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11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docx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云南铜业:

灵活套保增收益

  云南铜业及其前身云南冶炼厂参与期货交易的历史已经超过15年。

作为一家生产商,云铜并不只是简单进行卖出保值,而是对期货工具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云铜还是国内铜现货贸易商参照"上期所月加权平均计价方式"的"始作俑者".在2003年底延续至今的铜大牛市中,不少生产企业因通过卖出保值来锁定利润,导致总利润减少。

但云铜却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发现了期货价格的倒挂现象-近期价格高于远期的价格。

  由于云铜的铜精矿在国外点价后,按照期货教科书上的保值原理,必须在产品上做出一个卖出保值(点价),但由于"远期贴水"这个特殊现象的持续出现,这种做法最终可能发生亏损。

最后,云铜采取了买进原料-铜精矿的同时,在国内期货市场买入电解铜。

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套期保值方式,云铜收益可观,200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增长高出同行业一倍以上。

  【经典案例】银丰集团:

两条腿走路实现农企双赢

  银丰集团是湖北省棉花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自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银丰集团从事棉花期货套保、套利交易实现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利润从2005年的2225万元上升到2007年度的3171万元,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哺"棉农,服务"三农".

  从"棉贩"到"棉商"

  2003/04年度棉花现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使银丰集团在棉花贸易上亏损数千万元。

为了化解风险,从2004年开始,银丰公司稳步参与期货市场的套保交易,2005年集团成立了期货部,2007年期货部和现货部合并成市场部,完成了现货与期货的真正对接。

  通过这种模式和运行机制,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公司由过去的"抢"棉花,"赌"市场,到现在通过"订单"稳货源,利用期货"锁"风险和利润。

  如今的银丰集团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一买一卖"的棉花企业,从昔日的"棉贩"正转变成为灵活运用衍生品工具的现代"棉商".

  "公司+合作社+棉农"

  为了掌握稳定优质的棉花资源,银丰集团开始向农村"渗透",通过"企业+合作社+棉农"的模式构建货源网络,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棉花生产订单合同,与棉农结成了"互惠双盈,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

  产前,合作社与棉农签订订单,让棉农放心种棉。

产中,合作社为棉农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物资供应服务,帮助棉农科学种棉、种好棉。

产后,合作社加强质量控制和提供各类售棉服务。

集团根据公司每年的盈利水平,还对棉农进行二次返利。

  打造两种盈利模式

  银丰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平台,经过四年的探索,在期现结合、套期保值上打造出两种主要盈利方式。

  第一种盈利方式是期现套利、仓单交割方式。

当期货的价格相对现货较高时,根据生产成本卖出套保合约,公司将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棉花现货按郑商所的棉花交割标准加工成"期货棉"并注册成仓单,直接交售仓单获利。

  第二种盈利模式是基差交易方式。

例如,银丰股份公司2008年2月底至3月初发现0807合约与现货的基差近2500点。

在迅速分析未来国内棉花产业形势后,期货部提出利用当前的基差水平进行大胆的全额套保,从而使得银丰公司在其他大多数棉花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盈利。

  2007年,银丰集团参与郑棉期货交易量达10万余手,合50多万吨,交易量在全国涉棉企业中位居前列,是其棉花现货经营量的2.5倍,其中套保量约10万吨,其余40万吨为套利交易。

现货棉花经营量从图/昵图网2005年的10.82万吨上升到2007年度的20多万吨,增长84.8%,占全省棉花产量的44%.在棉花期现货结合经营的带动下,2007年企业净利润增长42.5%。

  农企双赢服务"三农"

  银丰集团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企合作、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的银丰模式,企业影响力和信誉度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反哺农业的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棉农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了农企双赢,有效地服务了"三农".

