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98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活动教案9篇.docx

科学活动教案9篇

科学活动教案9篇

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科学小实验,并大胆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个,记录表没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2.经验准备:

用打气筒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了解打气筒的构造2.难点:

让幼儿通过实验辨别打气筒的两个孔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提问:

你们玩过气球么?

什么时候?

怎么玩的?

(出示打气筒)怎样用?

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

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身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

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

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

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

幼儿预测;教师操作:

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5.总结实验探索的结果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

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活动评析: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活动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提升。

幼儿不但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篇2

  科学活动:

  好玩的扑克——叠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身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扑克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明确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1)可以自身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身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

(分类、排序、比大小、接龙、游戏、等)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明确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身的方法。

(幼儿出示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三)合作探索“用扑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稳”的方法。

  1.明确提出探索任务。

  2.出示图文结合的比赛规则图,引导幼儿认读,明确游戏规则:

  1)四人一队,分成:

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2)可以用不同形状的卡纸。

(也可以不用)

  3)时间:

五分钟。

  4)最高最稳的获得金牌。

  2.幼儿自由组合比赛“扑克搭高方法”。

  3.幼儿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教师给搭得最高的一组颁发金奖。

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体验探索声音游戏的乐趣。

  3.对声音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声音课件、各种瓶罐、沙子、玉米粒、碎纸、豆子、曲别针等填充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PPT出示声音城堡的图片,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声音城堡玩一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二.感知、探索、发现

  1.游戏一.听一听。

倾听和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幼儿倾听玻璃碎、警笛等生活中了解的声音,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

  2.游戏二.玩一玩。

  操作一1)、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藏背后用手轻轻敲打,问:

咦,这又是什么声音?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操作。

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尽量不限制孩子的玩法,让幼儿尽情探索。

  共同梳理和交流:

你的瓶子发出什么声音?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你还发现了什么?

(可以让幼儿示范操作自身的发现)。

  操作二1)、出示曲别针、玉米粒、碎纸等填充物,幼儿填进空瓶,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发出声音。

  2)、再次梳理和交流:

这次,你的瓶子又发出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玩的?

  3)师:

声音城堡真好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多。

原来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游戏三.找一找。

  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

  请幼儿想办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如拍手、跺脚等。

  三.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经常玩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小游戏,在玩中很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猜想,如:

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里面到底有什么?

一连串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

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在操作实践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秘密,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作用及会流动的特点,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能传播各种气味,空气压力作用能产生各种有趣的现象。

  2.能利用吹、扇、装、闻等多种方法探究、发现空气的存在,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萌发“从我做起,净化空气”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大型吹气玩具(如塑料吹气动物)、塑料袋、气球、吸管4?

5根、水1盆、硬纸板等每组1张、空气清新剂1瓶。

  2.“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玩游戏“亲亲小脸蛋”,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迅速打开大型吹气玩具的气孔,对着幼儿的小脸蛋轻轻放气,引导幼儿体验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

  提问:

脸上有什么感觉?

猜一猜,是谁在亲你的小脸蛋儿?

  2.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找空气,感知空气的流动。

  1)提问:

你知道空气在哪里?

你用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存在?

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空气。

  2)用塑料袋找空气。

将塑料袋张开口,然后猛地扎紧,塑料袋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

  3)用气球找空气。

吹气球,气球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将气球对准幼儿的脸蛋慢慢放气,幼儿会感到一阵风,这说明空气又跑了出来。

  4)用吸管找空气。

将吸管在空中吸一下,迅速插人水中,产生的泡泡说明空气来过了。

  5)用硬板找空气。

对着硬纸板吹气、吸气,脸上会有一阵风吹过,这就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扇动硬纸板,请幼儿再次感知空气的流动与存在。

  小结:

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空气无处不在。

  3.引导幼儿通过嗅觉感知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气味。

  1)请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为生活带来的芳香气味。

  在活动室里悄悄地喷上空气清新剂,引导幼儿闻一闻、说一说:

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你最喜欢空气为我们带来哪些香味?

