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102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复旦数学导师MicrosoftWord文档

汤善健

导师姓名

汤善健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04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运筹学与控制论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随机控制理论与应用金融数学倒向随机方程及其应用

在研课题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随机最优控制及其应用

 

1966年4月生于山东省五莲县。

分别于1987年7月和1990年7月,在山东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1月在复旦大学数学所获博士学位.1993年3月至1993年5月,在复旦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93年6月被聘为讲师,1996年5月被聘为副教授,2001年11月被聘为教授.2003年2月被聘为复旦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生指导老师.1995年10月至1996年3在法国Provence大学ATP(分析、拓扑、概率)实验室CMI访问6个月.1998年8月自由申请获得国际数学联盟(IMU)和德国组织委员会的资助,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ICM’98),并chairasessioninshortcommunications.1998年9月,访问意大利Trieste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1999年10至2001年11月,获得德国AlexandervonHumboldt基金会的研究奖学金资助,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SchwaebishHall歌德语言学院学习德语4个月并访问Konstanz大学。

2004年1月访问法国Rennes1大学。

研究领域为随机控制、非线性滤波、正倒向随机微分和偏微分方程和金融数学。

证明了由布朗运动驱动的一般的随机系数的倒向随机Riccati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从而解决了由法国科学院院士J.M.Bismut于1978年公开提出的关于线性二次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中的一个很基本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具极大秩的假定下,解决了Brockett在198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45分钟报告中提出的、非线性滤波理论中的、“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分类问题。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现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系统与控制数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是《控制理论与应用》和《Journalof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编辑委员会委员。

担任复旦大学数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和复旦大学数学系控制科学教研室主任。

雍炯敏

导师姓名

雍炯敏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06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运筹学与控制论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数学金融随机微分方程

在研课题

  1958年6月7日生,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198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留学期间曾以博士资格考试第一名而获得该校为研究生设立的Maclane奖。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以优异成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又在得克萨斯大学作了一年博士后研究,于1987年回国任教。

回国四年来他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近十门新课,指导硕士研究生九名,其中两名已毕业,科研上他从事微分对策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追踪与躲避最优转换与脉冲控制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反馈镇定理论等多个方向上获得一系列成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分别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已完成60余篇论文(40余篇在国内完成)大多数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美国数学评论主编L.D.Berkovitz称他的关于具转换与脉冲策略的二人零和微分对称理沦是国际上第一位研究这类问题的,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次获得国家教委和上海市颁发的优秀论

导师姓名

谭永基

性别

出生年月

1943-01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应用数学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工业应用数学应用偏微分方程

在研课题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数学物理方程反问题及其应用

文奖。

谭永基

  谭永基教授,现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开发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

  谭永基教授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发起人,早在1990年就在上海市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992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全国四大竞赛活动”之一,每年组织一次。

谭永基教授为组委会负责人之一,具体负责“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命题和评阅工作,多次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会议并介绍我国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

肖体俊

导师姓名

肖体俊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07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应用数学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应用偏微分方程、应用非线性分析

在研课题

抽象微分与积分方程的若干性态研究

肖体俊,生于四川省隆昌县,四川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及德国蒂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曾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全国青年科技标兵(1996年)、安徽省十佳女科技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2000年)、德国AlexandervonHumboldt(洪堡)奖研金(2001年)等嘉奖。

  到访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瑞典、荷兰、丹麦、芬兰、挪威、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数学期刊《Adv.Theore.Appl.Math.》、《J.Nonlin.Oper.TheoryAppl.》编委,《应用泛函分析学报》、《应用数学》杂志编委,美国数学会《Math.Rev.》(数学评论)评论员和欧洲数学会《ZentralblattMATH》(数学评论)评论员,安徽省妇联常委。

  主持或参与了AlexandervonHumboldt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等十几项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

  在Springer(斯普林格,德)出版的Lect.NotesinMath.系列发表英文专著一部,在  1.《Adv.Math.》(美)  2.《Math.Ann.》(德)  3.《J.Funct.Anal.》(美)  4.《PacificJ.Math.》(美)  5.《Trans.Amer.Math.Soc.》(美)  6.《J.LondonMath.Soc.》(英)  7.《J.EvolutionEquations》(瑞士)  8.《J.DifferentialEquations》(美)  9.《IntegralEquationsandOperatorTheory》(美)  10.《SemigroupForum》(德)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被SCI收录近60篇、EI收录30多篇(详细情况请参见《科研情况》栏)。

  曾应邀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作学术报告。

陈恕行

导师姓名

陈恕行

性别

出生年月

1941-06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基础数学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偏微分方程微局部分析

在研课题

核心数学的前沿问题高维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方程组的弱解理论

 

  陈恕行,教授。

浙江镇海(今宁波)人。

1962

陈恕行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1965年复旦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

历任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专于偏微分方程。

与谷超豪等合作研究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多元混合型偏微分方程”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值面边值问题和分布参数控制”的合作研究项目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撰有论文《拟线性对称双曲组具有特征边界的初边值问题》、《高维半线性波动方程解的正则性估计》,著有《偏微分方程概论》,合著有《傅里叶积分算子理论及其应用》。