  【经典案例】温氏集团"公司+农户"促农民增收

  温氏集团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粤西山区新兴县,是国内知名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经过24年的发展,温氏集团从1983年创办时的8个股东集资8000元股本起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600多名股东,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业的全员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

  温氏集团以创新的"公司+农户"产业链流程管理模式,包括产权和组织制度的设计、与时代同步的企业文化、产业链全程管理等,在20多年的经营实践中以农业生产为主业,以公司为载体,将畜牧产业链中的市场、技术、农户、土地、资金、厂房等稀缺资源进行流程创新与整合,实现了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饲料是集团全程产业链管理中的基础环节。

在采购环节,公司利用期86中国期货CHINAFUTURES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收益。

在禽流感疫情出现的情况下,公司仍旧保障合作农户的基本收入,通过集团内部调控、风险管理等各种手段有效化解危机,进一步稳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农户通过与温氏合作,不仅实现了专业化发展,而且实现了显著的增收。

从2001年到2006年,温氏的合作农户从18000户增加到30000户,农户累计获利超过25亿元。

在市场行情较好的2007年,温氏全体合作农户的获利超过10亿元。

  大豆是猪、鸡饲料的重要原料,经含油膨化后直接添加入饲料当中进行调配,每年温氏集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大豆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公司收益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例如,2006年8月,经研究集团公司认为,大连期货大豆价格跌至2400元/吨左右,属于较低水平,适合接期货大豆,因此,集团公司决定将期货大豆作为大豆增量采购的组成部分,接9月期货大豆1.01.5万吨,价格控制在2400元/吨左右。

后来,根据行情发展及公司需要,集团公司共交割期货大豆12900吨,从经济效益看,接货后两个月内,大豆价格上涨200-300元/吨,估计此次期货操作为公司节省直接成本300万元以上。

  既要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市场供应的连续性、避免市场大起大落,又要保证养殖户的增收,这就需要走出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需要养殖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市场机制和手段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温氏企业对饲料原料大豆等品种期货市场的利用,保证了企业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买入保值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从而使企业以内部管理和现代市场经营手段抗击了近两年来畜禽市场大的动荡,保持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对稳定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带动了合作农户实现稳步增收。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温氏与农户已经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的产业链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与质量,保证公司与农户在面对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实现双赢,促进双方的发展。

  【经典案例】云南农垦借力期货市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橡胶产业是云南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云南也是较早参与天胶期货交易的地区。

通过云南农垦等单位多年参与期货市场,天胶期货市场功能在云南橡胶行业已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特别是期货价格信息的运用正逐步渗透到天胶种植、加工、贸易等方面,对云南天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没有期货市场之前,由于缺乏期货价格的引导,云南农垦集团几乎处于随行就市、靠天吃饭的窘境,很难把握好销售时机。

根据云南农垦电子商务中心提供的数据,由于国内其它橡胶主产区的5号标胶运输成本比云南胶低150元/吨左右,因此在销区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产地价应当比云南天胶价格高。

然而数据显示,与其他一些主产地相比,2004年云南胶价格高了50元左右,2005年高了40元左右。

经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云南农垦对销售的时机和节奏把握得较好,在高价位区间销售集中,从而拉高了整体的销售价格,这与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密切关系。

  云南农垦一方面参考期市价格指导现货销售,另一方面通过期市进行保值。

  在期货价格理想时,也适量交割。

这种被云南农垦称为"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使农垦集团近年来较好地把握了胶价波动的节奏,保障了农垦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期现结合,提高了一线种胶、割胶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了销售和管理费用,增加了胶农胶工的收入。

  在云南不仅仅只是国有农场善于利用期货市场,普通胶农的信息都已经非常灵通,大家都知道利用电视和广播公布的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价格,部分人甚至开始运用手机短信的及时信息来及时了解期货信息。

在充分参照期货市场之后,由于销售时机把握得好,因此近年来在胶价稳步上涨的背景下,胶工、胶农实现了收入的较大增长。

云南农垦全垦区2005年人均收入达1.0732万元,比2000年增加69%;割胶工人2005年平均收入达1.6万元。

云南农垦最大的农场景洪农场2005年户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

  在加工商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后,利润已经得到了保证,因此收原料胶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同时,这样的套期保值还增强了加工和贸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了中小企业由于"看不准价格"而不敢进货、不敢生产的状况,对行业生产量的稳定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由于交通运力不足,橡胶贸易商经常存在市场价格合适,却不能及时从云南运出货物的情况。

此时,一些民营胶企为了使天胶尽早送达,有时在期货市场买入近月合约,进行实物交割,然后在离用户较近的交割库提取仓单给用户。

  通过近年来参与期货市场,农垦天胶质量日趋统一,总体质量不断提高,打出了"云象"、"东风"等知名品牌,"期货胶"成了"好胶"的代名词,在现货市场上也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