如:

花香、饭菜香、糖果香、水果香……

  小结:

原来空气是流动的,能为我们传播各种气味。

  2)请幼儿回忆生活中遇到过的难闻的气味,讨论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提问:

生活中你有没有闻到过难闻的气味?

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减少这些难闻的气味?

  小结:

空气的流动也会传播难闻的气味,如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味、垃圾味、农药味……这是因为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污染了空气。

保持空气新鲜的方法有很多,如不随便扔垃圾、不乱排放脏水、多植树种花、少开车多步行……

  4.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请幼儿闭上嘴巴,捏紧鼻子,感受憋得喘不动气的感觉,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喘不动气。

  小结:

因为身体里缺少空气,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人离不开空气。

  

(2)幼儿经验迁移:

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还有什么也需要空气?

  小结:

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动植物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需要空气。

  5.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倒不出来的水”、“浸不湿的手帕”,感知空气是个“大力士”。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边讲解演示边引导幼儿讨论。

  先往玻璃杯里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提问: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动手操作实验。

  小结:

将卡纸盖在倒满水的杯子里,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倒出来。

  

(2)出示一个放有手帕的空杯子,引发幼儿猜想。

  提问:

如果把杯子扣到盆中,手帕会不会湿?

为什么?

  鼓励幼儿动手尝试,要求幼儿把手帕塞到杯底,杯子要垂直放到水中。

  小结:

杯中充满空气,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把水顶了出来,因此杯中的手帕不会湿。

空气可真是个“大力士”!

  【活动延伸】

  结合《身边的科学》第11页,引导幼儿继续探究、记录空气的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功用。

  2.了解各种瓶子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身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在科学区内为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办一个瓶子展览。

  2.操作材料:

油、盐、酱、水、小鱼、鲜花、药片模型

  3.知识准备:

活动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瓶子。

  4.瓶子乐器表演:

在不同的七个瓶子中分别放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敲出一定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在科学区内自由参观,交流自身的感受,对瓶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小朋友们看在我们的科学区里有各种各样的瓶子,今天我们举行一次瓶子展览,你们想参观吗?

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瓶子?

摸一摸这些瓶子都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

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瓶子?

(幼儿自由观看、交流)

  二.认识活动:

了解瓶子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

  小朋友们都看得很仔细,谁能告诉老师这里有些什么样的瓶子?

有哪些颜色?

都是什么形状的?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最喜欢哪只瓶子?

为什么?

  三.分类活动:

分小组用篮子对瓶子进行分类

  这些瓶子该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根据材料的不同、颜色、形状的不同把它们送到各自的家中,如:

塑料做成的瓶子和玻璃做成的瓶子要放到不同的篮子中……小朋友们现在赶快开始送吧,比一比谁送的又快又对!

  哎!

这是什么瓶子?

(陶罐)请小朋友们过来看一看、摸一摸、讲一讲,它与其它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四.交流活动:

总结瓶子的作用,了解一些特殊的瓶子

  这些各种各样的瓶子有什么用呢?

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交流。

瓶子除了盛东西还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除了这些瓶子,还有什么特殊的瓶子?

(氧气瓶、热水瓶、景泰蓝等)它们都有哪些用处?

  五.操作活动:

教师根据提供的各种调料、水、小鱼、鲜花、药片模型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最适合的瓶子。

  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调味品、水、金鱼、鲜花、药片模型等,请小朋友们为它们找到最适合的瓶子,尽量用各种瓶子去试一试。

  六.讨论活动:

互相交流自身的操作情况,并谈论各种各样的药瓶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刚才小朋友们帮很多东西找到了最适合的瓶子,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用什么瓶子装什么东西?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自由交流。

例如:

农民伯伯用过的农药瓶、医院里用过的药瓶随地乱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七.欣赏活动:

观赏用饮料瓶、啤酒瓶、酸奶瓶等制作的乐器进行表演。

  今天老师将小朋友们收集的各种瓶子,制成了乐器,请小朋友们欣赏乐器表演。

(若干名小朋友用筷子敲打不同的瓶子进行器乐合奏)

  活动延伸

  制作活动:

收集更多的瓶子,制作各种有用的物品创作活动。

  表演活动:

瓶子乐器表演。

  宣传活动:

向身边的人宣传有害的瓶子不要乱扔。

  活动反思

  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

因此,小班孩子明确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

但,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卡,初步了解卡的用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区别卡的异同点,提升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的卡(散放到两张长桌上,可供幼儿自由参观)、做过汉字标记的卡(如:

贵宾卡、门卡等,可以粘贴在黑板上)、

  2.场景的图片展示板(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

  3.2人一只彩笔、一张记录表(一栏记录卡的相同点、一栏记录卡的不同点)活动过程

  一.我认识的卡–激发对卡的兴趣:

  1.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卡,和你的朋友说说你认识的卡?

  2.提问:

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张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呢?

(接送卡)2)我们每天都有人来接送,那还要接送卡有什么用?

(和幼儿共同回忆门卫伯伯检查接送卡的情景,知道接送卡对小朋友的重要性。

)3)怎么让别人知道你今天用过接受卡?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验证机器上的绿灯是否亮了?

一起数数亮灯的人数。

4)小结:

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认识的人就不能随便进来,还能知道今天一共来了几个人。

接送卡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别丢失哦。

  二.我喜欢的卡–了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还有很多卡我们也经常在用。

(出示做过汉字标记的各种卡)

  2.提问:

1)哪一张你也很喜欢的,为什么?

(在幼儿讨论后,让大家知道有了打折卡,付的钱就比原来少。

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答疑。

)2)配对游戏:

出示5个场景图片:

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请把这5个地方可以用的卡找出来,放到图片中,看看找得对吗?

3)幼儿操作,说说理由。

4)小结:

原来我们的身边有那多的卡:

银行卡、交通卡、会员卡、就诊卡、手机充值卡、游戏卡……这些卡会带给我们方便、带给我们优惠、带给我们安全,还能节约我们的时间。

  三.观看视频–比较卡的异同:

  1.提问:

1)图片上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卡?

(银行卡)她到哪些地方用过这张银行卡,(百货、新华书店、华氏大药房、可的超市、银行自动取款机)2)小结:

原来有的卡除了在一个地方用,还可以在很多的地方使用,使用的地点越多说明这张卡的作用就越大。

3)录像里的老师是怎么用卡的?

(在刷卡机上刷一下)所有的卡都是这样用的吗?

(有的是插进机器里、有的是对着机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输入密码。

)4)小结:

原来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样的。

  2.提问:

1)找个朋友一起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这些卡还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

用你能看懂的标记把你们找到的秘密记录在表上。

2)幼儿两两结伴组合,观察比较,尝试记录。

3)幼儿交流,老师将幼儿发现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身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开来了什么?

有几条?

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

哪条船长,哪条船短?

(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

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

手势。

黑色的船叫什么船?

蓝色的船呢?

  ②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

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

我们叫它最长的船。

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结:

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

接下来停哪条?

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

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

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

(长的)后面又接着谁?

(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

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

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

那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

接下来是?

(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

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

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

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

谁来乘船啦?

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

3只。

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

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

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

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适合,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

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

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

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小结:

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

(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

那条船乘的人最少?

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

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身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身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身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绘的图画书,图画纸,彩笔,水,晚。

  活动过程:

  1.读一本关于彩绘的图画书给幼儿听。

  2.提供水彩画,牙刷画,渲染画,调色游戏让幼儿任选自身喜欢的一组游戏进行。

  水彩画:

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自由构图。

  渲染画:

将纸巾重复折叠,在折角处沾颜料,展开后晾干。

  牙刷画:

用废旧牙刷,沾颜料在纸上刷画。

  3.作品完成后,将作品晾干展示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对幼儿有较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身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加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身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

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

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

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

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身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因此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