  姓名:

陈恕行  任教专业:

理学-数学类  在职情况:

在  性别:

男  所在院系:

数学科学学院

  姓名:

陈恕行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人。

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62年至1965年攻读研究生,师从谷超豪教授。

1984年起至今为复旦大学教授。

  代表性著作:

傅里叶积分算子理论及其应用仿微分算子引论现代偏微分方程导论  代表性论文:

p-方程组的激波生成与构造  研究方向:

偏微分方程

 

陈晓漫,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姓名

陈晓漫

性别

出生年月

1954-08

职称

教授

专业名称

基础数学

是否兼职

研究方向

非交换几何算子代数算子理论

在研课题

1.算子代数Banach空间几何及其在拓扑2.分析中的应用等

1982年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2年2月至1986年8月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留数学研究所任教。

1989年9月至1990年9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

1997年6月至1999年7月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任复旦大学科技处处长,2003年4月任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

2005年3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1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研究,专业泛函分析。

至今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1本。

198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998年获宝钢教育奖;2000年获首届苏步青数学奖;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04年获复旦大学校长奖。

多次赴美学术访问,曾任美国范德彼得大学及科罗拉多大学波多分校的访问教授。

谷超豪

谷超豪

谷超豪(1926-),数学家。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温州人。

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

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

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文名:

谷超豪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

1926年5月15日

职业:

数学家,教授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数学系;莫斯科大学

主要成就:

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

《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

  谷超豪(1926.5.15-)浙江温州人。

数学家。

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谷超豪

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复旦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

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担任过复旦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对两校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上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开始了大学生活。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青选留他作助教。

  1948年3月,谷超豪在浙江大学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中一名自觉的先峰战士。

  1950年与同门师妹胡和生结为夫妻。

  1952年升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1956年升为副教授  

谷超豪

  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

  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0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8月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

  2010年1月,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婶母的性格对谷超豪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善良、纯真、助人为乐。

小学

  他5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

谷超豪从

谷超豪

小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

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都学得很好。

他平时文文雅雅,不太爱说话,不大喜爱运动。

但是,在课堂上,他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

特别是数学,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掌握了,并开始知道数学上有无限的概念。

中学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

温州中学后来汇集了不少回乡的大学老师,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这对谷超豪来说真是如鱼得水。

他的语文、社会科学、数理的基础是很全面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谷超豪初一时,老师讲完乘方的知识后,出了道习题:

用4个“1”组成一个最小数,但不能用运算符号,谷超豪举手回答:

“是1的111次方”老师又说“那3个9组成的最大数哪?

”“是9的9次方的9次方”)他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看了不少课外书,如刘熏宇著的《数学园地》,其中介绍了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使他初步了解到数学中无限的3个层次:

循环小数,微积分,集合论,这使他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大学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注:

时值抗日战争岁月,浙江大学在浙江龙泉市开设有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成为苏步青的得意弟子,开始了大学生活。

当时一年级课程并不要求太多的逻辑推理,但对直观能力、演算能力和解应用问题的能力,却有很高的要求。

这些训练,为谷超豪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谷超豪原来有不太细致的毛病,通过学微积分,逐步克服了。

他读了一本用综合方法写的射影几何的著作,完全不用计算,便能把二次曲线的基本性质描述清楚,引起他很大兴趣。

他非常喜爱笛沙格定理、帕普斯定理和帕斯卡定理等。

从此,他对几何学就有了偏爱。

后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即使是分析的或物理的,都带有几何的风格。

  同时他也感到,尽管自己看了大量的书和做了许多难题,但听了苏步青、陈建功这些著名教授的课后,方觉自己的了解是很肤浅的。

因此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学与课堂的严格训练结合起来,基础才更为扎实。

  谷超豪还尽可能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

他对物理学的课程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物理和数学相互促进。

理论力学是必修课,他做了许多题目;他并不满足于做对,还常常探索其他比较别致的做法,为此,受到周北屏教授的称赞。

周老师说:

念理论力学要有几何的眼光与手段。

谷超豪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论物理等课程,这在数学系的学生中是极少的。

当时虽然学得不深,但直到70年代他去研究和规范场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还深深感到这些选修课对他大有益处。

他一直认为:

数学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这是“数学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得到好课题,又可以发现新方法。

他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和这个想法分不开的。

  谷超豪在学习时就开始研究工作。

四年级第二学期,他曾研究了三维空间代数曲线的一项性质,将结果写成论文。

为慎重起见,他再一次查阅了文献,发现他人已有类似的研究,文章便不发表了。

不久,他对陈建功所提出的有关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个问题,作出了解答,成为和陈等合作的一篇论文的部分内容,后来在英国伦敦数学会杂志上发表。

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1949年,杭州解放,谷超豪被调到中国科协杭州分会工作,担任分会秘书和党组书记。