由于在期货交易所交割的橡胶是统一的标准,无论是民营胶还是农垦胶,只要达到质量标准就可以。

因此,一旦进入交割品行列就意味着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

尤其是民营胶进入期货交割行列,意味着更多的民营橡胶企业需要完成从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向管理严格、程序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升级。

  【经典案例】新春油脂套保使企业逃过生死劫

  山东高密新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下设高密市新春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高密市新春工艺品有限公司、高密市新春经贸有限公司及高密新春大酒店四家全资子公司。

  2004年的大豆风波造成了本地区其它10多家油脂企业都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倒闭。

而新春油脂能够存活的原因是利用期货对现货做了套期保值,其它油脂企业则由于没有重视期货保值,甚至没有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所以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

  2004年,大豆价格价格一路疯狂上涨,到3月份,大豆现货价格上涨至4100元/吨的历史新高。

对于大豆压榨企业要维持生产、持续经营,就必须继续购买大豆原料,以便维持生产。

但是由于大豆价格高涨,处于历史高价位,购买即意味着风险,不购买就无法维持持续生产。

面对此难题,新春公司的领导决定利用期货套期保值,控制价格风险。

在现货市场4100元/吨的高价买入现货,在期货市场上3800元/吨的价格卖空大豆期货。

在高价买入现货后,价格在当月末出现崩溃式下跌,而新春油脂的损失由于成功套保而降至最低。

  2008年的大豆行情很多方面与2004年的行情很像,价格不断高涨,新春油脂再次面对高价位购买大豆的风险。

对此,公司毅然决定在5月份购买4000吨现货大豆的同时,在CBOT以1514.25的价格卖出相当于4000吨大豆量的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当时很多人对公司的行为感到不解,认为大豆价格还有不断高涨的可能,卖出期货很容易出现期货上的浮动亏损。

而卖出期货后,确实很快就出现了期货浮动亏损。

而其它几家企业在购进现货的同时,认为价格还会上涨,放弃了套期保值,并在期货盘子上面买入大豆期货而改做投机,取得浮动盈利。

2008年7月,国内外大豆期货现货均出现大幅度、急剧的下跌,下跌幅度和速度都是历史罕见的,那些没有套期保值的油脂企业投机而来的浮动盈利变成了大幅的亏损,而新春油脂由于前期的套期保值,在这波行情里再次躲过价格的波动风险。

  2008年5月,有一家企业以11800元/吨的价格提前订购了新春油脂的豆油,而此时豆油价格已经有下跌的迹象,在现货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新春也在不断卖出豆油现货,以便控制价格风险。

面对此订单,为了防止价格的风险,已经习惯进行套期保值的新春油脂再次利用套期保值这个法宝,销售了已有的豆油。

为了满足订单,在国内期货上面以均价9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买入豆油期货,防止价格波动给订单利润带来不利影响。

  "进行套期保值可能会降低利润,但是不做套期保值,面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就会出现大幅亏损,甚至企业倒闭。

"这是新春油脂的深切体会。

  陕西油脂规避轮储风险选择套保帮忙陕西省油脂公司承担1.5万吨菜油国家储备,轮出时间和价格由企业确定,企业承担轮换风险。

轮换费用为每吨200元。

2008年,该企业通过现货市场将储备菜油售出,价格在15000元/吨左右。

同时分批买进菜油9月份合约,最终持仓价格在12000元/吨以下。

该公司最高持有期货合约达到2000多张,折合菜油10500吨。

在购入菜油时,该公司通过与现货企业签订合同,购入现货油价在12300元/吨以下,同时菜油期货持仓在12700元/吨平仓。

菜油期货盈利700万,现货盈利2700万。

  在该案例似乎不套期保值也能大幅盈利,实际上,今年的菜油价波动较大,如果现货价格后期上涨到15000元/吨以上,企业就会亏损,但是,如果进行了保值,价格即使上涨再高,企业也可以保证储备油轮换盈利。

  正如该企业负责人所讲,我们在期货市场上不要总希望能买到最低价和卖出最高价,任何人也无法准确预测油价未来是上涨还是下跌。

只要期货买入成本低于轮出菜油价(15000元/吨),通过期货市场保值操作,就可以保证国储油保值甚至增值。

菜油期货价格为企业储备轮换提供了未来的价格信息,使企业经营多了一条腿,企业轮换菜油储备更加便利。

良好的心态和保值思路,成为企业稳建经营的核心理念。

  金田铜业期货助"小工厂"成长为"中国500强"对于江浙地区许多的金属企业而言,期货正已成为他们日常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始建于1986年10月,是一家以铜加工为主的中国500强企业,总资产近50亿元。

