场所及其所涉及过程,也可以由于某种原因,范围只覆盖其中部分产品及其过程。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要删减某些要求时,手册中应对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做出说明,因为这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变动。

这种变动又和组织及其顾客双方权益相关。

b)体系文件的文件程序或对其引用;

文件程序可以写入手册中,也可以引用,这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或产品的复杂程

度等多种因素。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这是条款的具体实施,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应当在手册中予以表述。

3、应当认识到,标准所提及的三项要求,是质量手册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

一本完整的手册,还可以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添加一些内容,如组织机构图、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对手册的管理等。

手册的条款也不一定要与一一对应,只要内容包括了即可。

手册编写要符合组织实际和使用习惯有利于使用,并达到应有的增值作用。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理解要点

1、质量管理体系中所使用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因为这些文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如何有效运行,和运行结果如何证实。

文件失控,将影响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2、本条款要求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文件的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处置等活动实施控制。

控制内容包括:

a)为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文件在发布前要得到授权人批准;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可能包括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文件进行修改的或是为了保持文件的有效性而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实施的,都要在文件变动后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授权人批准;

c)识别文件的现行和修订状态;

文件状态是指文件是否有效或无效的状态。

识别文件的现行和修订状态可以用不同方法,如采用文件状态控制清单或在文件上进行标识等。

某些文件经过修订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状态编号来反映其不同的修订版本。

d)确保在使用处能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出于不同的需要,适用文件并不一定是最新版本,如生产一些老产品的备件所需的图纸。

e)确保的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外来文件,一般可包括: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与产品和过程有关的标准和规范;来自顾客或供方的标准、图样、验收准则等。

对这些文件除识别外,还应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通常作废文件要及时收回,并按照程序文件规定进行处置,但若因某种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则应做好标识以防止与有效文件混淆,形成质量事故。

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理解要点:

1、记录是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的记录,是为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和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但记录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一旦形成,就不能更改或更新。

所以这种文件不能用条款控制,而是按本条款控制。

但要说明,未经填写的记录表格,其制定和更新按控制。

2、应编制形成的的程序,对记录进行控制。

包括:

记录的标识,如不同用途的记录采用不同的编号;

记录的贮存,如对贮存场所、温度、湿度的要求;

记录的保护,如采用措施防止记录损坏、变质,以及必要时保密要求;

记录的检索,如编目查阅的规定;

记录的保存期限,按照记录的不同用途,确定不同的保存期限;

记录的处置,如记录的销毁或对有长期保存价值的记录进行归档。

5.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a)向组织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资源获得。

理解要点:

1、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即最高领导层。

本条款提出了最高管理者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活动中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并作出承诺。

2、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承诺提供证据: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这是以关注顾客为焦点的具体体现;

b)制定质量方针,给出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关注焦点;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以支持质量方针的实现;

d)进行管理评审,以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e)确保资源的获得,这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运行和改进的条件

3、以上五项承诺的证据,要通过本标准、、、、等条款的实施后获得。

因此,本条款也可以认为是管理职责的总的要求。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和)。

理解要点:

1、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依存于其顾客,因此,最高管理者应当将实现顾客满意,作为组织的根本需求。

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首先要识别顾客需求,包括当前的和预期的,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起来;顾客要求确定后,应当转化为组织的要求;并体现在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并将形成的产品提供给顾客,以满足顾客需求;最后,还要获得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3、本条款要与识别产品要求和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结合,说明了最高管理者职责涉及从关注顾客要求到获得顾客满意的全部活动。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理解要点:

1、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建立质量方针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对内可以用于形成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对外可以显示组织在质量领域的追求,以取得顾客信任。

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组织的宗旨体现在组织的总方针中,总方针可能涉及有增长率、资金、利润、环境、职业卫生与安全等多方面的追求,质量方针应与总方针一致。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满足要求(即满足顾客要和法律法规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构成了质量方针的主要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质量方针一般体现一种理念,比较原则和抽象,要靠质量目标支持得以实现。

而质量目标的制定和评审又要以质量方针为框架,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确定预期的结果,帮助组织利用资源达到这些结果。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的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质量方针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因此,对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要进行评审,这种评审通常可在管理评审中进行。

策划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理解要点

1、设置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目标的活动就是策划。

条款“策划”是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是组织的一种战略性的策划。

2、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通过质量目标的展开和落实,以确保组织总的目标实现。

相关职能和层次应当与组织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相适应。

3、质量目标要在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展开,用以支持质量方针的实现,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4、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通过实现质量目标来达到向顾客提供满足产品要求的产品,获得顾客信任。

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可以是达到相关产品的综合特性或要求,减少或消除有缺陷的产品和过程的要求,持续进行大幅度质量改进的要求等。

5、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包括定量或定性的目标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的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理解要点:

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性决策的体现,在新建或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种活动。

标准对这种策划和产品策划分别提出要求,更利于组织的应用。

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改进的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从1994版向2000版转换,就应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和在条款中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时,往往会涉及过程、资源、机构、职责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系变更策划和实施时,要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例如组织要对机构进行调整,涉及到有人员的分配,职责的重新划分,程序的的重新修订等,因此要在变更前做好转换的实施方案,包括如何和处理好各种接口关系,以保持体系完整和有效的运行。

3、策划的结果,可以是组织适用的任何文件或相应的证据,如质量手册。

职责、权限与沟通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理解要点:

1职责和权限的规定和沟通,是体系和过程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规定部门和岗位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是最高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必须解决的一项工作。

“规定”要有证据,可以包含在手册中,可以出现在相关程序文件中,也可以是一个特定文件。

3、对规定的职责、权限要在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中沟通,增进理解,这是规定职责、权限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理解要点:

1、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为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可以是最高管理层成员,也可以是一般的管理者,但要考虑到他是否能得到最高管理者的委派,和能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这个条件。

2、管理者代表不论是否有其他方面职责,都应具有以下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该代表受最高管理者的委托,能处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关注顾客要求在组织内进行有关意识培训应是其一项责任。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有效性进行沟通。

理解要点: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存在着大量需要沟通的信息。

沟通能达到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以达到在组织内增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