他把杭州市的科技人员团结在科协周围,组织全市科学家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科普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杭州分会的地址在长生路4号,当年在杭州的一些科技界人士,至今还亲切地回忆起“长生路4号精神”,那就是齐心协力让科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然而,忙于科协工作的他,总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当他意识到是因为离开了那些图形、概念、定理和公式以后,他才感到自己的一生是再也离不开数学了。

他向领导部门提出了要求:

不中断数学研究与教学。

青春年华,精力充沛。

白天,他在科协忙碌,去浙大听课和做教学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研究数学,直至深夜。

苏步青在为青年教师开的课程中,提出了K展空间理论方面的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

两星期后的一天晚上,已经相当疲倦的谷超豪的大脑思维又开始异常活跃起来,K展空间,子流形,子流形的子流形……一个新的想法形成了。

  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用近来的数学术语来说,这便是“分叶”的思想,这思想很快被他利用来解决了苏步青提出的问题。

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

  1951年春天,他作为中国科协代表团的五个成员之一,和梁希、茅以升等到捷克斯伐洛克去参加世界科协理事会。

临行前,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们,对重大的原则问题作了指示,并立即同意他们在苏联参观三周的要求。

参观活动,再一次激起了谷超豪的数学热情。

  1951年,国家发出了“革命青年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对处在科协工作和数学研究矛盾中的谷超豪来说,无疑是解脱的一个机会。

苏步青教授看出谷超豪在数学上的才能和前景,便向浙江省文教当局提出调动他的工作的建议,使谷回到了浙江大学。

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

  1956年升为副教授。

那一年,谷超豪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作为主席团成员之一,他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华罗庚也很早注意到这位数学界的新秀。

谷超豪去北京,华曾几次请他吃饭,并鼓励他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工作。

谷超豪非常感动,并把这些教导牢记在心。

  1957年,谷超豪去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之前,从事了微分几何领域的仿射联络空间和芬斯拉空间的研究。

这时他己看到,微分几何的研究必须整体化,不能只限于局部性质。

他就两类空间的整体的嵌入问题得出了完整的结果。

  莫斯科大学微分几何教研组有两个学派。

一派以菲尼柯夫为首,另一派以拉舍夫斯基为主。

谷超豪到了莫斯科,这两位教授都对他很赏识。

拉舍夫斯基马上请他在讨论班作学术报告,菲尼柯夫便到这个讨论班听谷超豪报告。

他们对谷超豪的报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把他看成是自己“学派”中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谷超豪便确定以“无限连续变换拟群”为主攻方向。

这一领域是19世纪数学大师S。

李和20世纪著名几何学家E。

嘉当发展起来的,由于难度高,所以发展缓慢。

谷超豪赴苏前,就听过苏步青以E。

嘉当所著的《黎曼几何》为教材的课程,他又精读过这本书的法文版。

嘉当的思想和方法的心领神会和莫斯科大学的优越学术环境,终于读完了E。

  嘉当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著作,并且得到一系列新成果。

他每隔两三周就在讨论班上作一次报告,深得同行们的赞赏。

他到莫斯科仅一年的时间,参加讨论班的教授们一致认为应该授予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以科学博士的学位。

谷超豪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论变换拟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

  答辩会在1959年6月举行,著名数学家刘斯杰尼克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谷超豪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他巧妙的构思,令人信服的工作,得到了专家们一致高度的评价,投票建议授予他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依照苏联的学位制度,获得博士学位是很艰难的.这是迄今为止莫斯科大学唯一的中国博士。

评述人称赞他继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几何大师E.嘉当之后,在这个领域里第一个作出了有实质性的发展和推进的人。

当时在莫斯科大学,谷超豪还参加了由莫斯科大学校长彼得罗夫斯基院士领导的偏微分方程讨论班,为他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60年,谷超豪的夫人胡和生也进入了变换拟群的研究。

胡和生是苏步青的研究生,1952年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后,在院系调整时随苏到了复旦大学。

谷、胡两人为了事业着想,一直到1957年才结婚。

谷超豪从苏联回来后,她对谷的工作非常有兴趣,进一步研究齐性黎曼空间,得出了决定黎曼空间运动解的全部定隙性的有效的方法,并确定了前面八个定隙,解决了60年前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

  他们有关齐性黎曼空间的结果,整理在专著《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此外,谷超豪在1959年学成回国后,还决定了能作为无限连续群的迷向群的所有实不可约线性群,也处于国际前列。

当时和国外交流不畅,谷超豪又忙于许多新任务和新课题,博士论文也无暇整理出版,所以有的结果国外并不知道。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青选留他作助教。

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1956年升为副教授。

一次,苏步青在为青年教师开的课程中,提出了K展空间理论方面的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

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

1956年,苏联评论杂志《数学》创刊时,登了一篇长篇评论,介绍了谷超豪的论文。

  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59年获该校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0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曾兼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数学组召集人。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

近年来,在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重视,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等数学问题,其成果比国外早十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