1993年公司的铜产量只有1万吨,1997年也只有3万吨,从1997年注册为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品牌以来,产量翻了几番,目前公司电解铜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0万吨,总产量居全国第六。

同时,公司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加工基地,2006年铜材总产量超过40万吨,创造销售220亿元,并且连续4、5年销售收入翻番,电铜产量排全国第六,加工全国第一。

该公司生产的标准阴极铜是浙江省唯一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的产品。

而与金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波当地的四五十家铜生产、加工企业,许多企业因无法承受铜价剧烈波动而纷纷倒闭。

  宁波金田最早加工合金铜棒,然后慢慢发展到铜线,再到后来的电解铜精炼,期间充分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保值,越做越强。

作为一家加工冶炼一体化的企业,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加速"成长恰恰发生在铜价大幅振荡走高的过程中。

铜价的大幅上涨对该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些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原材料、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而像金田这样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善于利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却脱颖而出,最终由"小工厂"成长为"中国500强".金田集团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根据套期保值的原则,结合各分公司生产经营的情况,在期货市场上灵活操作来锁定利润。

  "买""卖"并举,灵活操作双向锁定风险由于是加工、冶炼一体化,公司在期货席位上的操作方向有时是相反的,既有买入又有卖出:

作为加工企业时订单生产需要作买入保值,作为冶炼厂时又需要做卖出保值。

尽管有的分厂需要买入,有的需要卖出,但公司内部对冲的效果并不好,必须在期货市场进行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套保操作。

  "总控制、分操作、严执行",有效管理期市自身风险完善的风控机制是保证企业套期保值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了解套期保值的理念并不难,难得是操作和执行。

一些企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初衷是套期保值,但往往由于计划、决策和执行机制的问题,而误入投机或者变成了"赌"价格涨跌的游戏。

  金田铜业则在利用期货市场方面开创了一套"金田特色"的套保方案,即"总控制、分操作、严执行".在期货公司的帮助下,公司董事会首先确定一个套保计划,并对套保的规模有一个总的控制,具体的操作则由旗下的铜管厂、铜线厂、冶炼厂等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进行。

  在具体操作方面,虽然各分公司具有操作方面的独立性,但总部是有严格控制的,平时给每个分公司的数量都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小公司不能超过500吨,冶炼厂不能超过1000吨,如超过需要向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除绝对数量外,集团还规定各分公司套保总量不能超过库存量的1/3,否则必须提前报告。

此外,还有一个操盘手具体负责监管仓位,持仓也会每日公布。

  宁波金田在期货方面总持仓一般在5000-10000吨/每月。

对于40万吨的总产量而言,这样的保值量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压力。

如果公司接了国外的大单子必须要锁的话,会适当增加头寸。

同时根据库存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库存多时卖出的力度可能会大一些,如果近期销售情况很好,订单很多的话,买入就会多一些。

  宁波金田通过合理运用期货工具,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稳定,且业绩稳步提升,在宁波当地形成不小的影响。

现在,宁波当地一些企业虽然尚未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但每天参看上海期货市场的金属价格行情已成为习惯,部分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套期保值的思路。

  延津模式期货市场服务现代农业的典范"延津模式"是期货市场服务现代农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典范。

它的实质是通过"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农户订单履约率,通过"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创新,利用期货市场转移订单农业的价格风险,从而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003年郑州优质小麦期货上市后,延津县金粒小麦合作社(原协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预先获知未来优质小麦的价格信息,从而敢于以较高的收购价格与订单农户签约;同时他们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从农户那里转嫁过来的未来优质小麦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

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运作,提高了订单履约率,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几年来,延津县农民从种植优质小麦中年增加收入达8000多万元,10万农户41万农民每户增加900元,人均增加22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金粒小麦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订单还实行"二次分配",第-次分配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然后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将交割时与原价价差的50%再分配给农民。

通过二次分配,使农户和合作社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降低农户的信用风险。

  金粒小麦合作社还向订单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供农资配送(种子、专用化肥、农药等)、市场信息服务等,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制度。

这种做法将粮食企业、小麦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粮食企业和农民都得到了良好的收益,进一步降低了农户的信用风险,提高农户的订单履约率。

同时,集中采购和供应种子、农药、化肥、农资的价格较低,从而降低了订单农户种植优质小麦的生产成本。

据统计,订单农户通过标准化生产亩均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郑州小麦期货为"三农"服务已诞生了众多类似的"延津模式".位于洪泽县的"白马湖模式"就是一例。

位于江苏省洪泽县的白马湖镇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传统小麦种植区。

但因缺乏信息和引导,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偏低,积极性不高。

2004年,江苏省粮食集团收购了白马湖一家小麦加工企业后,开始尝试"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的小麦生产、经营新模式。

  一方面,集团所属企业根据期货市场价格与农民签订订单,给农民一个明明白白的来年收购价;另一方面,企业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数量的套期保值仓位,收购时根据价格变动情况,既可平仓获利,也可以实物交割,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种新的模式还促进了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

企业收购小麦时根据郑商所的品质要求实行优质优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目前白马湖农民普遍种植的是9023号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仅此一项,农民每亩地就增收20元左右。

  白马湖农民李三旗说,他们在秋季播种前,要先到收购企业问清第二年收购什么品种,然后回去再种什么。

"'公司+农户'、'订单+期货'使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李三旗说,"我们种麦的胆子更大了,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也舍得增加投入了。

"对江苏省粮食集团来说,小麦期货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为三方面,即正常轮库的保障、增加收入的新动力和实施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

"我们每年轮库的小麦数量达60万吨,而且每次出库数量都非常大,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我们冒的风险的太大了,"该集团总经理刘习东说,"但我们很有信心,因为背后有期货市场这个保险杠。

"

  【经典案例】吉粮集团审慎套保创利润

  吉粮集团是吉林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惟一一家粮食企业,2006年经营粮食贸易200万吨,现货的经营量80%以上是玉米。

粮食贸易经营利润微薄,为保持经营的稳健,2005年以来吉粮集团每年都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2006年吉粮收购玉米100多万吨,其中70%进行了套保,在2006/2007年度集团的经营利润中,通过套期保值获得的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60%.2007年5、6月间,公司预计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上升压力较大,因此就拟定了在期货市场卖出库存玉米的经营策略。

2007年12月到2008年1月,公司又在现货市场收购了50万吨玉米,考虑到春节期间价格存在下跌的风险,公司同时在C805合约于1820-1830-1850价格区域卖出玉米5万手,1月25日玉米价格下跌到1700元附近,公司以1710至1730区域将玉米平仓。

通过本次期货市场的保值,公司在期货市场盈利4000万利润,规避了现货市场出现的损失。

春节过后,公司根据现货库存情况,于3月7日前后在C809合约1880-1820价格区间累计抛售3万手合约,4月10日在1730-1750区域陆续平仓,再度成功保值。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吉粮集团全资子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收储经销有限公司对于期货套期保值的利用也非常深入,其期货市场套保规模达到了现货经营规模的80%以上。

该公司期货套期保值策略主要是利用基差来进行期现之间的套利。

此基差是期货价格与企业收购玉米到大连的总成本的价差。

当基差达到80元企业开始陆续建仓,在基差达到100、120元时企业加仓直到与企业现货数量持平。

建仓完成后当期货价格下跌时,企业出售现货,了结期货头寸;当期货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申请交割。

  几年来的期货市场利用使吉粮经营者对于参与期货套保有了深刻认识,他们认为"现货经营和期货套保就象人的两条腿,都是不能缺少的,必须把期货当作管理风险的手段,而且越是经营规模大的企业也越应该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

"美的集团审时套保增加民企竞争力美的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之一,从原先的老牌风扇生产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目前的家电行业的龙头,经历了各种变革。

2003年初,由于企业采用事业部制度进行独立采购,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议价权。

这也是当时广东地区很多中小家电面临的问题。

随后,美的集团在2003年筹建采购中心,并将自身的所有原材料采购和周边相关企业的采购集中起来。

随着企业采购规模的壮大,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需要借助更多的渠道和工具来完善企业的采购链,降低采购成本。

  2007年,该企业的铜年采购量已经达到16万吨,铝年采购量7万吨,较2003年翻了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